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

一大盆葱爆海参、八两到一斤重的螃蟹十几个、新鲜的蛏汤、海蛎爆蛋、红得通透的大虾……

这些都是秦浩明会做的,十几种各式各样的海鲜摆放在桌上,让人垂涎欲滴。

姜、葱、醋还有必不可少的辣酱,依据个人口味调制,就着一坛老酒,委实让人大快朵颐。

张云埋头吃了好多,抬起头,喝了一口酒,眨眨眼问道,“兄长何时学会这等手艺,又如何知道这些黑乎乎的家伙有这等美味?”

“大海是个巨大的宝藏啊!谁掌握了它,谁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秦浩明答非所问,惬意的打了一个饱嗝,享受着久违的美味,顺手又抓起一只大螃蟹剥壳。

“秦督所言是指海里的这些美味吗?”

卢欣荣呡了一口老酒,若有所悟。

“何止如此?”

五六月份的海蟹远不是最美味的时候,尚未有膏腴。秦浩明把蟹脚的肉吃完,就没有什么兴趣。

拿过精美的小毛巾把手擦干净,目光炯炯的对三人说道:“海里的美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用生产只需捕猎。

不用担心收成,无天灾歉收等烦恼,何等便利?此为其一。

其二,游走于各国之间,集天下之便利,补大明之所缺,利大明子民,我等若能为之,何等幸运?

其三,霸占各个岛屿、海峡,或者在各国建立据点,利用你们手里的枪、炮、刺刀,让他国之民为大明所用,成为万国之国,何等壮哉?”

终至此时,秦浩明第一次毫不掩饰的对三人说出心里的雄心壮志。

当然,以目前的实力,估计也只能是先准备,或者围绕着东南亚做一些文章。

除了因为实力原因外,东南亚对大明的意义重要得多,大明帝国的主要属国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

此时,全部中南半岛和大部分南洋群岛都是大明的属国。

并且,马六甲和旧港在名义上还是大明的海外领土。

在朝贡贸易中,大明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

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大明经济意义重大,前者是制造铜钱的重要原料,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

而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大明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盈利甚巨。

在他的计划中,要压抑爪哇,泰国,越南等地区霸国,建立自己主导下的大明-东南亚体系。

今后,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华夷宗藩体系甚至占领,从而在自己的东南方向建立了一个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区。

同时,若是今后人口剧增,也可让大明子民移民东南亚。

其实,从宋朝仁宣时代积极经营南洋,现在南洋或者说东南亚已成为中国一部分,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为中国附庸。

南洋之开化,完全属于中国人之努力。

假使大明能够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白猪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大明之领地。

想到这里,秦浩明轻拍着桌案,一字一句念道: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

神州从此夸仁义。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嗷呜——”

张云最是热血,听完兄长似诗非诗的话语,既然难以自制,对着郎朗明月,忍不住仰天狼嚎,很有一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

“壮哉!”

卢欣荣低语一声,闭着眼睛回味着秦浩明的每一句话,如今大明时局可不正是如此。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秦督总结得真是一语中的。

众人正感慨激昂间,沈寿崇、吴继水、曹胜鑫提着海菜和其他一些海产品联袂而来。

海菜也就是后世的海带,这是秦浩明特意吩咐。

招呼他们坐下,斟满酒,大家也就闲聊开来。

“秦督真有易牙妙技,这黑黑的不起眼的东西经过秦督之手,实在是人间极品美味。

下官在登州三载,一直以为这里乃穷乡僻壤之地,想不到这样的美味就出在下官辖地,真是有眼无珠啊。

若是早知道,定让家中父老尝鲜。”

沈寿崇对海参情有独钟,不间歇的连吃三条,方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沈同知,海参这东西最是娇贵,你是没办法把它活着运到安徽,除非不计成本,一条船只运几百条。

不过,做成干海参也是一样。

去掉内脏,拿海水煮海参,煮好之后拿盐裹一遍,再拿草木灰裹一遍,在阴凉处晾干即可。

要吃的时候,拿水泡开就好。如此,方能把海参做成登州一项产业,让军户获利。

只是如果想吃鲜货,包括这桌上其它东西,还是得到登州来。”

海鲜运输麻烦,离开海水存活不久,在大明运输不畅的年代,这是最大的问题。

看来要开海鲜酒楼,只能选在沿海大城市,譬如济南、天津、京畿等运河方便的地方。

“对了,刚刚我们谈到自己开酒楼,要把登州海鲜推向京城。

民以食为天,美味佳肴人人俱爱。京师达官贵人多,不在乎银两,只重口腹之欲,想来生意应该错不了。

若是京畿成功,再依法推向济南府、金陵、江浙等沿海大城市。

如此一来,酒楼盈利的同时,必将带动登州海产业的发展,形成军户们的开支来源。

而酒楼的收入,则可以成为将士们今后立功、伤残的补助金,尔等以为如何?”

今晚,登州卫的首脑基本聚齐,秦浩明趁此机会,把心中的设想说明清楚。

人心必须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登州卫是他心中目前理想的海军基地,是进攻建奴的前哨,也是今后对付郑芝龙集团的秘密武器,可谓重中之重。

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一百九十七节 三年之期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三百七十六节 什么夫人?第六百一十五节 谁是英雄好汉第五百一十八节 磅礴如海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六百六十四节 动员大会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四百四十三节 突发事件第三百零七节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二百一十八节 你挡路了第六十一节 震撼第二百一十一节 史上第一利器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一百四十九节 亡羊补牢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一百三十六节 辽东汉人第四百九十五节 山雨欲来第二百五十二节 佳人风情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一百六十九节入彀第一百六十八节 能力第九节 无需再忍第四十七节 北上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四百六十一节 令出一人第十七节 大明的悲哀第二百八十九节 教崇祯用人第一百六十三节 两难第六百一十八节 终成军第一百一十六节 乱战第二百四十五节 鸡飞狗跳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一百三十一节 挑衅第四百八十八节 不服就干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四百六十二节 处理汉奸的方法第六百一十七节 奸猾吴三桂第六百零五节 这是辅兵吗第二百一十七节 官商勾结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二百七十六节 风暴第三百三十八节 他乡遇故知第二十五节 翻云覆雨第五百一十七节 长箭当空第五百七十九节 小试牛刀(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四百九十五节 山雨欲来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四百一十八节 南洋局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四百七十节 视察慰问第五百二十三节 巧了第二百五十九节 集思广益第二百四十五节 鸡飞狗跳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一百三十四节 愤懑第七十五节 交心第一百八十八节 这钱必须给第四百零九节 居安思危第一百二十节 趁势出击,舍我其谁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四百一十九节 无耻之尤第二十二节 考察谋划第三十二节 客栈偶遇第二百五十二节 佳人风情第六百一十七节 奸猾吴三桂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一百九十一节 周皇后的智慧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六百二十六节 国之根本,大明长城!第三百三十九节 郑家第三百四十四节 醉夜迷情第二百九十三节 润物细无声第三百六十一节 都不简单第十九节 产品诞生第三百四十节 送礼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三百零三节 无耻之尤(再次感谢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明日加更回报!)第二百七十节 德州府的变化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第四百四十一节 见好就收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五百一十九节 干翻他第一百一十九节 杀兄弟一,他日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