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节 政客心思

连山卫所曾向他报告,定南军在此兴建兵站,要囤积些物资和做撤退路线的简单防卫,他当时并未在意。

不管怎么说,定南军是客军,不属于他管辖,对方知会一声,他心里有个数,如此也便可以了。

可不曾想,如今秦浩明居然和他有了上下关系,这就不得不让他上心了。

洪承畴是一个老道的政客,最善于伪装和表演,即使心里对崇祯的命令在不舒服,脸上也不会表露半分。

更何况秦浩明今非昔比,乃是整个大明风头最劲的人物。

能征善战简在帝心手腕高超这些都不说了,单论他对政敌的狠辣就让他深为忌惮,不敢得罪。

铲除八大晋商在他眼里算不了什么,王朴也只是一个总兵,一个总督想要除掉,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之后的宣大镇守高起潜、次辅陈演、首辅薛国观等人,其中任何一人,都不是他洪承畴,或者说其他地方督抚可以应对。

可人家不仅干翻这些国之重臣,各党各派全得罪遍了,自己却毫发无损,居然还有功夫深入辽东,和鞑虏一较高下。

试问这等本事,天下有几人可以做到?

官场中人,尤其是政客,向来看上不看下,最是讲究阿谀奉承迎高踩低。

正因为这样,洪承畴虽然对崇祯的旨意不满,可表面功夫丝毫不拉。昨日收到旨意,今天就不顾劳累奔波,目的便是结好秦浩明。

在他想来,他们二人皆是福建人,存在天生的乡土情谊,往日全无交恶,加上这番的共事之情,日后彼此好有个照应。

只是到了连山驿后,发现定南军的辎兵如此出色,倒是真正引起他的兴趣。

洪承畴饶有兴致踏着算不得宽敞,但却非常平坦的小道,先前走去。

守备赶紧爬起来,不过还是躬着身子答话:“禀大人,听他们说,前头还要搭建几个小桥,几个路口要加宽和加固。

另外在杏山驿、小凌河堡旧址、十三山等地,他们也打算在之后建成兵站或者物资补给点。

总之,听他们的意思,他们好像想沿着松锦一线布防,不像是撤退的样子。毕竟,线路不对。”

“咦?”听了守备的报道,洪承畴顿足不前,有些摸不清头脑。

秦浩明这是要干什么?这是常驻的意思啊,不是暂时负责吗?他这闹的是哪一出?

这个年代,估计任谁也想不到,秦浩明在此布局的真正目的。

从今年开始,历经两年时间,这一片地方爆了明亡清兴的最关键一战。

锦州被围,明朝派出十四万大军援助,身后的宁远是依托,杏山、松山、塔山,近百里左右,成为战场。

在松锦州大战时,皇太极看出洪承畴部置失当的地方,前军强而后军弱,率精兵截断松山和杏山的联络。

挖三条长壕隔绝明军,同时派阿济格夺取了明军储在十三山上的大量存粮,明军断粮后士气大跌,遂有松锦大败。

经历这次辽东大战后,秦浩明不知道建奴是否会围困锦州,还能不能发生松锦战役。

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

事关大明国运和亿兆汉人命运,由不得他开玩笑。

再说,每到一个地方,做些安排布置,搞些小动作,这一贯是秦大总督的小伎俩。

“督帅,他们的负责人在杏山驿,搬运许多物件过去,足足有几十车,估计今天应该不会回来。”

那个守备俯身报告。

“走!”洪承畴转过身说道:“这里不进去看了,我们去杏山驿。”

杏山驿距离这里尚有一段距离,至少有六七十里路程,祖大寿马上劝道:

“阁部大人,现在已经是午时,赶到杏山驿最少也是傍晚了,很可能还要走一段夜路。”

洪承畴摇摇头,问旁边的祖大寿:“祖将军是否害怕有建虏骑队在,你们不是已经派出不少精锐骑兵哨探,总不能被伏击吧?”

被伏击的可能性是小,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曹变蛟也劝道:“阁部大人还是在此休息,等明天清早再出,这样哨骑巡哨的地方更大,也更加保险。”

“不必了。”洪承畴急于知晓秦浩明高什么名堂,哪里等得到明天。

客观的说,洪承畴虽然是文人督抚,但一生经历的战阵可不少,胆气方面并不比武人弱。

在战术方面,他也做得不错。

做为蓟辽总督短短时间,和建奴方面爆多次小规模战斗,洪承畴展现出了极高的才干。

在他的指挥下,辽镇和建奴方面的几次小规模战斗都打赢了,这也是下面军将对他服气的原因。

“宁远西北角十七里有三处道路破损,我们已经派人手修补,往锦州官道三十里处有木桥破损,大股车队经过可能会导致倾覆。

我们的专业工兵已经去加固,另外……”

一个青年军官,手中拿着记事本,军姿标准,正一本正经的向赶来的洪承畴等人汇报。

曹变蛟瞪着眼道:“你说的倒是利索,好像手到擒来似的,看来对自己手头的事是真的在行?”

这是路上洪承畴授意曹变蛟,故意刁难定南军,他不好出面。

哪知这个黑瘦的辎兵将领并不怯场,仿佛不知道他的总兵身份,当仁不让的道:

“在下这两年来一直就做这些事,熟能生巧,就算是个笨蛋,也能学会些东西了。”

接着又不客气的说道:“此次秦督有令,希望友军能够配合。道路交通乃军中生命线,保证畅通非常重要。

既可运粮又能救人,最关键能保证大军前进或者撤退的速度。

在下前来就是想恳请几位将军多派精锐骑兵做为哨骑,大范围的散开,最好能保障百里方圆的安全距离。

这样就算现大股建虏,也可以叫我们从容撤退。速度方面就是我们定南军的事情,先期工作,就是把道路情形勘察和修补完毕。

危桥、断路,都是我们工兵们的工作,不需要几位将军操心。

安全方面,除了请两位将军派出哨骑之外,其余的也是我们自己份内工作。”

第八十节 不妥协不留情第四百三十节 吴锋的家书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六百三十一节 彼其娘之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三百五十四节 难忘今宵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二百零一节 崇祯的手段第二百八十八节 首辅之言第四百八十一节 无所不能第五十五节 改变第三百六十二节 攻受易位第四百五十三节 各执一词第二十八节 改变第三百九十七节 措手不及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八十三节 进退两难第五百八十八节 衮衮诸公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一百一十六节 乱战第三百六十九节 惨烈厮杀第四百一十六节 本末倒置第五百一十七节 长箭当空第四百二十九节 部队变革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四十四节 发酵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十二节 性格大变第五百二十八节 诛心之言第三百零八节 有情有义第一百七十节 丰收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一百四十七节 血腥暗卫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第六百三十四节 不死不休第六百一十一节 大战前奏第一百五十七节 耐心不好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六百三十二节 改造朝臣第一百七十节 丰收第三百二十节 负荆请罪第二百五十四节 国之利器第六百三十节 王师何在第一百七十六节 别有他用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二十八节 改变第一百一十七节 骑兵对决第二百八十七节 字字珠玑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三百五十七节 实战演习第二百七十三节 狗都不如第五百六十一节 东厂和锦衣卫第二百九十三节 润物细无声第四十一节 泄密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三百六十八节 利剑出鞘第一百八十五节 初露锋芒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五百九十二节 总攻之前第四百零四节 天下之大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四百四十一节 见好就收第二百七十四节 分赃我做主第五百四十节 关宁之事第五百一十二节 此生无遗憾第四百零一节 军令如山第四百三十八节 去去火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五百五十二节 不必了第一百五十五节 无妄之灾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二百六十四节 大明海军威武第四百八十五节 事情做在明处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六十六节 疏忽第四百九十三节 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第六百五十七节 扬帆出海第一百六十三节 两难第三百零七节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五百一十二节 此生无遗憾第二百一十七节 官商勾结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三百八十四节 明月中秋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六百二十六节 国之根本,大明长城!第一百二十八节 后宫第二百一十节 图谋马市第一百二十二节 战法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五百三十九节 一力降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