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不足
永乐19年的紫禁城新春国宴,很多人至死都念念不忘。虽然无数人的文章笔记中记载了当时的那一幕,可是更多人却终生无缘耳闻,只能在字里行间寻找那份特别的感觉。
虽然在筵席结束后,无数人想要找个机会和唐少哲说说话,谈论一番刚才的音乐,但是却都未能如愿。不是唐少哲自傲身份不肯应对,而是他和三位内阁大臣全被朱棣叫走了。
这个时候,才有更多的人去注意唐少哲本人,而不是刚才所弹奏的那三首乐曲。经此一次,很多人都要对此前关于唐少哲的判断重新解读了。
他不再是那个仅仅是依靠自己本身修真秘术被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修道求仙之人,而是以纵/横的才气并有着被皇帝所看中神秘底牌的炙手可热对象。
在众人的新议论中,唐少哲却坐在皇帝+三位内阁大臣的面前作着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告状。
“陛下,你之前可是说过在我奉命助兴之后答应我一件事的。”唐少哲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看得其他人暗自发笑。
唐少哲现在也学乖了,逐渐明白了应该在什么场合条件下说什么话。若是之前肯定还是一副穿越客牛气冲天的架势,谁也不放在眼里。可是此刻,他却懂得装可怜来借势。
朱棣自然不会跟他计较,微微点头道:“怎么,唐真人还信不过朕?”
“陛下金口御言,我怎么可能信不过?”唐少哲一脸的装傻。
“那就快说吧。虽然你不说,朕大致也猜得出来。”
唐少哲双目中神采一闪即逝,随即趁着朱棣高兴,道:“哦?陛下果然厉害。不妨说说看,真若说对,那说明陛下甚有慧根,不妨随我去修真吧!”
这番话其实对皇帝说来,那是绝对的大不敬之罪。周围上至内阁首辅,下至伺候太/监,没有一个人不翻白眼之后暗暗咋舌的。这简直是当面调戏中央帝国至尊的权威。
偏偏朱棣却不在乎,他是早已见识过唐少哲的种种神奇之处,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世俗力量根本管不了这个家伙。真要计较起来,还是拿他毫无办法。
所以,他不得不接受这种很新鲜的体验,装作没听到后,道:“是不是为了昨天城外遭遇大股山贼之事?”
“山贼?”
这一次,没等唐少哲开口,旁边的三位内阁大臣开始膛目结舌了。京师之外怎么会有山贼?顺天府难道已经失职至此了?
正准备开口请罪的杨荣,耳边却响起来朱棣的叹息声:“与顺天府尹无关。这是有人假扮山贼行凶。”
安抚了三位内阁大臣后,朱棣才转向唐少哲,正色道:“若是此事,朕可以给你打个包票。无论涉及到谁,都会一查到底,给你一个交待。”
听到朱棣的这据承诺,唐少哲心里明白:这里面虽然也有自己提出宏伟计划征服世界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功劳要记在当日自己神出鬼没与朱棣身边的动作上。
分封世界关系到的,是朱家长盛不衰的王朝寿命。而他神出鬼没的身手,却是时时刻刻足以威胁到朱棣本人的性命安危。
无论是再怎样雄心勃勃的帝王,没有了性命也就万事皆休了。即便朱家的大明王朝千秋万世,可是他朱棣却早已化为尘埃了。
看在随时可以威胁到他的份上,朱棣很快做出了决定。犹如当年发现应天府紫金山上万福寺的那一位,展示了那种神秘力量后的忍让。
唐少哲看到朱棣这样知情识趣,他自然也要投桃报李。说不得当场再度联系主神,从随身空间中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几样良种。
没等朱棣开口询问当日他与内阁大臣秘密商议后发现的问题,唐少哲已经先他一步开了口:“陛下,蒙您多多照顾,我感激不尽。容我在此献上大明的未来——良种。”
看着朱棣疑惑的目光,杨荣当下就将方才吃饭之前和唐少哲讨论的话题简略的汇报了一遍。听到这几样就是唐少哲宣称可以养活全天下百姓的良种,朱棣顿时双目发亮。
他是一个精通战争的帝王,可是这却使他更加的注意农业。久居军中的他,比别人更加明白后勤的重要性。而后勤的根本,就是粮食。
“你是说,这几样便是你刚才说过的良种?”别说朱棣激动,连杨士奇这样八面玲珑的人都控制不住语音的颤抖。
“是。”唐少哲点点头,先指着拿出来的杂交水稻良种,道:“这种水稻种子,乃是修真界用无上秘法培制而成的。”
不待别人发话,他继续道:“方才问过阁老,大明现今的水稻产量不过是亩产2石,240斤上下。这还需要风调雨顺,万事大吉。
“但是我拿出的这种水稻,却可以轻松达到亩产800斤(注)。而且口感极佳,绝不是占城稻那种生涩的味道。即使比之上等粳米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话已经让在场的几个人,从皇帝到内阁宰辅一个个不敢相信。可是听到唐少哲后面的话语,几个人彻底相信的之前所言。因为后面说的数据,实在太不靠谱了。
唐少哲又拿起红薯递给朱棣,道:“这个是红薯,不但味美甘甜很好吃。而且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大明虽不曾有过这样的东西,可是在我给陛下的那副天下堪舆图中却有盛产此物的地方。此物如今也被修真界用无上秘法加以培制过,产量极高。”
红薯这东西来自美洲,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带回西班牙献给女王。后来西班牙水手又将红薯传至菲律宾。
而明朝直到万历十年,也即公元1582年,才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将红薯引进中国。因此,红薯又被称作“番薯”。
李时珍甚至在《本草纲目中》夸赞说:“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当朱棣和三位内阁大臣各自拿起一个从未见过的红薯仔细观察时,听到了唐少哲口中继续说出的话,吓得几个人差点失手将红薯摔在地上。
唐少哲很平淡道:“这红薯一年两熟,分为春薯和夏薯两种。夏薯产量少些,一般来说亩产只有4千斤(3500公斤)。春薯产量多些,亩产可以达到8千斤(7000公斤)。”
“多少?”
不是朱棣君臣没见过世面,只是唐少哲这话说出来实在太吓人了。别说他们,就是当初唐少哲自己去选购良种之时听到这样的介绍都吓了一跳。
话说红薯原本产量就很高,而唐少哲又是专门去买回来的现代改良之后的优秀品种,那产量对于明代之人而言,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唐少哲肯定之后,杨荣甚至颤巍巍的再度确认了一遍。几个人这才相信刚才不是自己耳朵聋了,而是对方真的说出了亩产8000斤的数字。
君臣几个人满是怀疑的互相对视一眼后,杨士奇才试探道:“即使此物的滋味不甚合口,仅凭这样的惊人产量,也会让百姓们雀跃不已。”
他开始怀疑刚才唐少哲夸赞此物“味美甘甜很好吃”的话中有水分。不怪他生疑,这样大的产量,还口感上佳,那里还是凡间能有的东西!世上哪有如此尽善尽美之物?
金幼孜也赞同道:“是呀,此物一年两熟。倘若唐真人所言不虚的话,一亩地即可有1万2千斤的收成。果真如此,我大明百姓再无饥耒之患也!”
唐少哲如今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被别人卖了自家产业还帮人数钱的傻小子了,两人口中的话语那里还会听不出来。
他也不多说,直接取出道:“陛下可以让御膳房现在将此物煮熟后拿来让各位尝尝。”
朱棣立即下令道:“来人,将此红薯按照唐真人的交代,煮熟后再呈上来。”
因为红薯是第一次在大明亮相,唐少哲说不得还要亲自给内侍指点一下如何去做,煮多长时间,如何判断是否熟了之类的常识。
说完之后,他又指着桌上的玉米道:“这个叫做玉米,也是煮熟后可食用。颗粒饱满,滋味甘甜,味道也不错。一年一熟,亩产900斤。”
根据唐少哲在现代考证的,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时间是公元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
“还有这个唤作土豆,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酿酒。滋味上虽然不如前两种作物,但是也微有甘甜,并且适应任何地域种植,对气候和水分都不挑剔。” Wωω◆ttκΛ n◆¢ Ο
土豆传入中国的年代最晚,距今不过百余年。它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最早于公元1570年传入欧洲的。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磷、钙等)和维生素。
这一次,没等到他报出产量,杨士奇直接开问。这时候唐少哲才抱歉的笑笑,道:“哈,忘记说了,土豆通常的亩产是2500斤。”
金幼孜又问道:“这……土豆也可以煮熟食用么?”
见唐少哲点头认可,朱棣哪里还有不明白,直接大手一挥,道:“来人,将这个……玉米和土豆,也拿去御膳房,煮熟后呈上来。”
“遵旨。”
(注:文中的计量单位“斤”通指明代“斤”,即1斤=16两,此乃度娘查证出来的数据,准与不准,笔者不敢断言。文中明代计量单位皆以此为准。顺便说一句,产量数据也是度娘提供,笔者取平均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