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必须面向理想的价值引领。要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上确立价值观的制高点;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与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互促进;寻找正确表达价值理念的话语形式,在能够打动群众心扉的表现形态上下功夫。
第二,必须着眼于先进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民族文化的活力和新思想的创造力,抓住国际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道德制高点,具有超越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引领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必须在方法和途径上有创新。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认真寻找正确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形式,在能够打动群众心扉的表现形态上下功夫;将其外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此需要大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社会精英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等等。
第四,要系统但有阶段特点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高度重视中学、大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起主渠道作用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品德类课程、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大学期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实践表明,价值观教育必须基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德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回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取得成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