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 抵美

其实,二十年代时美国对华贸易只跃居第二位,在华接啧颍绷几近乙美元,且仍有急剧增长之势,这是英国所不能坐视的。此外,出于反苏反共心理,英国对苏联以及中国南部共产党势力的壮大也深感不安。然而,对如何有效地保护在华既得利益,英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鉴于此,执政的保守党便决定在远东采用传统的与日结盟,以保护在华权益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以承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来换取日本对英国在华利益比较集中的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华南的保护。

历史上在 啦年时,英国为对付俄国的扩张曾采取联日制俄的方针,与日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凭借这一条约,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日本保护而得以保障。而日本也借英日同盟增强了与俄抗衡的力量。正是英日因盟让日本在远东击败了俄国,从而上升成为列强国家。

州 年两国续约旧年同盟,该同盟在维护英日帝国主义利益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蚓年同盟到期,日本想继续保持,英国内部却有极大的争议。执政的英国政府,忌惮日本势力在远东的急剧扩张,对是否续约并不热衷。

日本凭借在一战期间对华侵略的优势和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的侵略权益,在中国的势力大大增接,逐渐向英国的势力范围华南和长江流域渗透,日本的商品也开始排挤英货,英日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经过一战,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跌为对美欠款办亿美元的债务国,因此,在经济上对美国具有很大的依赖性;随着势力的衰微,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也蓬勃展。尤其是爱尔兰独立运动对英国打击最大。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乘机向英国照会说,美方对爱尔兰的独立是否予以承认。当视英日关系而定,实际上就走向英国施加压力,威逼英国放弃英日同盟。

鉴于这种情况。英国对是否再续约举棋不定,在 口,年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就是否续约问题生了激烈的争论,加拿大总督米汗、南非总理史末资等人主张不再续约,认为同盟的存在过于束缚大英帝国的手脚,又妨碍与美国关系的展。

对此,英国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力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于是,英国决定采取两全之策,即欲以英美日三国协定采取代英日同盟。但这个打算由于美国的反对而搁浅。

呕,年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规定缔约各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生争端,则召开四国会议协商解决;一旦受到外部威胁,则四国协商采取行动;并商定,一俟饰约各国批准,英日同盟应立即终止。

对此,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英国则视《四国条约》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功,认为条约既有利于维护英国在远东太平洋的区的利益,又不失与日本修好。还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

《四国条约》签定的掌声成为英日同盟的丧钟,这样,英日同盟就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使命,化为历史的尘埃。

但到了抗战前。亲日的保守党上台后,这一亲日政策,才吾次被提上日程。不过这个时候日本对英国的在华利益虎视眈耽,已经在心底把英国看成了未来的敌人,对英国的某些态度,已经不一样了。

相对来说,英国国内!有亲日反华派,当然也就有反日亲华派,这个时候英国国内。在野的工党,就是主力的亲华派,只是他们的影响力,和强大的保守党相比。还是有点过于微弱。

二战前英国主要还是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不过 咄年,英国进行了一次大选,保守党因所得的席位比其他各党的席位加起来还多,炮德温担任保守党政府相,从此开始了阵年的完全可以称为是“炮德温和麦克唐纳统治时期”。拉姆齐麦克唐纳先生是社会主义党的领袖。这两位政治家起初是轮流执政,最终在政治上结成兄弟联盟,共同治理国家。在名义上,他们代表两个对立的政党,代表两个对立的政策以及两种敌对的利益。但实际上,他们观点一致,趣味相投,方法相同,这确实是我国宪法自有相一职以来,任何两个相之间从未有过的。特别奇怪的是。两人彼此极为投缘。拉姆齐。麦克唐纳抱有许多老托利党的看法;而斯坦利鲍德温,除了拥有工业家那种根蒂固的保护贸易制度的观点之外。跟工党内的许多人相似,在性情上却是一个,温和社会主义的更为真诚的代表。

重新上台。现在当 叨年张伯伦上台后,工党已经根本无法扭转英国重新走向亲日反华的

此时工党是个单纯的在野党,在炮德温的联合政弃内,都没有言权。

不过这并不影响工党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影响力的政党存在,他们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外交主张,就是反法西斯、反对战争。这一主张,非常受英国的工人和平民欢迎。虽然后来证明,他们那过于和平主义的理想,并不适合二战,但此时却并不受影响。

范哈儿在访英期间。唯一真正平等接见的政治人物,就是工党的几个代表。

不过这些工党代表,一方面对中国保持了较大的亲善态度,反对和日本结盟,主张和“温和”的中国人交往,一方面却也是要求范哈儿,能够积极妥善的对待境内的工人问题还有民主权利等等。

对此,范哈儿都一一在口头应了下来,同时督促工党,希望他们进一步挥在英国的影响力。推动英国对华采取亲善态度,正视日本的侵略事实,早点出来主持远东地区的“公道和正义。”

和党的会谈结束后。范哈儿直感觉自己的外交术语,大有长进,竟然能够说出那么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来。

随后,范哈儿又在接受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专访时称,英国政府当今对日本的亲善政策,绝对会扩大这个好战国家的野心,当他们吞并下中国后,肯定不会因为东南亚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而停下侵略的步

不过此时的英国国内。对于自己的日不落帝国的身份,还有几分矜持,对范哈儿的预言根本不放在心上,认为日本人根本不敢挑战强大的英国。即便有少数工党成员,都范哈儿的观点表示支持,也纯粹走出于政治目的,言论形象被选民看穿后,反而遭到了不利。

所以当范哈儿离开英国的时候,其实收获并没有多少。

哟年。月,范哈儿抵达美国纽约。

他这次除了会访问华盛顿外,在东部的行程主要就是纽约。

在这里,他将会见在美国的两个主要合作伙伴,芝加哥财团和摩根

团。

众所周知,世纪初。美国已经以托拉斯之国著称于世。全国工业中有3名个托拉斯(!咖),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为一两个或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

当时,各大托拉斯控制主要部门生产的程度是:占石油的咕,占钢铁的比,占化学工业的引名,占金属工业的刀,占铝业的岛%,占制糖业和烟草业的函。银行业中也形成了巨大的银行垂断组织。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从为世纪初以来,金融资本统治着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其代表者是八大财团,主要指摩根、洛克菲勒、库恩一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

这些大财团,都实力雄厚。在范哈儿的西南地区强势崛起,并且对美进行大规模投资,涉足大量企业的时候,不可能不与他们这八大财团不接触。

在经过了一段事件的磨合和冲突之后,范哈儿在交了一笔不小的学费后,终于成功选定摩根财团和芝加哥财团,作为自己在美的主要合作伙伴。

其中,芝加哥财团是他的主要合作伙伴。作为美国中西部的财团,芝加哥财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展成为全国性大财团的。

这个财团包括有联系的几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阿莫家族、伍德家族、克朗家族等。财团拥有回家大银行:芝加哥伊利诺伊大6国民银行和信托公司、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哈里斯信托储蓄银行以及北方信托公司,这些银行与财团的主要企业关系密切。财团在非金融业中控制的重点是肉类和其他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和农业地区的邮购商业。属于芝加哥财团的大企业有:以美国最大肉类食品公司斯威夫特公司为的口家肉类加工公司,它们在该行业中居统治地位;国际收割机公司,垄断了全国农业机械生产;西尔斯一妾巴克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

范哈儿最先见到的。就是麦考密克家族、阿莫家族、伍德家族、克朗家族的几位商业代表。

他们比姿态极高的摩根财团,更容易让人接受,竟然亲自到机场,和休斯、福布斯等范哈儿在美企业高官一起,前去迎接范哈儿的到来。

“麦考密克先生、阿莫先生、伍德先生、克朗先生,你们的友谊,让我深深感动!我相信,在拥有这样的友谊保证下,我们两个财团之间的合作,肯定会更加亲密无间。”

“这个当然。”

“范将军绝对是我们家族最好的伙伴。”

几位商业代表也是一脸的亲善。

这也是芝加哥财团。对于工业实体经济比较在意,这方面,拥有庞大工业市场,以及巨大需求的西南联盟,当然是他们极力耍拉拢的对来

现在他们来迎接,仅仅是第一步骤,接下来,芝加哥财团的高层拜访,以及豪华宴请之类的,还

范哈儿对于垄断财团,并不反感。

在他看来,其实当今世界各国,都只有以财团形势存在作为经济主体的国家,才会展迅。苏联的苏维埃体系,也算是一种垒断组织。有人认为。二战就是德国的康采恩财团体系同美国托拉斯财团体系,苏联的苏维埃财团体系的混战,这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至少战争背后的工业支持。就离不开他们各自的财团。或者说。战争就是这三种财团的实力打拼。

各种财团都有其自己的优点,苏维埃财团的财富增长率(资本增长率最快),美国托拉丝财团行业最完善,也最大,资源最多。德国康采恩最有展潜力。但资源少,无法展起来而已。如果二战中各国都取消温室工业保护。自由贸易,产品无海关。德国的康采恩财团,会不会击溃苏联财团及美国财团,还真是难说。

芝加哥财团对于范哈儿的热情招待让初来美国的范哈儿,感觉十分开心。

这个时候的老美,在金钱利益面前,还是非常亲热的。

尤其是刚从欧洲过来的范哈儿,明显能感觉到,这个时候白人普遍歧视有色人种,相对来说,同样排华的美国人。在这方面毕竟还是比英、德等国要稍微好一点。

和芝加哥财团之间的大力合作,本来就是范哈儿的既定方针。

这次会谈后。双方很快签订了一揽子的协议,这里面不仅设计大量农业机械的购买、贷款,还有并不公之于众的军事订单;价值总额为凹万美金。

对于军火出口。这些财团本来就有很多办法,哪怕是战争爆,美国政府需要恪到足够的理由,继续履行和西南联盟的合约。历史上,中日交战后,美国对中国执行“入,就是那些财团运作的结果。

范哈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选择和这个。级别的大财团合作,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坚持要求芝加哥财团,尽量在 吻年上半年交货,逾期则必须保证加量供货。

对此,芝加哥财团信心十足的进行了保证。

那可是整整四万美金的新增订单,加上他们现在手上在做的其他西南联盟订单,这个东方的将军,当然是他们在亚洲的第一大客户了,绝对比大多数欧美大财团,还要更受他们欢迎。

两千万美元一花出去,范哈儿从欧洲拐来的那些贷款,就花得七七八八了,不过他并不心急。

一则是他在和美国政府进行会谈的时候,肯定还能诈来一笔贷款,再则是他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同样可以给他提供大额的低息贷款,那就是摩根财团。

摩根财团迹于金融业,继而把势力伸向工业、铁路等方面,是美国最早、实力最雄厚的财团。财团的核心是摩根公司,四5年由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改称。后者是由摩根在旧世纪的年代开设的票据承兑行展起来的。在美国内战后的经济迅展时期,它成为行铁路证券和政府债券的最有势力的银行机构。在摩根公司建立后,摩根逐步把一些大银行和保险公司控制在手中,成为全国最大的银行家。继而,他积极向工业、铁路等部门扩大势力。咱 年创办美国最大的钢铁垄断企业美国钢铁公司,是摩根由银行家变为金融寡头的有决定意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摩根财团的势力遍及银行、保险、铁路、制造、采矿、冶炼业及公用事业等方面。

所属主要金融企业有摩根公司、纽约第一国民银行、保证信托公司、银行家信托公司、美国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主要由摩根财团控制的工矿业、铁路、电讯垒断公司有: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联邦及南方公司、普尔曼车厢公司等。同时,摩根财团也是巨大的国际性金融资本集团。

范哈儿在展西南之前,才让福布斯进入美国,代表他收购一些美国经济危机中破产的企业时,就选择了这个摩根财团,为他的融资和信贷伙伴。

双方四五年合作下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默契。

这一次,范哈儿在以建成了成渝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成昆铁路,这两条铁路公司今后十年收益为抵押后,很容易就从摩根金融财团手中,贷款获得旦功万美金。

他并不走出卖路权,而是仅以铁路公司的收益为抵押。

这虽然让摩根感觉不够爽快,但是至少也能保证他们的贷款不打水漂,反正通过正常的信贷,他们也足够收取大量的利息收益了,在这样的时候,为了维持和范哈儿的“友谊”也不愿意强求其他好处,所以就还是答应了范哈儿的条件。

第16节 范哈儿缺钱第209节 塞克特防线第319节 陆地上的战斗第235节 紧迫的一年第2节 情况不妙序傻大兵第244节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第349节 不该坠落的坠落第238节 报复性轰炸第255节 重庆会议第334节 盟国在欧洲的逆转第29节 初步敲定第135节 大后方概念第110节 暹罗局势第183节 两线第201节 批准执行第250节 组建暹罗反独裁联军第31节 美国商人第197节 雷击第347节 最后的准备第264节 雷达实验第15节 刘湘有安排第301节 南下行动的第一步第276节 夺取第113节 联英抑日出云舰出云舰第230节 再次激战第22节 我的第四师第354节 再次出击第273节 南下广州第142节 艳照门第12节 刘湘的要求第358节 废除不平等条约第32节 代理人第79节 来钱真快第八十三节第371节 海南光复第43节 训斥第337节 确定第217节 一退再退第272节 征召飞行员第213节 拼物资拼消耗第362节 痛并快乐的进攻第328节 连续行动第256节 重庆谍影第295节 隔岸观火第373节 竞争第19节 两位姨太太第320节 骄傲的代价第156节 中日推第354节 再次出击第212节 拼刺刀第352节 商议第290节 两个伪政权第143节 中央抗日准备第251节 新武器研发第296节 水雷外交第328节 连续行动第279节 兰封第50节 钱第59节 敢敲诈第45节 训太太第157节 从美国第25节 误会第198节 日本援军第331节 整编反攻第149节 湖南第82节 讨官要地盘第282节 香月撤职第138节 初见第49节 提醒第26节 抵沪第6节 飞机带来的问题第310节 Z的覆灭第37节 要船第279节 兰封第372节 两种选择第44节 钢盔第149节 湖南第230节 再次激战第236节 援助和暹罗第260节 南线第350节 当前难关第306节 远东舰队第65节 索要好处第65节 索要好处第13节 飞机归我了第85节 赈灾善后第341节 瓜达卡纳尔第95节 行刺第251节 新武器研发第5节 变成父女了第197节 雷击第33节 找大学第95节 行刺第373节 竞争第249节 江防第330节 史迪威失算第264节 雷达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