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天地鬼神,就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如此,《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三国时代的孟宗,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年老多病,医生嘱咐“鲜竹笋做汤”,可以治疗他母亲的病。那时正是严冬,哪找这些竹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放声哭泣,没过一会儿他就发现地裂开了,竟然长出了几个很嫩的竹笋。孟宗一看非常欢喜,马上采回去做汤给母亲喝,后来母亲果然病好了。孟宗本人后来也做到了“司空”这样的高官。
这是至诚感动天地,有的人觉得好像不能理解。是不能理解,因为用理解的心、用思维,心里就有念头,有念头这就不诚了,刚才讲的“诚”是心里没有念头,“至诚”是一丝毫的念头都没有,才能够跟天地感应。像孟宗内心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为母亲治病,这一个念头把其他所有的妄念都给打掉了,都给压伏住了,心也就达到诚了。那么诚就能够感通,所以冬天的大地竟突然长出竹笋,这都是“至诚感神”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应?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私心杂念,常常想到的是自己的,是小我,是自私自利,没有把父母时时刻刻摆在心里,更不要说是全心全意的念着父母。如果是全心全意念着自己的父母,心里就能达到没有妄念、只有正念。正念是什么?是孝心。这个正念就能够跟天地感通,就能够把本性中的智慧和德能开发出来,所以就有能力事天地、明察天地,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进而得到不可思议的福分。
四、天子有尊言有父兄
经文:【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这是讲到天子,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如此。这里特别用天子来讲,天子都要尽孝,更何况其他人;天子都有他所尊贵的、尊敬的,更何况其他人。虽然是天子,“必有尊也”,必定有应该尊敬的对象。谁是尊敬的对象?父亲、叔父、伯父,诸父。所以“言有父也”,这是有父亲,心目中有长辈。
“必有先也,言有兄也”,这个“先”是指比自己年长的人要让他先,“长者先,幼者后”,自己也有做幼者的时候,也有走在后的时候。天子本来是万人之上,但是他也有礼让的时候,有尊敬别人、让别人在他之先、在他之上的时候。因为兄不仅是自己的亲生的兄弟、同胞兄弟,还有家族里的,也包括全社会凡是同辈的比天子年长者,都是兄。所以天子对百姓以礼相待、以敬相待,就能感得百姓对天子的爱戴。
唐玄宗《御注》:“父谓诸父,兄谓诸兄,皆祖考之胤也。”父,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诸父,凡是长辈都是父母,像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他们,所有同辈的年长者都属于诸兄。这里唐玄宗是特指大家族里面,比如同姓的一个家族,家族里的父辈,可能祖宗留下来很多支,每一支里如果是比我长一辈的,就是我的父辈,比我年纪大的同辈的都是属于兄。
“皆祖考之胤也”,“考”是父亲的意思,“先考”就是先父,是过世了的父亲,“祖”就是父亲以上,祖父以上的就称为“祖”了。所以“祖考”也就是父亲再往上的所有历代的祖先;“胤”就是嗣,嗣是后裔,就是祖考的后裔。即这些族亲们,都是同一个祖先,对待本族的所有年长宗亲,都要以父兄之礼,另外也要爱护年幼的,或者是晚辈。
“礼:君宴族人,与父兄齿也。”这是讲到祭祀的礼,古代人非常重视祭祀,祭礼。“君宴族人”,天子祭祀结束后,通常把同姓的族人都留下来,请他们吃饭,即“君宴族人”。“与父兄齿也”,按照族人的辈分高低以及地位的尊卑排列顺序。“齿”是排序,就像牙齿都长得很整齐,排列得有序。这是讲到宴请族人按照辈分、按照尊卑来排他的位置,大家一起吃饭。如果家族很大,可能宴请的人很多,一个大家族几百号人、上千口人古代都是常有的。
◎珍贵族谱上溯黄帝
我们的恩师,回到家乡找到很多族人,谈起家谱,果然有一位族亲把家谱保留下来了,而且很完整,文革当中也没有遗失。那个家谱,后来印了三百多册,送给一些图书馆,以及家族中人进行保存。这个家谱从黄帝开始记载,真的是一直上溯到黄帝,从黄帝一代代记录下来,一直到我们恩师,共一百三十六代,恩师是黄帝第一百三十六代孙。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姓氏都可以上溯到黄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真的没错!家谱里记载的,每一代都有他辈分的字,所有同代人都是用同一个辈分字。在一起时,大家就相互报个姓名,按照辈分高低排列,什么样的辈分就很明晰。如果遇到长辈,就以事父之礼来对待,如果是同辈就以兄弟之礼,晚辈也对应以相应的礼数。所以这个辈分都很清楚,我们看到了非常赞叹!
这个家谱的精装本一套是六册,一本就很厚。这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史记,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所以,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这么有凝聚力,真的是有家道,家谱是维系家族团结和睦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
五、不忘宗亲孝悌亨通
经文:【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宗庙”就是指祖宗,古人给自己的祖先都立祠堂、立牌位,也常常祭祀祖先。“宗庙”是古代大家族为自己祖先所立的祠堂。这里尤其是讲天子,天子立宗庙来祭祀自己的先祖。百姓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祠堂,到了祭祀的日子都是恭恭敬敬的来祭奠祖先。《朱子治家格言》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祭祀是一种孝道的活动,这种恭敬,能够对古老的祖先都不忘记,怎么会忘记眼前自己的父母?所以这是孝道。
唐玄宗的《御注》:“言能敬事宗庙,则不敢忘其亲也。”所以祭祀是一种孝道的教育,对于自己的祖先都能够敬事,当然对眼前自己的父母更能够敬事,恭敬的事奉。而且对自己家族所有的长辈,都能够孝敬,所有的兄长都能够恭顺,孝悌成为家族的家风,使得家族能够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