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见宋教仁

“袁公子,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时候大家都身不由己,所以也毋须有过多的牵挂。唉,实不相瞒,这大半年来整日闲赋在此,倒是有了许多充裕的时间来思考一些问题。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政治只是一种手段,而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种手段来推行个人理想中的政策。然而……唉……”说到这里,宋教仁意味深远的叹了一口气,眼神迷迷糊糊的看向不远处的花园院墙。

袁肃等了一会儿,随后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宋先生,莫非您是顿悟了一些其他的道理吗?还请宋先生明示在下。”

“呵呵,我所顿悟终归还是一人之见。不过我愿意告诉你,但是我不希望你因此而失去自己的主见。其实我们都错了,并非是政治是一种手段,而是所有手段都是在服务政治。只有政治才操作手段,而绝非是政治本身是一种手段。”宋教仁缓缓的说道。

袁肃沉思了许久,脑筋怎么都无从转过转个弯,他对一些政治哲学或者人生感悟并不是那么敏感,而且像宋教仁刚才所说的那句话,很明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重要更多一些,一旦用语言来描述,就会显得很矛盾也很难理解。

“袁公子,你毋须过分纠结于我刚才所说的话。在政治角逐场上,连我都仅仅只是一个初探门径的人,要想真正弄清楚政治的涵义,我们都还需要更加努力才是。”看着袁肃苦闷不解的样子,宋教仁微微笑了笑,随即开释的说道。

“让宋先生见笑了,在下一介武夫,实在不懂这些深奥的道理。唉,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下一直认为倘若叔父能与宋先生携手合作,中央政府势必能迅速立威一统,继而促成南北和平统一。我中华振兴之大业指日可待。然而,竟然发生这样让人扼腕叹息之事,当真是让亲者痛仇者快。我中华何日才能复兴,何日才能与列强并列?”袁肃慷慨激昂的说道。

“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大总统。诚实的说,之前在总统府的那段时间里,我与大总统相谈甚欢,对于很多政治上的改革和推进甚至不谋而合。在动身北上之前,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以中华之现状,盲目的推行民主政治是不理智的,很多时候民主反而成为被利用的口实。而根本很少明白什么才是民主。”宋教仁深沉的说道。

“这一点在下也是有所耳闻,之前您写给上海的信函,林仁卿是告诉过我的。”袁肃一边点着头,一边附和着说道。

“早先在上海时,都是与你说过的,民主建设是需要一个过程,中间很多环节是不可能直接跨跃过去的。大总统是很赞同这一点,而我的主张是先在中央普及政党政治的思路,以政党团结在大总统左右,为大总统提供足够的宪法支持。等中国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之后,再由政党政治的基础开始实现责任内阁制的体裁,随后由上而下的开始推广法制和民主建设。”宋教仁把自己的思路简单的说了一遍。

“这很好啊,眼下就应该如此才是。”袁肃赞同的说道。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好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是民主国家进程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唉!”宋教仁意味深远的说完,沉重的叹了一口气。

“那宋先生,您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停顿了片刻之后,袁肃转而问道。

“如今我还能怎么办?说实在的,在这里已经这么久了,对外界的很多事情已然脱节,当真是感到很无奈也很疲惫。不过,就算现在让我走出去,只怕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到以前的状态。因为我自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也做不了合格政客的那些事情。”宋教仁缓缓的吁出一口气,语气没有任何情绪的说道。

袁肃陷入了一阵沉默,他听得出来宋教仁似乎是打算永久就这样置身事外,这倒是与自己所了解的宋教仁有很大的差别,既然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主义者,早先为了推翻满清政府而遭受过那么多次的失败,偏偏在这次失败之后选择了放弃。当真是让人始料未及。

不过他同样也可以理解宋教仁的心情,并不能说经历过许多失败所以才不会畏惧失败,正所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的失败并不是没有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一丝一毫的积累起来,最终到了临界点便会彻底崩盘。

他同时也很赞同宋教仁自称自己是“不合格的政客”,可以说宋教仁跟孙中山一样,他们两个人都不是政客。宋教仁的主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需求,民主和共和原本就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要么是民主、要么是共和。至于政党政治这个概念确实可行,但也不代表能对中国当时政治有所推进作用。

恰恰是什么责任内阁制,愈发使得中国的中央政府陷入一种四不像的怪圈当中。反过来说,使得积蓄已久的资产阶级革命一下子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正因为如此才最终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孙与黄宋派的分裂。

归根结底,在探索中国政治改革的道路上,这些先贤要么是了解的不够透彻,要么是忽视了中国当代环境,要么完全是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

“唉,在下何尝不是扼腕自叹,好不容易盼来了民国,还不容易有了机会完成中华复兴大业,好不容易可以摆脱民族内部的重重矛盾,可偏偏总有那些顽固之人无从豁达。实不相瞒,在下一直认为当务之急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央集权,以强大的中央政府来统一国家南北,以中央政府之统令,规划并且推进国家发展。可是盼望如此之久,却始终难以见到真章。放眼环宇,各省拥兵自重者比比皆是,南方势力依旧不肯死心。到底内斗到什么时候才能彼此放下成见呢?”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袁肃感慨万千的说道。

“袁公子,我对你有这样能为国家大局着想的心思感到很是欣慰。我怏怏中华若能多出一些像袁公子这样的少年英杰,也不至于会困苦到今时今日了。”宋教仁说道。

“我本是一介武夫,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对国家未来颇有忧愁,所以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没有什么好x性子,只求务必能尽快完成国家一统、上下统令的建设。本以为宋先生北上会是一次绝佳的好机会,却没想到失之交臂。怎能不叫人着急?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这次大好机会,什么时候才能再有机会?”袁肃语气渐渐激烈起来,他是故意显出这番冲动的样子。

“会有的,一定会有的,这一点我至今都坚信不移。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兴衰所必须面临的决断。”宋教仁颇有倚老卖老的口吻说道。

“即便如此,为何明明能更快实现,偏偏还要等待下一次的机会?这中间所浪费的时间会让我们中国与列强拉开更多的距离。不是我意气用事,为了能促成中央集权,我宁可不择手段。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有些事必须下定决心狠狠的做上一把,方才能彻底免除后患,奠定我中华百世之基业。”袁肃咬着牙说道,说话时的神态就彷佛上阵杀敌一般。

宋教仁只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以为袁肃是在指利用一些手段铲除那些隐藏在中央政府中的顽固势力,比如暗杀或者兵变什么的。对于这些手段他早年都是有所经历,从华兴会到同盟会,革命志士组织暗杀、煽动兵变已经多不胜数。

同时,他也只当袁肃是一时冲动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劝。更何况以他今时今日的处境,自己又能怎么去开劝对方呢?

对于袁肃而言,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宋教仁记得一个“不择手段”,等到袁世凯推行帝制时,自己会果断的拥戴袁世凯登基称帝,到时候也就有理由来向宋教仁做出解释,从而争取宋教仁的谅解。

之后,二人又闲聊了一些其他情况,袁肃告知宋教仁目前国内国外最新的时事新闻,包括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也暗示了中国x政府内部对亲同盟和亲协约的势力,正在一点点凝聚成型。对此宋教仁的态度是中国不要掺和欧洲帝国x主义的利益分割,一方面是中国没能力掺和,另外一方面是即便掺和进去也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应该趁着西方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之际,尽快完成国家统一,并大力发展。

袁肃表示同意,他也说自己会尽可能去说服叔父。

到了下午两点钟过后,袁肃没有再继续叨扰宋教仁,又说了一些比较激动的言论,随即起身告辞离去。宋教仁到现在还认为袁肃是一个很新派的北洋军官,就算对方不认同南方革命势力的一些主张,但起码也是一个能为国家为民族考虑的正直的人。

第52章 ,纳捐集资第73章 ,南北交锋第21章 ,公所典礼第44章 ,信到京城第12章 ,筹码在手第32章 ,长痛短痛第84章 ,以理服人第32章 ,新官上任第87章 ,着手解决第46章 ,荣升护军第88章 ,控制战争第62章 ,神秘女子第19章 ,趁势而起第23章 ,暗中行动第7章 ,针锋相对第45章 ,以退为进第59章 ,少壮声势第38章 ,收买人心第54章 ,见宋教仁第2章 ,似有察觉第71章 ,炮兵计划第65章 ,局势急转第39章 ,中秋北京第78章 ,晓之大义第47章 ,会众豪绅第57章 ,华中绸缪第49章 ,南北剧势第16章 ,善后之计第79章 ,建近卫军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1章 ,太子一党第85章 ,见何其巩第22章 ,滦州交代第24章 ,另有一手第55章 ,战火转移第100章 ,深夜突袭第87章 ,随营学堂第29章 ,五月六月第70章 ,南下筹备第54章 ,重庆变势第11章 ,起事前夕第43章 ,简而复杂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70章 ,南下筹备第27章 ,逐步展开第7章 ,初步探讨第42章 ,分配防区第27章 ,逐步展开第46章 ,荣升护军第84章 ,长江之西第53章 ,筹备工作第54章第98章 ,三方度势第11章 ,入豫心思第14章 ,少壮北洋第80章 ,紧急行动第31章 ,安山善后第14章 ,借机行事第84章 ,趁势发展第15章 ,事发突然第1章 ,滦州郊外第13章 ,会蒋百里第61章 ,审余小鱼第64章 ,乌云密布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37章 ,逼上梁山第9章 ,停火谈判第14章 ,总镇反应第80章 ,时局进展第47章 ,军政会议第80章 ,三方保举第27章 ,开始进攻第5章 ,意在古物第76章 ,淮安打探第65章 ,筹安谋策第61章 ,返回北京第70章 ,南下筹备第14章 ,少壮北洋第39章 ,袁氏家宴第11章 ,请缨出战第89章 ,步步落实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49章 ,别开生面第65章 ,联谊会上第90章 ,拟两部分第23章 ,暗中行动第27章 ,迎王怀庆第3章 ,火攻丹阳第21章 ,公所典礼第83章 ,陷义帝制第23章 ,临行安排第92章 ,宴会过后第30章 ,惨案发生第34章 ,着手收网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98章 ,培植政府第31章 ,任大都督第24章 ,人满为患第98章 ,培植政府第22章 ,谋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