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花灯

你能让你女婿将我家的地加等,我也能通过一些渠道查你家的隐田,咱们拼吧,一起做宋朝守法纳税的好良民,而且刘昌郝又补了一刀:“四叔父,按朝廷新政,非田薄上田亩,租户租种者,往县薄登册,则归于租户本人,要不要我将这项新政说给几户人家听?”

“哼!”刘四根愤怒地走了。

“此人也隐田?”

“隐者不多,不足百亩,”刘昌郝说。隐田在宋朝很普遍,如李阔海,县里皆传有一千多亩良田,后来刘昌郝才知道他家良田不是一千多亩,而是两千多亩,尉氏还执行了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否则会隐得更多。不但隐,如刘四根,虽隐的不多,但有许多耕地降了等,如甲等旱地变成了丙等旱地,一下子少纳了一半余税。

刘梁村人也知道,但人家漏的是国家的税,与自家没关系,即便心中不平,不认识县里的人,上哪儿说去。

刘昌郝也不问。

可刘四根非要与刘昌郝较真,互相查起来,刘四根家就惨掉了,一年不知得多交多少赋税。刘四根处处被刘昌郝吃得死死的,能不憋闷?即便在宋朝,像刘四根这样的人物也不多,实际上只要村子里有一个这样的人,那个村子不一定会坏下去,但多半也好不起来。

刘昌郝这样的人物也不多,让他让出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是不可能的,可实际帮助了不少人,在宋朝还是有的,有的做的比刘昌郝还要好。

一个村子出现了两个极品,一阴一阳,没有以前的恩怨,早晚必会发生剧烈的碰撞。

两人往回走。

薛勇正在担水浇灌。

刘昌郝说了,也做了,两边开了两扇柴门,供附近乡亲担水浇灌,就是离柴门远的两侧以后得多绕路。

看到刘昌郝来了,薛勇说:“你家花的叶芽始生。”

“春日将至。”

“是啊,春日将来。”

薛勇家地也不多,不过他家情况还好。以前在刘昌郝父亲刘明山再三劝说下,抽出三四亩地植桑,只要有几亩桑园子,又种好了,家里经济就不会紧张。

去年几个大户陆续涨租子,刘昌郝劝他不要租了。薛勇居然相信了,在那时能相信刘昌郝是很难得的,不但将其他人家的地退了租,也将租种刘昌郝家的一块地退还给了刘家。

不租地,他家地又少,冬天劳力一起抽出来,正好他的大女儿刚刚十五岁,母女两一起进了作坊,虽然手不大快,未拿到前面的奖励,做工时间长,也得了八九贯钱。

刘昌郝又说今年用工天数更多,于是村里的风风雨雨,与薛勇再无半点关系。

“你家鞭炮何时开工?”

“二月吧,不会误你家桑活。”

蚕桑也累人,蚕要人照料,采桑更需大量的人工。不过刘昌郝将清明与端午鞭炮是放在一起做的,正好抢在桑蚕忙碌之前。

“今年你家的花会不会开?”

“去年新移,我本欲春天至时,剪去所有花芽,然恐阿娘担扰,每株仅留两朵。”

刘昌郝说的不是菊花,菊花一岁一枯荣,虽需修剪,但不至于到不让它开花的地步。他与薛勇所说的乃是牡丹与芍药,甚至薛勇指的仅是牡丹。牡丹是什么样子,村子里有许多牡丹的传说,但从未见过。既然这些大株开始长出叶芽,说明它们渐渐成活,也能开花。

“果多伤果树,花多亦伤花株?”

刘昌郝点点头。

回到家后,刘昌郝拿出四首诗词:“二郎,你将它雕成石版。”

“京城无数士子正欲期盼也。”

是有人期盼、好奇刘昌郝清明与端午玩出什么花样,但不会是无数士子,伍贵又看着四首诗词,说:“刘有宁,然不及水调歌头。”

刘昌郝差点让他咽着,不要说将题材拘限于清明端午,不拘限于清明端午,古今往来,能有多少诗词胜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其实这四首诗词里,有三首也算得上极品,或者说,从这三首中,随便拿出一首,都能将京城九成九士子压得头抬不起来。

过了一会,刘昌郝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无力作出诸多佳品。”

“亦是,亦是,我是一首也作不出来。”

刘昌郝睁大眼睛,差点说,让你谈买卖行,写诗词,你一辈子也休想写出与我抄来相媲美的诗词!

“你雕好后,将其持之,与诸店交易,或可多得契单,然嘱其务必守密,客人期盼越重,到时越是畅销。”刘昌郝说完心想,我这不是卖鞭炮,而是在卖诗词……

伍贵却十分赞同:“必须如此。”

晚上,刘昌郝将十盏花灯拿出来,没地方挂,于是自家门口挂上五盏,小叔家门口挂上五盏。

刘梁村整个村子的人都来看花灯,但刘昌郝望着两家门口,怎么看怎么古怪。朱三他们买来的花灯是很漂亮,各有各的造型,单独挂一两盏也许还不错,十盏挂着,一点儿也不搭配。

刘梁村这地方,有多少人会想搭不搭配,结果到了第二天,明明元宵节都过去了,许多人还央请刘昌郝挂出来,那就挂吧,于是棘岭寨的人来了,牛岭寨的人来了,后山村的人来了,小姜村的人来了,盖村的人来了,连孙岭村也来了一些人。就差几个摆摊的小贩,否则两家门口快成了一个小菜市场。

刘昌郝去了二伯家。

“二婶,帮我办一事。”

“什么事?”

“我家四栋新宅明天全部竣工。”

“昌郝,荆老五六人虽勤奋,然其皆是鳏夫,你为什么替其盖大宅?”

刘梁村的房宅分为四个等级,一等砖墙瓦屋,二等土坯瓦屋,三等土坯草屋,四等也就是最差的,夯土为墙,茅草为顶,这种墙壁易开裂,然后就成了夏凉冬也凉,冷风一个劲地往家里刮。

不要以为第三等房宅差,在刘梁村算是好的。为什么不用土坯砌墙壁,不砌则已,一砌房宅必须整个翻修,土坯也麻烦,就像刘昌郝安排人手制出大量土坯,用了山塘挖出来的土,但不是什么土都可以用的,先将表层细微风沙化的土担走用来填塘堤,取的乃是下面湿土层的泥,为了增强其黏性,又从河里大方塘里捞来许多淤泥,这才拌上切碎的草秸,用模具制造土坯。

需许多人力,还需许多钱,只好将就了,裂缝开得大,再担来泥,修修补补。

故二妈称为大宅子,确实大了,一个光棍汉,用得着住四间房吗?

它正是刘昌郝来的用意。

“荆五叔六人勤快,我准备甜瓜下市,给其一些奖励,他们终是鳏夫,即在山滩上,亦需避嫌。”

“是须注意,”二伯父在边上说,山滩上有七家客户,有的人家有渐渐长大的小姑娘,还有的人家妇女岁数不大,这边却有四个光棍汉,总有不方便之处,实际村里有一些碎牙的,已经悄悄地说闲话。

“然亦不须如此,二婶,我托你办的事,是替他们寻合适寡妇人家,其人亦需勤奋,年龄相差不大,其娘家勿需追究,其夫家则不能有任何牵连。”前面两条好办,农村人,又是寡妇,有几个人会是潘金莲之流?后面的有点难办,多数寡妇有了孩子,但只要夫家有人在,以后为了孩子,特别是在这年代,有的是纠纷。

“此法妙啊。”二妈说。

有什么妙的,都是一样的心态,快四十未成亲,管你是什么原因,都瞧不起你,所以没有人往上面想。这样一对比,可见韩大虎多难得。不过只要四人成了家,一不需避嫌,二,对于刘昌郝来说,也需要可靠的劳力。

“我替你打听。”

刘昌郝回到家,看到门口熙熙攘攘,刘昌郝无奈,只好将苗苗抱进屋,将大门关上。

随后他拿出手机,甜瓜他绝对不是外行汉,不过他老爸的种植方法多少有些落后了,也要看资料的。看了一会,他又打开一品富贵的进度条。

“咦。”

前段时间看,只完成了三四成,这次看,一下子完成了八成,花圃出现了什么变故?

第217章 敢死队第110章 德鲁伊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二十一章 蒙学第十四章 家第140章 河东河东(二)第七十章 制度第166章 两面受敌第107章 搞事情第185章 小水利第113章 燕子第六十六章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217章 敢死队第191章 作死(一)第184章 免费第五十四章 真的种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142章 河东河东(四)第192章 作死(二)第188章 父子第105章 真正的开窍(上)第127章 市易务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十六章 跳脚第118章 取之(下)第127章 市易务第二十九章 雇人(上)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162章 见(三)第181章 大宏愿第十章 可恶(下)第六十四章 饲料第184章 免费第五十七章 拦第152章 惊魂一刻(下)第169章 小白脸(上)第141章 河东河东(三)第207章 李广误期第196章 作死(六)第181章 大宏愿第204章 南征第六章 团行第七十六章 占山第五十七章 拦第156章 隐瞒第137章 同归于尽(下)第二十六章 朱三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七十五章 高洁第157章 爱惜第134章第151章 惊魂一刻(上)第207章 李广误期第191章 作死(一)第131章 大佃户第112章 十将(下)178章 说不出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195章 作死(五)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93章 作死(三)第132章 户帖第218章 荒诞第124章 凤凰(上)第二十五章 盆地论第206章 卖弄(下)第209章 农家第196章 作死(六)第130章 撒石灰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55章 文字(下)第136章 同归于尽(上)第九十六章 开始(上)第六十九章 请人第七十八章 赔罪第127章 市易务第211章 茂材异等第192章 作死(二)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40章 河东河东(二)第九十四章 花灯第180章 解锁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38章 马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164章 定论第147章 瘦痴了(上)第188章 父子第153章 责问第124章 凤凰(上)第112章 十将(下)第三章 苗苗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四章 箱子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220章 迎春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