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节 徐徐图谋

唉,郑芝龙终究是安逸之辈,或者说丧失了早年拼搏的精神,对荷兰人的船坚炮利恐惧太深。

秦浩明现在谋划进入台湾前的准备,他却明显打退堂鼓。

因为,秦浩明想要碰一碰盘踞在台南的红毛夷,也就是荷兰人。

对郑芝龙来说,往台湾其他地区运送百姓过去,作为今后的一个落脚点可以,可要动台南的红夷,他却不愿意。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秦浩明并未过多苛求,而是转而问起台湾的事情。

在这方面,郑芝龙绝对是这时代的台湾通。

“台湾那边种稻容易,更容易的还是种番薯。

军中有人带番薯过去,原本随意种植,只当是玩笑。

谁料番薯长的极大,生长的时间也比在大明时减了近一半时间,长出来的番薯又大又甜,味道极佳……”

秦浩明初听之下有些意外,不过一想也就释然了。

台湾那种地方,水稻一年两作,一次生长周期是一百二十天,一次是一百天,一年两熟,产量极高。

后世被称为海上粮仓,其稻米产量可以养活全岛绰绰有余还能出口。

气温高,每年日照充足,气候潮湿多雨,足以灌溉农田,就算没有现代农业都是一个很容易养活很多人的好地方。

其农业十分达,水果产量高味道好种类多。

不过在台湾展的早期,除了水稻之外,最重要的作物还有三种:茶叶,甘蔗,番薯。

哪怕是三百年后,很多台湾人的记忆中都有番薯,这是台湾百姓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又大又甜,难得的好东西。

甘蔗也重要,秦浩明准备,今后大量种植甘蔗这种经济作物,粮食够吃就行。

台湾一直到清末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就是白糖,甘蔗榨糖贩卖到海外,从明末就开始了。

后世的人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不仅盐是朝廷控制的最紧俏的商品,白糖却是比盐还稀少昂贵的奢侈品!

奢侈品好赚钱,定南军需要钱。

“台湾迟早是要大规模迁民定居的。”秦浩明一锤定音说道:“凡事不预则废!

大明要想解决粮食危机,如此产粮之地决不容放过。

现在那边人口还不满万,粮食随便种些稻米就够了。

如果有十万人乃至二十万人呢?

可能一两年之后就有此数。

迁民数十万,又有海贸之利,再复以农耕为基,如果以台湾为基业,兴师争南洋,没有农耕就象是无根之木啊。”

一想到这一点,秦浩明就没有办法不激动……

一切都是徐徐展开,在这个时代他已经掌握了半个天下。

以闽粤为核心,积极迁移汉民入岛,以少量人手和贸易手段控制南洋,然后趁势而起,与最凶恶的敌人搏杀。

虽然目前来说建奴还远在天边,双方只是在微不足道的战场上有小规模的厮杀。

但最少在目前来看,秦浩明所做的一切都有充足的回报,叫他更为自信。

也更觉得自己掌握着非凡的力量,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那么大的地方,掌握着无数人的命运!

一种风云激荡,凌于绝顶的感觉,油然而生!

郑芝龙没有了野心,其实也不错!

相信等海军崛起之后,他只有俯首称臣,终生臣服于大明而不敢异动。

四月份,殷雨昂从宣大带着一批训练完毕的新将士南下。

南方的江河实在太多,林木又是那么茂盛,在这个时候,宣大的天气还是很冷,屋中还是要生着炉火才暖和。

而在福州这里,天气已经暖和的不象话,棉袄当然是穿不住了。

人们早就换了夹袍,按军中袍泽等人的话来说,再过一个月就干脆穿不上夹袍,而是要穿单衫了!

这样的天气,初来者当然有些不适,不过殷雨昂不仅没有太多不适,相反却有相当的兴奋和雀跃之感。

终于可以纵横天下啦!

风吹在脸上,一点儿没有大同的风那种冰寒刺骨的感觉,相反,温暖湿润,还着海风的腥咸,更令人增添了几分兴奋之感。

“我们就不必进城了。”殷雨昂对众人道:“我们在这里暂时休整一下,等待秦侯爷的指令。”

福州有七座城门,东西南北四门外还有汤门,井楼门,水部门。

从城门的名字就能看的出来,这是一座伴水而生,也伴水而盛的城池。

早在宋时因为对海外贸易的发达,福州和泉州就是福建的两座贸易重镇,当然在宋时泉州更是重要,日常停靠的船只有过千只之多。

福州比泉州要差一个档次,但在当年也是要紧的贸易口岸城市,十分繁荣和发达。

在南宋末年,外来的阿刺伯色目商人控制福州叛乱,配合元军屠城,整个城市毁于一旦。

经过三百年的重新发展,福州又成为福建一省最繁华的城市。

шшш ⊕ttкan ⊕CΟ 在长期的禁海政策之后,福州的地位已经超过泉州,然而两个城市的繁荣程度都不能和南宋年间相比了。

众人都是在东门外,城门外有很多附郭居住的人家,一个个小型的村落式的建筑又成为集镇,然后越来越繁荣和稠密,渐渐成了半城市半集镇的所在。

店铺和小巷街道乱七八糟,城外到处是行走的人群和来往的商旅,也有进入福州城的行行色色的旅人们。

来自宣大的人们不停的打量着这边的情形,对这些山西人来说,福州这边的情形已经简直等若异域,充满着种种别样的风情。

来往的人很多,打扮气质都和比方人完全不同。

而相比北方人,南方近海地方的人个头一般较小,肤色较黑。

不过这边的妇人都是身材匀称,肤色十分白皙,可能海风能吹黑男子的脸庞,却使妇人的肤色更加滋润明艳?

在等到总督府来人宣布可以自由活动之后,不少人溜达着去品尝起本地的小吃来。

“蚵仔煎啦。”李想指着一种小食对殷雨昂道:

“来福建不吃这个,等于白来了。还有一些大菜,不过要慢慢品尝,街边小食,首推就是鱼丸和蚵仔煎。”

c

第二百三十五节 乱世来临第一百二十五节 又是这套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四百三十八节 去去火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四百零六节 妾身不在乎第五百三十七节 浑水摸鱼第五十四节 借我三千骑第三百六十四节 水军出击第三百二十八节 军事会议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二百三十五节 乱世来临第五十四节 借我三千骑第三百八十九节 也就那样第五百一十五节 战前第一百一十九节 杀兄弟一,他日屠百!第四百七十五节 行动第七十七节 阿巴泰的渴望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一百七十四节 豺狼饿虎第一百七十一节 明魂第八节 忍无可忍第五百四十九节 无奈第一百六十节 成人之美第九十七节 重塑汉魂第五百六十五节 鳌拜怎么逃的第七十五节 交心第一百九十五节 给郑家下套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四百零二节 端的好手段第二百一十三节 另类连蒙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四百八十四节 请秦督见谅第一百九十九节 崇祯的步骤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第五十五节 改变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五百六十八节 军魂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六百五十二节 将士退役第四百四十一节 见好就收第一百二十六节 岳托授首第一百三十节 知音第二百七十节 德州府的变化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五百六十一节 东厂和锦衣卫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二百八十八节 首辅之言第一百五十九节 汉家血脉第一百七十九节 万事俱备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五百一十节 突袭第一百三十六节 辽东汉人第三百三十九节 郑家第一百四十五节 拳拳维护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二百一十一节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节 大明的骨气第三百八十四节 明月中秋第三百二十节 负荆请罪第四百三十七节 崇祯的感触第三百三十八节 他乡遇故知第六百四十一节 搞臭东林,提高军人地位第五百三十五节 不禁折腾第四节 悔不当初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一百二十八节 后宫第二百七十九节 琉球使者第九十九节 浅议和谈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三百五十五节 自投罗网第二百五十九节 集思广益第五百二十四节 搞一个无人区第九十四节 君臣相宜第五百九十九节 惺惺相惜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四百二十节 军工民用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一百七十一节 明魂第四百八十六节 船厂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二十三节 风波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第二百零五节 歪理邪说第四十六节 情定终生第一百九十一节 周皇后的智慧第十三节 规章制度第一百五十一节 刮目相看第一百七十四节 豺狼饿虎第二十三节 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