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诚神助

且不说天地鬼神,就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如此,《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三国时代的孟宗,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年老多病,医生嘱咐“鲜竹笋做汤”,可以治疗他母亲的病。那时正是严冬,哪找这些竹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放声哭泣,没过一会儿他就发现地裂开了,竟然长出了几个很嫩的竹笋。孟宗一看非常欢喜,马上采回去做汤给母亲喝,后来母亲果然病好了。孟宗本人后来也做到了“司空”这样的高官。

这是至诚感动天地,有的人觉得好像不能理解。是不能理解,因为用理解的心、用思维,心里就有念头,有念头这就不诚了,刚才讲的“诚”是心里没有念头,“至诚”是一丝毫的念头都没有,才能够跟天地感应。像孟宗内心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为母亲治病,这一个念头把其他所有的妄念都给打掉了,都给压伏住了,心也就达到诚了。那么诚就能够感通,所以冬天的大地竟突然长出竹笋,这都是“至诚感神”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应?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私心杂念,常常想到的是自己的,是小我,是自私自利,没有把父母时时刻刻摆在心里,更不要说是全心全意的念着父母。如果是全心全意念着自己的父母,心里就能达到没有妄念、只有正念。正念是什么?是孝心。这个正念就能够跟天地感通,就能够把本性中的智慧和德能开发出来,所以就有能力事天地、明察天地,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进而得到不可思议的福分。

四、天子有尊言有父兄

经文:【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这是讲到天子,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如此。这里特别用天子来讲,天子都要尽孝,更何况其他人;天子都有他所尊贵的、尊敬的,更何况其他人。虽然是天子,“必有尊也”,必定有应该尊敬的对象。谁是尊敬的对象?父亲、叔父、伯父,诸父。所以“言有父也”,这是有父亲,心目中有长辈。

“必有先也,言有兄也”,这个“先”是指比自己年长的人要让他先,“长者先,幼者后”,自己也有做幼者的时候,也有走在后的时候。天子本来是万人之上,但是他也有礼让的时候,有尊敬别人、让别人在他之先、在他之上的时候。因为兄不仅是自己的亲生的兄弟、同胞兄弟,还有家族里的,也包括全社会凡是同辈的比天子年长者,都是兄。所以天子对百姓以礼相待、以敬相待,就能感得百姓对天子的爱戴。

唐玄宗《御注》:“父谓诸父,兄谓诸兄,皆祖考之胤也。”父,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诸父,凡是长辈都是父母,像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他们,所有同辈的年长者都属于诸兄。这里唐玄宗是特指大家族里面,比如同姓的一个家族,家族里的父辈,可能祖宗留下来很多支,每一支里如果是比我长一辈的,就是我的父辈,比我年纪大的同辈的都是属于兄。

“皆祖考之胤也”,“考”是父亲的意思,“先考”就是先父,是过世了的父亲,“祖”就是父亲以上,祖父以上的就称为“祖”了。所以“祖考”也就是父亲再往上的所有历代的祖先;“胤”就是嗣,嗣是后裔,就是祖考的后裔。即这些族亲们,都是同一个祖先,对待本族的所有年长宗亲,都要以父兄之礼,另外也要爱护年幼的,或者是晚辈。

“礼:君宴族人,与父兄齿也。”这是讲到祭祀的礼,古代人非常重视祭祀,祭礼。“君宴族人”,天子祭祀结束后,通常把同姓的族人都留下来,请他们吃饭,即“君宴族人”。“与父兄齿也”,按照族人的辈分高低以及地位的尊卑排列顺序。“齿”是排序,就像牙齿都长得很整齐,排列得有序。这是讲到宴请族人按照辈分、按照尊卑来排他的位置,大家一起吃饭。如果家族很大,可能宴请的人很多,一个大家族几百号人、上千口人古代都是常有的。

◎珍贵族谱上溯黄帝

我们的恩师,回到家乡找到很多族人,谈起家谱,果然有一位族亲把家谱保留下来了,而且很完整,文革当中也没有遗失。那个家谱,后来印了三百多册,送给一些图书馆,以及家族中人进行保存。这个家谱从黄帝开始记载,真的是一直上溯到黄帝,从黄帝一代代记录下来,一直到我们恩师,共一百三十六代,恩师是黄帝第一百三十六代孙。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姓氏都可以上溯到黄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真的没错!家谱里记载的,每一代都有他辈分的字,所有同代人都是用同一个辈分字。在一起时,大家就相互报个姓名,按照辈分高低排列,什么样的辈分就很明晰。如果遇到长辈,就以事父之礼来对待,如果是同辈就以兄弟之礼,晚辈也对应以相应的礼数。所以这个辈分都很清楚,我们看到了非常赞叹!

这个家谱的精装本一套是六册,一本就很厚。这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史记,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所以,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这么有凝聚力,真的是有家道,家谱是维系家族团结和睦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

五、不忘宗亲孝悌亨通

经文:【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宗庙”就是指祖宗,古人给自己的祖先都立祠堂、立牌位,也常常祭祀祖先。“宗庙”是古代大家族为自己祖先所立的祠堂。这里尤其是讲天子,天子立宗庙来祭祀自己的先祖。百姓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祠堂,到了祭祀的日子都是恭恭敬敬的来祭奠祖先。《朱子治家格言》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祭祀是一种孝道的活动,这种恭敬,能够对古老的祖先都不忘记,怎么会忘记眼前自己的父母?所以这是孝道。

唐玄宗的《御注》:“言能敬事宗庙,则不敢忘其亲也。”所以祭祀是一种孝道的教育,对于自己的祖先都能够敬事,当然对眼前自己的父母更能够敬事,恭敬的事奉。而且对自己家族所有的长辈,都能够孝敬,所有的兄长都能够恭顺,孝悌成为家族的家风,使得家族能够长盛不衰。

第123章 领导博爱 员工爱亲第187章 圣人之礼 反求诸己第6章 和谐之道 以孝贯通第222章 至诚孝悌 无所不通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应第61章 爱敬己亲 推及天下第211章 谏而尽诚 正气浩然第44章 孝亲爱民 殉职垂范第247章 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第22章 子承亲志 继往开来第194章 行孝于内 化自流外第8章 德为道相 道为德体第72章 恢复古寺 养亲之志第245章 千经万论 孝为行门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应道交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养德第247章 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第95章 尊师敬道 安亲立身第46章 如如无我 精神永恒第210章 太宗魏征 君臣佳话第160章 孝女至诚 哑父讲话第227章 君有过恶 正而止之第2章 本经概要第228章 丧亲第37章 身德并重 扬名显亲第159章 菏泽孝子 创造奇迹第238章 哀毁过情 伤生亏孝第75章 修齐治平 德本做起第20章 历代帝王 首重《孝经》第54章 汉文尝药 孝感天下第117章 深广解析 发明义理第43章 孝无始末 终身奉行第163章 斋戒沐浴 恭敬赤诚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隐微第53章 评选孝子 广推孝行第137章 助祭尊父 仪礼完备第179章 遵循法则 回归本善第119章 随顺性德 效果显著第239章 圣贤制礼 旨在教化第168章 下位而乱 刑律制裁第115章 三才(1)第1章 孝经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礼义第4章 孝亲本性 恒常道德第51章 天子博爱 苍生如己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76章 卿大夫第208章 谦益满损 受谏养德第76章 卿大夫第199章 中华文化 家教为根第202章 孝悌一理 亲亲仁民第30章 孝亲尊师 谦卑受教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9章 曾子大孝 与母感通第139章 父严远子 问一得三第167章 上位骄慢 前途消亡第72章 恢复古寺 养亲之志第165章 为下不乱 恭谨事上第68章 灾难当前 同心祈愿第200章 落实孝行 养成孝德第78章 志道修德 回归本性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实孝亲第177章 圣人法则 垂训后世第199章 中华文化 家教为根第170章 居养有敬 病忧??祷第172章 贤母慈悲 捐献独子第92章 岳飞秦桧 果报迥异第150章 纪孝行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诚神助第14章 持戒有定 学业早成第137章 助祭尊父 仪礼完备第47章 天子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据第67章 哀悼国难 亲安鬼享第49章 老实孝亲 真实受益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资助学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复礼第179章 遵循法则 回归本善第82章 言语有失 因果自负第36章 生全归全 不毁有终第201章 爱亲敬人 大孝为民第40章 为母捐肾 感动中国第123章 领导博爱 员工爱亲第106章 缴税利国 庶民有责第74章 金融诈骗 导致灭亡第28章 开宗明义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肃而成(2)第73章 骄奢淫逸 富贵难保第116章 三才(2)第190章 敬兄弟悦 恭行悌道第174章 亲权处分 治罪不孝第99章 孝子刘霆 背母上学第172章 贤母慈悲 捐献独子第90章 忠于职分 天地护佑第172章 贤母慈悲 捐献独子第69章 诸侯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圣贤第74章 金融诈骗 导致灭亡第229章 气竭而息 声不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