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节 实属无奈

“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是好宝贝!”洪迪新站起身,拍拍手掌,眼中精光闪闪,“一到冬天,福州城里便需要大量的柴火。

可十年育人,百年树木。卑职瞧这城外的那些林子,迟早会被砍光。现在废物利用,大家改用这玩意,不仅能省不少柴禾,也能少伐一些树林。”

“不错,福州城几十万丁口,绝大部分人家用不起白炭。这东西便宜,一些碎煤渣,还和着黏土,根本不值钱。

可如果推广开来,那真是百姓之福。节省大量银两不说,至少以后,我们福州城不会一到冬天,便家家户户烟囱里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阎应元悲天悯人,笑呵呵的说道。

在没有蜂窝煤的年代,做饭使用的是精煤和薪柴。一户普通的五口之家平均一天至少需要用十五六斤煤,人口多的要用到三四十斤。

按一文钱两斤煤的售价来算,一户人家一天要花八到二十文钱在燃煤上,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到六百文钱,一年下来就是二两到五六两银子。

这对于富裕的大户人家来说,只是一点小钱。可是对普通的百姓家来说,花在燃料上就是一笔不小的银钱了。

可是不花又不行,福州也属于大城市,不是普通的山野农村,可以随便在山林里砍伐柴禾烧。

至于说用薪柴,如果不是自己砍伐,那就更是奢侈。市面上,一车柴比一车精煤贵了约三分之一。

若是换做蜂窝煤的话,一天做饭只需三只煤球,无疑可以减少三分之二的开支,这对于民众来说,委实算是福音。

“不仅是民用,而且可以军用。”秦浩明目光闪动,道:“这东西可以给配备给军队,军队驻扎在外,每日都要伐木取暖做饭,所需甚大。

有时候甚至要分出不少的将士,出去专门砍树伐木。如果有这个东西,倒是可以将不少将士解放出来。”

现在的部队取暖,高级将领还能供应一定的白炭。但一般的军官和将士,就只能烧柴取暖。

尤其是在冬季野战,干柴难寻。许多将领常常为了寻些干柴而大伤脑筋,有时候不得不忍受烧着湿柴熏得泪水长流。

“将蜂窝炉配备到军中,一个总旗准备一个,便可以解决营帐的取暖问题。

更重要的是,将士们还时时有开水可喝,有热水可用,再也不用洗冷水澡喝冷开水。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秦督高明,卑职还真没往这方面想。”李守业眨巴着小眼,恭维着说道。

“你是没有当过大头兵,不知道野外住在帐篷里的感觉。前几月在蒙古草原,有些将士全身都是冻疮。

那时候的我们为了找点柴禾取暖,可是大伤脑筋。”

秦浩明微有感慨,在后勤保障不足的年代,当兵无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对啊,这蜂窝煤如此耐用,一天也耗费不了多少媒,军中只需要购进这些煤渣,然后由士兵自己做成这样的蜂窝煤,便可以解决冬季取暖的大问题。

还有,大海航行,存储薪柴要占用整整大半个船舱,有时计算不准确或者航行耽搁,还面临断炊的风险。

现在有这东西,无忧矣!”

举一反三,卢欣荣兴奋的抚掌大声赞叹。

用同等薪柴的空间来存储蜂窝煤,效率可提高数倍,海上航行时间可以更久,那就意味着有

更持久的战斗力。

“夫君,如此方便实效的物件,我们可以销售蜂窝煤、蜂窝球,哪怕是只赚一文钱,也会日进斗金的。

毕竟是要天天用,而且大明人口众多,就算有十分之一的百姓选择用蜂窝煤,那也非常可观了。”

秦浩明身边的颜芸娘见大家说得热闹,也闪着明亮的大眼可爱说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场众人眼中闪过讶然,心里暗赞二夫人果然心思灵动,顷刻间便从中看出这其中的巨大商机。

“这事啊,技术含量不大,容易生产复制。不过如果先做的话,倒是可以赚一大笔钱,不仅是蜂窝煤,便是这蜂窝炉就能卖不少钱。

别的地方不敢说,闽粤两省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秦浩明朝着芸娘笑笑,肯定了她的想法。

这些家庭日用品在方便百姓的同时,当然要用来牟利养军。

崇祯十三年的时局还算平稳,李自成、张献忠被杨嗣昌暂时压制,建奴也没什么动作,正是他趁机扩军发展势力的大好时机。

而钱财粮草,便他所要重视的问题。

“这样,总督府最近不是在筹措国资委吗,这些民生类的产品,便由其下属的商业司经营,大家看如何?”

众人自然无异议,纷纷说好或者不错。

见事情似乎告一段落,李想走上前去,汇报了胖八爷和南洋局今日的举动。

“卑职以为,若是福州城各个商户店铺都依照这个法子行事,每年应该有二十万两银子。

这钱是一方面,市井之中也将遍布耳目,但有风吹草动,秦督就能第一时间知晓,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朝廷每次要加税赋,从上到下都是说扰民,朝廷不应与民争利,现在秦督用官方和民间的手段,想来他们应无文章可做。

只是抢了他们的饭碗,等到知道此事,怕是要跳脚。”

听完汇报,阎应元摇摇头叹息着说道。

“不过是以暴易暴罢了,普通商户反正都要遭到盘剥,与其交给帮会保护费,那还不如我们来收。”

秦浩明撇撇嘴,及其不屑。

与民争利,这完全是狗屁文章,是文官揣着糊涂在装傻。

他们打着这个旗帜,垄断暴利行业,不用交税,而且衙役混混也不敢敲诈他们。

而普通商户呢,他们能逃得过盘剥,不可能的事情嘛,甚至,这些势力就是他们在后面支持。

原本好好的事情,却要用帮派的手段来解决,实属无奈!

“万历年间,张首辅常说,天下财赋,本是个定数。国库要有积存盈余,一是要清理田亩,查出那些歼滑之人隐蔽的田地,增加税基。

二是要合并徭役税赋,徭役之事已经成了徒劳民力的恶政,不若折合成银钱收上来,有什么劳工之事,再发下去,国家少了无谓的贴补和损耗。

三是量入为出,节约各项的开支……可秦督的做法,若是能在整个大明实施,那要凭空多出多少银钱……国力也……”

这是张居正原来给万历小皇帝灌输的经济政策,是紧缩的财政做法,而今由洪迪新口里念出,却有了几分讽刺的味道。

只是说到后面,他自觉不可能,便不再往下说。

ps感谢书友星星点灯星光打赏,铭感盛情,感谢诸君月票支持,故土难离敬上!

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三百七十二节 首战告捷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二十三节 风波第二百八十四节 空话、套话、屁话!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五百五十七节 杀人了新书《崇 祯 大 帝 国》前三章请诸君赏鉴一番,欢迎点评第三百零六节 张云的心志第五百三十一节 军中派系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二百七十七节 敲打第三百六十七节 一触即发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六百零一节 算计深远第三百六十六节 亦商亦盗第二百九十三节 润物细无声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四百九十节 斩草除根第六百五十五节 海上形势第四百二十八节 威胁第三百七十五节 今夜无眠第二十一节 卫所军制崩坏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三百四十一节 下套第二百六十节 男大当婚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五百九十九节 惺惺相惜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五百一十九节 干翻他第二百二十四节 国无界,界无疆第五百零六节 翻云覆雨第六百二十六节 国之根本,大明长城!第五十七节 大捷第二百四十节 初露峥嵘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四百一十三节 大婚第三百三十六节 郑芝龙的根基第五百三十节 冲突第四十九节 男儿杀人行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二百零一节 崇祯的手段第五百一十四节 这一切都值得第六百四十三节 点化孙传庭第二百四十四节 改变第六百三十九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二百二十三节 一箭三雕第三百一十七节 不负婉如不负卿第三百四十节 送礼第三百四十节 送礼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八十三节 缘浅情深第一百二十一节 较量第一百九十七节 三年之期第五百九十三节 伏击圈第一百六十节 成人之美第五百八十六节 人心向背定成败第六百五十二节 将士退役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二百六十节 男大当婚第一百五十八节 柳暗花明第五百八十二节 左右为难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八十二节 杀俘第四百六十九节 手面太大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一百七十二节 病入膏肓第二百九十八节 杀猴骇鸡第三百九十三节 组建侍从室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三百一十三节 邵武路第一百三十二节 威望第十六节 别样苦练第三百零七节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二百二十二节 汉蒙一家亲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五百四十八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五百七十七节 鳌拜惨死第三百一十七节 不负婉如不负卿第三百二十一节 承包到户第六百二十三节 算计东林(二合一)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三十九节 如是动心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八节 黑暗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子监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