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魔术般的电灯
公社里计划要通电,可把山村人乐坏了,在些见过世面的村人,向人介绍着那电灯的好处,一根细线,轻轻一拉,滴答的一响,一个小灯泡就发亮了,里面没有油,只是一根与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钨丝。那些没有见过电灯的村民,特别是老年人,怎么也理解不了,没有油,不用火,怎么会亮呢?但就有这么神奇。这电通上以后,会带来许多的方便,可以用上电灯,照得晚上与白天一样亮堂了,可以用电放电影,而不用马达轰隆隆地发电了,可以用电的机器来碾米了。
很快,县里来了搞测量工作的人马,设计架线方案,定下一个个的架电线杆子的地点。用白石灰做上记号,村民就在做着记号的地方挖洞,一米多深,这是埋电线杆子的。村民们乐和和地用手拉车从镇上拉来水泥电线杆子,许多的电线杆子要架设在山头上,大家硬是肩抬背扛拉扯上去。一根电线杆子,用绳子捆着,两人一对,五六对人一起抬着这杆子到山坡上,大伙儿开心地说说笑笑,浑身是劲,为了早日用上电,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坑一个个挖好了,电线杆一根根竖起来了,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天天去看,工人们用工具爬上电线杆架设瓷瓶接电线,那工具是一块半米长的细木条,两头拴着粗绳,绳的一头带一个铁钩,这样的工具有二个,围着电线杆一绕,用铁钩钩住,人就蹬上去,再用同样的方法绕一个,人再上去,解下下面的一个,绕到上面,这样一下一下的人就爬上去了,爬到顶端,用宽宽的大皮带围住身体,固定住,从腰间的牛皮工具带上掏出钳子什么的工具,就开始*作,安上圆圆的瓷瓶,接上线。我们兴奋地围着他们转,摸摸他们的工具皮带,戴戴他们的安全帽,赤溜赤溜地爬那电线杆,开心得了不得。
电灯装进了屋,一般是楼上一盏,楼上一盏,一根电线下面挂一个灯泡,为了省电,农户家里都是十五支光,二十五支光的灯泡。因为用电灯是要付线的,不用电表,按灯泡数和瓦数收钱,村里有几户贫困的,付不起电费,没有按装。还有一些人家,家中只装一个灯,但把那灯头线留得长长的,平时放在一楼照亮,等到要睡觉时,就把灯从一楼拉到二楼,这样一个灯可以当二个使,费用只算一个,有的装了二只,楼上楼下,但也都是可以拉动的,楼下的从客厅拉到灶台,再拉到小房间,楼上的也前后半间拉着用,那里需要那里用。村里老人孩子感到十分的新鲜,不用火,不用油,一个玻璃球却会发出明亮的光,一拉,亮了,一拉,灭了,象变魔术一样,不可思议。前一年装广播时,一些村民就好奇了,这小小的木盒子,怎么关得住一个人,如果没有关住一个人,那怎么会说话,还有男有女,莫不是象孙悟空一样会变小变大,躲在里面,想不通,村里读过书的年轻人想解释,说是因为有电的原因,但也没有解释得通。盒子里没人怎么会说话呢?村民问得理直气壮。现在的电灯则是更神奇了,村民更想不通了。
那时家用电器基本没有,那电基本上是照明用的,电费是按电灯数量和瓦数算的,一个家庭一盏十五支光的电灯多少钱,二十五支光的多少钱,差额的电费有生产队付。村民们便耍小聪明,平时用二十五支光的,等到来收费时换上十五支光的。我们家装了二盏灯,一盏在客堂,这是最主要的场所,平时吃饭,邻居串门聊天,姐姐哥哥看书,老妈缝补衣服做针线,都在这里。这客堂的电灯线很长,有时灶间做饭洗碗也省不掉用灯,就把客堂的灯拖过去,用好了再移到客堂间,这样省了一盏灯。还有一盏在楼上。条件好的家庭,那电灯上
面会带装一个罩子,象一只盘子的形状,背面蓝色,里面白色,既挡灰尘又聚光。我家的都是赤膊的,一根钱吊下来,挂着个光乎乎的灯泡。
那时的光泡质量不好,加上山村的电压也不稳定,这电灯时常亮亮暗暗的,灯泡很容易爆了,霎时一亮,灯丝就断了。时间一长,这换灯泡也是个问题。后来相距三十多里外的外公社办了一个灯泡厂,可以用旧灯泡去换新灯泡,好象是三个换一个,不用钱。那厂里把旧灯泡的灯丝接上,又换给村民。我们称这个叫还魂灯泡,还魂灯泡的质量更差,用不到一个月准又断了丝,得又去换。我记得那三十多里的路,我是走了N次,沿途的景色屋子都熟悉了。
电灯给山村带来了光明,但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村里一个叫焦亮的小男孩,七八岁了,也是一个调皮的人,他想不通电灯怎么会亮。有一天,家里父母都到生产队里参加劳动去了,家中只有他一个人。他就爬上桌子,摸着灯泡,想看个究竟。他一拉开关,灯亮了,看到了发光的灯丝,他便把那灯泡旋了下来,灯泡就灭了。于是他伸出手指头,小心翼翼地去摸那灯头,灯头里面是圆圆的二根有弹簧的东西,他忍不住好奇心,用一根手指去碰碰,没感觉,他的胆子大了,就用二个指头伸进去按,结果被电了,一只手黑了,人也从桌子上摔了下来。幸亏有人刚好经过,听到动静,进来一看,才把他给救了。还有一个叫康华的男孩,十多岁了,一次割猪草时经过变压器箱,一时好奇,走近了触摸,不知怎么的烧了起来,人也被电击了,没死是大运气。邻村有一个女的,被一根雨后掉在地上的电线碰着了,触电死了。有一户人家,电线被老鼠咬开了,短路了,引起了火灾。村民们对这电是又喜欢又害怕。
无知者往往无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