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号 历史迷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亲爱的龙波女士:

虽然我只有一张大专文凭,却有过很多关于历史的思考。这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我还是这些做了。我所谓关于历史思考有很多,请允许我向你汇报一下。过去我虽然对上古史非常有兴趣,但没有未必投入过多少精力。后来我看到《盘古王表》《尧王表》,《盘古王表》记录了从盘古到大禹的历史,《尧王表》记录了从盘古但唐尧的历史。这两分历史文件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到底真的是上古遗存,还是后人的附会之作?通过学习这两分文件我又一个感觉,与其说这是人类的历史,不如说这是人类认识世界,与客观世界不断对话的过程。宇宙形成的过程,人类只能通过现存的一些蛛丝马迹去推测,而不能留下实时的记载。人类认识世界是从制定历法开始的,历法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历法一直在不断的修订中。

把昼夜轮替一次叫做日,把寒暑轮替一次叫做一年,月亮的盈亏轮替一次叫做月。当人们开始用历法指导自己生活的时候,就开始辨别方位了,辨别方位的依据是天上星星的位置,人们不仅给天上的星星命名,也给地上的山川大泽命名。人们谋生的方式从采集、狩猎、捕鱼,后来生产方式升级了,出现了种植和养殖。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出现了初级的手工业,从制作石器到陶器,从陶器到青铜器、铁器。认识世界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是发现规律,二是根据这些已知的规律制定相应的规则,三是技术升级。人们每天都在发现新的规律,规则在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技术在不断的升级中。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人们发现三皇时代制定过历法,唐尧虞舜时代修订历法。当然历史上的发明对后世的影响的非常大,许多发明沿用很长时间。比如我曾经说过,后世两千多年的日子里,一直遵循行秦制、奉周礼的原则。历史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比如燧人氏之前是生食时代,燧人氏之后进去了熟食时代。

我大致这样划分上古史,盘古时代、三皇时代、遂人时代、伏羲女娲时代、神农时代、皇帝时代、唐尧虞舜时代、三代。这种划分的方式非常粗糙,因为中间有很多缺失,我只是选择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时代记录下来加以突出,希望后世的人们能够熟悉这些时代。有巢氏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没有把属于他的时代记录且加以突出,是因为在树上筑巢虽然在当时很了不起,但这种理念对今天的人们已经没有影响了。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这让我感到非常不安,这意味着我能投入到创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希望上天给我更多可以用在创作上的时间,根据目前看到的一些迹象,未来的一段时间会麻烦不断,愿上天保佑尽快能化解这些潜在的问题。

发现规律、制定规则、技术升级是历史发现进城当中三个重要的问题,历史是人与客观世界不断对话、不断交流的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不止是语言上的,而是观念上、行为上的交流。人的作为会从客观世界那里得到反馈,人类认识世界是从对时间的认识开始的,当人类最初建立了时间观念,当人们第一次有了空间感、方向感,每一个山川大泽都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还给各种植物、动物命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件,从采集、渔猎,逐渐发展到种植、养殖,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陶器、青铜器、铁器意味着生产力在不断的升级。美感应该诞生在新石器时代,用美丽的石头、骨头、鸟的羽毛装饰自己,当人与人开始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非本土产的东西。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各种工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制作出来的器物越来越具有美好。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贵贱的分化,其实无论人类生产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人与人之间在各方面的差距一直存在。这种差距会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放大,强人与弱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在没有任何规则限制的情况下,弱人的权益完全没有保障。在一定的规则下互动,强人仍然可以凭借智力方面的优势不断不断剥夺弱人的东西。大概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想法,就是里建立一个均富、友爱的社会,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一个均富的社会,基本上就是一个由人来主导分配社会资源的社会,那么负责分配社会资源的单位和人会非常的强势。假如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在自然状态发生,贫富差距也会跟着出现,均富会限制创造财富的潜力。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能够释放创造社会财富的潜力,又能够避免贫富差距过大,这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协调能力。

历史不断延续着这样的循环,经历了大规模的破坏百废待兴,人们开始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推行轻徭薄赋慎刑之策,百姓得以修生养息,这一时期,一般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治世。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贫富差距拉大,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强人与弱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一时期,朝廷没有了危机感,各方面都越来越懈怠,最终社会的上层礼崩乐坏,社会的底层在死亡线上挣扎。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彻底爆发,多年建设的成果变成废墟。当重新建立秩序之后,又在废墟上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建。这样的轮替其实是人性使然,历史是在不断轮替中向前发展的。虽然轮替不断重复发生,但每一次大乱发生之后的毁坏并不彻底,所以历史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三国演义》开头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条规则以后会不会使用就不好讲了,因为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天下与以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天下已经大不相同。从前人们看到的天下,不过是宇内小小一片地方,现在我们的视线可以直达海外。虽然现在有一个所谓地球村的概念,但这个村真的能够融合在一起吗?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甚至可以说,他不过是一部分人凭借主观臆想描绘出来的愿景。这个世界上各个地方都存在着一种人叫精英,他们是强人当中的佼佼者,通过这些人的努力,正在形成一种组织,跨越一切阻隔,只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廉价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然后凭借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或许你有这样一种体会,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参观,也会看到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的痕迹。而能够享用异域产品的大多是当时社会上的精英,今天情况有所不同,很多人都有条件享用进口的廉价商品。但只有少数精英真正想用从全球化当中得到的利益,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质疑我的这种说法,因为全球化你可以买到更低价的商品,但也同时有可能让你丧失工作机会。资本的特性就是逐利,一个能够跨越一切阻隔的组织能够形成,支撑这组织形成的理念能够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在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它不仅塑造你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直接塑造你的三观。你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无一不受资本的影响,据我所知新世界出生的人,大多对资本的看法是非常负面的,很多方面他们的认知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世界的看法高度重合。

对于如何理解上古史,如何让上古史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我觉得《盘古王表》和《尧王表》对上古史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这里所指的研究不是指对历史知识的拓展,不是指对考古的影响,而是指对已有历史知识的整理。盘古时代应该非常的漫长,它描述了宇宙形成的过程。三皇时代是人类形成过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什么时候由动物演化成了人,它的标志是什么?比如在那个漫长的洪荒时代曾经有过结绳记事,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试图延续自己的记忆。但这种记事的方式过于简单,没办法记录复杂的信息。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进入熟食时代标志着由动物演化成了人。当然也许会有别的答案,比如结绳记事,或者其它能够证明从动物演化成人的现象。但是不管怎么讲,遂人氏都是远古文明史当中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

全世界公认的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诞生,而我们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但这个时候的文字已经非常的成熟,所以可以推断,在这个文字出现之前,一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演化过程。但我们对这个演化的过程一无所知,因为现有的文物不足以支持我们去了解乃至重现这一过程。伏羲女娲时代是远古历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伏羲画卦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阴阳学说到底开始于什么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伏羲完善了这一学说。并且发明了一套能够演示宇宙变化的符号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断吉凶,可以揭示人生许多道理。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女娲发明了原始的婚姻制度。过去我们经常提到两个词叫族内婚,族外婚。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我觉得够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族内繁殖和族外繁殖。

所谓婚其实是一种制度,就是一对男女互为配偶,而且这种配偶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从前只有繁殖,没有婚姻,比如伏羲氏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这个地方遇见了另一个部落的某位男青年,然后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叫伏羲的男婴。这个只能叫足外繁殖,但不能叫做族外婚。因为到今天人们不知道那位男青年姓甚名谁,当然现在也有一种说法,说伏羲的父亲是遂人氏,我觉得这种说法应该靠不住。在女娲的主导之下形成了最初的婚姻制度,从那个时期开始,男女结成了相对固定的配偶关系。根据史籍记载伏羲和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严格来说,这才是今天史家所说的族内婚。但这一阶段应该是非常短暂的,伏羲女娲之所以到最后结成夫妻,是因为当初出现了极为特殊的情况,至于怎么个特殊情况,我也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在正常情况下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当时族内婚不是人们的首选,在可以选择的条件下,人们更愿意选择与族外人通婚。

这个时候我们就把视线落在两个著名的部落上,一个是姜姓部落,一个是姬姓部落。姜姓部落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做神农,而姬姓部落也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做皇帝。现在有一种说法,因为某人居住在姜水附近,这个人就姓姜。因为某人居住在姬水附近,这个人就姓姬。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他觉得应该是一个姜姓部落。居住在一个地方,于是就把附近的一条水叫做姜水。一个姬姓部落居住在一个地方,于是就把附近的一条水叫做姬水。我完全认同这个看法,如果姬姓和姜姓来自于一条水的名称,为什么这两个字不是三点水或者二点水的偏旁?而是女字旁呢?由此可见这两个姓与水无关,与血缘有关,而且指的是母系血缘。

姜姓部落首先崛起,因为这个部落里出了一个叫神农的人,他勤于实践,勤于思考,最终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极大的增进了人类的福祉。当时很多人依附于姜姓部落,而神农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炎帝的称号。根据史书记载,炎帝的称号传了八世。第八世炎帝再也没有办法治理已经失控的天下了,这个时候在急性部落当中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后来被称为黄帝。有一种说法说黄帝最初姓公孙,后来改姓姬,虽然史书这么明晃晃的记载,我还是觉得他不是很可靠。相对于公孙这个姓氏,姬看起来更加的古老,因为它可以追溯到母系时代而公孙不能,黄帝的一生有很多发明,他靠武力征服四方,在天子的任上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夏文明当中,许多符号性的东西就形成于这一时代,黄帝是今天华夏子孙公认的祖先。之后,天子之位,在黄帝的后人当中传了四世,根据史书记载,虞舜也被认为是黄帝的后人,但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平民出身,而且他跟黄帝也不是同一个姓氏。不过我在做这些推测的时候,是建立在现在人们对现实认知的基础上,很可能当时姓氏怎么传递不是我以为的那种情形。唐尧虞舜时代在儒生的记忆中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这个时候发生了著名的禅让事件,类似的事情后来也曾经发生过,只不过都不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发生。三代是史书中记载的小康时代,这种说法当然名不符实,因为三王分别是三代的开国君主,所以三王时代是三代当中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事实有些残酷,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史籍记载,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美好的过去,让人们去向往,并且有动力去努力的实现它。

从三皇时代到伏羲女娲时代,从伏羲女娲时代到神农黄帝时代,再到唐尧虞舜时代、三代。人们对规律的认知不断的深化,人们对规则的修订不断的接近科学,与此同时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过程中。根据史籍记载,夏朝的特点是非常的朴实,相比之下,殷商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较为繁复,这个时候的人对鬼神非常的推崇,对鬼神的祭祀也非常的隆重,动不动就要把很多人送上西天。相对于殷商时代,不拿人命当一回事,取而代之的周朝更看重人。他制定的一整套礼制是为人服务的,周公是实际上儒家思想的缔造者。这么说很多人可能没办法接受,但这是唐朝以前人们普遍的看法。从唐代开始,朝廷下令把周公请出了文庙,孔子的地位空前的提高了,他不再只是先师,还成了人们眼中的至圣。如同周朝的礼法一样,秦朝的制度对后世也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后世的人们都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而不是抛弃秦制。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延续到了今天,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很多人从血肉当中欲与凝结,又从泥土当中化为灰烬。有的家族把香火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有的家族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一个人生活在小小的壳里,每天只与几个人打交道。眼见小了,心胸也小,所以在想的是,在他的眼中也成了大事。一粒尘埃压在肩上,就如同一块巨石压了上去。读史书可以延长人的眼见,可以广大人的心胸。当你翻开史书,你看到有那么多人死于非命,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当然这种假设或许实在有些粗暴,安慰人有这样一种忌讳,就是你在对方面前说自己有多惨,有人直截了当的说,悲惨的不是只有你一个,似乎这不是在安慰对方,而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训斥对方。

在这世界上,真正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凤毛麟角,多数人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别人,过了嘴瘾满足了虚荣心,还要撂下一句我是为你好之类的鬼话。有的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当别人表现出抗拒的心理时,这个人会说我也是关心你嘛,我怎么不去问两旁世人呢?这世上有太多虚情假意的东西,读史书有助于你明白事理。经典当然是要读的,只不过经典是一些大道理。而史书所记录的是鲜活的人和事,你可以通过史书中记录的这些东西,来印证圣人所说的话。用你从书中读来的东西,在现实生活当中进行验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你不这么做。那些书对于你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很多人读书不过是为了说嘴,可嘴上讨了便宜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它会让你变成一个浅薄轻挑的人。读书应该让人变得厚重,让人变得谦卑。

人生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快乐,就是发现自己的无知。如果在你的人生当中,你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一点,你一直觉得自己非常的聪明。这对于你而言真是太可悲了,人一定要遇到比自己聪明的人,比自己能干的人。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不断完善自己。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不太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反而想要印证相反的说法,如果你总是发现周围的人不如你,这说明你一直盯着人家的短处。圣人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首先要看到人家的长处,然后看一看自己的条件能不能学习一下。如果你跟谁打交道都是这个路数,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如果你总是那么执着于发现别人的短处,又来证明自己是多么优秀。到最后觉得你优秀的只有你一个人,我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除了我自己绝没有第二个人把我看这个人物。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072号 我有一个心愿第085号 蚊子的狂想第101号 娱乐圈道士第038号 稚雏第143号 成和岁月第309号 蜜蜂飞舞第338号 凤还巢第181号 盛会观想第138号 须弥山问对第104号 论学第317号 佛陀与凤凰第161号 男德学堂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272号 枯第264号 克己第316号 月华第150号 文艺中年第349号 放大镜第260号 自然人第151号 单身曲艺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159号 鬼友第188号 安第200号 丛林游记第038号 稚雏第330号 黄土第083号 新事物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092号 邦无道则隐第181号 盛会观想第181号 盛会观想第331号 错第108号 阳明先生第112号 不同与同第338号 凤还巢第117号 华丽的精舍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第106号 驴的一生第111号 死局第206号 祈祷和冥想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315号 清平之岸第211号 鬼屋第066号 灯火之域第064号 画不出现实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360号 解难之难第066号 灯火之域第308号 勾勒第006号 我从橱窗前路过第141号 眼界补遗第197号 未来的精神生活第111号 死局第006号 我从橱窗前路过第242号 自说自话第019号 午夜叫声第069号 儿童第123号 钻石之夜第275号 风化第225号 赵宋的悲情与风流第011号 烟火第174号 我跟乌龟学冥想第339号 初步假想第087号 历史迷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027号 丰满现实第130号 神灯第251号 美的精神第029号 消失的古文明第133号 戏里的国史第253号 朦胧的月光第321号 飞行者第362号 苗雅正第346号 静气第139号 徽章时代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第251号 美的精神第070号 偶像第222号 精致和诗意第224号 缺陷第341号 课第312号 感受风俗之味第059号 大院与宫廷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第266号 分心第308号 勾勒第033号 极简礼仪第349号 放大镜第170号 治理的艺术第038号 稚雏第262号 谋划与变故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052号 风紧第297号 痛第075号 洋瓷碗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316号 月华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