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长痛短痛

余额不足

对于袁肃来说,自从收到高顺陆续发回来的几封电报之后,心神渐渐有几分不安宁起来。

之前他还是一直寄希望能像历史上那样,护国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北洋政府内部纷纷倒戈独立,以至于在众叛亲离之下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

即便是经过了青岛和辽东这两件事,为北洋政府赢得了不少民众基础,可也未必就能百分之百确保帝制的推行。在这一点上早先就有过分析,岂不说坚定不移的革命人士会反对,前清时期那些遗老官僚们也根本会反对。就像梁启超、康有为这些尊奉正统的保皇党,又有名望又有立场,肯定不会叫袁世凯好过。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还是“意料之中的意外”,毕竟在各方面喉舌的宣传造势之下,民间的气氛持续升温。这一点就连袁肃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他同样是安排过手下暗中推波助澜、大造声势。

面对国内民众倒向性的支持、拥戴北洋政府,南方革命阵营必然会感到压力徒增。革命的力量原本就是依附于民间各界,如今非但失去了不少力量的源头,甚至这些力量的源头还转向支持北洋政府,此消彼长之下,岂能没有压力?

从这段时间南方革命势力的表现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

在六月中旬的这几天,袁肃从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他可以充分看清楚南方革命阵营目前的形势。先是丽江会议没有任何结果,西南诸省各自都有内乱:四川熊克武与外省驻军争执不休,贵州任可澄、刘显世也明争暗斗,陆荣廷掌管下的两广各自都有不太平;之后中华革命党这边也是处处优柔寡断,派回国内负责联络革命武装的人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再者,就连两广、江浙以及香港、南洋等地同情革命的商人、资本家们,现如今同样都表现出踌躇和观望的态度。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北洋政府一次重大的变动,选择好究竟站在哪一边,必然会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决定性的转变。

并非是这些商人、资本家都革命没有信心,而是在衡量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双重利益的时候,总是需要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一些。如果真如北洋政府所宣传的那样,改变政治体制和国体能够使得中国发展的更好,那现在支持革命,岂不就是在蓄意破坏国家的发展吗?

正是因为这些商人、资本家愈发显得犹豫,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革命阵营的经济来源。

不过,袁肃从始至终都认为,单靠革命阵营来进行倒袁行动,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到底都是不可靠。历史上的护国战争还是因为北洋内部的政治争斗,从而让护国军有机可乘。即便现在国内对北洋政府和袁世凯拥戴、支持的声势很浓烈,可越是如此,北洋内部的军阀、政治派系便越会不满。

他相信只要南方稍微有点行动,北洋内部自然会伺机配合。

真正结束袁世凯帝制的不是护国战争,而是国内上上下下反对的声讨之势。

等到各省督军一个个都宣布独立,各省的舆论宣传也渐渐开始驳斥、贬低并且揭露帝制的真想,民间老百姓们自然会从狂热中渐渐苏醒过来。在这样的大声浪之下,袁世凯孤立无援,哪怕手里牢牢掌握着一支效忠于自己的中央军,也必然会不战而败。

可摆在眼前的南方革命阵营的形式,显然是到了万分窘迫的地步。

袁肃最担心的,莫过于是南方革命阵营连最基本的呼吁倒袁的声音都没有,更别谈还能像历史上发动武装倒袁的护国运动。一旦袁世凯顺理成章的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又利用称帝之后的声势和政治压力,彻底消灭南北对立的局面,那中国近代历史就算是彻底改写了。

真的如果走到这一步,或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国家一旦完全统一起来,今后发展壮大的步伐必然能迈得更大一些。

但是以他对袁世凯的了解,以及北洋内部的现状来看,除非袁世凯在称帝之后还能有足够的信心,并且寿命还能再坚持五年左右,否则这件事断然不会有预想发展中的那么顺利。

只怕袁世凯称帝之后不会忙着统一中国,而是煞费苦心的开始为儿子袁克定继任来做文章,又要安排托孤的“顾命大臣”,又是要肃清北洋内部潜在的威胁,还要想方设法与洋人进行帝制正统的周旋。

不仅如此,如果袁世凯的寿命不能延续下去,那就等同于没办法肃清北洋集团内部的隐患,一旦袁世凯离世之后,单凭袁克定根本不可能应付得来那些“前朝的老油条”。最终的结果肯定反而会更乱,北洋内部要么反对帝制,要么继续帝制,而这其中又要分很多情况,有人要当皇帝,有人要当首相,有人要铲除袁氏,有人则是像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旦北洋集团内部争斗不休,严重消耗或者分化了实力,南方革命阵营和军阀十之八九会再次兴风作浪。也就是说,在一九一六年不能发动的护国战争,还会在往后继续爆发。国家仍旧混乱不堪,相反还会遗祸更长的时间。

袁肃自知自己好阴谋、弄权术,但如若袁世凯真有可能改写中国近代史,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他倒也心甘情愿接下来淡出政坛、放弃手中的全部兵权。可显然这个可能性虽然有,但实在太过渺小。无论是袁世凯所剩的阳寿还是北洋内部的裂隙,这些都会导致接下来的历史出现许多变数。

与其寄希望于如此风险的事情上,还不如趁机把事情闹大。

他现在巴不得南北矛盾愈发激化,革命阵营大张旗鼓的反对帝制,并且发动护国战争来威逼袁世凯。一方面自己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利益,东山再起甚至更进一步掌握中央大权都不是什么难事,而另外一方面则更为重要,那就是可以通过这次南北矛盾,一举将西南诸省这些祸患全部连根拔起,省的夜长梦多,此外同样还有机会将北洋内部的矛盾暴露出来,趁着内战期间也一鼓作气将内部问题彻底解决。

或许在内心深处,袁肃还是有一定私心,可他从滦州起义一直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期间所经历的以及最近所经历的许多事情,都不得不自己刻骨铭心的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时代是无法生存,要想生存并且改变现状,那就得推崇武力摄权。

既然袁世凯不信任自己,自己又何必要信任袁世凯能完成复兴中国的大业呢?

对于他来说,在私心的背后多少还是有所顾全大局。长痛不如短痛,留着西南诸省这几颗毒瘤慢慢滋长,北洋内部隐患重重,还不如狠心的挑起一场大阵仗,把所有问题一次性全部都解决清楚。既能为中国完全统一做出一大步的贡献,也能在消弱北洋老一派之后,使得自己可以顺理成章掌握大权。

【给点收藏吧,给点红票吧。谢谢各位读者大大了!】

第37章 ,京城春节第65章 ,说赵山河第80章 ,紧急行动第40章 ,改变心思第11章 ,请缨出战第82章 ,少更于老第21章 ,正式军官第7章 ,起义前夕第30章 ,双面处理第5章 ,伏击日军第85章 ,见何其巩第85章 ,双重密谋第86章 ,偏远事故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24章 ,人满为患第31章 ,南方筹谋第39章 ,中秋北京第50章 ,遇段祺瑞第71章 ,重新聚力第38章 ,战后善后第84章 ,长江之西第61章 ,学习方法第20章 ,郑州军事第23章 ,顺势而为第66章 ,化工产业第45章 ,以退为进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1章 ,成立典礼第19章 ,擢王怀庆第75章 ,先有计划第32章 ,坚持进攻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63章 ,背道消息第90章 ,发展工商第83章 ,亲去隆庄第82章 ,少更于老第21章 ,公所典礼第94章 ,入股开滦第80章 ,共和成立第76章 ,慈善宴会第61章 ,审余小鱼第72章 ,整军欲动第47章 ,军政会议第69章 ,惊天变故第34章 ,着手收网第3章 ,舆论手段第93章 ,酒后之言第36章 ,俘周宝林第87章 ,着手解决第70章 ,枭雄末路第34章 ,民军奇部第5章 ,伏击日军第82章 ,营中出事第28章 ,继任赈灾第85章 ,双重密谋第83章 ,陷义帝制第56章 ,道听途说第60章 ,北洋新星第81章 ,王磷同忧第49章 ,并不简单第43章 ,返回滦州第42章 ,一声令下第72章 ,刻意打压第66章 ,帝制进言第67章 ,初显针对第6章 ,标部会谈第82章 ,营中出事第4章 ,借力打力第69章 ,急流直下第91章 ,唐海重工第21章 ,军事部署第92章 ,强猛攻势第72章 ,整军欲动第8章 ,似有变故第117章 ,西南预示第98章 ,新的线索第23章 ,顺势而为第23章 ,见张镇芳第90章 ,改制共和第32章 ,新官上任第68章 ,军火事故第87章 ,以身涉险第29章 ,深夜闯营第77章 ,新的内情第84章 ,最后谈判第9章 ,世事难料第57章 ,华中绸缪第20章 ,独立事宜第94章 ,奇正虚实第69章 ,上门讨要第66章 ,帝制进言第75章 ,赈灾募捐第10章 ,转危为安第116章 ,军医学院第59章 ,约定与会第76章 ,淮安打探第17章 ,强化民兵第53章 ,暂定行程第93章 ,酒后之言第55章 ,前往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