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节 别有他用

“无非破虏有眼无珠看错人而已,有何大惊小怪?

再说了,祖将军若是真要干一锤子买卖,又何须从破虏手中捞钱,那岂非掉了身份?”

秦浩明淡然一笑,目光里俱是真诚,一副自己绝不会看错人的模样。

委实,对于祖宽这样统兵一方的将领而言,还真看不上区区几万银两。

真要有心,随便找个机会敲诈富户或者纵兵劫掠,许都不止这个数,又何必明着贪墨同样是带兵的同僚将领?

那岂不是替自己结下死敌?更何况秦浩明带给祖宽的是他无法拒绝的升官发财之路?

秦浩明的方法说来也简单,那就是诱之以利!

即以五十两纹银从祖宽手里收购一个鞑虏首级,并且检验之后还给他,让他再向朝廷邀功请赏。

诚如之前所言,祖宽的部队是有战斗力,岂容平白浪费兵力?

祸水东引,这就是秦浩明针对祖宽定下来的计策。

大明军队里有很多兵油子,这些人并不是怀惴着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来参军。

对他们而言,当兵只是一份职业,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已。

到军队中来,就是为了领每月微薄的饷银,犯不着上阵玩命。

若是抛开道德的角度,他们如此做也无可厚非。大明支付他们的粮饷已经力有不逮,时常不能按时发放。

既然如此,他们除了劫掠别无他法?

可劫掠也不是没风险,大明毕竟是一个中央集权政府,祖宽他们行事也不能肆无忌惮。

而自己的这个方法,则为他们找到一个长期的财富来源。若是推广开来,整个边关的将士都行动起来,想必皇太极也头疼不已。

“好好好!不意老弟竟然有如此大魄力,祖某别的不行,但战场杀敌却是从来没有怂过。

生平以往只服两个人,祖大帅是本将恩人,暂且不说。而另一个则是卢督,他是祖某入关之后,第一个所佩服之人。

今后,怕是还要再加上破虏老弟。”

轻摇着三万两银票,祖宽连声叫好。

“本将不知你所图为何,但能拿出这份真金白银出来购买鞑虏脑袋,除却官家之外,破虏是大明第一人。

这活,我们辽东边兵接下。”

“大善!”

秦浩明抚掌大笑霍然站起,难以自抑脸上的喜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秦某生平之志乃荡尽胡寇,护我汉家天下。若此,性命尚且不顾,区区浮财何足道哉?

祖将军,就是破虏平生所图。”

大话漂亮话祖宽不知听过多少,可言行一致的却很少见。

怔怔看着秦浩明英气蓬勃的侧影,祖宽心里有一抹触动,忍不住有感而发,“祖某有幸从一僮仆爬到今日位置,那是踩着兄弟们的尸体一路上来。

世人皆说祖某边兵蛮横无理,劫掠成性,可朝堂大佬们又有谁替他们考虑过半分?

估计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只是一块抹布,用的时候揉一揉,不用的时候扔在哪里都不知道吧?

蝼蚁尚且贪生,可我们怕是连蝼蚁都不如?

兄弟们天天拿命挂在裤腰带,有今天不知是否有明天?

许多兄弟没有家人没有妻儿,甚至还有许多兄弟连女人味道都没有尝过,就此离去。

每当兄弟们受伤哀嚎着死去,祖某便心如刀绞,哀叹世道不公。

若不是放心不下他们,以祖某身资,跑到江南当个富家翁岂不快哉,何苦拼死拼活左右不讨好?”

祖宽五大三粗的汉子,仰着头眼眶里泛着泪水,不胜唏嘘!

秦浩明心里默然无言,拍怕他宽厚的肩膀,不知如何劝慰,心里沉甸甸。

俱是带兵的将领,他能够明白祖宽内心的感受,也相信这绝对是祖宽的心里话。

直到离开祖宽的营地,秦浩明的脑海里还反复回顾着他的一席话,悲壮而又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这完全颠覆了秦浩明心里对他一贯残暴不堪的形象,竟然有些无以适从。

设身处地扪心自问,自己若不是穿越人士,是否也会如他一般?

遭遇如此不公,自己是否能保持初心。

不过秦浩明最终还是摇摇头,屠戮大明百姓,无论是何原因,皆不可饶恕。

只不过,他的心里存了另一个心思,若是祖宽侥幸未死,把他的部队用于对外战争倒是一把好手。

祖宽历城营地距离济南府快马只需半个时辰,秦浩明赶到城门口一箭之地时尚未及饷午。

不过,一群扶老携幼逃荒的难民让秦浩明的部队停下马来。

“元亨,拿出军粮救济难民,让百姓们尽量吃饱,不要让他们四处走动。

大有,去办入城手续,叫城头执勤的官员过来。如果胆敢耍威风,告诉他们,后果自负!”

秦浩明无声叹气跃身下马,肯定是守卫济南府的大明将士驱赶,以免其中有建奴的奸细抑或影响防守。

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不过这样一来,其它无辜的百姓却要跟着遭殃。

片刻时间,赵大友带着一个绿袍七品文官过来。

“本官乃山东巡按御史宋学朱,见过秦将军。”

来人拱手作辑,不卑不亢。

“下官秦浩明见过宋御史。”

别看秦浩明是从三品,可在这位七品文官前,还是得称下官。

无它,大明监察御史均为正七品官,品级虽然不高,但奉命巡按地方时职权和责任却非常重大。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可见其位高;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见其权重;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可见其职宽;御史犯罪,加三等,可见其责之严。

“本官代表济南府全城百姓感谢秦将军义举,冒死驰援。”

宋学朱并未摆谱,还是深揖一礼,微感心酸。

建奴自畿辅南下,本兵杨嗣昌檄山东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于是济南空虚,止乡兵五百,莱州援兵七百,势弱不足守。

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一面流星快马,急报朝廷,请求援兵,一面动员城中百姓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可他们连章告急于朝廷,兵部杨嗣昌无以应,督师中官高起潜听说拥兵临清不救,大将刘泽清、倪宠等亦观望。

可怜山东武官个个溜之大吉,只剩下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职行政官员,率济南百姓守城。

天天盼着朝廷的援军到来,现在居然是外省的将领率军来救,如何不让他感慨万千?

“当不得,此乃破虏本分。宋御史,让百姓们进城吧,否则碰到建奴难逃一死?

军人若不能保家护民,要之何用?”

秦浩明急忙扶起宋学朱,沉声说道。

宋学朱哀叹一声,目视一脸期盼的难民,似有难言之隐。

第六百六十四节 动员大会第二百四十八节 一举两得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二百二十四节 国无界,界无疆第三十二节 客栈偶遇第四十九节 男儿杀人行第二百四十九节 收网第三百六十一节 都不简单第四百一十节 定南军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六百二十七节 野心(感谢书友abcd4869万赏)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三百一十七节 不负婉如不负卿第三百六十三节 多尔衮的才能第三百一十节 能做不能说第二百一十二节 所图甚大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三百三十三节 赴任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九十二节 君前拔刀第二百一十二节 所图甚大第四百六十五节 大明银行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四百零一节 军令如山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三十七节 你不一样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第六百三十三节 许以专断第八十节 不妥协不留情第三十四节 初抵应天府第一百七十八节 心怀不轨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二百五十三节 联手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六百零九节 狂妄的警告第一节 再回首恍然如梦第一百二十三节 战败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二十五节 翻云覆雨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一百六十五节 基础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二百三十三节 勾心斗角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五百九十六节 多铎的眼泪第一百四十七节 血腥暗卫第四百三十四节 形势大好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九十七节 重塑汉魂第五百九十节 大战开幕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第一百二十一节 较量第五百八十三节 建奴诡计第三百五十三节 修罗地狱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五百二十七节 志不在此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四百一十四节 家事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三百一十八节 秦家族人第五百四十八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五百六十二节 想要逃跑的鳌拜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四百九十五节 山雨欲来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六百六十八节 复仇第五百九十一节 惨烈第四百二十六节 功败垂成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四百节 不堪用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六百一十五节 谁是英雄好汉第二百九十九节 两手准备第五百零七节 抵近侦查第六百五十九节 初临台湾第一百七十一节 明魂第五百二十一节 进击第二百一十二节 所图甚大第四百六十三节 年底总结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五百三十节 冲突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第一百七十八节 心怀不轨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五百一十五节 战前第三百五十五节 自投罗网第三十三节 海陵伯玉第三百一十五节 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