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三)

襄北一带,冬雪虽然适时而来,却不意此处早已经兵戈密集。

已然残破不堪的郧县城池中,依着城池大略搭建的魏军大营内,一栋明显有火灾痕迹的望楼周边,甲士林立,帷幕齐整,外围往来不断的军士负甲持械巡营不断,像是丝毫没有受到冬雪的影响。

而望楼最顶层,一名身着札甲的大将正紧蹙眉头坐在几案之后,然后望着周边士卒匆匆拿走旗帜,并在他头顶和周边搭起一个简易雨棚。而他那崭新的葫芦状丝绸内衬红缨铁盔,正摆在案上,却已经被雨水打湿了红缨。

与此同时,就在他背后,波澜壮阔的汉水在飘洒的冬雪中依然清晰可见……无论多少代的王朝变幻,也不影响这条河流向东滚滚前行。

这大将年约三十来岁,但是面容瘦俏发黄,却骨架极大,双目如电,如果有曹魏旧臣在此,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此时的神态跟当年的魏武有那么三丝神似。

不过,当年魏武再落魄再艰难,或者再发达再得意的时候,总是遮掩不住自己身上的英雄气概,而这位大将虽然和魏武一样,并不俊美,但是身上却明显有一丝与英雄气相对立的东西,那是一种富贵之气,非是数代公卿难以养之的富贵气。

这种气质在很多高门大阀公子身上都能看到的,是世代居于人上,一生下来就衣食无忧/前途无量的身份所带来的特有气质。

没错,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晋位的晋国太子司马炎,中护军;贾充虽然仍旧兼任中护军,但是毕竟已经去西凉了,所以皇城的军队就由司马炎亲领了。

这种时期,这种关键的职位怎么可以托付与人,若是所托非人,不免再出一个钟会;就是寒门,固然可能会更可靠一些,但是也不见得就能完全可靠,说不定就会被皇室或者别的高门大阀拉走,就和当年司马氏做的一样。

司马炎出现在这里也不算是什么意外,如今司马氏也未曾真的反叛,而司马昭却已然老衰。

如今这种情况下,司马氏想要顺利代魏,司马炎必须做下什么事来,驱汉军离南阳,不过东三郡还是如芒刺在背。

虽然按说此战如今守护襄阳,让吴军无功而退,然后再驱汉军复南乡郡,此功不算小了。

不过,对于有志于天下的司马炎,此功太小了,如今的几代王朝,秦皇汉高再到汉世祖,哪个不是战功赫赫。

话说,众所周知,司马氏骤然而兴,短短二十载成就如今的霸业,而尽管任何人都可以骂上一句司马氏,但归根到底,也无人能否认彼时司马氏接连两代的英豪风起云集。

否则,为什么不是其他家吞了曹魏呢?

而这些豪杰人物,细细数来,司马懿本人不说,他那一代,“司马八达”: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宣王)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单单这一代,也是证明司马氏人丁兴旺,从此由郡望世家迈步至公卿世家了。

而司马氏的下一代,却更是人才辈出,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固然是野心勃勃,但是也有与野心相衬的实力……种种人物,多历于军事,少数文武双全,但个个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不过,这司马氏的人才们的水平到底是参差不齐的,非要分个档次或排名也是能分的。

譬如说,若是内部公论,第一功臣非是他人,正是司马师,但是若是论罪,当是司马昭了。

毕竟司马家这个头开得太烂了…司马以晋代魏面临了太多问题了。

首先是时间太长了,毕竟权臣篡位又不是逐鹿天下,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政局开始,到司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

而且之后司马晋统一天下又花了15年,一共是耗费三代四人总共31年的时间。

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权力交接越复杂,造成的消耗就会越大。

司马懿本人也就是个权臣,不是王公,更不是皇帝,司马师有什么资格继承他的权力地位?

所以司马懿死后别说太傅,就是大将军也是过了两年司马师凭借自己的本事才当上的,而且朝内朝外对他不服的人也多的是,张辑李丰还有文钦毌丘俭都发起了针对司马师的行动,司马师本人也死在了平叛中。

司马昭的执政方针相对于司马师来说圆润了很多,那就是加官进爵大力拉拢各路权贵勋爵,把大家都绑在司马家的战车上。

当然这一招司马师也在用,但司马昭给的封赏明显要厚重得多,司马家每当发生大事就疯狂赏赐人。

以司马家的忠实狗腿子贾充为例,司马昭上台前贾充只是个400户的亭侯,司马师灭文钦毌丘俭庆祝一下,增加到750户,司马昭灭了诸葛诞又庆祝一下,成为1750户的乡侯,贾充主持着干死曹髦再庆祝一下,增加到2950户。

这中间花了几年?区区五年,而曹魏领土也基本未曾增加。

未曾开疆拓土,就有如此功勋,那要是灭国,又当如何奖赏?

对比一下曹魏的开国三公贾诩华歆王朗那区区七八百户的食邑,就知道司马昭的封赏有多夸张。

而司马昭又不可能只收买自己的狗腿子,他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什么曹魏老臣、外戚勋贵、封疆大吏个个不能落下。

曹魏当年掌控中军的宗室大将曹真到死也就2900户的食邑,而到了司马昭时期边镇大将几乎人均5000户以上。

司马昭如此做,而到了司马炎这里就更夸张了。

毕竟司马昭好歹在司马师时期打过一些仗,有功劳在身,司马炎有个什么功劳?想要笼络人心,也就只有批发财物权位之类的了。

司马炎上台时刚年满三十,虽说不算小,但满朝高官个个都是他的长辈,这种情况到司马炎去世也没能改变。

司马炎留来辅佐儿子司马衷的几个人里,司马亮是司马炎的叔叔,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都是司马衷的爷爷辈,卫瓘倒和司马炎是平辈(亲家),然而卫瓘比司马炎大16岁,比司马衷大39岁,说到底和司马衷还是差着两辈。

司马炎就是这样和一群长辈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自己没什么威望,朝堂上还个个都是大爷,于是司马炎对大臣的赏赐比司马昭还丰厚得多。

大汉朝和曹魏朝廷一直以三公为尊,而到了司马炎时期晋朝的三公已经不够用了,变成了八公。

另外,司马炎还封了一堆公爵,量产了一批万户侯。

但天下列战百年,生产力恢复的速度跟得上司马昭父子封赏的速度吗?

如果不是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而是一两代就完成从权臣到皇帝的转变,西晋留下的毛病也不会如此严重。

当然司马氏走到今天这一步,司马懿起的示范作用太坏也是其一。

如果说曹操父子的行为证明了天下大乱之后,拳头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后又把皇帝一脚踢开,那么司马家族的行为就证明了即使天下没有大乱也可以这样做。

以这个位面还未曾发生的钟会之乱为例,钟会出身颍川钟氏,时年40,如今官居司徒。

和司马父子对比一下,论出身,河内司马氏赶颍川钟氏差着几条街。

论资历,司马懿40岁时在给曹操当秘书,司马师40岁时在当中护军,司马昭40岁时靠父兄的关系当上了征西将军,通通比不上已然位居三公的钟会。

论功劳,不提别的,光是在灭蜀之战里率领主力长驱直入汉中这一点,也就司马懿能比比,甚至不需要邓艾相助,钟会三年之内也能灭汉。

那样必定能把手中军队完全掌握,方可举旗反叛。

钟会唯一的劣势就是不如司马家能生,能生在高门大户中,可是最卓绝的天赋了,区区河内司马氏就是依靠着能生,方才一两代就有了如今的声势。

不过,钟氏的门第也弥补了这个缺点,而这种情况下,你司马父子可以篡位,我钟会怎么又不能有想法?

然而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相当恶劣。虽然后来人在书里马后炮一样写了一大堆某某人预言钟会要造反的记载,然而钟会真正造反时,司马昭一开始是完全懵逼的——我对钟会那么好,他怎么可能造反?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

这种反应其实很双标,难道曹家对你司马家不好?

此前司马昭要给钟会增加食邑,钟会不要,封钟会当九卿,钟会也不做。

时人称钟会为再世张良,不光是说他算无遗策,也是称赞他淡泊名利。

然而这些都是可以装出来的,曹家给司马父子封赏时,司马父子辞让得还少?

但这样一来司马昭父子还敢相信谁?后来有人诬陷镇守淮南的石苞谋反,石苞这人是司马师提拔的亲信,出身低,人缘不好,差不多算个低配邓艾,司马炎听到消息后也是吓得不行,马上把他给传召回朝廷,接着是一通罢免。

就算是铁杆狗腿子贾充,也照样不是没可能造反。

关于他反对灭吴这件事,后来王夫之就评价说贾充是想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好当司马懿第二。

充知吴之必亡,而欲留之以为己功,其蓄不轨之志已久,特畏难而未敢发耳。

乃平吴之谋始于羊祜,祜卒,举杜预以终其事,充既弗能先焉,承其后以分功而不足以逞,惟阻其行以俟武帝之没,己秉国权,而后曰吴今日乃可图矣,则诸将之功皆归于己,而己为操、懿也无难。晋感充之弑君以戴己,而不早为之防,求其免于乱也难矣。

所幸充死七年而武帝始崩,贾谧庸才,且非血胤,不足以为司马昭耳。

不然,高贵乡公之刃,岂有惮而不施之司马氏乎?女子犹足以亡晋,充而在,当何如也?

按说司马炎发动灭吴时,贾充差三年就去世了,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哪来这么大的野心。

然而司马懿不也是离死只差两年时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么,鲜活的正面教科书摆在面前。

就算贾充未必这么想,司马炎就不会怀疑贾充这么想?于是司马懿留下的这个魔咒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后人甚至此后历代君王,君臣也在猜忌中不断内耗着。

而司马氏如此行为,也让河内司马氏人丁兴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魏晋时期大族之间靠联姻巩固关系,一些后起之秀得以迅速崛起加入士族圈子,也是用的这种方式。

司马家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又有9个儿子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13个女儿。

靠着强大的开枝散叶能力,司马家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通通结成了婚姻关系。

同时,家族里的男丁又成了司马祖孙三代夺权的好帮手,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等人都曾经出镇一方,立下功劳。

然而这些皇族们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像那个哭喊着说自己是大魏忠臣的司马孚,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辈,灭曹爽、败诸葛恪、废曹芳都立了大功,别说司马孚,就连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不是司马炎敢随便招惹的对象。

所以司马代魏立晋后,司马孚被封为四万户的安平王,还专门为他搬来了古时候的太宰一职。

此外,又由于司马师去世时是弟弟司马昭继的位,这导致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也整天想要接哥哥的班。

后人曾言,指责司马攸因司马炎而死,实际上司马炎对司马攸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司马攸去世前的待遇如下:齐王、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

可以说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要面子有面子,只差不肯封他当继承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不得不赋予诸王实权,一方面是借鉴曹魏的反面例子,另一方面是司马炎确实也没那个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

假如司马炎要针对宗室发难,就威望和法理而言,能够站出来带头反抗的王爷不缺,有资格继承司马炎位置的王爷更是不缺。

如果说司马炎还能勉强镇得住场面,那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司马衷呢?

如此恶果,是司马氏立国不稳的种种缘由,司马家几代人为了将大族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进行了大肆封赏。

第七十八章 美周郎第七十八章 美周郎第十六章 灭秦第四十八章 有进无退第四十三章 俘虏第四十六章 见义勇为者第十七章 冲突(2)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八十三章 封侯第三十六章 牛辅第二章 一遇风云便化龙第五十八章 江湖事江湖了(终)第十七章 冀州第四十七章 一舞剑器动四方(2)第一百四十五章 惊闻噩讯纷纷来(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蓟镇争夺战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五十七章 大获成功第十二章 恐惧第二十一章 四盟争锋第一百四十七章 烂船尚有人争渡(一)第六十一章 擂台比武第七十五章 论功第十一章 奇兵突袭第十四章 送别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动(1)第五十六章 寿宴(3)第三十五章 十强武道vs天子剑道第六十六章 夺魁赛(2)第十九章 秘境(4)第十九章 论剑(2)第七十五章 吕将军命犯桃花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断第七十五章 苏拉威西第三十五章 十强武道vs天子剑道第一百九十章 覆灭(1)第八十二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三)第二十一章 秘境(6)第四十八章 一舞剑器动四方(3)第一百七十三章 国事家事天下事(三)第六章 一百万万钱第七十五章 论功第二十章 论剑(4)第十七章 连城诀第十九章 秘境(4)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五十七章 寿宴(5)第四十五章 同学聚会第一百八十五章 逃窜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十五章 惊言第四十八章 海上遭遇战第六十七章 初战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十六章 抉择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书第七十九章 董家酒楼第七十章 射雕者第二十八章 军功授爵四十九章 初战第三十一章 惊天一剑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六十三章 武道宗师第七十九章 孔文举迁徙辽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破灭(2)第三十六章 惊第七十六章 论功(二)第十七章 强收徒弟(1)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十九章 江湖丑闻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七十四章 为州牧董卓筹谋 张牛角血战吕布第四十三章 传鹰第六十七章 梅庄(3)第一百三十七章 智能AI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会(3)第二十一章 鲁妙子第十五章 根基第八十一章 皇甫嵩镇守襄阳 孙将军图谋荆州第八十章 分手第二十五章 仙鹤第三章 幽谷有佳人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五十一章 挑战第五十三章 江湖事江湖了(2)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火再起 天下反覆第十章 桃花源(1)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动(1)第六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3)第十八章 再见杨广第十二章 封山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五十章 交锋第五十二章 毕玄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闻恶讯扑面来(二)第四十二章第十四章 士族第九十三章 逃亡恒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买兵第五十六章 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