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

“破虏奉令探勘敌情,寻求战机。不意途中听闻刘都督在此,临时起意才……”

做戏做足,秦浩明挠着头,故意略显尴尬,一副见到仰慕之人情不自禁的模样,让旁边的董长青暗自佩服。

秦将军能文能武也就罢了,想不到表演功夫也一流。自己与之相比,刚硬有余,失之柔软。

长此以往,恐因性格误事,有失秦将军重托。

“哈哈……秦老弟何必故作姿态,弟也是天下豪杰,斩敌酋岳托、阿巴泰,天下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刘泽清为人虽刚愎自用,喜欢听奉承话,但同时也是一个审时夺度活络之人。

秦浩明示好之意如此明显,二人又没有过节,他自然也是舌灿如莲,竟然兄弟相称。

如此,他犹自觉得不足以增加双方关系,驱马小跑几步来到秦浩明跟前,一脸推心置腹小声说道:

“听哥哥一言,秦老弟最好就此止步,前方凶险,望自珍重!”

“哦,还请教刘都督名言,前方究竟出了何事?破虏感激不尽!”

秦浩明双手作揖,脸上庄重无比。

心里却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好像想到什么,一时之间难以把握。

“具体的本督也不知,总觉得心里发颤。这不,索性和将士们出来打猎散心。”

刘泽清咧嘴苦笑,一脸诚挚。

若不是看在秦浩明乃军中新贵,连这些话自己都不会说,缘何敢道出实情?

不过今日里碰见他,说了这番话,日后倒是好有个推脱之辞。

“请教刘大哥,德州漕运总督是谁?不知都督可熟悉?”

秦浩明打蛇顺棍,立马跟刘泽清兄弟相称,实则却是想了解一下信息和他的真实意图。

大明的漕运总督可谓是实权和油水颇为重要的岗位,关系到北京城几百万人口的日常供给。

从万历时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行为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大增。

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

先是漕运中私带货物,由少到多。朝廷见禁不住,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

这种漕运政策的变化是明朝政府务实的做法。

一方面,漕船走私已是既存事实,没法遏止。另一方面可以补贴漕工的生计。同时,官绅大贾们也有这种需求。

漕船所带货物数额日益增长,漕船贸易日趋活跃,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镇。

如通州、直沽(即天津)、沧州、德州、临清、徐州、淮安等。

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

大运河虽为漕运所开,但当时代对之有商运需求时,大明政府也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商运之河、民运之河。

但同时不可避免的随之产生**,并且多为大商家所利用,八大晋商就是其中得利的一员。

那意味着京杭大运河建奴在关键时刻也可以使用。

这也是秦浩明放弃大量粮食的诱惑,一路尾随范永斗、王登库、梁嘉宾商队,所想要顺藤摸瓜的最主要原因。

“熟悉,当然熟悉,是倪宠参将,也是当初的老兄弟了。怎么,秦老弟需要老哥做些什么,尽管开口?”

刘泽清认为军中新贵估计要夹杂什么识货,因此大包大揽满口应承。

在他看来,秦浩明通过几次大战,肯定是缴获颇丰,听说这位新贵是江南人,自然是要把物资运往南方。

此等小事,他自然是责无旁贷。

倪宠?刘泽清?

秦浩明心里默默念叨,终于知道心中奇怪的感觉来自哪里?

崇祯十一年,清兵南下,京畿戒严,局势严峻。

山东巡抚颜继祖奉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命,移驻德州。

他带领一标人马仅三千名,在五十天内被调防三次,兵疲马乏,最后才令其专防德州,原防地济南由此空虚。

颜继祖鉴于前沿兵力少、战线长,数次请求增援,而刘泽清、倪宠诸将都逗留不进。

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兵攻克济南,德王朱由枢被俘。

颜继祖兵少力弱,无法兼顾济南。朝臣交章抨击,颜继祖归咎杨嗣昌指挥错误,自请撤职归乡,奉养父母。

崇祯皇帝不许,将颜继祖逮捕入狱,最后斩首示众。

再联想到刘泽清起先说的前方凶险,心里发颤,打猎散心。

狗屁,他这是要临阵脱逃啊!

历史上崇祯十二年二月,鞑酋多尔衮率军饱掠后,不正是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渡运河东归吗?

三月初九,建奴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

至此都清晰明了,自己还奇怪,建奴何时有海军了呢?

梁家族人没有骗自己,三百艘海船是真的,不过不是用来运粮食,那是用来运兵,用来运建奴啊!

“刘大哥真是慧眼如炬,确实有些事情需要倪总督帮忙,不知能否帮忙引见?”

秦浩明心中惊涛骇浪恨意如潮,脸上却要装得若无若无其事,甚至还要对刘泽清多有奉承,委实痛苦。

计划没有变化快!

不用问也知道,多尔衮一定利用杜度拖住卢象升,自己率领偏骑,过新河、清河、夏津、高唐直扑济南府。

德王朱由枢的生死他没有兴趣,可是堆积如山的财物他却相当有兴趣,许多是华夏的瑰宝,不能让多尔衮如此容易得手?

“老弟客气,持此物件,倪宠会给本督几分薄面。”

刘泽清哈哈大笑,接着解开随身的一块玉佩,递给秦浩明,一脸的傲然。

他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倪宠不管曾经还是现在,都是属于他的下属。对于他的话,刘泽清当然有把握。

官场中人,花花轿子众人抬,指不定哪天谁帮谁?

“感谢刘老哥相助,他日必有回报!破虏就不再不打扰,改日再见!”

秦浩明那里会跟他客气,场面话说完立即告退,实在是军情如火,所有布置据要改变,哪有闲工夫?

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第五百七十一节 父子对谈第六百二十九节 汉人至上第四百八十七节 开花结果第三百一十节 能做不能说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八十一节 官职在身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三百七十一节 围三阙一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五百零五节 本督管不了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第一百七十六节 别有他用第三百九十九节 好戏开场第五百九十二节 总攻之前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三百六十八节 利剑出鞘第四百七十九节 说漏嘴了第三百一十六节 佳人风情第一百零三节 尘埃落定第二十四节 男儿行,当暴戾第一百九十五节 给郑家下套第六百二十七节 野心(感谢书友abcd4869万赏)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四百九十七节 郑森第三百四十六节 坦诚相待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四百七十七节 欺人太甚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四百七十四节 弯弯绕绕第一百七十节 丰收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五百九十节 大战开幕第五百六十一节 东厂和锦衣卫第五百一十九节 干翻他第三百五十三节 修罗地狱第四百八十二节 难道去给别人赚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一百零八节 黑暗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一百九十七节 三年之期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第八十七节 告捷塘报第六百三十三节 许以专断第五百二十五节 煞费苦心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一百七十六节 别有他用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三百九十九节 好戏开场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六百四十七节 离京之际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四百五十二节 贼寇初现第五百九十二节 总攻之前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一百三十八节 形势突变第五百零一节 首重军功第六百零二节 洪承畴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二百一十五节 杨府密谋第二百零一节 崇祯的手段第三百零八节 有情有义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五百六十节 人心第三百零六节 张云的心志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二百五十九节 集思广益第三十五节 秦淮河畔第六百零三节 政客心思第三百七十一节 围三阙一第五百零七节 抵近侦查第二百零六节 何处捞钱第一百四十四节 萌生去意第四百五十二节 贼寇初现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第六百三十五节 什么人带什么兵第六百二十九节 汉人至上第二十一节 卫所军制崩坏第一百七十二节 病入膏肓第五百四十一节 猖狂太甚第三百一十二节 逼良为娼第二百六十八节 逃脱第五十五节 改变第四百三十七节 崇祯的感触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