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盐

雨滴顺着屋檐低落下来,朱翊钧面无表情的站在屋檐下面,王皇后站在朱翊钧的不远处,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大明帝国的皇帝。

半晌,朱翊钧松了一口气,转头看了一眼王皇后,笑着说道:“什么时候过来的?”

“刚过来!”王皇后笑着说道:“见陛下看得出神,没让人打扰陛下。外面下这么大的雨,陛下还是不要在外面多留,免得受了风寒。”

朱翊钧笑了笑,伸手拉住王皇后的手说道:“好,朕听皇后的。”

王皇后笑了笑,脸上带着一抹欣喜的说道:“陛下似乎有些沉郁,朝中的事情有诸位大臣,后宫之中有太后,还有臣妾,陛下可以放关心的。”

笑着摆了摆手,朱翊钧沉声道:“没那么多的想法,朕只是在想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说起改革,可是大明是什么样子,朱翊钧在清楚不过了,说改革是千头万绪,不如说是千疮百孔更加的恰当。整个大明就像是一个大漏勺,朱翊钧有一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感觉。

琢磨了半天,朱翊钧觉得还是得从钱下手,没钱什么都玩不转啊!

虽然在琢磨,但是朱翊钧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是稳住朝局,而不是去做其他的事情。

陪着王皇后闲聊了一会儿,又一起吃了一顿午饭,朱翊钧就跑去看奏折了。对于这些奏折,很大一部分都是屁话,朱翊钧看都懒得看。

不过今天的奏折倒是有点意思,全都是弹劾的奏折,弹劾的不是别人,正是即将继任的礼部尚书潘晟。

说起来潘晟这个人朱翊钧不算熟悉,马自强死了之后,礼部尚书就是这个潘晟。

不过潘晟也没有做太久的礼部尚书,大概两年多一点,潘晟就再一次退休了。在潘晟退休之后,礼部尚书是徐学谟,这个人马上就要致士了。

张居正在徐学谟致士之后,举荐的就是潘晟,并且还希望潘晟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入阁。

对于大明官员动不动就玩致士这一套,朱翊钧真的是非常不喜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皇帝没听他的话,就给你玩致士,自己拍屁股回家了。

这种风气可要不得,要把责任制落到实处啊!

连续翻了好几本奏折,朱翊钧发现全都是弹劾潘晟的,很明显,潘晟这是被针对了啊!

这件事情都不用仔细想,朱翊钧知道这是有人不想潘晟入阁。显然张居正死了,很多人坐不住了,想要迈进内阁的位置了。冷笑着把奏折扔到一边,朱翊钧现在不想动张居正的人。

哪怕是以后要动,肯定也不是这样的动法。

翻看了几份奏折,朱翊钧突然看到了一份奏折,脸上的表情顿时就玩味了起来。这份奏折是都察院监察御史曹一夔的折子,上面的内容也让朱翊钧非常的感兴趣。

曹一夔的折子只牵扯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盐!

在这个时代,盐和铁永远是最赚钱的,曹一夔在折子里面详细的叙述了大明盐法的弊病,以及地方人员的贪赃枉法,可是层层盘剥,无数人以盐肥己。

尤其是一些盐商,肆无忌惮,对朝廷法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奏折的后面,曹一夔提出了制盐的九条建议。

一清灶地,二除重差,三禁私盐,四免旧欠,五课私煎,六复盐引,七更盐(改富国为盐场,新镇为银场,以从商便),八割没银,缴引目,九官买余盐。

在这九条里面,最引起朱翊钧注意的是官买余盐。

这一条说白了就是场盐官收,额外余盐给米收买,使多产之盐亦获其利。

弘治初,凡商无盐支给,准其收买余盐,以补正引。余盐私买之禁既开,奸商借官引挟带私盐,遂使宫引滞困,官收之制从此受阻。

朱翊钧敲打着曹一夔的奏折,沉吟了片刻,看来自己这第一刀需要砍向盐政了。

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开口说道:“去,把这个曹一夔给朕找来!”

盐铁,这两项绝对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收入,自己想要提升收入,从盐入手,绝对可以。只不过具体要怎么做,自己还要听听这个曹一夔怎么说。

曹一夔是万历二年的进士,年纪不大,三十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臣参见皇上!”曹一夔走进乾清宫的御书房,跪在地上给朱翊钧行礼。

“起来吧!”朱翊钧淡淡的说道:“朕对你这份盐政的奏折很感兴趣,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着上这份奏折的。朕可是知道,这盐政可是牵一发动全身啊!”

曹一夔一愣,为了盐政?明白怎么回事之后,曹一夔瞬间就激动了起来。

“臣曾巡视河北沧县时,看到一些地方官吏利用管理盐务税收的职权倒买倒卖食盐渔利。”曹一夔沉声说道:“地方官员尚且倒卖私盐,盐商该何其猖獗?”

“臣以为盐乃朝廷命脉,自从准许商人开买余盐之后,朝廷的盐钱每况愈下,收入减少的很厉害。”

“臣以为盐政到了改的时候了,厘定盐场,清查官吏,严惩倒卖私盐的盐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曹一夔说道这里,有些激动的道:“那些盐商于国何功?却广置田地,家资巨富?”

朱翊钧听到曹一夔说道这里,突然笑了:“那你说说,那些盐商究竟有多富?”

“回皇上,臣不知道。”曹一夔沉吟了片刻,沉声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虽然曹一夔说不知道,但是朝廷上下都知道盐商富。只不过这事不能提,你一提,必然有大臣跑出来陈述盐商的功劳等等。

对于大明的盐法,朱翊钧有过详细的研究,可以说被盐商给玩坏了。

明初的盐法是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开中之制系沿袭宋、元制度,但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

商人们为了赚钱和方便,开始在边疆囤地种田,以减少运费,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商屯。明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百七十八章 汉城失守第二百六十五章 野心勃勃申时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战损第十六章 煌煌大明第二百七十章 人没脸天下无敌第一百四十六章 共除奸党第八十七章 神器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复爵位第一百零四章 谋反大案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复平壤第二百一十七章 情报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订2100加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带光环的男人第四十一章 拨云见日,难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继承你的志向第六十二章 刘显进京第五十七章 憋大招第三十二章 无声的抗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贽的学说第二百一十六章 戚继光在行动第三百八十章 李成梁,你怎么当的辽东总兵?第五十九章 大婚 中第四十七章 人选第三百四十四 打科尔沁第九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八章 母慈子孝第二章 盐第二十一章 京剧和告状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知道的很多第三百九十三章 战损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能第三百四十八章 无语的李成梁第一百四十章 恩威并施第六十七章 公务员制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朋党第十六章 煌煌大明第三章 皇上好多女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时珍的惊天发明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出去砍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呵斥第四章 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第四百零八章 叔侄谈话第七十章 不谋而合第四十四章 拆分武库司第七十六章 草原第三十五章 阴谋第一百六十五章 刺杀第四百二十五章 开战第三百零三章 生产许可证第三百五十五章 北巡第四十二章 冯保挖坑第四十八章 张居正的布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除夕第四十一章 拨云见日,难啊!第二百一十三章 战后第四百零一章 砺石岭之战 下第十章 俺答汗死了 (首订2400加更)第三十六章 众叛亲离第二十九章 愤怒和庆幸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官的圆滑之道第三百七十三章 口号喊得震天响第一百二十九章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兴 (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八章 静谧如水第六十六章 十年布局第二百零一章 查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翊钧和戚继光第一章 动起来第二百八十九章 准备第九十五章 入学第七十七章 卷终第八十六章 骑鹤下扬州第一章 动起来第三百八十五章 十岁的小女孩要入宫第八十章 推公务员制度第一百五十章 厚葬第一百一十六章 汇聚扬州第四百六十三章 拿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刺杀第六十章 大明皇家学堂三杰第一百章 黄台吉的决绝第八十三章 申时行和潘晟第六十五章 国士第五十六章 张居正心事第二十八章 冯保怂了第七十三章 第二个买卖第三百四十八章 无语的李成梁第六十二章 战火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四百五十章 播州之败第一百九十章 募兵制第十四章 高冯决战 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汉第二百七十九章 皇帝哥哥腰板硬第二十六章 闻鸡起舞第四百二十三章 马屁拍的震天响第三百一十二章 偶遇第三百七十五章 吞并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贽的学说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府的能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