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

亥时,此时夜色已深,济南府实行战时管制,百姓早已停止活动,安歇睡眠。

可县衙里却火烛通亮,人声鼎沸。

大敌临近,秦浩明会同济南府各路官员,正做最后的布防安排。

“值此危难之际,事关每人身家性命,诸位有什么建议或者疑惑不妨明言,正好拾缺补漏,共渡难关。”

虽是客军,可有兵力上的优势和不败威名,加之阎应元的城防防守措施得当,秦浩明还是取得主动。

即使名义上布政使张秉文,御史宋学朱等一众文官皆可节制他。

“本官代表三十万百姓感谢秦将军高义,尚请将军注意自身安全。求援之事不若让亲卫去办,如何?”

作为众官之首,张秉文代众人说出心声。

此间会了,秦浩明将于夜半离开济南城,冲出建奴包围圈,寻找卢象升的队伍,此举着实危险。

再说他们也觉得,阎应元虽然在城防布置上有一套,但毕竟名不见经传,心里无底。

“张大人有所不知,若只是单独求援,根本无需求援二字,某将相信卢督必然星夜赶往济南府。

却是末将有些战术,想和卢督探讨一番。

再说城防布置妥当,有我没我其实关系不大。元亨的防守之才,诸位大人亲眼目睹,无需末将多说。”

秦浩明语气中尽是傲然和自负,既是为自己也是为阎应元。

阎应元无需多说,一个破烂的江阴小县,十万的鞑虏大军,在没有任何的援军的情况下,尚且要守上八十一天,何况济南府?

至于说自负吗?

实事求是的说,卢象升在统兵练兵方面虽然有一套,但客观上讲并不是帅才,只能说是将才。

其实不止是他,包括整个明末,再也无明初徐达、蓝玉等可以纵览全局的帅才。

长期的崇文抑武,到现在,终于自食其果。

虽说自己也未必多高明,可作为穿越人士,战略眼光不缺。

“如此,本官祝秦将军一切顺利。驱逐鞑虏之际,再为将军庆功。”

张秉文和众人面色动容,朝秦浩明深深一揖。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冒然出去,肯定不如呆在济南府安全。若不是心怀坦荡大公无私,避之尚且来不及,缘何自动请缨?

“感谢诸位大人美言。鞑虏一贯有开战前劝降的举止,明日便劳烦把把此信射给多尔衮,先激怒他再说。”

秦浩明笑嘻嘻的把早就写好的信件让大家传阅。

此举也是为了日后有闲言碎语,要是让朝堂上政敌攻讦为战前私通建奴,那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在大明,此事多如牛毛。极近的毛文龙和袁崇焕都有风言风语传出,还不是跟皇太极通信导致吗?

哈哈哈……

众人看完信件,纷纷乐不可支,皆言秦浩明真能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多尔衮不气得火冒三丈才怪?

秦浩明微微一笑,并不解释,只是嘴角露出戏谑的笑容。

当夜,秦浩明率领三百亲卫,有惊无险的避开建奴的防线,消失在苍茫夜色中。

元月初十,多尔衮汇聚五万多大兵,于上午辰时起灶,准备己时进攻济南城。

果然如秦浩明所料,临战前,多尔衮命人向济南府墙头射箭书信一封。

大意是快快出门投降,并且归回阿巴泰、岳托等战死建奴头颅,否则攻下济南府,必定屠尽全府。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建奴攻破济南府,给济南的城市、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劳动力大量减少,房屋被烧毁,百姓流离失所,其破坏性几乎称得上史无前例。

有的地方记载当时清兵屠杀了十二、三万人,有的地方记载是十四、五万人,这个数字没有确切统计,但十万人以上是可以肯定的。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济南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直到建奴朝廷中期,至康麻子年间以后,济南的城市经济才又再次趋于稳定。

收到劝降信,城头上的大明文武官员忍不住嘿然一笑,秦浩明的心思还真是细腻,连这个都算计到并且早做准备。

“来而不往非礼也,回复他们。”

阎应元把秦浩明写的信件交给军中神射手,命他射给建奴大军。

作为主帅的秦浩明不在,所有事情尽悉数委托阎应元处理,令初次担当此重责的他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大意。

多尔衮接过亲卫写着由他亲启的信件,目露欣喜,难道是济南府官员提的什么条件不成?

若是能兵不血刃拿下济南府,则可尽得山东精华。若是不能,也可使间,能否让昏聩的崇祯杀掉狗屁的秀才将军?

多尔衮三下五除二撕开封口,看看写些什么。

“此子尔敢,若让本王俘虏,必让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信件不长,只有几个问题,并且用词很优雅,基本符合秦浩明秀才身份。

原文如下:

多尔衮贝勒见信安好:

将军文治武功令本将甚为佩服,其一生功勋卓著,战功赫赫,令人仰为叹止,可谓是大清中少有的英雄人物。

然本将有几点疑惑之处,想请问将军。

在我们汉人的眼中,杀母之仇不共戴天,皇太极无耻的联合其他贝勒逼你母自尽,将军缘何能忍让?

我们汉人有一句话,不知将军是否有听过,冲冠一怒为红颜!大玉儿和你情深意切两情相悦,可谓将军挚爱。

本将不能理解的是,将军缘何能忍受心爱的女人躺在他人胯下?

另外,我们汉人讲究兄弟手足。皇太极乃是你兄长,却行卑劣手段夺你皇位。将军有亲兄弟多铎、阿济格相助,手握两旗精锐,缘何能忍受此人欺压蹂躏于你?

每每想及此事,本将就潸然泪下,将军如此英雄人物,缘何如此作践于己?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本将不才,愿助将军取此狗贼脑袋,不知可否?

若是将军有意,本将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定把皇太极首级献于阙下,一解将军之恨,何如?

纵观将军一生,末将很多感慨!

你有过辉煌,有过痛苦,有过无奈,太多太多的感情聚集在一起,串起你不凡而又复杂的人生。

但唯有英雄方如此!

见过此信,将军若还是不能振作,愤而起兵杀死皇太极奸贼,本将只能说不能了解将军心理,不知将军所求?

若此,本将将鄙薄于你。

但本将相信将军不是天生的乌龟,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是否?

见信如面,言及于此,请将军抉择。

落款:大明从三品指挥同知秦浩明。

有意思的是,下面还画了一支小乌龟,乌**上特意用绿色染就,虽是寥寥几笔,却惟妙惟肖,极为传神。

通篇没有一个骂人的字眼,但多尔衮看完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几下把信件撕得粉脆。

他狰狞着双脸,仿佛要择人而噬,眼中燃起的汹汹怒火,让一旁的杜度都害怕。

“出击!屠尽济南府,鸡犬不留,不可有一活物。”

多尔衮红着眼睛,暴怒的推开挡在前头的亲卫,亲自跑到巨大的架子鼓边,拿过硕大的鼓槌,用尽全身的力气拼命敲击,仿佛要把满腔的怒火借此机会发泄出来。

第一百六十五节 基础第二百二十五节 天灾将至第一百七十八节 心怀不轨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第六十节 困局第三百三十八节 他乡遇故知第二百零一节 崇祯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七节 天意第三百二十节 负荆请罪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四百八十节 实属无奈第一百二十八节 后宫第五百二十一节 进击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三百九十七节 措手不及新书《崇 祯 大 帝 国》前三章请诸君赏鉴一番,欢迎点评第二十七节 我的地盘听我的第三百八十一节 不要怕,你也有后台嘛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二百八十三节 君臣相宜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二百九十二节 临别前夕第四百零一节 军令如山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四百八十五节 事情做在明处第五百一十五节 战前第一百一十二节 第二誓第二十五节 翻云覆雨第六百五十节 其乐融融(新书《崇祯大帝国》已发,求诸君支持!)第二百六十节 男大当婚第二百七十三节 狗都不如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第一百六十七节 大才第四百零五节 要狠第四百一十二节 天谴计划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四百八十二节 难道去给别人赚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三百九十四节 战争,和女人无关!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第二百四十六节 对比第三百一十四节 有罪当罚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一百四十八节 伤残将士第三百三十四节 全套班子第三百二十六节 去登州,那里有吃的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三百八十二节 好人没好报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第二十八节 改变第三十七节 诗词歌赋的表演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四百二十九节 部队变革第二百八十九节 教崇祯用人第三百零六节 张云的心志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三百零七节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四百六十六节 利益均沾第一百七十八节 心怀不轨第四百六十三节 年底总结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五百二十一节 进击第二百九十二节 临别前夕第二百二十五节 天灾将至第六百二十三节 算计东林(二合一)第五百九十九节 惺惺相惜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三百八十三节 回报、人心、规划第二百一十六节 生产建设第六百二十六节 国之根本,大明长城!第一百六十二节 敲诈勒索第一百二十一节 较量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六百三十七节 皇太极的忧虑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五百六十二节 想要逃跑的鳌拜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八十三节 缘浅情深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五百六十七节 入城第一百三十五节 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