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节 雄军风采

鳌拜先下意识的问了一声,接着便是醒悟过来,立刻也把视线投向城墙之外。

地平线上突然出现火红一片,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辉,天地间仿佛变成一片火海。

几乎是一眼看不到边,城头上所有人都惊呆了,鳌拜脸上的表情也凝固了,城头上所有人的表现都差不多,都是维持着发现前的那种姿态。

在此前众人也发觉了少量的大明军队哨骑,但哨骑并没有给人太大的威胁。

当此时袭来时,这些蒙古人才发觉战争的威胁马上就降临到头上,而不是如他们想象的那样,敌人还要好几天才能到来。

地平线上的军队整齐划一,并没有发出嘈杂的声响,这是一支沉默前行的军队,只有过万人行走时整齐的涮涮声。

蒙古人没有养过蚕,否则他们会想起春蚕食桑叶时的声响。

只有沉闷的,隔着好几息才发出一次鼓声打破了这种沉寂,鼓声似乎是在调和指挥着军队的脚步。

一声鼓响就是好几步出去,一步不多,一步也不少。其中还有无数面红色的军旗,迎风招展,在夕阳之下熠熠生辉。

接着是兵器在太阳下的亮光,象是夜晚的繁星,只是比星光要霸道的多,炽热的多。

这些光芒刺痛了众人的眼睛,使城头上的人如同冬天不小心跌入了海子里,冰水瞬间把人淹没。

纵然是夏天,在对面的军阵刺激之下,蒙古人也是感觉浑身冰冷,甚至生出了绝望之感。

轰隆隆的鼓声中,定南军一直推进到城外三到五里处,几个步兵方阵的主力形成了半包围圈,两翼是两个骑兵千户队。

将瓦房店南面地域占领了大半,只有往沈阳的道路还有一些空隙。

几个步兵方阵加上两个骑兵队,还有数千人的辎兵大队,抵近城下的军队已经超过一万人。

在他们身后则是更多的辎兵和中军所在,秦浩明已经在路上,并且很快就到。

隔数里,就是敌人的城池,将士们不约而同的一起怒吼起来。

张云暂时没有下令扎营,只是命令军队就地戒备,所有人用立正姿态站着,眼中的灼灼光华,全部落在眼前的这座城池之上。

“杀!”

……

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声,所有的战兵也是跟着怒吼起来。

吼声如闷雷一般,滚滚侵向前方,象征着意志、决心、渴望,以及一切与男儿情怀有关的东西。

这一刻,三军齐声怒吼,不管是军官、骑兵、步兵、枪手、铳手、辎兵……还有少量跟随来的民壮,所有人都是目视着这座城池,怒声而吼。

“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手里还提着羊奶酒的圆脸小台吉似乎有要哭出声来的感觉,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见到这样的阵势。

第一次感受到如山般的压力,眼前的军阵,如山之高,似海之深,叫人一见之后就生出一种无比绝望的感觉。

没有人敢想着以骑阵冲向对面的军队,那恐怕会被碾成齑粉。

就连原先和大明军队交过手的蒙古鞑子,也收起满脸的傲气,变得胆战心惊,整张脸上,充满了畏怯之感。

“他们跟别的大明军队不同。”

鳌拜不知道是在回答圆脸小台吉,还是在自言自语。

他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跟明军交手也久矣,却从未见过阵容如此整齐,士气如此高昂的大明军队。

眼前的军队,十倍于他们,从这一点来说,城里守军不要说不敢主动出击来打压对方的气势,就算是龟缩守城,恐怕也是十分危险的事。

城下,张云眯着眼,看向瓦房店城门的方向,若有所思的道:“不怕他出来,就怕他不出来。”

傍晚的辽东半岛,不似中午时阳光那么炽热。

从张云等人所在的地方看向城池,只能看到城墙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似乎在城堞之间,还有一些架设好炮台的火器。

对这些火器众人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些老火器估计是大明时留下的,年纪怕是比在场所有人都要大的多,最少有几十年历史了。

这些老掉牙的玩意,也亏鞑虏擦了又擦,郑重其事的搬到城头上,当宝贝一样供奉起来。

张云的话没有人立刻回答,军官们都是各有各的位置,军政官在战事上不发声,军法官也不过问打仗的事儿。

只有侍从室的参谋官一直跟在中军里头,好随时拾遗补缺,可眼前的事情再简单不过,不是一就是二,鞑虏出来不出来,随机性很强。

“铳骑兵也就是吓唬人还行。”李想大大咧咧的道:“叫他们帮咱们照看着左右两翼,防着被鞑虏突袭也就是了。

突骑冲刺,摧锋破阵,还得看咱们甲子营夜不收的。”

这话说的叫身边所有军官都是赞同,连军政官也只是眼瞟了他一眼,并没有劝阻或是斥责。

军种之间别苗头争高低最常见,夜不收们自视甚高,难道铳骑兵们就是善男信女?

只要不影响彼此的配合,私底下说一两句满带傲气的话,并不为过。

张云没有理会,继续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城上的情形。

鞑虏如果真的有底气,应该在这个时候出城来打一场。

驱除距离过近的大明哨骑,两军前锋交一交手,给定南军一些压力,不使其过份迫近城下,无法距离过近的布下营防,对城池形成真正的合围态势。

骑兵是破除敌人包围的最佳利器,但需得有收有放,不能把本钱一古脑的赔上来。

就像当年的沈阳之战,明军坐拥坚城,但为了不使敌军顺利合围,总兵贺世贤还是带着精锐骑兵出城邀战。

但贺总兵勇则勇矣,亲手杀死了二十多个建虏骑兵,其中不乏最精锐的白甲,可想而知贺总兵的个人武力有多高?

可身为守城的主将,把精锐全带出来浪战,最终自己被包了饺子,死在城外。

这导致守城兵马大败,诸将无主,自己一团混乱下又被潜藏的奸细打开城门,一座无比坚固,耗费巨资修成的坚城,就这么被建奴轻松拿下。

古来争战,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都有一定规则。

大家都有相当的经验,可惜从城头的动静来看,鞑虏是不会出来送死了。

“准备扎营吧。”

眼看太阳从一团光果真变成了大火球,张云神色不动,并没有明显的失望之色。

瓦房店就在眼前,不急一时,跑不了。

从鞑虏不敢出城来看,他们兵力不多。否则,心高气傲的鞑虏如何能忍受大明军队耀武扬威?

ps:感谢书友爻释的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第四百九十六节 以退为进第六百六十七节 炮灰第五百六十八节 军魂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第一百五十节 机关算尽第三百二十七节 抢手的流民第五百零五节 本督管不了第四百八十节 实属无奈第六百三十节 王师何在第五百八十节 勇武第一百零三节 尘埃落定第二百五十二节 佳人风情第四百七十节 视察慰问第五百八十九节 闻之心酸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第五百零二节 以夷制夷第四十八节 忠义卢象升第三百一十四节 有罪当罚第四百八十二节 难道去给别人赚第四百五十九节 哪有那么多证据第四百六十六节 利益均沾第四百七十五节 行动第三百七十二节 首战告捷第一百五十七节 耐心不好第一百九十九节 崇祯的步骤第二百九十九节 两手准备第六百一十一节 大战前奏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二百一十四节 谋夺牧场第二百二十四节 国无界,界无疆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六百三十三节 许以专断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二百七十七节 敲打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四百五十八节 华夏一式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三百七十五节 今夜无眠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三百七十五节 今夜无眠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四百五十八节 华夏一式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第五百八十节 勇武第六百五十四节 葡萄牙人第四百一十四节 家事第六十节 困局第一百零八节 黑暗第四百一十二节 天谴计划第九十节 枭雄泪第二百二十三节 一箭三雕第五百八十九节 闻之心酸第六百四十三节 点化孙传庭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第五百三十一节 军中派系第一百三十七节 你不一样第四十四节 发酵第六百五十三节 辽东渐定第一百三十九节 自此而始第四百二十六节 功败垂成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第四百四十三节 突发事件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百一十二节 此生无遗憾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四百三十九节 洗脑第五百二十一节 进击第八十七节 告捷塘报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六百二十二节 罪名第四百六十一节 令出一人第一百四十二节 蓄势待发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五百三十三节 丢脸第三百一十五节 归家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第六百四十八节 心思变化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二百四十四节 改变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二百四十二节 把事闹大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四百九十九节 前因后果第四百七十九节 说漏嘴了第三十七节 诗词歌赋的表演第二百六十四节 大明海军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