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信阳之乱

信阳这段时间越来越不安稳,纵然近卫军总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每天也有大量的军队和后勤物资来来往往的调度,可是情况总是有一些很难预测。尤其是在最近的三四天时间里,袁肃越来越能体会到那些北洋军阀在面对各种民间运动时的纠结心态。真是万万没有料到,那些学生、工人竟然都把游行的声势发展到了信阳!

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有许多情绪激动的民众沿着城内主干道游行,有时候甚至还把军用通道都堵塞了。不过这还都是小事,如今这个年代工业不够发达,没有那么车辆来来往往,即便是堵塞稍加指挥或者驱散,照样还是能够恢复交通。但是最麻烦的事还是这些满怀一腔热血又或者仅仅是跟着来凑热闹的人群,愈发肆无忌惮的组织各式各样活动,打出反对帝制、反对北洋政府的口号、标语。

一开始信阳县政府还调派了不少警察进行阻止,似乎是起到了一丁点的效果。可是警察毕竟是少数,而人民却永远占据着极大的份额。以至于局势就好像是一块橡皮糖一样,即便用力压扁了下去,可随后的反弹却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

工人、学生进行游行的人数越来越,进行各式各样集会抗议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从每个一两天有一次诸如此类的活动,到最后是一天有两次诸如此类的活动。更不说到后来规模愈发显得庞大,一天之内几乎各乡镇、县城都有十数支队伍。

县政府势单力薄,又因为是军事聚集的重镇,警察们也不敢乱开枪,一则是害怕开枪之后引来军队的误会,二则也很清楚如果开枪射击平民百姓,必然就授予这些人口实,到时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县政府也害怕这些民众会突然变成暴x民,于是只能将警力专门调配到来保障私人安全,以及提供给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来加强护卫。

正是因为如此,以至于游行示威的老百姓更加得寸进尺。

袁肃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容忍这些人的行为,毕竟他受过二十一世纪很多“新”思想的熏陶,骨子里是同情和支持普通老百姓。所以他并没有严令麾下的警卫部队对这些老百姓进行强行驱散,只是加强了司令部周围以及进出城的军用通道安全,确保军事机构能够不受影响,仅此而已。当然,偶尔他还会良心发现,到中午时派人给那些游行群众送去水和干粮,并且发布公告强调自己不会采取压制,但提醒所有游行的人群保持理性。

对于袁肃这一系列做法,总司令部内部的许多人都感到十分忧虑。他们很清楚袁肃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不是一个坏人,从在滦州追随袁肃一来,这几年里目睹了袁肃关心基层民情,实打实的制订了许多改善民生的政策,甚至还开创了一些史无前例的保障贫困农商的经营模式。这次信阳城内发生的情况,袁肃必然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和原则。

只是部下们担心的是,各地民众情况不一样,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给面子。

更让人担心的还是信阳这边的民乱,极有可能是中华革命党人派来奸细从中挑拨、煽动,若真是这样的话,这些无知的民众们非但不会给官府面子,甚至还会认为官府软弱无能,从而更是变本加厉的来进行抗议、反对的活动。

其实袁肃并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是处在他现在这个位置十分不容易的,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会造成极大的民间反响,自己可不能让北洋政府在背负更多的负面名声。同时他相信,自己的通情达理肯定能换来一些老百姓的谅解,尤其是其中那些有文化底子的学生。更何况他来到河南这大半年的时间里,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络、安抚和制订临时军事政策,基本上获得了广大商人阶级的支持和拥戴。

也因此在这段时间的群众游行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唯独商界都还能保持冷静。

哪怕这些游行群众把街道都堵死了,害的商铺没办法开业,商人们大不了就关闭门店。反正他们最大的客户不是这些星斗小民,而恰恰是中央近卫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部从南下开始就有足够的资金源源不断支持,袁肃基本上能就地采购的物资便就地采购,本地市场的商品供应反而无法满足军队的开销。所以许多商铺大部分物资都已经销售一空了。

由于袁肃降低了商业交通的税以及取消一些地方不合理的课捐,使得商业运营的成本大大降低。为此商人们也自发与袁肃达成默契,即便是军方采购的货物十分稀缺,也绝不会坐地起价,相反还会不遗余力的去到邻省帮忙搜集、采购这些物资。

袁肃针对游行群众采取的怀柔对待政策,确实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并非完全出乎他本人意料之外。游行群众当中的两类人还是对近卫总司令部的做法有所表现,一类是有一定社会阅历的知识分子,另外一类则是最淳朴的老百姓。

信阳的民众反对声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前后都快有小半个月的时间。

在这小半个月时间里除了警察偶尔采取过一些暴力行动之外,城内城外聚集最多的军队反而没有任何行动,基本上也就是维持秩序罢了。有一定社会阅历的知识分子自然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不像是那些思想不成熟的青年学生,只知道政府的不作为是此次游行的阶段性胜利,而并不体会到其中的良苦用心。至于那些淳朴的农民,骨子里就不敢跟官府作对,如今官府还好心给水给东西,理所当然会感恩戴德。

但是即便如此,那些淳朴的农民还是每天都来参加游行,但是他们的真实心意并非是为了反对帝制或者反对北洋政府,仅仅就是为了贪图这一点吃喝的小便宜。这些人群人数并不少,他们只会跟着游行的队伍进城,然后就老老实实的找到一些关闭的店铺大门口,或者其他屋檐下面蹲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聊天或谈笑,还有对其他正在挥舞旗帜的学生、人群指指点点,一下子又变成了围观者的角色。

到了五月中旬,原本尚且稳定的信阳城内局势,突然发生了变故。

正如同总司令部那些幕僚和部从所担忧的那样,信阳城内乃至整个河南境内的大部分民间反对活动,都是由中华革命党派人来暗中操控。随着这段时间号召参加游行队伍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中华革命党大人自然开始策划起更激烈的行动。

也就是突然这一天,带领抗议和示威人群进城的革命党大人,将早已准备好的汽油瓶和其他投掷物,纷纷向县政府的大院投掷。原计划本来是偷袭近卫军总司令部,可是司令部周围防卫实在太严密,而且这段时刻游行的队伍也习惯只在县政府附近活动,根本就没打算转道前往司令部。

好端端的游行示威活动,顿时变成了一场暴x行。

好在县政府附近早先预备了许多警察,总算及时制止住了这场动x乱,并且还逮捕了几个带头哗变的头目。不过县政府外围墙,和部分内部的建筑多少是受到了损害,尤其是投掷的汽油瓶险些引起了一场火灾。

本以为逮捕了闹事的头目之后,这件事便会告一段落,甚至整个信阳城内的游行群众们也会因为失去领导人而解散。县政府的官员总算可以长长的舒展了一口气。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那就是这仅仅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随着第一批带队的中华革命党被逮捕,愈发刺激了中华革命党的怒火,他们不断鼓吹县政府是乱抓无辜,什么口口声声保障人民权益,什么不会阻止人民群众行使游行权。总之在中华革命党不遗余力的造势之下,他们根本不在乎昨天向县政府投掷汽油瓶、煽动老百姓暴x乱,只是一味的将事态聚焦在县政府抓人甚至打人上面。

在这些游行的人群当中,中坚力量自然还是那些青年学生。这些青年学生早先就接受了那种激烈革命思想的熏陶,根本没办法理智的看待事情。不仅如此,在参与游行的人群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地的会党分子,这些人本性就很残暴,向来也是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干做。中华革命党与这些会党分子密谋,就要趁着下一次的游行示威活动时,有会党的兄弟们打头阵,直接先袭县政府,抢了县政府的武器之后再袭总司令部。

这些计划在事先都告诉了那些青年学生当中的骨干,学生骨干又把消息先传递到其他同学。如此突然的大动作,确实让很多学生感到唐突,也感到有几分怀疑。毕竟总司令部和县政府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采取强硬手段打击他们,这会儿反而轮到他们先行出手动粗,于情于理都不符合也不正确。

可青年学生毕竟是要面子,而且又容易盲目的崇拜。既然是中华革命党下达的任务,又是一次切身实地的参加“革命运动”,当然不能临阵退缩。即便有人提出了质疑,也会因为那些骨干学生的呵斥,再加上其他人学生的冷眼,而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参加。

到可第二天,原本以为会清静的街道,在凌晨时分就躁动了起来。

从各地聚集起来的游行群众们在天刚刚蒙亮的时候,就已经在主干道上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洪流。学生们一开始还以为只会像之前那样,先循环渐进的向组织声势,然后再发动冲击。可是那些会党分子从一进城开始就展开了暴力活动,不仅是冲击政府机关,甚至还攻击早先预谋好的那些县政府官员的住宅。

纵然官员住宅大多有护院和警察保卫,可面对失控的人群以及近乎疯子一般的袭击,局势一下子就乱了套。慌乱之中警察只能开枪还击,子弹穿过密集的人群,很快就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状况。

随着县政府遭到暴力袭击,人群渐渐转变方向,制造更大的混乱和动荡,一路向着近卫军总司令部冲去。近卫军总司令部附近的街道早就值勤士兵戒严,对于昨天城内的暴z动事件,也是第一时间做了汇报和备案。今天一早城内发生的动乱,各方面也传达到了袁肃这边。

纵然袁肃主张怀柔的对待政策,可是情况一旦失控还是很快的做出决断。他立刻下令在各街道进行戒严的部队,马上开进市区,先解救县政府和其他正早遭袭的地区。同时又从司令部警卫团抽调更多的兵力,对于正在向总司令部冲来的群众进行阻止。在所有行动命令当中,他做出批示可以采取武力制止。

或许对于信阳城的人民们来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将可以记录到史册之中,最起码少不了在地方志上留下一笔。整整一天的时间,枪声此起彼伏,惨叫声贯耳不绝。直到傍晚时分,城中的动乱才渐渐平复下来。

在枪声消失之后,有些老百姓大着胆子打开一条门缝,向街道外面偷偷看去一眼。他们所看到就是一群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在戒严,而一批杂役和被逮捕的游行群众,则被指挥着打扫主干道上的狼藉。即便现在天色已暗,可还是能够看到主干道上到处都是血迹,各式各样的传单、旗帜、横幅,还有许多被破坏的物什。

虽然不是一场战争,但整个场面却好似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

第64章 ,临时告诫第12章 ,故设伏击第57章 ,华中绸缪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70章 ,扩编军队第16章 ,定制式化第54章第82章 ,北京调整第66章 ,化工产业第12章 ,各有部署第59章 ,组建情报第3章 ,洋商开矿第65章 ,说赵山河第90章 ,拉拢进退第56章 ,道听途说第11章 ,请缨出战第77章 ,神秘来宾第21章 ,公所典礼第70章 ,扩编军队第47章 ,南下上海第49章 ,南北剧势第68章 ,军火事故第15章 ,挑明来干第10章 ,谈判决心第86章 ,三旅番号第25章 ,标部会后第96章 ,新式步枪第23章 ,暗中行动第20章 ,明升实降第8章 ,会见蔡锷第64章 ,临时告诫第34章 ,香港分部第43章 ,简而复杂第6章 ,暗藏势力第65章 ,筹安谋策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63章 ,制式产业第42章 ,一声令下第91章 ,唐海重工第11章 ,辽东反攻第39章 ,结交豪绅第67章 ,撮合婚事第48章 ,游说成事第38章 ,会袁克定第68章 ,局势突变第29章 ,滦州驰援第48章 ,南北驳火第59章 ,约定与会第89章 ,先入铺垫第74章 ,乱中生财第8章 ,会见蔡锷第35章 ,上海线索第78章 ,突然而见第8章 ,不做不休第89章 ,壬子新年第9章 ,紧锣密鼓第11章 ,别有用心第72章 ,开营训练第35章 ,制订政策第22章 ,落井下石第46章 ,滦州谘议第47章 ,会众豪绅第47章 ,护国帷幕第7章 ,针锋相对第44章 ,信到京城第3章 ,火攻丹阳第59章 ,少壮声势第52章 ,纳捐集资第24章 ,无心无意第79章 ,建近卫军第59章 ,约定与会第55章 ,前往保定第81章 ,大转折点第20章 ,越闹越大第73章 ,事前筹划第64章 ,儿女情长第61章 ,郑家大少第53章 ,一战阴影第39章 ,急收缓放第58章 ,背后杀出第7章 ,初步探讨第41章 ,除夕夜宴第22章 ,鱼龙混杂第12章 ,各有部署第26章 ,高顺消息第57章 ,遇袁克端第17章 ,遇孙连仲第27章 ,验证关系第44章 ,事在北京第96章 ,告一段落第75章 ,北洋态势第3章 ,保境军资第32章 ,长痛短痛第43章 ,返回滦州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59章 ,意外事件第26章 ,拼上一把第11章 ,辽东反攻第30章 ,执掌大权第117章 ,西南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