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五 两全之策

前田利家的到来让原先处在绝对劣势之下的石田三成翻身了。

前田利家表明姿态,自己绝对反对现在出兵。

“秦皇把石见银山交给德川家康,为的就是让我们愤怒,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明知是计谋,也不得不出兵,这是秦皇的阴险之处,这不是阴谋,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秦皇知道我们的处境,知道我们谁也不可能放弃一年百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所以秦皇不是让我们双方协商分割石见银山,而是直接交给德川氏,其用意昭然若揭。”

前田利家缓缓的对丰臣秀次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丰臣秀次叹了口气。

“正如前田卿所说的,我也知道秦皇的用意,但是前田卿也说了,这是我们不得不出兵的局面,否则,一旦被德川氏得到了石见银山,咱们的处境会非常不妙。

这几年,德川那个老家伙在海外拼命的打压我们的势力,我们根本赚不到多少钱财,钱财都被德川赚走了,要是继续这样下去,他的钱一多,军备更加完善,军队更加精锐,我们会很被动。”

前田利家点头。

“所以这才是阳谋,尽管我们知道秦皇的用意,却不得不按照他所想的去做,我并不反对出兵石见,相反,我很支持出兵石见,我们一定要出兵石见,夺取银山!”

丰臣秀次一愣。

石田三成大惊。

武将们大喜过望。

“但是……”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说些什么,前田利家便开口道:“我们必须要清楚,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一些事情之后才能出兵。”

丰臣秀次忙问道:“什么事情?”

“秦皇到底怀揣着什么目的才将石见银山归还!”

前田利家的眼神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如果是因为国内出现了不得不抽调兵力平定的叛乱,那还好解释,但是如果秦国国内并没有出现叛乱,那么秦皇的用意就十分可怕了。”

丰臣秀次心里一紧。

“您所说的意思是?”

“我怀疑秦皇如果不是为了平定国内叛乱,那就是打算对咱们再度用兵!”

前田利家的声音不大,但是语气非常坚决,对堂内其他人的冲击力度也很大。

武将们纷纷目瞪口呆的看着前田利家。

丰臣秀次也目瞪口呆的看着前田利家。

石田三成仿佛像明白了什么似的,满脸紧张。

“这……这不可能吧?”

震惊许久,丰臣秀次怀揣着侥幸的心理说道:“秦国立国才一年多,已经连着两次大战,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和钱粮再打一仗?那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不是秦国可以负担起的。”

前田利家点头。

“的确,秦国立国时间短,家底不厚实,这是最大的缺点,若要连着发起战争的确不容易,但是殿下,萧如薰从来不喜欢按照正常的方法去办事,他总是做出其不意的事情,而且胆量极大,否则,他会敢于北伐大明并且最终推翻大明吗?”

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都眼角抽抽。

这个秦国皇帝的行事作风非常出人意料,非常强硬,又总是充满了算计,让人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步到底会怎么走,可是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一旦做了,就会做到底,不会中途变更。

但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对于日本来说,是阳谋,明目张胆的阳谋。

可问题就在于,萧如薰这样做的真实目的,真的仅仅只为了让日本乱起来,不会妨碍他内部平叛吗?

大秦刚刚平定了一场大型叛乱,正是声威极大的时候,这个时候造他的反,不是自寻死路吗?这个时候谁会给他惹麻烦呢?

如果大秦国内没有问题,那么萧如薰归还石见银山给德川氏的目的就很难说了。

让日本乱起来,发生战争,德川和丰臣接连大战,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可以得到德川氏和丰臣氏实力下降,他再次出兵入侵日本的时候受到的抵抗会大大减弱。

这样的好处。

想通了这个关节点,石田三成的脸色变得很不好。

他看向了丰臣秀次,发现丰臣秀次的脸色也很不好。

至于其余武将们则是惊疑不定的看着前田利家。

如果前田利家的猜测没有错的话,那可就糟了。

秦国真的打算二度进攻日本吗?

为什么?

原因?

想要吞并日本吗?

这未免也有些太奇怪了吧?

按照传统观点来看,现在难道不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吗?萧如薰接连大动干戈,到底是为什么?图什么?

这个问题,前田利家自己也不清楚。

他很不理解萧如薰连番大动干戈的原因。

即使他自己撑得住,军队撑得住吗?官员撑得住吗?国库钱粮撑得住吗?百姓撑得住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萧如薰到底是不是想要出兵日本,现在也是未知数,这只是一个没有证据的推测。

“但是说到底,这只是一个推测,一个并没有实际证据证明的推测。”

前田利家又说出了一句让在场的其他人稍微有些放松的话。

丰臣秀次忙问道:“那前田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便是派人去探查真实情况,如果秦国真的是自己有麻烦了,那么我们可以立刻出兵石见,和德川争锋,如果秦国只是撤退,国内安然无恙,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和德川商谈,防备萧如薰大举入侵的可能。”

前田利家如此说道。

这的确是一个两全之策。

对于处在劣势的丰臣势力来说,这样做的确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并且防备未来可能发生的可怕情况。

只是对于主战派来说,从情感上并不那么容易接受将来可能再度和德川氏携手作战的可能。

但是一旦双方有了强大到令他们窒息的强大的共同的敌人的话,联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存在其他的推诿,因为不联合就是死,就是灭亡。

对于这一点,德川家康同样清楚,他也不是傻子。

要是发现了什么端倪,他会比丰臣氏更快的反应过来。

他谨小慎微,十分敏锐,那么多年的乱战中他顺利的保存自己的势力,靠的就是这份敏锐和谨慎。

如果前田利家做出了这样的决策,很显然,德川家康也会做出一样的决策。

八百三十九 谢禾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六百八十四 好男儿(下)八百一十 心虚二百三十二 明军血战德川军(中)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别行动正式开始三百八十二 该死的政治啊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三百一十九 挖角计划八百八十五 沈一贯的请帖五百一十 扯力克的决心八百六十三 马千乘做出了决定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动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启下乡(上)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一千零八十五 遍读史书的太上皇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九 训练鸟铳队五百 后悔的李成梁(下)四百零八 条件(上)七百八十二 满朝文武,无一骨节矣四百三十七 搞个大新闻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六百三十五 考场如战场四十六 宁夏乱平七百九十七 策反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从哲抵达南京六百九十九 杀心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严寒三百三十 上国还是那个上国四百 背锅侠的胜利一千二百六十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励原则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请求五百七十八 赵志皋最后的努力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七百七十八 最后一步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轮回,上天饶过谁一千一百九十一 丰臣秀次的危机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萧如薰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语的傻子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六百一十 敢不敢?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军师之谋划一千一百七十二 吴惟忠的震慑八百七十 交手五百二十六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进献传国玺(上)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还是乖乖蹲着吧!九百二十二 流言三百八十四 朱翊钧的韬光养晦六百九十 袁黄最大的念想一千零四十四 他们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庄系统五百四十 粮食的疑云(下)四百三十九 混乱的总督府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贼共存于世八百五十四 京师大乱(下)三十六 八成把握一千二百七十四 众人皆醉我独醒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一千二百三十 大秦的国威二百一十三 丰臣秀吉追上了织田信长的步伐十六 逆贼安敢言生死大义!八百五十九 自信满满的将军们一千零七十 朝鲜又要做一次猪队友了九百一十六 毒酒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钧七百零八 我在缅甸可还有好几万精兵啊!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一百六十五 时代的脚步八百八十 不一样的铅弹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择(下)九百七十七 辽东巡抚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劝说信六百一十一 一将难求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五百五十一 大乱骤起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机会八百零二 陈用宾做出了决定四百一十三 焦躁不安的西班牙人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无敌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千三百六十 一战功成五百六十一 死有余辜(上)七百二十二 千里之堤的空洞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战三百四十六 焦土五百零九 阴狠的套路八百八十 不一样的铅弹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门关一千二百二十七 秦军入京都一千二百五十 最后的港湾一千一百零八 咱们老萧家又添男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