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芜湖

马一龙已经被赵昊彻底撩拨起来,当天晚上就让人收拾行李,准备去昆山大展宏图了。

不着急不行啊,再晚几天就耽误育苗了。那可是一下耽误几十万亩啊,要是因此少收了一季,那罪过可就大了去了。

听说孟河先生要走,溧阳父老全都震动了,纷纷登门挽留。书院外聚集的乡亲百姓足足两三千,还有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

马一龙只好出面安抚乡亲,告诉他们自己是去昆山,向赵公子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可以更好的造福家乡。

老百姓都听傻了,在他们眼里,孟河先生就是神农般的人物,他还需要学习什么农业技术?

马一龙为了脱身,把赵昊拎出来一顿胡吹乱捧,说他可以种出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赵昊无奈,赶紧亮出了自己的玉米棒子。还有那些黄瓜、茄子、苦瓜、丝瓜,终于镇住了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

他又保证会定期派农技员来推广技术,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最新的农业技术,老百姓这才肯依依不舍的放人。

此举带来的副作用是,赵昊的行踪暴露了。

等他乘小船回到县城码头,准备上科学号走人时,便见熟悉的一幕又上演了。

溧阳知县石青山,率领县里几位士绅,早已恭候多时了。无论如何都要请赵公子赏光吃顿饭。

赵公子有心整合江南,自然不能拒人千里之外,只好客随主便,跟他们去了高静园。

席间,石知县果不其然,试探着询问,江南集团是否还有余力,可以为溧阳的生丝和丝绸兜底?

石青山表示,作为感谢,他一定会为江南集团在溧阳大开方便之门,提供一切便利。

可惜石知县自己也没什么底气。溧阳太小,既不沿江也不临湖,距离金陵和苏州都太远,实在没什么用处。

那是他这样以为。

溧阳在芜申运河与丹金溧漕河的交界处,这两条运河与另外几条纵横的水系,共同构筑起赵公子心中联通江南的运输网。这就注定了溧阳将在未来的江南格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有赵昊一番作态之后,还是勉为其难的应下了。

当然,竹杠……哦不,细则还是得江妹妹来谈,赵公子可不擅长这个。

~~

在溧阳又耽搁了一天,赵昊当晚只好住在高静园中。不过这园子还是挺美的,也算旅途中小小的调剂一下。

翌日科学号扬帆出城,赶赴此行第四站芜湖。

科学号沿着中江驶离溧阳,又进了高淳县境内。这里距离南京已经不太远了,后世高淳也成了南京的一个区。其境内山峦叠嶂、湖泊纵横、水明山秀、四季常青,又是一处鱼米之乡。

运河横穿高淳县境时,赵昊压根就没打算下船,谁知那高淳知县也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居然乘船在河上拦路。

赵公子只好又耐着性子应酬一番,也跟高淳县达成了同样的协议。

谢绝了对方上岸一游的盛情邀请,他赶紧继续赶路。

还好,出了高淳县,便进了芜湖县境。

作为赵昊的江南规划中,重要性排前三的西陲重镇……当然这个西陲,指的是江南西陲。

芜湖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从地理和文化上都算是江南地区的边界了。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的讨论,赵昊已经对内宣布,江南集团不会无限度的扩展边界。

赵昊为江南集团划定的经营区域,大约南起杭州,北至扬州,东临上海,西到芜湖。

这一区域包括了大明最精华的,苏松常镇杭嘉湖、以及应天、太平、扬州共十府。

这十府之地的面积加起来,只有五万平方公里,才是浙江省的一半。但人口超过两千万,赋税更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毫无疑问,这就是大明乃至全世界最精华的区域所在。

而且这里几十年内都不会有战乱干扰;远离北京政治中心,也没有藩王封地,环境十分宽松;士大夫大都不耻于言利,商业氛围十分浓厚;老百姓大都养蚕织布,手工业也十分发达。

如果大明有一个地方,能实现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跃迁,完成商业革命,那一定是这里无疑!

比起带领整个大明一起进行商业革命,显然只带领这五万平方公平的弹丸之地实现突破,是更现实,更具操作性,自然也更容易的目标。

好吧,这也很难。这年代除大明外的几大帝国,也基本就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佛郎机、英格兰更是只有几百万人。

要带领两千万人走入新时代,怎么也不能说容易。

但相对容易些总没错……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能把这一件事办成,就已经牛伯夷上天了。

~~

赵昊为什么把芜湖看的这么重。

首先,它的先天条件太好。

芜湖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阳江、清水河在此汇集入长江,北有裕溪河连接巢湖。是湖广与江南、皖南与江淮的交汇之地,天然就是勾连南北、交通东西的水上交通枢纽。

这让它成为天下四大米市之首。青弋江沿岸樯桅如林,商户密布,天下贩往江南、皖南、江淮的大米,大都由此发运。

除了粮贸中心外,芜湖还是大明的炼钢中心。素有‘铁到芜湖自成钢’之说。

大明鼎鼎有名的‘苏钢’,其实并不产自苏州,而是芜湖所产。

更准确的说,芜钢工艺本始于苏州。但从几十年前,由于苏州缺乏炼钢所需的铁、煤等原料,以及雇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大批冶铁业主和工匠从苏州移至芜湖。

因为芜湖紧邻繁昌、当涂的铁矿,铜陵、贵池的煤矿,且这些矿产都在长江沿岸、一字排开,运输成本极低。在无可比拟的优势,芜湖遂成为苏钢的实际产地。

并且,这里还是大明的浆染中心,素有‘织造尚苏松、浆染尚芜湖’之说。

芜湖的浆染业独步全国,浆染技术和染料生产技术都很先进,所染布帛、丝绸,质量高,颜色鲜、种类多,不易掉色。尤其一些较为特殊的染色,如‘铜绿’、‘银朱’,只有他们能染出来。

甚至苏州所产的丝绸、松江所产的棉布,很多都会通过芜申运河送到芜湖来,经这里的染坊上色,再贩卖全国,远销海外。

这两大支柱产业,共同构筑起芜湖大明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的地位。

如此芜湖,赵公子怎能不爱?

ps.第二更。

第四十章 开演之刻已至第十二章 春芳的心第十二章 爸,我错了第二百零四章 这位将军实在太谨慎了……第七十四章 小黄人儿第二百三十八章 小阁老对小阁老(幼)!第一百五十七章 赵立本出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吓破胆第九十一章 母亲大人第五十七章 酒楼的名字叫……第八十七章 悄悄问赵公第三十二章 海中丞算命第二十六章 公子火气太大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邀约第八十一章 魔鬼岛第一百九十七章 事大主义第一百七十六章 选择题第二百五十三章 夜半钟声到客船第二百九十四章 纵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子一怒,救活盟主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点滴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买卖第七十章 海瑞定风波第一百三十四章 玉佩名宁安第六十章 全歼第七十九章 总有用钱买不到的东西第二百一十七章 比钱更宝贵的第七十五章 回家第一章 扬州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哥哥别来无恙第九十二章 溪上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帅上天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赵二爷这辈子全靠小阁老第二百八十九章 史上首次并购(盟主加更)第二十九章 徐渭说,海瑞也不对第五章 海斗士升级第六十五章 高配版赵二爷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辅请吃饭第二百一十四章 塞英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京众义民公启第三章 陈六事疏第二十六章 帮手第三十八章 阿依努人永不为奴第三十七章 三反工作第四十六章 不接受投降第六十二章 拔刀相助第二十一章 本钱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第一百九十七章 你听说过汪直吗?第三十四章 史上最强知县班子第六十二章 訚千代是个好姑娘第一百二十章 桃色事件第五章 海斗士升级第二百八十一章 爹,这么快就回来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水中浪子林志玄第一百九十八章 时间管理大师第一百零六章 我将以高达形态出击第二百二十四章 鲸吞计划第二百四十八章 账面意义上的千万(两白银)富翁第二百零五章 罪己诏第一百二十三章 赵带善人第五十七章 城名永夏第二十七章 作家助手赵公子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椰子泄露的情报第九十章 外销瓷与安南青花瓷(求月票!)第六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第一百八十六章 林凤突击第九十九章 赵公子唱空城计第一百二十八章 浦东新区第一百五十四章 被遗忘的人儿第二百二十六章 沙船帮第五十一章 一样春风两样情第十七章 鼠哥(盟主加更)第三十四章 吾谁与归?第二百二十一章 他们也拜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浦东第一百二十五章 灵感第一百三十二章 澳门第二百二十二章 上天的诱惑第九十七章 芜湖第一百四十一章 联合战疫第三十七章 斋堂第二十八章 毁尸灭迹第七十九章 家庭农场第一百零六章 一炮三响第一百四十七章 开工仪式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椰子泄露的情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陆子冈第三百零二章 药到病除第九十二章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无法无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赵公子的大预言术第九十九章 公子真乃神人也第一百四十九章 战斗吧,雪浪!第二十一章 听君一席话第二十六章 堵门【结果变成请假条的本篇总结】第四十一章 枪与弓的比试第二十九章 本少爷现在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