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

按照规定,使臣外出的差旅费都应该由户部来拨付,安重诲从中间插了一杠子,向李嗣源奏报说,这项款子还是由枢密院来发放比较好。

至于好到了哪里,安重诲没说。

但不说大家也都明白,涉及到钱的东西,肯定是冲着油水去的呗。

任圜是宰相,兼判三司,三司指的就是盐铁、度支、户部。

所以说户部是任圜的地盘。

而枢密院是安重诲的大本营。

后者要动前者的奶酪,任圜肯定不干。

他不干倒也不是因为别的,纯粹是对方的提议不合常理,你一个管兵的部门竟然来插手财务上的问题,这不就乱套了吗!

后面的工作还怎么进行,国家的财政还有没有保证,最后成了一摊子烂账,损失的还不是朝廷的利益!

所以说这个头儿不能开,开了这个口子那就遗患无穷了。

一个要插手,一个要剁手,那肯定就杠上了。

这两个人也真牛气,吵架抬杠完全不分场合,直接在上朝的时候,在皇帝李嗣源面前对骂了起来。

把个可怜的皇帝给惊的一愣一愣的。

李嗣源真是个没心思的,竟然还想着去劝架,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牛,完全就当没皇帝这个人,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冲对方吐口水上,把个苦口婆心的李嗣源晾在了一边。

吵了半天,两个人骂累了,没事人一样,退朝走人,约定明天接着骂。

朝臣都走了,李嗣源也回宫了。

问题就出在宫里面。

一个嫔妃就问了:“刚才和安重诲吵架的人是谁?”

李嗣源说:“宰相。”

嫔妃:“臣妾在长安宫中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宰相和枢密使吵架吵成这个样子,大概是轻视皇上吧!”

这话一语点醒梦中人,李嗣源仔细寻思一番,是这么个理儿。后知后觉的他决定乾纲独断一回。

乾纲独断的结果就是听从了安重诲的建议,把外交使臣差旅费的项目交给了枢密院。

在这个过程中,那个嫔妃起了很大的作用。

嫔妃是谁?史上没说,但猜测的话应该是王德妃,这个妃子跟安重诲有旧,受过对方的恩惠,所以帮着安大人说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王德妃的事迹材料,我们下文会提到。

现在有个问题,任圜已经接连败了两阵了。

如果说第一次争夺宰相的人选并不是他分内之事,还情有可原的话,这第二次实打实的户部业务硬是被枢密院分去了一部分,这就说不过去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宰相的任圜心里就要有个成算了,皇帝接连支持安重诲,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

但这个有没有意见的问题你还不能直接去问皇上,即便是去问了人家也不可能当面说啊。

按照惯例,需要试探一番。

试探的方式方法就是请辞。我辞职不干了,看你皇帝怎么个反应。

如果说极力挽留,这说明皇帝还是看重你的,大可以顺水推舟继续干活;如果说一下子就准了,说明确实对你有意见,赶快有多远跑多远,跑慢了估计就要遭殃。

结果任圜的辞职报告一递上去,准了!

我的天,感情真对我有意见啊,那就别愣着啦,赶快跑吧。

任圜请求退休,回磁州去养老,明宗皇帝李嗣源恩准了他的请求。

按理说任圜也算是见机快的,事情大可以到此为止了。

但是安重诲不乐意,痛打落水狗是政治斗争中的固定节目,不能偏废。

于是乎过了没多久就有人向安重诲提醒:

“失职在外的人不能留啊,留得时间长了就成了祸患,不如除之以绝后患!”

安重诲“从善如流”,颇以为然,竟然矫诏将任圜赐死。

这就有点过分了,你杀人归杀人,假传圣旨算什么道理?

端明殿学士赵凤听说后哭着向安重诲进言:“任圜是义士,怎么可能叛逆呢!你滥施刑罚,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呢!”

安重诲不听。

使者到了磁州,宣读完诏书,送任圜一大家子上路。

任圜神情凛然,不卑不亢,召集族人痛饮,吃完上路饭之后慨然赴死,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更没有屈服。

任圜一死,安重诲矫诏杀人的事情肯定就要败露了。

按说这是杀头的死罪,可明宗皇帝再次用行动证明,他对安重诲的宠信那是无底线的。

他竟然公开为安重诲站台撑腰,追加那封伪诏的合法性,把任圜的死搞成了一个罪有应得。

这就是铁打的诤臣的下场,对于任圜这样的直臣李嗣源竟然不能用,所以说后唐明宗一朝国势并没有真正的雄起,也是有原因的。

任圜被杀折射出后唐朝廷的一种现状:有识之士固然能够出入朝堂,但同时宵小之徒也很活跃,这个明宗一朝的开明政治并不彻底。

内部的浑浑噩噩,反映到外部就是疲软乏力。

…………………………

话说明宗皇帝李嗣源登基的那一会儿,南平的高季兴上表,请求把夔、忠、万三州划为自己的属郡。

李嗣源和宰相豆卢革等人一商量,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后来这个事儿被翻出来,成为了杀豆卢革、韦说二人的罪名之一。

当时后唐答应把三州给高季兴,无外乎有拉拢之意,让这小子多为后唐的团结稳定做贡献。

可高季兴是个狼子野心的家伙,他的南平本来就是个独立王国,既然得到了三个属郡,那就要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于是乎,这家伙紧接着上表朝廷,说这三州既然是我的属郡了,你们就不要再派刺史过来了,我让自己的子弟们去做刺史,免得大家都麻烦。

这就有点过分了,属郡归属郡,名义上受你节制,但还是后唐的辖区。

你再把当地军政最高长官控制在自己手里,那不就成了你的私人地盘了吗!

国土寸土不能让,你既然想打三州的主意,我就不能饶你!

李嗣源当即回绝了对方的要求,并用言辞敲打对方:不要乱来啊,乱来就揍你!

棍子没有切实打在自己身上,高季兴永远不知道疼。你不给是吧,不给我就自己动手,照样丰衣足食。

紧接着夔州刺史潘炕犯了错误被罢官,位子出现了空缺。朝廷的新刺史还在赶来的路上呢,高季兴已经带着军队杀进夔州城了。

他把城防部队消灭了个干净,然后彻底控制了这座州城。

刀刃已经见红,脸皮也就撕破了。

就这,李嗣源还没有动兵的意思,他新任命的夔州刺史还在路上,想等这位刺史到了看看高季兴的反应。

不出意料,高季兴将新任刺史拒之门外,彻底摆出了一副老子就是来打架的姿态。

然而令高季兴没有想到的是,他得罪李嗣源可以,新任刺史是万万不该得罪的,因为这位刺史是前任奉圣指挥使,名叫西方邺。

这个叫西方邺的人在后来的战争中将会教会高季兴死字是怎么写的。

高季兴的表演还没有结束,占据夔州让他尝到了甜头,为了扩大战果,他紧接着向涪州进军。但是打了半天,损兵无数,硬是没打下来。

这也很正常,南平的军兵打个偷袭战还可以,真要是拉到正面战场上去作战,基本上就没打赢过。

但是打不赢,我们可以抢嘛!谁让咱占据着水路要冲呢。

当时四川方面按照朝廷的命令,集结了蜀中珍宝货物以及金帛四十多万,装了好几条大船,顺江而下,想要走水路运往洛阳。

这些人路过高季兴的地盘,被对方堂而皇之的做了一次水盗,把压船的官兵杀了个干净,几船珍宝全都抢了去。

这就是明目张胆的在跟朝廷叫板了,李嗣源大怒,派人去责问对方。

高季兴耍起了泼皮无赖,对着使者一通大吼:

“你们的人翻船出了事故,去找河神问话去啊,来找我干啥!”

无耻啊,这种人不能留着了,必须打!

李嗣源当即下令剥夺高季兴一切官爵,然后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带兵四万,征讨南平。

同时任命东川节度使董璋为东南面招讨使,新任夔州刺史西方邺为东南面招讨副使,率领蜀中的部队沿江南下三峡,会合湖南马殷的军队,分三个方向向高季兴发起进攻。

三路大军可都是气势汹汹啊,别说三路,单单拎出来一路就够南平喝一壶的。

等到刘训的四万大军抵达荆南,楚王马殷的军队屯兵岳州,高季兴慌了,做起了缩头乌龟,坚壁不出,据城死守。

守城的同时他也向外部寻找帮手,派人向吴国求援。

吴国作为十国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向来和中原政权对着干,你中原政权要打谁,我老吴就要保谁。

既然南平的高季兴来求救了,吴国的水军立马出动,前去助拳。

眼看着一场多国大战就要开始,但是这一战注定雷声大雨点小,没怎么打起来。

为啥子呢,老天爷出面来干预了。

后唐出兵之前应该没看天气预报,刘训率领的四万北军刚赶到南平,天降大雨,连绵不绝。再加上江陵地区本来就潮湿多水,很多士兵都患了疫病。

这还不算,因为皇帝李嗣源这次火气来得比较急,出兵也比较仓促,军队开过来了,粮食却没运过来,想要后续开粮道吧,雨水又冲毁了道路,开通不了。

四万大军面临着饥饿与疫情的双重打击。

这种情况下别说打仗了,活着都不容易!

恰在此时,对这支军队来说更大的一个打击又来了——主将刘训也病倒了,卧床不起。

这仗可就没法打了。

为了解决问题,李嗣源立刻派孔循过去主持工作。

孔循这家伙搞搞内斗啥的那是没问题的,你让这玩意儿去指挥打仗,真是高看他了。

孔循屁颠屁颠到了江陵,指挥军队一顿猛攻,没攻下来。

这也正常,江陵城大,唐-军又都是疲病之身,加上孔循一个猪头指挥官,能打下来才怪。

既然打不下来,孔猪头就开始想别的主意了,改武斗为文攻。派人到城里面去劝降。

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变(二)第三十六章 疯狂的李茂贞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八十三章 好员工牛存节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八十章 罗贯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边儿那点儿事儿第二百一十三章 闹心的魏博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战前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七十三章 张颢和徐温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气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储风波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谦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掞的落幕第一百零三章 杨守光登基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二百一十七章 游子归故里第十四章 朱温的崛起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气第九十四章 南汉帝国发家史(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五十三章 刘掞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诈的周德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袭的威力第五十章 王建与李茂贞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变(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承业与李存勖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与阿保机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贵族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一百六十六章 杨刘第三十三章 战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韬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胜渡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诰的崛起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决战第二百零三章 烽烟四起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贵族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二百零八章 善后第二百一十三章 闹心的魏博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贵族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三十章 群殴李克用(一)第八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结局(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斗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刘皇后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胜渡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承业与李存勖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诈的周德威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