“自从大业九年以来,盗匪猖獗,豪强并起,天下不宁。皇上派本公四处讨贼,可至今非但未能铲除贼寇,反倒是越发猖狂了。现今刘武周兵强马壮,又有突厥相助,气势正旺。而李密的瓦岗贼军也是咄咄逼人,现已直逼东都。至于薛举、窦建德、杜伏威这帮人也决非等闲之辈。如此之势,你教本公如何不忧不虑呢。”李渊答非所问道,两道剑眉微微皱了皱。
“唐公多虑了!”裴寂轻描淡写地说道,“依裴寂看,李密、薛举、窦建德、杜伏威、刘武周等皆平庸之辈,不足为虑。”
“裴监,你何出此言?”李渊不禁欠了欠略显肥胖的躯体,注视着自己的知交问道。
“唐公,裴寂所说决非妄言!”裴寂言之凿凿地说,“自大业七年以来,盗贼蜂起,遍地狼烟。先有长白山王薄、龙门毋端儿,后有淮南杜伏威、金城薛举、河北窦建德,马邑刘武周,瓦岗翟让李密。这些盗贼气势汹汹,貌似强大,然则他们各自为阵,兵力有限,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他们当中能与唐公相抗衡的,也就只有瓦岗李密,其余不足为惧。然李密与隋将王世充连连征战,虽有胜局,却消耗渐大,军力变弱。现如今又与王世充对峙于东都,双方僵持不下,不断损失兵力。依裴寂看,李密攻不下洛阳,且因之而大伤元气。王世充能凭坚固的城池和雄厚的兵力守住洛阳,然同样元气大伤。如此一来,这天下谁能与唐公争锋呢?”
说到这儿,裴寂的语调变得激昂,铿锵有力,且充满了自信。李渊也为之振奋,表情却依旧平静、淡定。不过,他还是情不自禁地对着精通时势善于筹谋的裴寂颔首微笑,但不置一辞。
裴寂仔细观察李渊的脸色,心里越发踏实了。略微思索了下,他继续情绪激动地游说李渊:
“今贼势渐微,隋军变弱,而太原豪杰无数,唐公麾下有精兵猛将近十万,以唐公之名望,只须振臂一呼,必定会响者云集,何愁不能壮大军力呢?依裴寂看,只要唐公高举义旗,天下有识之士皆纷纷前来投奔您麾下,到时必将雄兵百万,马踏天下!”
李渊呼裴寂如此一分析,心里头便豁然一亮。天下之势确如裴寂所言,自大业七年长白山王薄起兵作乱之后,在隋军的大力镇压之下,不少盗贼已灭亡,余者纷纷投向窦建德、杜伏威和李密帐下。现今能对自己雄霸天下构成威胁的也就这三支贼军和王世充的洛阳军。然而由于窦建德和李密长期与隋军作战,造成双方消耗巨大。特别是李密与王世充激战洛阳多日,两军损失很大,实力消弱不少。而李渊尽管授命讨贼,然大都只是虚张声势,并未全力以赴,因而军力保存的相当不错。同时李渊暗中招揽人才,加紧扩充军备,所以自镇守太原以来,也跟高阳历山飞贼甄翟儿和犯边突厥打过几仗,可军力非但不减,反倒增强了不少。这一切使得李渊底气颇足,又有自己心腹裴寂的劝说,他的信心也随之膨胀起来了。
默然半晌,李渊郑重地点了点头说:
“裴监,言之有理!”
“那这么说,唐公是同意举事图霸业?”裴寂眼睛一亮,流露出异样的兴奋之色,却慢条斯理地轻言声。
这时,从帐外闪进一人。那人身材瘦高,浓眉大眼,棱角分明,英气勃勃,他见了李渊拱手作礼。礼毕,他便在裴寂身旁的那张团凳上坐定。此人并非别人,正是晋阳县令刘文静。他料定裴寂此时一定在唐国公府上谈大事,故前来拜见唐国公李渊。刘文静性豪爽,不拘小节。因此还没等李渊开口,他就高声说道:
“唐公,请容文静冒昧。方才玄真所言确属我等之肺腑,望唐公能体察我等心愿!”
“你们要陷本公于不仁不义之中吗?”沉吟半晌,李渊忽然沉着脸质问句,两眼注视着对面的刘文静。
“唐公,此言差矣!”刘文静面不改色,振振有词地答道,“今皇上无道,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若此时唐公能高举义旗,平定天下,救苍生于水火之中,此乃汤、武之举,高、光之为,何言不仁不义?”
“是啊,肇仁说的对。”裴寂在旁进谏道,“当今天下已非隋家之天下,四海之内称王称帝者何止十人。故唐公此时举旗决非王莽之逆行,实为汤、武之圣举,望唐公深思呀!”
李渊一时默然不语,拿眼看了看裴寂,又瞧了瞧刘文静。沉吟良久,他才沉着声说道:
“你等之言,实令本公汗颜。本公才不及高、光,力不如汤、武,岂敢效拟圣贤!”
“唐公出生名门望族,且大智大勇,德才兼备,威名天下。若唐公能高举义旗,为天下苍生计,则必将响者云集,皆肯为唐公誓死而战。如此,唐公又怎能不所向披靡,扫灭群雄,建高、光之功,创汤武之业呢?”刘文静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慷慨陈词,“天欲予而不取,此乃逆天之罪也,望唐公细思量!”
“是呀,唐公,而今是最佳时机,万万不能错过!”裴寂用央求的语气说道,“万望唐公能早作决断,千万别延误时机。”
李渊手捧玉杯,慢慢啜饮,一脸沉思状。刘文静见李渊不言不语,没个肯定的态度,便急了,高声催促道:
“唐公,请你别再犹豫了。现今皇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盗贼万数,此时唐公若能举事,充分利用他们,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且太原百姓都因躲避盗贼,进了城内。文静为令多年,熟知那些英雄豪杰,只要将他们招集起来,便可得数万余人。唐公您手下也有近十万将士,他们都听您的。只要您一声令下,谁不会全力以赴,誓死而战?倘若唐公您能率领这么精锐的义军乘虚而入关中,号令天下,那不过半年霸业必成矣!唐公,时不待人,机不可失,请您快作决断举兵起事吧!”
此刻,李渊的脸上益发凝重,迟迟不肯回复。不错,此时他正在作艰难的抉择。他轻轻一点头或微微一摇头都将决定命运的重大转折。对刘文静和裴寂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个人的前程问题,而在李渊这儿却事关身家性命。起兵反隋若能成功,自然是称皇称帝,享尽荣华富贵,且名留青史。可一旦失败,必将家破人亡,夷灭九族,自己也因之而遗臭万年。正因如此,这才使得李渊慎而又慎,深思熟虑,不敢轻易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