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节 军令如山

冷风吹来,寒意遍体,萧杀更甚。

林忠白听言,咬咬牙,心下一横,想着先保住自己要紧,急忙开口就道:

“秦督明察,八闽之地,只有兴化府士卒满员。其余等地,多是空额啊。”

此时林忠白显然是惶恐不安,便是当着诸多同僚在场,也直接出言得罪。

“军令如山,令行禁止!击鼓聚将,若是战时,鼓响无兵无将,如何御敌?

少来者有少来者的处置,未至者自有未至者的处置,击鼓三通不至,你可知罪?”

秦浩明声音陡然暴起几分,已然是最后的质问。

此话一出,哪里还有辩解的余地?

林忠白心中也知今日是要认栽了,秦督杀鸡儆猴借机立威,自己今日少不得这一遭,只能算自己倒霉。

心气一泄,便是认打认罚的心思,就算丢了这个副总兵,这些年积攒的财富,总还有余生的富贵。

虽说没有这副总兵位置来得逍遥自在,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再说,留在青山在,将来说不定还有起复的机会。

念及至此,林忠白磕头开口道:“秦督在上,末将知罪,甘愿认打认罚!”

秦浩明眉头一挑,往前几步到将台边缘,目视台下众人大声吼道:“兴化府副总兵林忠白、守备邱佳明,懈怠军令,三鼓未到,军法当斩!

账下四个千户,一个副千户,扙则三十,降为百户。”

两人哪里会想到秦浩明真要杀人,邱守备已然哭嚎大起。

再看林忠白头,心中震惊不已,在大家印象中,这江南锦绣,大明何曾用军法杀过人?

要杀的也都是那些犯下滔天恶行或者反贼,哪里有这般点检来晚了一点就要杀人的?

林忠白连忙大喊:“秦督,即便末将有罪,也该报之朝堂受审定夺,如何能够如此草率,将台私设刑堂杀人?

秦督,末将不服!”

再看台下众人,个个笔直站立,拥簇着抬头往前望去。

心中震惊的自然不少,更多的还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看这年轻的秦督如何收场,难道真把人就这般斩杀当场?

众人心里大多不信,违抗军令被杀,这都戏文里的事情,福建有多久没有发生?至少他们没见过。

这新来的秦总督,只是立威吓人,让众人知晓厉害而已。至于说杀副总兵林忠白,他们更是不信,那可是正三品的高级大员。

“哼……军令如山,你们不当回事,可在本督心中从来都重于泰山。指望你们去打仗保家卫国驱逐鞑虏,岂不是个笑话?

还有这些夯货,难道不知令行禁止?区区雨水便要四处躲避,那建奴杀来,岂不要四散而逃?

本督在宣大山东,杀建奴无数,入草原,鞑子被屠五万有余!

如今到了八闽大地,卫所州府皆要严与军令。怠慢者,严惩不贷!阵前不听令者,立斩无赦!”

秦浩明双目泛出寒光,扫视台下众将,竟无一人敢与之对视,皆低头不语。

可即便秦浩明说了如此一番狠话,众人犹在想秦督到底会不会斩杀众人。

“秦督治军之严谨,令本抚感而叹之!想来当年戚大帅也不过如此!

只是,福建终归承平太久,军纪有所松懈是实,今后在秦督手下严抓不懈即可。

您看林总兵虽违反军令,然延时不多,又加上天降暴雨之故,不知秦督可否略为惩戒一二,无需大动干戈。”

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法治之上,终归还是人治。

秦浩明话语刚落,巡抚张肯堂起身走到他身边,低声建议。

将台上的林忠白闻言大喜,有张巡抚之言,性命无忧矣,连忙再出言相求:

“秦督,念在末将今日初犯,请秦督相饶,末将感激不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林忠白明白,该不该杀,是不是犯了军令,人情法理之内,可大可小,此番只看秦浩明最后决断。

秦浩明不置可否,只是低沉着语气扫视台下缓缓说道:“大明从蒙元手里夺回汉人江山,摆脱两脚羊命运。

先人每阵必勇,无数英烈马革裹尸,可歌可泣!他们靠的是什么,无非军令如山,奋勇厮杀,方有大明今日。

极尽,八闽大地,倭寇肆虐,戚少保率军入闽杀得倭寇屁滚尿流,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军令如山!

再看看你们怂样,这八闽大地哪里还有可用之兵?

忘战必危,再起战端,若你们都上阵,本督只问你们能回几人?有几人不死?又有几人不逃?”

秦浩明痛心疾首,话语自然是忧国忧民,更是他心中真实写照。

因为只有秦浩明知道,在建奴的铁蹄之下,他们将逃无可逃。

若是他们怯弱也就罢了,可问题是八闽大地的将士不仅不怯弱,反而非常英勇拼命。

在这个年代,敢于在海里讨生活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要命的。

可秦浩明说得掏心掏肺的话,落在众人耳里,心中也大致都觉得不过是场面话语。

百年无战,哪里需要上阵?不过混个粮饷度日罢了。

而跪在将台之上的人,此时也平静不少,听得秦督洋洋洒洒,只当事情大致是慢慢平静了,立威的过程也要接近尾声了。

秦浩明停顿片刻,看见满场将士没有人表情肃穆,没有人眼神中有那么一丝坚定,虽然站得稍微直了一些,不过都是看戏的心态。

下一刻,秦浩明脸色狰狞,眼角跳动着开口又道:

“今日本督整治军政,是为不久的将来保你们阖家老小一命,保我们的汉人江山不再落入异族之手,让大明旗帜飘扬四海。

今日本督之军令军法,让你们以后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

说道此处,秦浩明环视四周,眼神寒芒阵阵,口中暴喝:

“来人,除了这五个千户,余者皆斩!”

今日这些人是死是活,秦浩明心中自然有过一番计较。

但凡场中将士听得他的言语,能泛起些重视,目光中有一点严肃,心里能有些动容,这些人必然能逃得一条小命。170

第四百六十五节 大明银行第七十七节 阿巴泰的渴望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七十一节 验收首级第四百五十四节 崇祯有点变坏了第三百三十节 志存高远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七十八节 秦浩明的杀手锏第二百六十一节 商议第二百九十一节 阴招第五百五十九节 对比第二百九十五节 大公无私第六百二十节 撤退事宜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三百零二节 刀砍首辅(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敏感盛情!)第二十八节 改变第二百零五节 歪理邪说第二百一十节 图谋马市第三百三十节 志存高远第五百八十三节 建奴诡计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一百六十二节 敲诈勒索第六百三十七节 皇太极的忧虑第八十九节 西山大营第六百六十一节 流民安置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第四百九十四节 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三节 文武双全第二百七十六节 风暴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一百五十七节 耐心不好第四百五十三节 各执一词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六百六十五节 兵发吕松第二百四十节 初露峥嵘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三百二十二节 护卫队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三百二十二节 护卫队第七十九节 劫杀鞑虏第一百零五节 秦家村第六百四十八节 心思变化第六百五十三节 辽东渐定第三百三十五节 接风洗尘第五百二十四节 搞一个无人区第五百六十八节 军魂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五百零七节 抵近侦查第二百三十七节 雏形初成第五百八十六节 人心向背定成败第三百二十一节 承包到户第一百七十二节 病入膏肓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一百九十九节 崇祯的步骤第二百二十节 以弱胜强第四百一十节 定南军第四百九十四节 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第五百一十八节 磅礴如海第一百二十二节 战法第五百六十九节 太子朱慈烺(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六万大赏!)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第六百零二节 洪承畴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二十二节 考察谋划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八十节 不妥协不留情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四百七十八节 扬名立万第五十七节 大捷第三百五十七节 实战演习第六十一节 震撼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第六百三十二节 改造朝臣第六百六十四节 动员大会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二百八十二节 振聋发聩第五百九十五节 国之利器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第八十九节 西山大营第二百二十三节 一箭三雕第一百零一节 三饷祸明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一百九十六节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四百二十二节 都不是什么善茬第二百零五节 歪理邪说第五百七十一节 父子对谈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六百二十七节 野心(感谢书友abcd4869万赏)第四百八十九节 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