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法家永不为奴!(1)

bookmark

一个时辰后,张越与刘进就出现在了兰台殿外。

兰台殿,位于未央宫前殿,是一个石制建筑群。

当初,萧何奉命营造未央宫时,这位汉家丞相下令,从秦宫废墟之中尽可能的抢救和发掘秦的档案、藏书以及书籍。

经过一年多的发掘,汉家总共从秦宫废墟之中,抢救发掘了数以百万计的竹简残章。

这些残章的数量实在太多,以至于萧何动员了当时留守关中的所有的文吏日夜整理和重组,这个工程也见不到完工之日。

为了不留遗憾,萧何下令在未央宫之中起石渠阁,作为储存这些书简的地方,以待后人将这些秦代经典、档案整理、重组。

同时,他命令,在未央宫前殿仿照楚国的兰台,建立起兰台殿。

作为整理和重组这些简牍的办公地点。

为了加快工作效率,萧何经过上奏刘邦批准,将御史大夫衙门整个的搬迁进未央宫,入主兰台,负责整理、编辑和重组书简、文档。

因为,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于是,御史大夫本人就只好在宫外找个官衙,搭起一个架子。

但在实际上,御史大夫衙门的权柄,全都落在了御史中丞身上。

汉室的御史中丞,因而号称‘弍大夫’,虽秩比不过千石,但却威权重于九卿。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太宗开始,一个名为尚书郎的文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最初,这些尚书郎只是给御史中丞打杂的小官。

但由于他们日常都与各种典籍、档案接触,熟悉国家事务,所以天子渐渐的开始倚重他们。

到了今上即位后,尚书郎们的地位更是一下子拔高到了一个巅峰。

特别是自平津献候公孙弘病逝之后,由于对历任丞相都不满意。

当今天子索性在宫中别立内朝,用尚书、侍中和兰台的御史们作为幕僚,决断、商议国家大事,主导军事行动。

外朝的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干脆就整个架空了。

于是,就出现了牧丘恬候石庆为相,关东大灾,石庆想要在这个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却被皇帝禁止参与讨论的奇葩之事。

而在这兰台之中,本来是御史中丞的小弟的尚书令的地位也瞬间与御史中丞齐平。

张越与刘进在门口,拿出符印,道明来意,很快整个兰台就一片鸡飞狗跳。

在一片喧哗热闹过后,身着绛衣,头戴进贤冠的张安世就与一个身穿朝服,戴着獬豸冠的中年男子出迎。

两人见了刘进与张越,立刻就恭身敬拜:“臣尚书令张安世……”

“臣御史中丞暴胜之……”

“恭迎长孙殿下莅临兰台……”

他们身后,数十名尚书、御史,也都纷纷拜道:“臣等恭迎长孙莅临兰台……”

而在这些官吏之中,几个身材干瘦,巍巍颤颤的老御史甚至激动的脸色都有些潮红了。

这几个人挤出人群,张安世与暴胜之见了都是下意识的让开道路,如同弟子们微微欠身以示尊崇。

“老臣持书御史张宰……”

“老臣持书御史严成……”

“老臣持书御史李会……”

三位年纪在七十余岁,已然须发皆白,连走路都有些晃悠的老御史,走到刘进身前,微微欠身行礼拜道:“敬拜长孙殿下,恭问殿下安……”

刘进与张越见了,连忙长身而拜,刘进更是上前道:“小子何德何能,岂敢当诸位长者之礼!”

汉家祖制,孝字最大。

而孝道以尊老为上,在汉家,年七十以上受杖老人,哪怕是个农民,也可以见官不拜,享有种种特权。

至于这些在朝的七十岁以上老臣,更是地位尊崇无比,广受爱戴,在天子面前都不需要行跪礼的特殊存在。

“老臣等盼殿下来兰台,已经十九年了……”三位持书御史,却是一把抓住刘进的双手,笑着道:“今日殿下既来,老臣等便是死了,到了九泉之下也可瞑目喽!”

当先的一个老御史拄着拐杖,敲了敲地面。

马上就有几个年轻人,捧着一卷卷竹简,来到刘进跟前,敬拜献呈。

这一卷卷竹简,每一卷之上,都扎着封口,用着印泥封印。

竹简的外侧的颜色都已经变得深黑,可以猜测这些竹简存在于世的时间,恐怕要以百年为单位。

“这些是?”刘进疑问着。

就连张越也充满了好奇,因为眼前的事情,让他闻到一些味道。

特别是那几位老御史的存在,让他诧异。

刘氏对于大臣,特别是老臣,可是很优待的。

像这几位老御史,按说早该致仕,颐养天年了。

但他们却坚守在宫廷之中,甚至在今日以前,张越都不知道,兰台之中竟然有这几位老御史的存在。

而显然,眼前的场景,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

似乎是一个刘氏内部,传承日久的传统?

这三位老御史,一直在等着刘进来此,将这个仪式进行下去。

“这些啊……”三位老御史,伸手从这些竹简手抚摸而过,笑着道:“这些都是瓒文终侯萧相国亲笔所书,平阳懿候亲自下令封印起来的书简啊……”

三人说道这里,神色立刻凝重起来,就连精气神也陡然拔高。

“殿下,此《九章律》原本……”

“分为《户律》《盗律》《贼律》《捕律》《杂律》《具律》《擅兴律》《驷律》……”

听到这里,张越的眼睛猛然瞪大,他不可思议的看向了张安世和暴胜之。

他的手指都颤抖了起来,心脏猛然的跳动。

“原来……原来……张安世一直以来不是在向我示好,而是要借着向我示好,将长孙带来此地,完成这个仪式……”他终于醒悟了,张安世从一开始就没有将目标放在他身上,而是要曲线救国!

这个大汉尚书令,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野心!

这三个老御史……是法家的宿老!

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帝国未来的主宰,灌输法家思维和法家意识!

“看来法家并不准备一直跟着儒家玩儒皮法骨的游戏……”张越在心里明白了过来,这个曾经影响和主宰了中国历史的思想派系,一直在等待着机会,等待着这个机会。

将帝国的未来,从儒家手里抢回来!

第八百零九节 风暴(1)第八百八十八节 公审第四百一十三节 好大喜功第三百二十五节 学阀之路从今起第八百四十九节 蚩尤化胡(2)第八百二十九节 火眼金睛张子重(1)第六百八十三节 折服(2)第三百七十三节 掩耳盗铃第五百三十三节 余波(1)第六百一十四节 中央集权第五百二十六节 开导(3)第六百一十七节 陷阱?谁坑谁还不一定呢!第六百九十九节 怪兽(3)第八百三十八节 浪潮(1)第五百八十三节 演技派(1/3)第七百六十五节 拍马大策(2)第一百六十章 众生百态第三百八十节 狐鹿姑的选择第六百五十五节 共识(1)第两百四十九节 开疆拓土渔政局第五十二章 土豪第二十七章 新发现第八百八十节 骑虎难下第七百五十四节 关中富商第一百八十章 塞私货第一千三百二十七节 天下谁属(3)第三百七十节 重赏第六百六十节 雕版印刷第八百三十六节 觉悟(2)第六十六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1)第四百三十节 义不容辞孔安国第五百二十节 父子(2)第两百七十八节 李广利眼中的张越(2)第四百六十八节 正确的拍马姿势第四百二十七节 风暴(2)第一百九十八章 面圣(2)第三百七十二节 天子的难题(2)第一百一十九章 党同伐异(2)第五百五十六节 一让名爵第三百五十四节 巫蛊之祸?(1)第八百九十一节 杨孙氏的野望(2)第五百八十五节 蚩尤吐哺第五百二十六节 开导(3)第两百一十五节 招商引资(2)第六百五十七节 天子的下马威第四百三十九节 粉丝的提醒第两百九十七节 养生之道第六百八十一节 普世价值(3)第八百零六节 帝王唯心第两百六十六节 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第两百八十五节 深水(1)第两百二十五节 画饼第两百四十节 刺张(1)第八百三十七节 大司农的疯狂第四百九十八节 天子的认可第八百七十一节 十面埋伏(3)第两百八十三节 张郎妙计安西域(2)第八百八十五节 后宫救国是正道第七百八十四节 战争准备(2)第八百一十节 风暴(2)第四百四十八节 吓傻了第四百九十二节 听诊器第八百零五节 张子重必须死!第五百四十五节 基层冗官问题第一百六十九章 团结【求订阅】第四十七章 珠算(2)第七百九十二节 入瓮(1)第两百九十四节 面圣(1)第两百一十三节 打脸第三百五十节 长乐宫宴(1)第六十五章 恶客上门第四百节 富商云集第两百节 假民赎买第七百三十二节 技术壁垒的狂想第五百七十二节 掀桌子的王牌第三百零五节 平易近人张子重第三百零四节 ‘君子’之怒第五百一十四节 贪婪的工商署(2)第六百五十四节 协商(3)第六百五十五节 共识(1)第四百六十节 任务 【当爹了~】第五百九十六节 砍瓜切菜(1)第七百一十节 郡兵(2)第三百一十九节 新生(2)第五百零一节 赵柔娘成了皇后义女第六百零一节 惶恐的官僚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安世(1)第六百六十三节 张布斯(3)第五百五十八节 涟漪第八百三十九节 浪潮(2)第一百三十章 拐带太学生第两百六十七节 推荐信第一百三十九章 郁夷第三百八十五节 墨家门徒?第三百五十九节 粉碎巫蛊(1)第两百二十八节 大棒(3)第八百七十七节 镇压(3)第五百四十五节 基层冗官问题第一百三十九章 郁夷第七百四十四节 打不过就叫爸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