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

在战场上,萧飞并没有想太多。他追随张云经历过几次任务,但都是使用白刃搏斗,并没有用火铳。

也没有受过伤,不多的战场经验使他十分镇定,并没有如第一次上战场时那样激动和手足无措。

他看到四周的弟兄有不少都发挥失常了,那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新手。

训练只是使他们的手脚身体拥有机械记忆,但在战场上太过紧张,手脚的动作还是容易变形。

当然在几次实战之后,新手就会成长起来,变成和萧飞一样在箭雨下从容装弹的老兵。

不过话说回来,要想成为面对枪林箭雨勇往直前,敢于挺着刺刀和敌人白刃相搏的劲旅精兵,所有人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几息时间后装填完毕,等引药装好,扳好龙头,肃立等候的时候,后队已经发射完毕退回,这时指挥军士又令道:“后队上前。

所有铳手再次上前,队列稍许有些混乱。

城头的箭矢还在不断的落下,萧飞抬头看了一眼,四周乱糟糟的。

民夫们在扛着麻包,辎兵和工兵在不断的把土垒往上堆积和往城墙下方延伸着,土垒搭建并没有那么简单,萧飞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

到处是人群,地面上到处是插在地面上的箭矢,有几个民夫中了箭,被辎兵组成的担架部队迅速抬了下去

从这里看来,虽然看起来到处乱糟糟的,其实乱中有序,一切都是秩序井然。

接近前队位置时,箭矢的力道和密度明显加强,前面战兵手持盾牌,箭矢不断的落在盾牌上,发出啄木鸟啄木般的笃笃声响。

等铳手们站好之后,又是有军士喝令道:“抬铳!

哗拉一声响后,萧飞与身边的同伴们将火铳举高。

“向上,瞄准!”

这一次萧飞没有瞄特定的目标,因为城堞上挤满了鞑虏,他们拉圆了弓箭,拼命向下射着箭

“打放!”

所有铳手都向着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开了火,几百步长距离,大家隔的很近,甚至有火星喷溅到脸上的感觉。

没有人犹豫和迟疑,铳手们第一时间把子弹打向城头。

萧飞看到原本就破损的城砖又有不少被打碎了,砖石乱崩,一群正在放箭的鞑虏被打中了,城头响起一阵鬼哭狼嚎的惨叫声。

从这个距离看城头,三丈高其实也并不感觉太高,但有这道厚实的城墙,鞑虏的胆子好象也大了许多。

即使他们的伤亡很大,也没有崩溃的迹象。

“退后,第二列上!”

萧飞等人再次退后,第二列早就装填完毕,上来补空射击。

在他们装填时,第二列打完,第一列再次上前打放。

在轮换时,萧飞感觉到弓箭稀疏了很多,等他把这一枪放完,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

城头上已经是一片稀疏,只有刚刚子药打崩的砖石还在掉落着碎石。

城堞上到处趴着鞑虏的尸体,鲜血顺着城墙的城墙流淌下来,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血腥味道。

这时军士们已经下令后退,萧飞赶紧放低枪口,整队人一起后退。

等他再一轮过来时,很久没有听到打放的命令。

所有人都抬头看着,结果发现城头上的鞑虏已经不怎么敢冒头,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百号人,在继续抛射。

射出的箭矢只有此前的百分之一,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威胁。

见火铳手把城头的弓箭彻底压制下去后,中军和全军上下都松了口气。

张云不断的派出铳手大队往城下,整个南城都被压制住了,只有少数的人继续射箭,很少有鞑虏敢探出头来。

先被火炮压制,接着又被火铳打的抬不起头,所有人的表情都是高兴中夹杂着自豪的神采。

大明军队的火器使用率极高,从军中到民间都不乏对火器使用的体验。

在戚继光时代,由于打造认真,标准严格,明军的火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到铸造佛郎机炮之后,几个边镇到处都配给了大小佛郎机,明军不仅使用火器,还是大量使用并且十分重视火器的军队。

从朝廷到文官,都对火器铸造特别重视。

可惜后来走了歪路,在海上打捞出了舰炮之后,明军的火炮越铸越重,规模体量越来越大。

用来守城当然是无上利器,打的建奴毫无办法。

一直到耿仲明、尚可喜、孔友德三个汉奸归顺敌酋皇太极,建奴才有了大明的铸炮技术。

但就算那样,建奴也很难正面攻破有火炮驻守的城池。

孙承宗的车营更是有大量火器,在大明人心里,火器代表的东西很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火器高于弓箭,这是明军完全和鞑虏不同的地方。

更深层次来说,其实就是火器代表文明的进步,而鞑虏还处于蛮夷形态之中。大明的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并不妨碍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由于大明官场的腐败,制成的火铳质量越来越差,将领们对火铳手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训练。

今天的这一场纯粹火器的胜利,让很多人都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火器,文明,铁和火,这才是文明对蛮夷的胜利,酣畅淋漓的胜利!

天黑了,张云派出大量辎兵和民夫打起火把,在道路两边替继续堆土的人们鼓劲。

军中敲起了大鼓,在缓慢而激昂的鼓点声中,辎兵和民夫们的士气并没有因为持续工作而变得低迷。

军医们把此前受伤的人带回野战医院的帐篷医治,人们看到伤者被医生照顾着,得到了妥善的救治处理后,士气变得更加高昂起来。

相比之下,城头的血腥味很浓,不少尸体被打的支离破碎,也没有人来收尸。还有不少伤者趴在城上不断惨呼"shenyin",也没有人来救治。

可能这些重伤者在临死前想要喝一壶水,然而并没有人理会这样的事。

鞑虏战事不利,上下都丧失了信心,简单来说他们被打惨了。

这个时代原本对伤兵的照顾就是几乎放任不管,除非有极要好的同袍或是亲戚在一起,不然的话根本不会有人理会。

在几千支火把的照亮下,堆土工作继续进行着,整个封丘的底基已经向城墙角下堆积了,现在的工作是继续把台基抬高。

再堆高到一米左右,就和此前的台基连在了一起。整个纵深二百多步,宽一百多步,北边已经高过一米,城墙下的高度在缓慢提升。

整个营区都没有人休息,连同秦浩明在内,所有人都在观看着这个壮观的场景。

在绝对的压制之后,攻城用封丘这种方式,就是"chiluo"裸的欺负和碾压,谁叫鞑虏实力不如人,无法限制土丘的堆放。

谁叫他们不敢出城,无力杀散那些辎兵和民夫。

他们的火器用得烂,弓箭软弱无力,骑兵无力冲锋。

在今天这样的时刻,看着几千鞑虏在城中战栗,在城头上被轰成稀烂,看到他们血肉翻滚,听到他们不停的哀嚎。

对很多人来说,这很酸爽,将士们没有丝毫怜悯,复仇的滋味无比美妙。

没有人愿意去休息,战兵们被强迫着轮流休息。他们不能脱甲,防止意外情况。

在夏天时穿着几十斤重的铁甲,站立原本就是很耗体力,在中军的调配上,不停的有整个千户的士兵坐下休息。

他们舒服的半躺着,或是盘腿坐着,喝着清水,恢复着体力,虽然还是不能脱下甲胄,但最少可以恢复大半的体力。

获得休整机会最多的是战兵,其次是长枪兵,他们披着相对沉重的铁甲或扎甲。

火铳手的休整机会要少一些,他们穿的锁甲最轻,十斤左右的重量而已,相对战兵三十斤以上的铁甲,火铳手们的负担要轻很多。

骑兵们只有一部份骑在马上戒备,随时可以出击。

更多的是牵马站着,或是轮流也坐下休息,战马每隔一段时间就饮水,喂料,随时保持体能。

全军到处都是秩序井然,堆土的地方稍显混乱,但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秩序。

第四百四十九节 嚣张第三百二十一节 承包到户第二百五十四节 国之利器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第四百九十五节 山雨欲来第一百二十节 趁势出击,舍我其谁第三百一十节 能做不能说第五百零四节 亲如兄弟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六百一十节 立体打击第六百三十节 王师何在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子监的辩论第二百七十八节 琉球事件第九十九节 浅议和谈第二百一十节 图谋马市第五百二十四节 搞一个无人区第四百四十九节 嚣张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六百一十三节 决战关头第五百零四节 亲如兄弟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第六百五十二节 将士退役第三十三节 海陵伯玉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二百五十九节 集思广益第三百三十节 志存高远第二百一十一节 史上第一利器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二百九十四节 与民争利第二百七十九节 琉球使者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三十二节 客栈偶遇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六百一十二节 决战开始第九十三节 汉家雄风第六百四十七节 离京之际第五百三十六节 风起云涌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四百一十一节 天下大势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五百二十九节 变化第三百八十七节 他们算个屁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二百三十二节 敲打多尔衮第六十四节 论战第二十七节 我的地盘听我的第二百一十四节 谋夺牧场第一百四十五节 拳拳维护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六百三十四节 不死不休第二百七十一节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零三节 尘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四百六十九节 手面太大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四百零七节 私盐泛滥第三百一十二节 逼良为娼第二百八十四节 空话、套话、屁话!第五百九十一节 惨烈第八十一节 官职在身第五百二十四节 搞一个无人区第三百七十二节 首战告捷第二百四十一节 王朴伏罪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九十四节 君臣相宜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二百四十一节 王朴伏罪第五百零三节 棒子的安排第三百五十六节 绞杀建奴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四百七十节 视察慰问第二百一十六节 生产建设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四百四十节 海关总署第二十九节 好友来投第五百八十一节 血染辽东(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第六百六十节 困难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第一百八十九节 倒算反攻第一百三十八节 形势突变第三百七十七节 崇祯召见第五百一十七节 要开打了第一百五十节 机关算尽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第四百节 不堪用第五百零四节 亲如兄弟第四十五节 临行之际第三百七十二节 首战告捷第七十五节 交心第四百节 不堪用第六百零五节 这是辅兵吗第二百三十六节 醉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