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经地义 法宝民行

邢昺的序文:“按《汉书·艺文志》云: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引用《汉书·艺文志》,来论述为什么这部经叫《孝经》。

“天之经”,经就是常,恒常不变。就像太阳,每天早上必定会起来,到晚上必定会落山;月亮,晚上必定会起来,早上必定会落山。正如日月星辰的运作,都恒常而有规律,所以“经”就是常。

“地之义”,义就是利益万物,大地默默承载着万物,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动物植物,还是我们人类,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全都承载,毫无私心,毫无偏执,利益一切人、事、物,这是“地之义”。

这是天地无私的品德,圣人效法天地之德的行为,就是孝。

“民之行”,民就是人,每个人都应该行孝,因为这是本性本善,本来就应该这么做的,不用问为什么,就应该这么做,跟天地一样。所以经就是恒常,永久不变。

例如,古代圣贤大舜行孝,父母虐待他,甚至千方百计要把他害死,可是舜没有因此而对父母有一点不好的颜色,心里也没有一点抱怨,还是这样的承顺,最后感动了父母,也感动了天地。感得大象都从山里跑出来帮他耕耘,小鸟也来播种,尧王知道了舜的德行,聘请他出来治理国家,最后把王位也让给他。不仅孔子、孟子赞叹大舜,四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讲到这个故事,依然对舜的德行肃然起敬。

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每日三次向父母亲问安,父亲有病了,他很担忧,一定要把父亲治好,才能心安。每天去问候,天天如是,终生奉行,这就是所谓的“文王三省”。

二千多年前的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因病卧床,文帝三年侍奉于床前,对母亲竭尽全力的孝敬、安慰。这些故事尽管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人们依然在传颂,真正有识之士,依然在效仿。可见古人行孝,今人也要行孝,孝真是恒常不变的大道。

我们摘抄了邢昺序文的一些重点的文句来学习。“皇侃曰:经者,常也,法也”,这是解释经的意思。皇侃是南梁的学者,是一位大儒,也曾经注解过《孝经》,叫《孝经义疏》,现已失传。他解释经,是常、法两个意思。为什么叫常?因为这部经就是圣贤的教诲,圣贤的教诲我们要荷担,不能只把它当作学术来研究,研究得再好,没有落实到自己的生活,那不能叫成就。所以孔子劝我们行仁、行道,任重而道远。祖祖相传、代代相传,我们要把古圣先贤的道统荷担起来,传承下去,这是古代儒士真正所希望的。时代虽然有变迁,哪怕是金石都可能被销毁,但是孝亲的德行是永远不能够变迁的,所以叫常。这是从圣贤教诲来讲。

“法也”,“法”就是这种方法。方法是什么?刚才我们提到《孝经·开宗明义章》,孔子说的“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现代讲,就是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共建和谐和平的世界,这种方法、这种教育就称为法。所以我们的讲题称为——古代帝王和谐世界的法宝。“经”的义理,确实是很深。

二、辨体——以“道”为体

辨体就是辨明本经所依据的原理。这部经依据什么为体?用什么做原理?我们把它判为以“道”为体。所以“道”就是它的本体。这么判,有经文的依据,孔夫子在开宗明义章就说到:“夫孝,德之本也。”这里讲的孝是德行的根本,即德的本体就是道。德是道的相,道是德的体,孝是德的本,那孝不仅是德,是根本的德,自然是以道为体了。

第73章 骄奢淫逸 富贵难保第235章 丧亲哀戚 真情无伪第125章 上行下效 贵在力行第44章 孝亲爱民 殉职垂范第213章 至诚有孝 通晓天地第194章 行孝于内 化自流外第211章 谏而尽诚 正气浩然第85章 净意戒心 改变命运第83章 礼法道德 约束媒体第116章 三才(2)第216章 礼敬自然 顺应天地第182章 海口监狱 教化显著第217章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第138章 榜样示范 德教推行第110章 孝无终始 超越时空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肃而成(1)第12章 十一龄童 浅解《孝经》第97章 蔡顺拾椹 孝感盗贼第86章 断恶修善 了凡成圣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贵第90章 忠于职分 天地护佑第16章 恩师导引 志存高远第203章 敬事爱物 行成名立第35章 领袖德教 爱民大孝第96章 庶人第247章 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师学圣第197章 师长慈光 至德化人第217章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83章 礼法道德 约束媒体第133章 圣治第54章 汉文尝药 孝感天下第8章 德为道相 道为德体第150章 纪孝行第244章 实学活用 如法教化第109章 地位有异 孝心无别第86章 断恶修善 了凡成圣第227章 君有过恶 正而止之第159章 菏泽孝子 创造奇迹第237章 觉悟生死 毁不灭性第35章 领袖德教 爱民大孝第181章 媒体同仁 推广孝道第34章 契入境界 当机受益第61章 爱敬己亲 推及天下第246章 点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72章 贤母慈悲 捐献独子第107章 地球兴亡 匹夫有责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圆满第243章 孝无终始 人初一体第211章 谏而尽诚 正气浩然第84章 再三述及 谨慎言行第138章 榜样示范 德教推行第35章 领袖德教 爱民大孝第119章 随顺性德 效果显著第171章 丧亲致哀 祭祀严肃第189章 爱敬存心 推及其亲第86章 断恶修善 了凡成圣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国同理第171章 丧亲致哀 祭祀严肃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06章 缴税利国 庶民有责第6章 和谐之道 以孝贯通第196章 师志己志 不疲不厌第50章 宇宙一体 爱人如己第20章 历代帝王 首重《孝经》第199章 中华文化 家教为根第149章 服饰举止 礼仪有加第68章 灾难当前 同心祈愿第70章 孝德诚信 事业有成第50章 宇宙一体 爱人如己第176章 三罪致乱 杀身之祸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扎根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礼义第16章 恩师导引 志存高远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国同理第111章 广大无方 塞乎天地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贵第163章 斋戒沐浴 恭敬赤诚第10章 孝有三层 成圣圆满第161章 守丧三年 定期祭祀第87章 士第45章 九旬资教 爱心永存第109章 地位有异 孝心无别第3章 天台体例 五重玄义第205章 几谏父母 见志不从第91章 安亲尽忠 流芳百世第24章 曾子请益 夫子述作第196章 师志己志 不疲不厌第173章 五刑第163章 斋戒沐浴 恭敬赤诚第127章 先礼后财 天下息争第165章 为下不乱 恭谨事上第190章 敬兄弟悦 恭行悌道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复礼第90章 忠于职分 天地护佑第236章 节制哀情 不伤不毁第235章 丧亲哀戚 真情无伪第218章 卖身葬父 孝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