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靖何罪之有?”李靖冷笑了声,昂然反问道,“今皇上健在,何劳唐国公自立新君?您如此做,岂敢说无谋逆之心,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你……”此话正中下怀,李渊不禁恼羞成怒,拍案吼道,“一派胡言,竟敢当众诬蔑本王!来人,把这个大胆狂徒拉出去斩了!”
话音刚落,立在一旁的刀斧手就奉命将李靖死死按住,令他跪拜于地。李靖拒不下跪,面无惧色地冲着李渊哈哈大笑道:
“死则死矣,有何可惧!然公举兵起义,本为天下清除暴乱,以成霸业,今却以私怨而诛杀壮士,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在旁的李世民听李靖这么一说,意识到他有归顺之意。同时,李世民也钦佩李靖的人品和才干,就站出来替他求情:
“李将军乃忠义之士,且有王佐之才,实为难得的英才。今父王兴义兵平天下,正是用人之际,请勿杀这等俊杰!”
“是啊,唐王,李将军当初那样做,足见他为人忠诚。这等人才若肯为唐王效命,岂非好事?”说着,裴寂又将眼睛转向神态自若的李靖,高声问道,“李将军,肯为唐王效力否?”
“唐王仁义布天下,为万人景仰,若能为唐王尽心效力,实为李靖三生有幸!”言毕,李靖朝李渊揖首深拜。
“父王,李将军确有白起、穰苴之将才,杀之可惜。”说着,李世民扑通一声跪地请求道,“在下愿以颈上之头担保,请父王留下李将军!”
接着,裴寂、李纲、王珪、房玄龄等人也跟着李世民力保李靖。李渊也很赏识李靖卓越的军事才干,现又见他肯屈从自己,再加上裴寂的力谏和李世民的苦苦相求,这使他慢慢地回心转意了。默然思量半晌,李渊终于决定留用李靖,于是沉着脸对李世民说道:
“好吧,既然你肯用脑袋担保李靖无异心,那就让他随你好了!”
“谢父王!”李世民欣喜异常,拜过唐王后,他就冲着身旁的李渊笑了笑。
李靖从李渊手中逃得一命,却并没有流露出那份死里逃生的惊喜之情。他面色平静地拂了拂了衣袖,跪地拜谢道:
“李靖深感唐王不杀之恩,当以死相报!”
李世民亲自上前将李靖扶起,随后一同走出了武德殿。不久,李靖就被李世民任命为三卫,成了他幕府中的重要成员。
几天后,屈突通率军冒着风雪来到了河东,与刘文静会合。刘文静看见屈突通,显得格外高兴。两位将军于军营中一边烤火取暖,一边讨论着攻取河东的对策。刘文静当然清楚李渊派屈突通前来的真实意图,那就是劝降尧君素,以达到兵不血刃就拿下河东的目的。这当然是上上策,可是刘文静对此兴趣不大,他跟尧君素不只一次交过手,了解此人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想要劝他开城纳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主张强攻蒲坂城。然而,屈突通此行的目的是奉命来说服尧君素投降,尽管他心里也明白这项任务很难以完成,但还是坚持先劝降后强攻的主张。刘文静理解屈突通是奉命行事,也就不想为难他,最后同意对方的决定。
次日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万丈光芒照耀着银装素裹的大地,也把蒲坂城墙上那面迎风猎猎飘扬的大隋旗帜映照得分外醒目。刘文静率军出营,顶着刺骨的寒风列阵于城门之下。屈突通纵马走出阵中,向城头上的守军喊话。披甲执锐立于城上的守军曾是屈突通的部下,他们听到了原主帅的声音都感到十分亲切和激动。然而现在他们与自己前任将领已是敌我对立双方,自当各自为主。因此,他们听到屈突通的喊声,并不热烈响应,只派小校向主将尧君素禀报。
一会儿过后,大将尧君素身披银甲,高高站在城门之上。他瞧见敌军布阵于城墙之下,嘴角不由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他清楚敌军实力较强,可也坚信自己一定能保住城池不失。他目光坚定地望了眼城下的敌军,当看到屈突通时,他的内心不由涌出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很珍惜与屈突通那份战友加兄弟般的情谊,可现在又对他充满了憎恨,打心里就瞧不起他这种背主求荣的败类。尧君素是个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臣良将,十分看重忠君之节。因此,不管先前刘文静怎么威逼利诱,他都心如磐石,毫不动摇效忠隋室的决心,誓死不降。
屈突通仰头看见了尧君素,颇为兴奋,扬声请他出门搭话。尧君素怕屈突通使诈,骗他出城,然后乘机攻城,因而迟迟不肯答应。直到刘文静向他作出决不借机攻城的保证,他方才领着支小分队跑出城门。
不一会儿,尧君素策马来到屈突通的面前,两眼紧盯着自己昔日的上司和老战友,心里突然涌起一阵说不出的伤感来。真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以这种方式同故交会面,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会有一天变成水火不容的仇敌。为此,他感慨万端,唏嘘不已。此刻他什么也不想说,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眼神中流露出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神情。
屈突通见尧君素不言语,便深深向他施了一礼,极富感情地问候了他一声。他听到对方饱含真情的问候时,泪水竟忍不住在眼眶里打着转儿。此时此刻,一阵悲伤与感慨涌上了他的心头,他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跟老友倾心相谈。
说过一阵之后,屈突通以为已经调动了老部下的感情,可以切入正是了。于是,他话锋一转,语气诚恳地说:
“君素,我军已败,唐王的义军气势旺盛,义旗所到之处,没有不热烈响应的。事势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你也就快快归顺唐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