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

郑芝龙飘飘然站起身,强行让自己镇定,听听眼前这位年轻的秦督如何为自己谋划总兵官一职。

“此事可分为两个步骤,其一,虑天子所忧,郑将军不妨从南洋地区筹措五百万斤粮食,解救大明目前粮食危机,天子必然大喜。

如此,本督也有理由向天子举荐将军。

想来此事对将军而言,易如反掌,不过数十万两纹银之事。实在不行,大军开过去劫掠一番,不仅不费一文,甚至还可收获一笔。

其二,获得军功。

本督如何坐上这个位置,将军知之甚祥。既然如此,郑将军何不照葫芦画瓢,大军北上沿着建奴的海岸,狠狠的干他们一下。

以有心算无心,建奴又没有水师,本督话不说满,在蓦然突袭的情况,斩首几千上万级应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不一定非要建奴将士首级,只要是建奴就可,难道不是吗?

如此搞他们几次,建奴必然要抽调兵力防守海岸线。

这样一来,前线边关将领压力肯定大减,天子龙颜大悦下,将军这广州总兵官之位岂不顺理成章手到擒来?

而且,若是将军手下儿郎争气,斩首几万级,那么朝野上下,天下士子也必然对将军赞誉有加,安平郑家岂不是如戚少保般,威名赫赫?

等过经年,陈都司致仕后,若本督尚在这个位置,或者郑将军再运作一番,想来调任福建总兵官当非难事。”

望着呼吸越来越急促的郑芝龙,秦浩明嘴边略过一丝苦笑,颇为感慨。

大明长期的崇文抑武,加上文恬武嬉,整个朝廷上下没有一人忠于国事,也没有一人能站在全局高度,利用各项资源对付建奴。

否则,区区几十万建奴算得了什么?

大明有多少好牌可打,可惜时人再无大明建国之初的良臣猛将,遂被建奴夺了汉人江山,委实让人痛心。

“感谢秦督提携指点,郑家没齿不忘。”

随着秦浩明最后一句话说完,郑芝龙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再次叩首。

不是他自贱,腿骨发软,而是不服不行啊!

长期困扰自己的身份问题,三言两语人家就剖析得透透彻彻,为何自己就想不到这些?

这两件事情对他而言,简直易如反掌,可收获却如此巨大。

可叹自己为了巴结福建这些文官,每年投入的金钱何止百万,却从来不知道堂堂正正,只知道剑走偏锋,以至于常年未有寸进,被文官呼来唤去。

要是早知道如此,把每年贿赂的钱用于这上面,相信崇祯皇帝肯定把他倚为长城干将,而自己也早就是总兵官或者更上一层楼。

至于说劫掠建奴,那不过他的看家本领,海盗可不就是干这些的吗?

即使有防备也没用,漫长的海岸线,如何可能防卫周全,不过收获多寡而已。

成功无侥幸,眼前的年轻人能做到这个位置,绝不是凭着一两仗的胜利,凭着军功,而用眼光和谋略打动天家啊!

一言兴邦,大抵如此。

若自己从正四品的海防游击升为正二品的总兵官,则直属于督抚管辖,郑家则从此跨入武将世家的行列,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这叫他如何不感谢秦督?

“郑将军万勿如此,一切还需努力!”

秦浩明扶起他,心头盘算着,从郑芝龙的反应来看,郑家对大明说不上忠心耿耿,但没有异心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不妨再试探一二。

挥挥手让负责伺候他们的四个艳丽女子离开,秦浩明索性坐到郑芝龙对面,诚恳的说道:

“有所得必有所失!

郑将军一定要知道,若将军没有其他企图,朝廷对郑家拥有如此庞大的水师始终是有顾忌之心的。

毕竟,他们不领朝廷俸禄粮饷,属郑家私军。

现在朝廷因为建奴和西北叛军腾不出手,可等国内安定下来,郑将军应如何自处?”

“请秦督赐教?”

这个问题正是困扰郑芝龙整个家族的事情,拥兵自重,短期时间尚可,长久怎么办?

可真要把军权交给朝廷,他们同样做不到,那岂不是任人宰割?

毕竟他们曾经是海盗,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花费大量金钱物力,开发台湾的原因。

可台湾毕竟是一个小岛,四面临海,人口匮乏,没有到那一步,他们是真的不愿意离开大明土地。

如今,听秦督的意思,竟然可以找到两全的办法,他如何不激动?

“平衡!

大明陆军几百万人,为何没有如此烦恼?

那是因为军队掌握在不同将领手中,可大明海军一支独大,这就是朝廷忌惮的地方。

本督明白大明朝廷的顾忌,同时也明白将军的苦楚。解决此事的办法,就是朝廷再造一支或者几支水师,相互制衡。

如此,双方才能放开心结,无需彼此提防对方。”

秦浩明敲着桌面,抛开遮遮掩掩的东西,直接把事情本质说清楚。

“理是这个理,只是……”

郑芝龙蹙着眉头,神情有些困惑,蓦然间不知如何决定。

“将军糊涂!

大明幅员万里,人口千万兆,如何是二十万人能够抵挡?

他日风调雨顺,西北叛贼、北方建奴皆是土崩瓦狗尔!

到时,难道将军真要把郑家几百口人拖入到无底深渊不成?

反观朝廷,即使有将军的帮助,可在财力匮乏之下,没有三五年难以成军。

即使成军,退一万步来讲,也绝没有将军如此规模。何去何从,望将军细细思量,本督言尽于此!”

秦浩明语气笃定得很,他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不怕郑芝龙不上道。

别说是郑芝龙,北方的建奴,西北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包括朝廷的衮衮诸公,无不这样认为。

大明是庞大的古老帝国,敲敲打打分些汤水可以,谁也没有想占领这片土地,取而代之!

“不错,秦督所言极是!末将一定全力配合朝廷,组建新的水师,为大明朝廷鞠躬尽瘁。”

秦浩明一句三五年成军的话让郑芝龙眼前一亮,心里通透。

秦督虽有大智慧,但还是太年轻,没有接触过海事。

水师想要三五年成军,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在朝廷财力匮乏的基础上,没有十年八年从何谈起。

既然如此,何不故作大方,十年八年是何情况,再作计较。

“好,郑将军忠心国事,本督一定禀明天子,来人,倒酒,为将军贺!”

秦浩明拍着桌案,大声叫道。诚如他的动作,他的心里委实快意无比,有郑家的帮忙,大明海军何止是日益千里?

至于郑芝龙的算盘,有些事情他是掌控不了的。

“秦督且慢,末将有一件礼物想送给秦督。”

心结尽解的郑芝龙满脸谄笑,双手拍了几下。

第二百四十节 初露峥嵘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九节入彀第六百六十七节 炮灰第三百五十四节 难忘今宵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五百三十六节 风起云涌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六十节 困局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一百九十五节 给郑家下套第一百二十七节 天意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四百一十七节 科学研究院第四百三十一节 醉红楼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五百九十二节 总攻之前第九十二节 君前拔刀第六百三十二节 改造朝臣第三百零二节 刀砍首辅(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敏感盛情!)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三十五节 秦淮河畔第三十二节 客栈偶遇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二百六十八节 逃脱第三百三十六节 郑芝龙的根基第四百零五节 要狠第二百一十五节 杨府密谋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三百七十六节 什么夫人?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三百七十三节 战略蓝图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三百一十七节 不负婉如不负卿第七十三节 碰撞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第二百零四节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四百五十四节 崇祯有点变坏了第二百一十一节 史上第一利器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一百八十三节 进退两难第五百零六节 翻云覆雨第二百三十节 莫欺少年穷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第五百四十六节 鼓舞士气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六十六节 疏忽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四百五十三节 各执一词第五百三十五节 不禁折腾第五百四十四节 鸟枪换大炮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六百一十七节 奸猾吴三桂第六百零二节 洪承畴第二十五节 翻云覆雨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四百零五节 要狠第三百六十九节 惨烈厮杀第二百零二节 底气第二百一十二节 所图甚大第三百一十六节 佳人风情第三百五十八节 还施彼身第四百六十四节 银币的作用第四百五十七节 构建精锐(二合一)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二百九十一节 阴招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五百八十三节 建奴诡计第四百二十四节 忍一时风平浪静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六百五十八节 海军战略第一百六十节 成人之美第二百一十八节 你挡路了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三百九十三节 组建侍从室第二百七十七节 敲打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五百一十九节 干翻他第五十节 天雄军第三百零九节 杀是为了不杀第二十四节 男儿行,当暴戾第一百四十九节 亡羊补牢第八十二节 杀俘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三十五节 秦淮河畔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