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节 进退两难

崇祯十二年元月初七日,多尔衮、杜度合兵一处,渡过黄河,逼近济南府。

初八,与卢象升对峙的奕善也尽起大军,离开赵县赶赴济南。

至此,河北、京畿附近再无建奴军队。

闻此喜讯,崇祯及朝臣大松一口气之余,又不禁担心起济南府的情形。

此时,高起潜四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原因,尚为传至京城。否则,朝堂上下必定慌成一团。

现在则因为有卢象升和秦浩明率领天雄军的原因,而略有期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知何时,秦浩明英勇善战的形象早已不知不觉间深入人心。

而作为深孚众望的主角之一,卢象升除留下一部分军士在赵县看护粮米百姓外,带着余下的军队往奕善方向追来。

同时,陈新甲在杨本兵的遥控下,也领着被建奴打寒的军队“持重”的移往济南府。

初九,赶往济南府的奕善大军被以逸待劳的祖宽阻挡在齐河。

奕善组织优势兵力,命令鞑虏个个身披铠甲,头顶盾牌,向祖宽部队发起强大攻势。

双方激战小半天,奕善用尽各种办法想冲垮祖宽的防线,无奈大明军队竭尽全力防守,竟然寸步不得。

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奕善发狠,亲自率队冲锋。

建奴的箭矢像飞蝗般地越向祖宽部队,随后大队人马迅疾冲锋。

明军将领们喝令明军高举盾牌,同时急不可待,都希望祖宽赶快下令发炮还击。

祖宽却很沉着,向大家轻轻摇了摇手。

建奴部队继续向前移动,大约百步距离左右,祖宽在战阵中上默默注视着。

等敌军蜂拥到比较近的地方,他才大声命令:“开炮!”

刹时间炮声震天,只见大批建奴纷纷倒下。

侥幸没有被打中的,慌忙回身逃命,你冲我撞,互相践踏,队伍大乱,奕善也在激战中受了重伤。

关键时刻,负责断后的舒穆禄?谭泰,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大臣扬古利从弟,固山额真谭泰率众杀出,一阵风似地冲入明军大营。

祖宽急令开炮,立即有许多建奴骑兵落马。

谭泰冒着炮火向前猛冲,很快与大明的骑兵相遇。

他挥动大刀,左右冲杀,几招过去,几名大明将士就落下马去。明军见这员鞑虏如猛虎下山,心中有了怯意,不敢靠前。

祖宽勇猛,纵马摇枪杀了上来,可谭泰早已一阵风冲过阵去。

此举顿时鼓舞了原先溃败的建奴,纷纷奋起余勇再次冲锋。

“开炮顶住,卢督就在后面,缠住这些狗日的,被让他们给跑了。”

祖宽脸色狰狞,高声厉喝。

大明诸位将帅中,他和卢象升一贯配合默契。加上秦浩明之前的杀虏费,危机关头他也不啻拼命。

奈何建奴兵马多于祖宽部队,且战力强劲,明军虽有炮火之利,但还是无法挡住拼死厮杀的鞑虏。

好在建奴尚有卢象升之忧,并且他们的战略是要赶去和多尔衮大军汇合,无心恋战。

因此在突破祖宽的防线之后,连尸体也不抢回,竟然头都不回疾驰而去。

祖宽纵是有心想追,却是力有不逮。

不过这一仗祖宽“大获全胜”,杀死建奴三千多人,虽说自己也付出死伤三千多人的代价,基本一比一。

但对于祖宽而言,此战委实算是大胜。

纵观大明历次对建奴的战斗中,只要防住建奴,便算达成战略目的,就可以称得上胜利。至于死多少人,则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而像秦浩明那样以少胜多,自从建奴崛起以来,真是闻所未闻。

从宁远大捷可以知道,虽说战术胜利,历史的结论是:野猪皮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明朝与建奴的宁远之战,以明朝的胜利和建奴的失败而结束。

明朝由宁远被围,举国汹汹,到闻报宁远捷音,京师士庶,空巷相庆。

然实际上并没有杀死多少鞑虏,没有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对建奴造成不了伤筋动骨,只是侥幸把老野猪皮炸伤后至死而已。

可即使如此,大明也举国欢庆。

概因宁远大捷是明朝从抚顺失陷以来的第一个胜仗。

故而有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向天启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称:“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的大胜仗。

同时也是“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年之积颓”的一个大胜仗。

明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之后才有崇祯把一切关外事权,悉以委之袁崇焕,遂有后者大言不惭的五年平辽之说。

可惜的是,崇祯登基十一年以来,奇迹再也没有发生。

直到秦浩明横空出世,数战数捷,杀敌万余,逞威于建奴。

这也是为什么秦浩明以秀才之身,崇祯委以他从三品指挥同知,满朝文武没有他议的原因所在。

元月十一日,合兵一处的多尔衮听完奕善和谭泰的报告,又惊又惧。

惊的是大明军队除了天雄军,现在居然有第二支部队敢于主动和他们开战。

惧的是竟然又损失三千余人,让他心里极为苦涩。

从入关前的整整八万大军,七损八折,现如今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五万五千人。

此次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战略目的没有达成,反而让明军打出威风。

若是大明将士皆能战敢战,则大清岌岌可危矣!

这次入关历时近半年,跟以往一样,特意挑选在春耕秋收的时节,辗转两千里,战果原本最为辉煌。

自己的左翼军克三十六城,降六城,俘人畜十几万余;岳托和杜度的右翼军克十九城,降两城,俘人畜五六万余。

可仅仅几次战斗,所有的成果毁于一旦,竟然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真是气煞人也。

必须赶紧拿下济南府劫掠一番,否则等到大明援军赶来,万事皆休。

就是急切间联系不上城里细作,无从知晓济南府的具体动向,让多尔衮心神不宁。

莫非,真让明狗打怕了不成?

多尔衮摇摇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一切,交给战场吧。

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二百八十二节 振聋发聩第六十二节 考察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七十节 筹备第二百七十三节 狗都不如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四百五十九节 哪有那么多证据第八十三节 缘浅情深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七十八节 秦浩明的杀手锏第二百五十七节 举贤不避亲第四百六十八节 这是他们唯一的下场第四百六十六节 利益均沾第六百二十五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三百一十九节 冰火两重天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四百五十节 心思各异第三百五十一节 惨烈屠杀第一百五十节 机关算尽第五百一十一节 夺取旅顺第五百七十六节 黑心战术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四十九节 男儿杀人行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七十一节 验收首级第一百七十五节 祸水东引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二百一十节 图谋马市第七十节 筹备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十节 自取其辱第二十三节 风波第一百一十三节 有女婉如第六百零九节 狂妄的警告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三百四十节 送礼第二百一十七节 官商勾结第一百零一节 三饷祸明第二百二十四节 国无界,界无疆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三百四十二节 入彀矣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六百六十一节 流民安置第六百零九节 狂妄的警告第五百一十九节 干翻他第四百二十四节 忍一时风平浪静第五百八十七节 华夏英烈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十五节 前期准备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二百一十五节 杨府密谋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二百二十节 以弱胜强第一百一十九节 杀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五百二十四节 搞一个无人区第一百五十六节 两面三刀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五百七十七节 鳌拜惨死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六百六十九节 攻陷马尼拉第二百五十六节 水师革新第二百三十三节 勾心斗角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一百七十七节 夺权用人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二百九十三节 润物细无声第三百七十七节 崇祯召见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三百一十四节 有罪当罚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一百六十九节入彀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一百三十一节 挑衅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五百九十九节 惺惺相惜第一百零三节 尘埃落定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第三百一十八节 秦家族人第一百九十八节 颜继祖的作用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第三百六十一节 都不简单第七节 败家少爷第六百六十节 困难第六百三十四节 不死不休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六百二十三节 算计东林(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二节 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