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获得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否则,不仅不能从事政治的、科学的和文化艺术等一切社会活动,而且连生存都难以维持。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广大劳动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是一切科学、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源泉,也是进步的思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这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人民群众起到了社会革命主体的作用。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劳动人民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的论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更是反复强调,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成败的标准。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在一切工作中,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二)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的干部之所以是人民的公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
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受托于人民群众的,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绝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做到为政勤勉。对人民交给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干好。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知难而进;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以一流的工作成绩回报人民群众。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做到清正廉洁。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直接关系人心的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个人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关系
正确对待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这是新时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强调,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这个问题。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目的是为了加速经济发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提出这项政策,是符合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历史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困扰我们多年、严重挫伤人们积极性的平均主义”,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理想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统一起来。任何时候都要带头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对待贫富的问题上,共产党员必须首先想到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地区和群众,千方百计帮助和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的道路,绝不能只顾个人致富,忘了周围的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原党支部书记郭秀明,他本来是个医生,当时生活很不错,是村子里第一个盖起新房
的人。但他看着当地老百姓生活仍然很贫穷,心里过不去,决心把党的阳光送到穷山沟。他舍小家顾大家,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当村里贫穷落后面貌初步得到了改变,乡亲们都住上了比他当年盖的房子还好的砖瓦房时,他却因积劳成疾而累死在工作岗位上。郭秀明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证明,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这样的政治觉悟、这样的思想境界、这样的奉献精神。相反,如果整天都想着自己如何先富起来,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就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切实做好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
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第一,要关心群众。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处在深刻变动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问题千头万绪,维护稳定任务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倾昕民声,体察民情,准确把握群众的脉搏,及时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向群众求教。如果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报喜不报忧,瞒上欺下,则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丧失党性的表现。
第二,要服务群众。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生动地讲过:“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粗,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焦裕禄顶风冒雪给灾区群众送粮,孔繁森半夜三更给兵站司机做饭,看起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恰恰就是这一件件很具体的小事,把党的温暖和关怀带给了群众,也正是从这些小事中,反映出他们对人民的热忱和忠诚。
第三,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帮助贫困地区和困难人群。关心群众、服务群众,首先要关心和服务有困难的群众。对于那些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群众,要根据党和国家的特殊政策,想方设法发展经济,使他们早日富裕起来。对于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切实做好送温暖、献爱心的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