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诱导物质
帝都协和医院。
梁教授坐在办公椅上,前面的桌面放着取下的眼镜,他正在听胡国林教授汇报脊柱外固定架二期临床实验的安排。
“很好,必要的时候请杨平来演示手术,毕竟是新技术,我们目前只是从理论上掌握,能够观摩几台手术会更好,另外,301那边已经采取行动,给了杨平10张床位和一个配套团队,定期邀请杨平去301做手术,这种合作方式可行,我们可以仿效,论病例资源,尤其是特殊病例,我们比301更多,我们也给杨平10张床位吧,配备一个团队辅助他,这个团队就以宋云为组长,再挑选几个主治级别的博士,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会自在一些。”
梁教授靠在椅背,微眯着眼睛,捏了捏鼻梁。
胡国林教授在一旁建议:“301那边给10张床位,我们是不是可以增加床位,最好翻倍?我们这边增加床位数比他们要容易很多。”
梁教授缓缓摇头说:“不用增加,不要搞这种恶意竞争,最后水涨船高,搞得大家都难堪,将杨平以合作的方式请进协和,我们与301 的目的是一样的,爱护人才,尊重人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伙子是个罕见的天才,至少我见过的年轻人里,还没有谁能够比得上他,你看,这个脊柱外固定架,当时动物实验数据那么漂亮,我一度以为数据有水分,后来亲自核实后,才知道没有问题,短短几个月弄出这种新技术,真是出人意料。”
“听说301那边会有进一步的动作,看样子他们可不是合作这么简单。”胡国林教授有点担忧。
梁教授微笑道:“不用担心,杨平如果换地方,来我们这比去301更好,我们这里更加适合他,但是我思考了很久,不管来我们这,还是去301,都不是最好的事情,反而会限制他发展,究竟怎么样最好,我还在思考,还是先将他拉入保健组吧,我与秦石和刘兴国碰过面,提过这事,这事由他们来操作。”
“我在三博医院也呆过一段时间,对杨平还是有所了解,这个年轻人平时没什么话说,总是显得很深邃的样子,平时医院有什么会议,他也不怎么参加,都是让助手去,反正他只关心自己的病人和病情,其他好像都没兴趣,感觉别人跟他很难相处。”胡国林总结道。
梁教授不同意胡教授的话:“天才嘛,哪个没点个性,就是因为与众不同,才是天才,跟大家一样,就不是天才了,三博医院有这一点很好,那就是包容,我们都做不到这么包容。”
“这我同意,三博医院那个院长也是个挺有个性的人,就是他和韩建功给杨平整个外科的手术权限,你说一个年轻医生,才工作几年,也没有经过其他专科规范培训,放到其它医院,不可能给他那么多手术权限,出人命怎么办?”胡国林教授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三博医院这么大胆。
当时一台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并发心肺畸形粘连,居然让杨平做脊柱矫形的同时做心肺手术。
这种跨科手术,放在其它医院,绝对不可能发生,要是有谁提出这种想法,肯定被当做笑话。
“这就是他为什么留在三博的原因,说实话,以前我也执着引进他,后来打消这个念头,只要他不出国,能够留在国内,我就心满意足,如果真引进到我们医院,在骨科方面,我可以护着他,出了我的领域之外,还能护着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这种性格适合搞学术,但是很容易得罪人,在三博,有夏长江护着,所以这孩子能够捣鼓出名堂,放到我们这,光那个基金会就理不顺,那么多钱定向给他一个人搞科研,大家能同意?上面能同意?医院领导层面的人谁敢像夏长江一样去推进这种事,万一出什么问题,夏长江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梁教授对夏院长颇为赞赏。
“嗯,确实这样,这个基金会当时成立,夏长江可是费了很大劲,听说天天往省厅、民政、省政府跑,游说各方大佬签字。”胡国林教授对此事有了解。
“这孩子以后前途无量,能够有一番大作为,三博医院是一家省厅直属的医院,还是单薄了点,跟他的能量有点不太匹配,我在琢磨,能不能推动三博医院升级,究竟怎么升级,我还没有想好,我得找几个老领导商量商量。”梁教授仿佛在深思。
“上次汉斯的事情,差点把脊柱外固定架毁了,这种事,单凭三博医院应付不过来。”胡国林还心有余悸。
梁教授脸色一沉:“哼!一家公司,就算是跨国巨头,又能怎么样,他们那种行为,知不知道是跟我们整个医疗界作对,没有将他们扫地出门已经是客气,好在他们即使调整,最后投降,如果事情再升级,将他们扫地出门又如何,少了它一家公司,空缺的市场马上有人补上。”
“我意思是,这件事也暴出您老担心的问题,三博医院太单薄,与杨平的能力不匹配,这只是一个脊柱外固定架,以后他搞出更加有价值的成果,万一动了别人奶酪,就会惹麻烦,这次是您老及时介入,下次未必这么好运气。”胡国林教授说出自己担心之处。
梁教授颔首:“是呀,所以我在想,如何对三博进行升级,将这个平台弄大一点,弄结实一点,好让他施展拳脚。”
“梁老,还有一件事?”
胡教授颇为为难。
“什么事?”梁教授问道。
胡教授理了理思路说:“我们医院提出去麻省理工白头生物能研究所参观,被对方拒绝了,张春泉说目前这个项目谢绝外界参观,他也没办法,听说他们建立了可诱导的万能干细胞,在干细胞再生和分化重排机理上做出了最具突破性的进展性工作,距离克隆完整的器官又更进一步,这个项目贡献最大的其实是张春泉。”
梁教授缓缓问道:“张春泉已经加入美国籍了吧?”
“是的!”胡教授低声说。
梁教授默不作声,心里一阵刺痛。
——
交班之前,还有一定时间,别人也不会打扰他,杨平在系统空间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
他经常在早晨、中午和睡前进入系统空间进行实验,这个时候系统空间最为稳定,在里面停留的时间最长,有时也会利用在手术室更衣室休息时进入系统做实验。总之,能够利用的时间他都利用起来。
杨平用系统商城购买的畸胎瘤实验体做研究对象,观察畸胎瘤如何生长发育,用电镜对每一个阶段的畸胎瘤组织细胞进行观察,观察它们如何一步一步进行分裂分化,然后用电镜进行连续拍照,将照片按照顺序排列起来。
对畸胎瘤产生、生长和发育的周围环境,杨平也提取体液和组织进行研究,以获取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某种诱导物质,以寻找多能干细胞进行分化的时候,究竟人体是靠什么诱导,如何调控诱导,是单一手段诱导,还是多种手段结合诱导。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不过系统空间的瞬时规则,让时间变得非常廉价。
但是在系统空间里停留的时间存在心理极限,杨平目前的心理极限越来越高,在里面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每次杨平做实验尽量呆到极限时间再出来,然后在现实中休息一段时间,再找个安静的时间再进去。
系统空间设置的这种缓解期,犹如男人贤者时间,在空间呆一段时间,必须出来休息,度过“贤者时间”,然后下一次再进去,这样反复。
已经到达心理极限,再强行延长时间,毫无意义,已经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无法继续实验,而且这种强行延长时间,对心理也是一种损害。
不过无论怎样,相对于现实,系统空间的时间是相当廉价。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杨平获得了一些小小的突破。
他发现,畸胎瘤周围环境中存在一些“诱导物质”,畸胎瘤不同的分化组织周围,存在的这些物质不一样,而相同的分化组织周围存在的物质一样。
比如畸胎瘤长出的肌肉和骨骼周围分布的生化物质不一样而同样是肌肉组织,不同的实验体,畸胎瘤肌肉组织周围存在的“诱导物质”一样。
目前杨平只是从电镜观察得出的大体结论,究竟是不是一样,还需要对这些物质进行结构解析。
如果真的一样,至少提示一个问题:每一种分化组织周围时存在一批相同生活物质的,究竟这些物质是不是起诱导作用,再进一步研究。
杨平还观察到一个现象,这些物质的分布范围刚好与对应的特定组织细胞的分布范围一致,超出范围,这些物质会自动被分解消灭。
究竟怎么做到的,杨平暂时不清楚。
杨平推断,这些物质应该就是可能存在的“诱导物质”。
下一步工作,他就是要将这些生化物质提取出来,然后用冷冻电镜进行结构解析。
一个一个生化物质进行结构解析,然后进行精确分类,与畸胎瘤分化的组织进行配备,制作出一张配对的“诱导物质谱”。
然后按照“诱导物质谱”,从实验体提取一些“诱导物质”来培育多能干细胞,如果多能干细胞的分化能够按照预想的方向前进,那么,这些生化物质才能被确定是诱导物质。
如果不能按照目标细胞分化,说明诱导分化除了诱导物质,还有其他诱导方式配合,或者这些根本不是诱导物质。
这种工作极为枯燥繁琐,工作量巨大,在系统空间的实验室,机械助手只能帮忙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就是代替杨平的手,不能代替分担杨平大脑的工作,所以大量工作需要杨平自己做。
而且有时候最初的研究方向被认为是正确的,当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又发现整个大方向错了,此时整个课题要推倒重来。
所以一个科学家有时候几十年的研究才换来一点突破,有些终生没有取得突破。
搞科研除了灵感、勤奋,对研究方向的准确把握,还有运气的成分,当然运气成分是以勤奋为前提的,没有十余年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任何运气也是枉然的。
就像通往目标有千万条路,只有一条是正确的,出发时谁也没有更多信息判断哪条是正确的,走着走着,有人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有人走到一半发现走错路,还有人把这条路走完才发现错了,但是不管怎样,必须去走,才有机会成功。
像这种基础研究,出成果很艰难,研究又不能盈利,所以要求科学家能够静下心,踏踏实实研究,同时要求给基础研究的科学人才提供稳定良好的待遇,如果急功近利,基础研究就没法搞下去。
而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体系的最重要的部分,就像建筑的基石,没有基础研究做支撑,再繁荣的应用研究也是沙滩上建高楼。
杨平将自己的阶段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出了系统实验室。
他将自己邮箱里的邮件浏览一遍。
奥古斯特每天会用邮件的形式汇报小公爵的病情,生命体征平稳,暂时没有发现神经症状,术后复查磁共振,脊髓没有出现局部信号改变的情况,说明脊髓血管没有出现栓塞,术区的负压引流管已经拔除,心血管系统的恶性循环被纠正,心脏正在好转,逐渐开始减少ECMO分担的血循环量,争取慢慢做到脱机。
奥古斯特整理出公爵基金资助的科研课题名单,这份名单已经发给杨平。
杨平打印出来,在上面勾选几个跟自己课题有关的项目,准备安排时间去考察一番,看看世界上的同行究竟研究到什么地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避免闭门造车。
做完这些工作,杨平休息一会,等待交班查房手术。
这是他工作三部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