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复苏

王锡爵不知道皇帝心中所思所想,但是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和李成梁之间的来往必须要终止了,皇帝对李成梁有所成见的消息他也不是没听说过,只是他一直不是很相信皇帝会真的和一个武将一般见识,再说了现在武将和文官之间各取所需勾搭在一起是朝中常态,你手上没几个武将投效就证明你官没做到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还真的不算事儿。

只是当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当朝第一名将的时候,这个事儿就有点大了。

王锡爵想起了过去和李成梁亲密无间的合作,还有过去和李成梁之间的那些钱权往来,这些如果都被皇帝知道了,也不知道皇帝会怎么想——皇帝知道吗?

王锡爵不愿意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政治生命去赌一场,如果他愿意赌,他现在就是群臣的马前卒而不是皇帝的走狗了。

“陛下所言,老臣谨记在心。”

朱翊钧听到了王锡爵的表态,就知道王锡爵是个乖巧的懂事的人,也不用多说,他一定明白。

“那么,该如何封赏有功之臣,王卿,你再帮朕参谋参谋。”

朱翊钧坐回了自己的龙椅上,笑意盈盈地看着王锡爵,叫王锡爵老大的不自在。

“老臣以为,萧平虏功劳卓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我大明取得白银千万,缓解我大明燃眉之急,破敌十五万有余,斩杀贼首,恪尽职守,完美完成了陛下交付的职责,因此,老臣以为,应当加萧如薰都督府左都督衔,授定国将军,加护军勋位,授予一个京营职位,赏金银钱财与土地,陛下以为如何?”

朱翊钧点了点头,而后说道:“你觉得授予什么样的京营职位比较好?京营内,空缺似乎不少吧?”

王锡爵回家休整两年多,对于京营的事情了解不算很多了,现在刚刚回来,很多功课还没做好,一时半会儿也回答不出来,皇帝这一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臣对京营不甚了解,只知道三大营的情况并不算太好,老臣离京之前,三大营就听闻有吃空饷缺额甚多的情况出现,如今想来也不会比之前好到什么地方。”

朱翊钧之前的精力都在如何跟群臣斗法上,现在缓过劲儿来,听说京营的情况不好,心里也颇有些在意,三大营京营军队可以说是天子可以直接掌握的最精锐的明军部队,成祖朱棣建立三大营的时候,三大营的战斗力是杠杠的,于是天子权威的保证,不过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的军事力量一落千丈,三大营也从之前的全军之冠沦落到了前宋禁军的程度。

前宋太宗之后的禁军是什么货色,大明的君臣都很清楚,卫戍京师保卫皇帝的军队沦落到那个地步,也是前所未有的,就朱翊钧自己思考,也觉得目前的三大营并不会比前宋禁军好到什么地方去。

“这吃空饷的事情,估计你们底下的人也没少做吧?”

朱翊钧眯着眼睛,冷冷的看着王锡爵,王锡爵心里一慌,连忙跪下:“陛下,老臣素来不曾负责过军务方面的事情,和三大营毫无瓜葛,这些事情老臣是真的不清楚,陛下要问,应当叫兵部尚书和兵部协理京营戎政的侍郎来问,他们最是清楚不过了,或者,叫总督京营戎政的将军来问问看,定能知道内情。”

朱翊钧冷笑一声。

“问他们?这些人尽是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好好的问他们,他们能告诉你实情?得了得了,也别问了,朕觉着是什么也问不出来的,还是要找靠得住的人去看看才好,三大营是祖宗留下来给后代子孙的军力,不能就这样任由那些混帐们败坏了,正好,不能给萧如薰加爵位,那就加军职吧!”

王锡爵一愣,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

“听不懂吗?叫现在的总督京营戎政滚吧!管不好京营带不出军队,那就不要尸位素餐,拿着朕的俸禄却不给朕干活儿,白吃干饭的混帐,朕要他何用?你回去给朕告诉石星,把那个协理的兵部侍郎一并给朕撤了,武官不作为,他一个文官也不作为吗?这种人,朕要他有什么用?!”

皇帝把话说得很明白了,看起来,皇帝的确不打算继续坐视国势江河日下了。

“萧如薰能带兵,会用兵,还能练兵,更有理政之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这样的人才,朕当然要用,而且要大用,或者说,朕不用萧如薰,还能用谁?”

王锡爵也不反对,继续问道:“那陛下,李如松和宋应昌又该怎么办?”

“李如松……李如松……就做辽东总兵吧,但是爵位就不封了,至于宋应昌,王卿,你去和其他的阁臣商议一下,找个合适的职位,总而言之,朕不能允许有功之臣再次遭受不公待遇,有功之臣被苛待了,朕却不闻不问,天下人都会寒心的,谁还会给朕办事呢?”

“陛下圣明。”

朱翊钧笑了笑,开口道:“那,今日就到这里吧!王卿你且回去休息,明儿个拟个折子给朕看看,若是没什么问题,之后的封赏就这样来,然后,今日战报之事,尤其是那些银子和银山的事情你暂且不要说,等过几日再说,明白吗?”

王锡爵心领神会。

“老臣遵旨!”

有个顺从的手下给自己办事情,做自己的应声虫就是爽,好久没有享受到这种感觉的朱翊钧表示由衷的喜悦,好久未曾品尝到的君王的权威,太祖和成祖才能享受到的权威,这种感觉,是这样的美妙吗?

朱翊钧的复苏此时此刻还未曾让大明的臣子们感觉到,他们依然在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快,他们就能察觉到这一切的一切都从这个晚上开始改变了。

在国家大势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极其渺小的,而当一个皇帝想要夺回他的权力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开始发生巨变。

万历皇帝朱翊钧不是他的父亲,他拥有他爷爷的权力欲望,拥有一个正常皇帝的心智,他即将要做出的事情,会让每个人都深刻的感受到何为皇帝。

一百九十一 他们注定得不到答案一千一百五十八 极恶恶人萧如薰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还远远没有过上好日子一百三十四 血战碧蹄馆(三)大结局 复国二十九 破城计五十二 强龙不压地头蛇一百九十三 压倒性的优势五百三十七 开炮!!一百零五 吃掉加藤清正(下)一百二十六 利益驱动的猛兽九十二 帝国最后的荣耀八百二十三 无路可退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军的蜕变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聪明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无敌一千二百 正式开战(下)六百二十四 血债血偿九百四十六 已经烂掉的东西就直接切掉吧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马碑九百五十四 重新开始吧!七百零二 是那个孙承宗吗六百一十 敢不敢?六百八十九 镇南军大获全胜一千三百七十二 亲上加亲四百三十六 天诛(下)五百八十四 摒弃前嫌七百六十二 赵志皋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些什么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语的傻子六百九十八 孙承宗的报国志六百八十三 好男儿(上)七百二十五 蠢货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三百六十六 袁黄的期待一千零八十九 节俭的御膳一百六十 倭寇来使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视一千一百四十七 特洛伊木马(上)三百三十一 中国人回来了四百九十八 他终于等到了他渴望的战争了五十一 萧如薰的对策一千二百六十九 万念俱灰的袁黄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三百零七 要生了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语四百三十四 丧心病狂(下)三百七十五 绝望的莽应里四百二十四 归来的利玛窦一千零七十三 一种计谋?九百一十五 文官们的骚动七百一十二 惊恐的萧大亨六百三十三 仁义之名?一千二百六十六 还他一个清清白白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八百一十六 巾帼女将与白杆兵三百三十四 大城九百七十三 兴亡一百七十九 这仗打的值二百一十五 给宇喜多秀家的大礼一千一百九十 永远怀疑八百六十四 刘邓之争一千一百三十四 后关失守四十四 一切都将见分晓三百三十九 再会袁黄一千三百五十五 万事俱备七百三十二 疯狗精神三百四十一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中)四十九 封爵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千一百四十四 他不是神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赢?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三百七十九 图穷匕见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计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时机四百八十四 梅国桢借粮(下)二百四十一 三方会谈(中)一百四十 碧蹄馆终焉四百二十七 不愿离开的大户八百零二 陈用宾做出了决定五百七十八 赵志皋最后的努力一百八十 高薪养廉?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气蓬勃沐五郎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职位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一千二百七十一 你这朝廷,尽是些魑魅魍魉!九百一十五 文官们的骚动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九百九十七 赵世卿死了六百九十二 袁黄的担忧(下)五百三十九 粮食的疑云(上)五百六十四 诡异的动向六百六十二 稳稳的做饭一千三百六十 一战功成一千二百四十八 那一千两银子的事情你不打算和朕说说四百三十三 丧心病狂(上)四百三十七 搞个大新闻九百四十 反派与正派四百八十九 治标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