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节 国之根本,大明长城!

望着一脸坚毅朝气勃勃的秦浩明,崇祯皇帝的心里翻滚着。可以说,秦爱卿的每一句话,都能引人深思,振聋发聩。

他不像朝中重臣一样,天天拿着圣人语录祖宗家法说事,行的却是一己之私,说不出的低下龌龊。

一介白衣秀才,文弱书生,没有任何背景,硬是用手里的刀毅然决然和凶残的建奴搏杀,取得赵县大捷。

用建奴亲王阿巴泰和岳托的人头,奠定了大明的威严,从此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人生。

和袁大炮胸脯拍得猎猎作响,声称五年平辽,千方百计地拼命向朝廷要钱不同。

秦爱卿靠着自己的本事,从无到有硬是拉起一支百战铁骑,并且不费朝廷分毫,尚要充实自己的内库,想想真是惭愧。

过往的一幕幕一一浮现在崇祯皇帝眼前,自秦爱卿入仕朝廷以来,好像从未出错过。

更难得的是他为国为民的胸怀,比朝廷上的朋党无耻言行不一致,无疑令他倍感唏嘘不已。

“爱卿请尽管放手去做,除了复报宣传,不知你还有何法子?”

计较清楚的崇祯皇帝,心情大慰,笑眯眯的边说边看。

秦浩明笑而不语,领着几人越过帷幕。到了另一处场地,竟然也有方圆两里之地。

秦浩明指着尚不成型的工地笑道:“那里是校场,可点将阅兵,亦可模拟马战!

那里是一面城墙,可模拟攻守城池!那里是山川沟壑,可模拟野战厮杀!

微臣亦准备一同展示,以定南军为陪练,以建奴人头为警示,让京师士子百姓,亲领金戈铁马,再识烽火狼烟!”

崇祯皇帝莞尔一笑:“怕只怕你这场面虽然好看,百姓光看热闹,生不出虎狼之心?”

秦浩明摇头表示不赞同,当然,顾忌到崇祯心情,他还笑笑说道:

“凡事岂可一步而蹴,当然要慢慢来。今日识得干戈,明日见惯兵凶,后日体会生死,总有振奋血勇的一天。”

此时,崇祯后面的一个白面俊美少年不明所以,突然出声对秦浩明问道:“秦督大人,不知如何体会?”

秦浩明一怔,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屁孩,竟然敢在堂堂的闽粤两省总督面前问话,这是什么来路?

不过,他随即隐约明白过来,目光微微清扫崇祯皇帝。

崇祯颔首微笑,轻点龙首,颇有君臣间相知于心的感觉。

倒是秦浩明有些愕然走神,太子朱慈烺,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却又非常陌生的人,就这样突然出现眼前。

脑海里,出现一些回忆,不觉间微微轻叹,这是一个被历史刻意遗忘的人。

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外城,崇祯帝登上万岁山,举目四望,遍地皆是大顺军旗帜,北京城已非大明之土。

崇祯知大势已去,慌忙回到乾清宫,招来周皇后所生之太子朱慈烺,其年不过十六岁。崇祯拉着太子之手,悲痛欲绝。

随后,他让两个儿子永、定二王和太子一同逃出京城去,以希他日报父母仇。

朱慈烺泪流满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他还没有马上明白形势的严重性。

与父依依不舍之情,使得永、定二位弟弟只好将其强行拉走。

历史,确切地说应该是正史,也就在这个时候于朱慈烺身上永远地定格了。

随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乾清宫,有关他的正史记载也一并消失。

似乎这个人的经历,只不过就是从出生始到和父亲诀别的那一刻终了。

但后人却不甘心,仍想从断简残篇里寻找出这位亡国太子的下落来。

于是,这位太子的从前已不重要,这位太子的才能素质、十六岁前的所经所历也不重要。

诸多人都把他的下落的寻找与猜测当成了研究这位太子的重头戏。

仅有的一两件事中,或者可以略窥一二。

北京围城,崇祯帝自杀,太子被俘。

老朱家的人或许多有奇葩,但相同的就是还有铁骨流淌在血液中。

朱慈烺凛然问李自成:“如何不杀我”

李自成道:“你无罪,我不妄

杀。”

太子朱慈烺道:“既然如此,你依我三件事。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戮我百姓。”

李自成答应了。

这就是兄弟相残和异族的区别,不会断了祖宗血脉和本族文化,骨子里的东西是一样的。

该年该月,李自成与吴三桂战败逃出北京城,在路上,太子朱慈烺趁乱摆脱了李自成的魔爪,却进入真正的死亡地狱。

从大顺军中逃出后,可能是因为要寻找亲人,他回到了已经掌握在建奴手中的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周家。

并和自己的姐姐,那个被崇祯帝砍掉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重逢。

姐弟俩抱头痛哭,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无意中惊动了邻里和巡捕,小人周奎便把自己的外甥交给了当时的建奴清摄政王多尔衮。

消息一传出,“百姓闻先帝太子尚在,馈送牲牢礼币者甚众”。

多尔衮有些坐不住了。对于他来讲,一位困于牢房的朱慈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架着一“太子”称号的朱慈烺。

对于他来讲,现在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

作为外来入侵者,他一方面为了收买人心,可以礼葬崇祯皇帝,可以“善待”所有不再抵抗的人。

另一方面对于他们一统中原的障碍,决不会手软。

可明太子正好处在这两种态度的矛盾之中。

若是留着他,大明的忠臣义士就会心怀希望地打着他的旗号前赴后继。

可如果杀了他,建奴精心炮制的“为明朝报君父之仇”的幌子就会不攻自破。

仁者可急中生智,奸诈之流也有临危的小聪明。

多尔衮很快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让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将太子杀掉。

于是,一场“认证真伪太子”的闹剧上演了。

首先是亲人指认,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自然领会了摄政王的上级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

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的,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唯有泪流满面。

曾经是太子老师的原内阁大学士谢升也指出是假的。

于是,太子是假便成立了。

发到刑部后,主事钱凤览力争太子是真,立即被关讯问。

不久,太子被杀,罪名是“冒充前朝太子罪”。

也就是说,他死后连个太子之名都没有得到,就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督,秦督……”

王承恩轻呼兀自有些伤感的秦浩明。

秦浩明回过神来,朝太子朱慈烺友善微笑,指着自己脑袋自嘲说道:“不好意思,脑袋糊涂了。”

说完,仿佛下定决心似的,转身走到崇祯皇帝身边轻声说道:“微臣想让太子和他身边的人和本督亲自体验一番,不知可否?”

“有何不可?便是朕和大伴也想体验一番。”

崇祯双眉一扬,兴致勃勃说道。

“不可!请皇上和王公公在旁掠阵即可。”秦浩明摇头断然拒绝。

“朕意已决!爱卿深入辽东浴血奋战不畏生死,为国为民无愧于天,难道朕连体验一番都不敢?

今日就和太子、爱卿共同御敌,他日也是一桩美谈。”

崇祯骨子里的血性显然是拿定注意,目光坚定让秦浩明明白他的决心。

“微臣得罪了,请皇上莫见怪!”

崇祯皇帝既然心意已决,秦浩明也不矫情,微微俯身一礼,转身扬声大喝:“夜不收胡汉东何在?”

胡汉东昂然而出,拱手高喝:“末将在!”

秦浩明冷声喝道:“与本督几人长矛,你领五百铁骑冲阵,五十步漫射,四十步斜射,三十步直射,二十步冲阵,十步而止!”

胡汉东拱手而去,秦浩明领着八人到了校场,一人给了一支长矛。

崇祯、太子检居中,秦浩明、王承恩以及几位太子府中文官护卫左右,八人持矛并排而立,目视前方。

秦浩明挽着崇祯的左臂,有点坏笑道:“皇上若是此时后悔,还来得及。”

崇祯和太子对视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一眼,昂然而立,微笑不语。

秦浩明哈哈一笑,豪气顿生,高声喝道:“胡汉东!冲阵!”

百五十步外,铁毅拔刀怒喝:“定南军!”

五百骑阵列森严,挥刀山呼:“威武!威武!威武!”

胡汉东长刀高举,扬声喝道:“定南军!”

五百骑马刀竖立,轰然高呼:“死战!死战!死战!”

滚滚声浪,杀声震天,雄壮威武,气动山河。

肃杀之气,凌冽无情,冰凉彻骨,慑人魂魄。

铁骑嘶鸣,铁甲光寒,马刀嚯嚯,气势逼人,向百五十步外汹涌澎拜,如浩浪冲天。

秦浩明若无其事,王承恩一身骚气,崇祯和太子一齐变色,双股战战,长矛乱抖,竟是浑身酥软,神识模糊。

片刻,崇祯挺起胸膛,右臂挽着太子的手紧了一紧说道:“皇儿,挺直腰杆。”

胡汉东大刀一劈,怒声咆哮:“冲阵!”

五百骑闻声而动,缓缓向前,逐渐提速,卷动风云,滚滚而来。

百骑在前,如林而动,百骑在后,如山在摇,百骑相随,如天塌地陷,两百骑奔腾,如海潮洪涛,铺天盖地。

崇祯和太子及其他人手足无措,秦浩明高声喝道:“阵列森严,不动如山!”

太子府其他人胆战心惊,咬牙坚持,只是已不自觉退后一步,和秦浩明他们已不在一线之上。

八十步铁骑全速而驰,激荡起茫茫尘烟。五十步铁甲如山撞来,勇士双手挥动,无边箭雨瞬时遮天。

三十步弓箭斜举,箭矢寒芒闪动,瞬间掠过八人头顶,三十步张弓虚射,哗然弦声,心神俱碎。

王承恩和其他人双腿一软,扑通跪地。

太子脸色苍白摇摇欲坠,崇祯皇帝也有些晃动,秦浩明一把死死拽住,高声喝道:“抵住长矛,迎敌冲阵!”

二十步瞬间即至,如同天摇地动,天塌地陷,狂涛倒卷,骇浪迎头。

太子仰头摔倒,连声惨叫,五百铁骑轰然齐喝,向他们狠狠撞来。

安静,瞬间的安静,威风徐徐,气息重重,太子慢慢睁开双眼,却见五百铁骑阵列而立,不动如山!

唯有战马铁蹄刨地,唯有马刀闪亮高举,唯有铁甲森寒冰冷,唯有紧紧抓着自己的崇祯和秦浩明,仍然挺着身躯。

其他人跪伏于地,状若死人。

秦浩明和崇祯相视一笑,虽有惊骇之色,却挺立如常。

崇祯望着前方森森杀气的胡汉东等将校,脸色苍白长呼一口气,不自觉地握拳举起右臂低喝:“真乃国之利器也!”

秦浩明看了犹自有些发蒙的太子一眼,继而对崇祯意有所指沉声说道:

“我大明一向重文轻武,勋贵文臣视武夫为低贱,士子百姓视将士皆粗鄙。

每以胜败谈茶余,每以将帅论饭后,谁又曾为士卒而鸣不平?

胜则忘死难,败则斥三军,饷不足养家,甲不足护身,兵不足杀敌,训不足征战,残不足抚恤。

名将驱使伤残,庸将驱使亦死伤,谁又关心其对阵时何思,谁会在乎其厮杀时何感?

如此不公,我大明纵有军卒百万,若没有为了天子国家,不惜一死之悍勇,又岂有强军?”

崇祯转头看了一眼跌坐在地上,仿佛死人一般的太子府侍从文官,突然闻到一股尿骚味,眼中闪过一丝厌恶。

前方,胡汉东的五百铁骑肃然无声,唯有战马的嘶鸣间隙传来。

“爱卿,朕明白了!”崇祯眼眸中闪过一丝明悟,指着前方五百夜不收将士对秦浩明说道:“他们,才是国之根本!”

“国之根本,吾皇万岁!”

终至此刻,秦浩明也不管是否泄密崇祯行程,高举手臂大声高叫。

“国之根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百勇士随着秦浩明的呼叫,举着手里的腰刀使劲捶着左胸,气势骇人。

崇祯皇帝抓着太子朱慈烺的手,高举向上,眼眶微润,口里喃喃自语,“国之根本,大明长城!”

ps:感谢书友益都员生大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三百一十四节 有罪当罚第一百七十七节 夺权用人第四百三十节 吴锋的家书第五十节 天雄军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一百四十四节 萌生去意第四百六十节 为建奴做事,断子绝孙!第四百三十九节 洗脑第六十节 困局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二百七十节 德州府的变化第三百五十七节 实战演习第二百六十六节 靠海吃海第四百七十六节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一百三十三节 谍影第十八节 变废为宝第五十四节 借我三千骑第五十三节 对策第一百七十九节 万事俱备第二百四十五节 鸡飞狗跳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三十五节 秦淮河畔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三百八十六节 讲武堂第二十一节 卫所军制崩坏第九十八节 帝王心术第一百零九节 崛起第一百七十六节 别有他用第六百二十六节 国之根本,大明长城!第十一节 各有算计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第三百三十一节 大明无敌第五百零六节 翻云覆雨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一百六十七节 大才第六十六节 疏忽第四百零五节 要狠第八节 忍无可忍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一百二十四节 汉奸悲哀第一百六十七节 大才第五百三十一节 军中派系第五百三十九节 一力降十会第一百五十八节 柳暗花明第四百三十六节 崇祯也分赃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一百六十二节 敲诈勒索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三百八十五节 还是不是男人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中计策第一百零九节 崛起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五百零七节 抵近侦查第六百五十五节 海上形势第四百七十五节 行动第六百五十九节 初临台湾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四百九十节 斩草除根第四百一十二节 天谴计划第三百一十六节 佳人风情第三百六十八节 利剑出鞘第六百六十节 困难第五百二十二节 兵不血刃第四百零五节 要狠第五百九十九节 惺惺相惜第五百二十三节 巧了第四百九十四节 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第八十一节 官职在身第六百五十六节 徐徐图谋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一百一十七节 骑兵对决第四百九十三节 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第二百五十九节 集思广益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七十三节 碰撞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五百八十七节 华夏英烈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六百零四节 人比人气死人第三百一十五节 归家第二百八十八节 首辅之言第三百五十九节 蛇蝎女人第三百八十六节 讲武堂第二百六十五节 野心第四百一十四节 家事第三百七十二节 首战告捷第六百五十六节 徐徐图谋第五百二十七节 志不在此第八十五节 二美初见第一百六十四节 坑人第四百五十四节 崇祯有点变坏了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二百一十六节 生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