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节 佳人风情

许杰说完,不待众人发问,转身就走。

这些千户把总,基本上都是世袭,身家大多不菲。

按秦督私下所言,皆是蠹虫之货,难堪大用。唯有些许家资,或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故而,利用晋商之事为契机,对他们进行调整或罚没,便也顺理成章。

许杰跟随秦督时间不长,然短短数月时间,纵观他所作所为,令一贯高傲如他,唯有赞叹二字。

说起来,许杰也是官家子弟出身。

其父徐孺亭,字孟侯,号东郊,歙县上路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

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

其自身入学国子监,和秦督幕僚洪迪新乃同年。

崇祯十一年,初闻复社巨子张溥对秦浩明大加赞赏,他尚不以为意。

之后的事情,则令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整日里俱是秦浩明的消息。

终至最后,竟然高升至五省总督之职,文人中最显赫的位置。

至此,他才动了想要见识的心思,究竟是何等人物?何等才情?方能让如此多人赏识?最终走到如今这一步?

不得不说,成功委实没有侥幸。

秦督的才艺他无从考察,唯有从日常行事中略窥一二。

别的不知道,自己初次负责的宣府兵仗局,亲眼目睹他改变上千年的传承,大规模造出百练钢。

接着又用几个时辰,解决铁匠从事一辈子而无法解决的无缝钢管问题,此等手段,世间几人可为之?

wWW☢Tтkan☢¢ O

便是总督府日常事务处理,自己看他好似随意为之,如今想想,却是处处有深意,令人叹服。

难得的是他不落俗套,润物无声,悄然间改变许多事务,却令人无从察觉,这才是本事,这样的人,值得他期待和追随!

“秦郎,这是婉儿为你纳的福履,试试合脚否?婉儿好修改?”

总督府后院,有个不大的小空地,稀稀疏疏间种了一些花花草草,平常是秦浩明用来锻炼身体的地方。

靠近东南墙角,摆放几张矮凳和茶几,那是晚间秦督大人休闲的场地。

今天,是戚婉如首次拜访总督府,怪不得许杰说他无暇在身。

未婚妻首次上门,秦浩明自然要推掉一切公务,陪戚婉如畅游总督府。

“不错,不错,终于有人为我纳鞋,今后再也不要四处寻找鞋铺。”

秦浩明接过戚婉如递过的福履,左右细看,发出爽朗的大声赞叹。

福字履用绒锦、棉布面料制作,履头正面绣金福字,字旁以云形围边,履帮侧面镶卷叶纹缎子履口,衬宁绸为心,下配八层布托毛底正绱,加烫白干粉。

望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针线,秦浩明就可以知道佳人有多用心。

哪知戚婉如却会错意,以为秦浩明年幼失怙,生活艰辛,从小没有家人为他织衣纳鞋。

眼眶微红,臻首低垂柔声道:“秦郎切莫伤感,婉儿今后自会打理。”

秦浩明一怔,忽而醒悟过来,明白佳人怜惜自己在大明的身世。他不禁有点动容,心中充满幸福感,能得一善解人意的娇妻,此生无憾矣!

“婉儿,你是缘何得知尺寸,真是合脚。”

秦浩明穿上福履,走动几步,大小合适,非常舒服。

“婉儿请人问过秦郎的亲卫,故而得知。”

戚婉如娇憨一笑,俏脸布满红晕,甚是可爱。

“哈哈哈……这些小子出卖本督,泄露军情,却未告知,应该重罚。”

戚婉如如此做法,证明她心中有自己,而不是被动的听父命,秦浩明心中委实畅快,不禁打趣说道。

“他们可是高兴得紧,秦郎可切莫责怪。否则,小女子岂不成了罪魁祸首?”

戚婉如嫣然一笑,理了理垂下来的发髻,眼角轻转,横了秦浩明一眼。

望着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戚婉如,特别是这不经意的风情,让秦浩明小腹一热,心里一叹,确实要结婚了,不然恐怕要欲火焚身矣!

还好,当初答应戚纲这门婚事,否则真要错失佳人。

“秦郎,哪里不舒服,怎么脸色血红?”

戚婉如见秦浩明瞬间气血上涌,以为他身体不适,急忙问道。

“哦,没事。不是,有事,想如厕。”

秦浩明语无伦次,首次有点手足无措,色不迷人人自迷啊!

秦浩明老脸一红,后世自己也是二十七八岁的大叔,被一个小萝莉迷住,害臊啊!急忙转身匆匆离去。

“噗嗤。”

戚婉如想不到秦郎贵为五省总督,也有如此难为情的时刻,心里不禁甜如蜜。

当初父亲要帮自己介绍军中俊杰,自己还以为是五大三粗的军汉,心里不喜。

在他再三保证下,以及后来一系列关于秦郎的传闻,自己才渐渐放下心来。如今看来,真是自己的福分,得觅一段好姻缘。

最主要的,秦郎不是呆头呆脑无趣之人,反而甚有情趣。想到这里,她不禁娇羞地垂下头,俏脸也像秦浩明一样,渐渐布满红霞。

“夫人,秦督呢?总督府外锦衣卫骆指挥使求见。”

戚婉如娇羞之际,亲卫小虎进来禀告。

“稍等片刻,秦督就来。没有什么大事吧,怎么锦衣卫指挥使会来宣府边关?”

锦衣卫过往的赫赫凶名,即使戚婉如是一个小女子,也是多有耳闻。害怕他们是来找秦浩明麻烦,她有些焦虑。

“锦衣卫现在就是病猫,大事哪里轮得到他们?婉儿随便逛逛,我去去就来。”

随便找个地方平复身体反应的秦大总督,此时恢复常态,听见戚婉如语气中有担心的味道,大咧咧的对她说道。

秦浩明说这话,还真没有吹牛。

今非昔比,过去令人胆战心惊的锦衣卫,在崇祯年间,被文臣、东林党人等真如病猫一样看待。

锦衣卫历任指挥使,就属骆养性活得最窝囊最憋屈。

生平唯一件大事,就是揭发周延儒督师出京与建奴交战,一矢未发,竟谎报大捷。

第五百二十四节 搞一个无人区第五十二节 事有可为第二百节 大朝会第八十九节 西山大营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五百七十一节 父子对谈第五十三节 对策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六百三十五节 什么人带什么兵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二百四十节 初露峥嵘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五百七十七节 鳌拜惨死第五百四十六节 鼓舞士气第六百四十三节 点化孙传庭第二百零五节 歪理邪说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第四十五节 临行之际第六百二十九节 汉人至上第一百八十九节 倒算反攻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第五百三十七节 浑水摸鱼第四百八十节 实属无奈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四百六十节 为建奴做事,断子绝孙!第四百七十九节 说漏嘴了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第六百零八节 下辈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三百九十六节 宁德府第三百零五节 只身许国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一百五十五节 无妄之灾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四百六十四节 银币的作用第四百六十四节 银币的作用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五百三十九节 一力降十会第四十二节 合则两利第一百三十节 知音第三百六十节 谁的孩子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三百六十九节 惨烈厮杀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第二百五十一节 所获颇丰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五百零六节 翻云覆雨第三百六十节 谁的孩子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四百零七节 私盐泛滥第二百四十五节 鸡飞狗跳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五百三十一节 军中派系第五百零五节 本督管不了第三百七十七节 崇祯召见第四百九十九节 前因后果第五百二十七节 志不在此第八十一节 官职在身第一百零八节 黑暗第四百六十六节 利益均沾第一百一十三节 有女婉如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二百五十三节 联手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一百四十一节 计将安出第一百一十二节 第二誓第四百七十九节 说漏嘴了第三百九十三节 组建侍从室第四十二节 合则两利第二百零二节 底气第五百八十七节 华夏英烈第六百一十一节 大战前奏第三百八十七节 他们算个屁第六百二十七节 野心(感谢书友abcd4869万赏)第五百六十九节 太子朱慈烺(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六万大赏!)第六百一十二节 决战开始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一百五十九节 汉家血脉第一百三十七节 你不一样第二十七节 我的地盘听我的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二十八节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