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入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ps:本来想写一章皇城根底下的傲慢,想想还是算了,以偏概全不是小白君(从此以后就改名小白,早知道就不叫黑兰度,直接叫白兰度)的作风。

令人惊讶的是载湉面对日本人的邀请犹豫不决,让载沣急的跳脚,再不走就来不及啦,说不定华军已经从唐山附近出发,下一秒就会开进北京城,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

“陛下,赶紧同意吧,回到满洲后你还是皇帝,我们一定尽心辅佐、重整河山!”载沣以为是载湉顾忌皇位,因此直言不讳道。

载湉是不想跑了,他想亲眼见一见吕梁,说几句话,到时候死而无憾。他早已灰心,根本不想继续争斗下去,跟着日本人回到满洲,损伤的还是华夏的元气。

“你们走吧,我不走了,我想见见吕梁。”

明石元二郎决不允许自己的计划出现差错,尤其是载湉,一定要带走。他朝手下使个眼色,一名军官会意,上前猛地击打在载湉脑后、并将其击晕。

“载沣阁下,请理解我的做法,现在处于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手段,一起离开要紧!”

不走也不行啊,这些日本人突然从和蔼变成凶神恶煞,士兵们拉动枪栓、一副一言不合就开枪的样子,容不得犹豫了。

皇族成员何止几百口子,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这些皇族来不及收拾行囊,就被赶着走到了北门,那里有几十辆马车等候,妇孺老幼上车后其余人步行跟随。走出北京城后发现日军已经集结完毕,只等汇合就要向北开进。

从山东逃回来的第二军余部、加上留手京津附近的日本军队,共两万一千余人浩浩荡荡向蒙古开进,至于能不能完好无损的回到满洲,那就只有天照大神知道了。

吕华的第一军晚了四个小时,第一军第一师抵达北京时紫荆城内早已人去楼空,主要是因为装甲部队需要等待后方的燃料补给。<>反而拖延了时间。京津地区的主要大城市都在一天内进入华军的掌控范围,尤其是天津,吕梁特别嘱咐注意保护在天津地区的几万名熟练工人,相比之下。他们是超过所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就算再不喜欢千年古都,吕梁都要从现实角度考虑京津等大城市的影响,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稳定北方的秩序就要从城市开始。

华军进驻京津后士兵们的刺刀可以让混乱迅速终止,不过具体的行政工作就不擅长了。吕华的精力还放在如何处理逃走的日军和北洋军上。与总参联系后,吕华接到命令,布置围堵从蒙古逃脱的日军的计划。装甲部队补给不易,吕华命令第一山地旅携带物资追赶日军,但不要过于深入蒙古大草原。位于承德和赤峰的陆战师被委以重任,他们将派出大量侦察兵搜索北方通道,一旦发现日军的痕迹、无比将其截住。不过吕华估计日本人不会走内蒙,而是从外蒙绕一个大圈,经***草原、穿过大兴安岭地区回到满洲,这一路至少三千公里的路程。也不知道日本人能不能熬下来。

事实上山地一旅进入草原后不久就追上了日军,几次交战后日军一触即退,不断退向草原深处。山地一旅放弃追击后日军只余五千余人,日军在战斗中被迫放弃了大量粮草弹药等物资,缺少补给的他们在联系当地蒙古部落时,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满清退位后饱受满清折磨的蒙古人在大草原上掀起一股算旧账的风潮,蒙八旗土崩瓦解,被满清册封的王爷贵族也宣布与汉人满族断绝关系,势力最大的喇嘛们也大量还俗。

日本人在草原上购买当地的肉类不成,便采取暴力掠夺的方式。几个较大的部落消失在草原上后,激起了蒙古人的愤怒。他们组成十几支规模几百人的骑兵队,跟随日军左右,不时骚扰。日军抵达***时遭受蒙古人最大规模的攻击。四千多名骑兵手舞马刀冲向弹尽粮绝的日军大队。最终冲出包围进入大兴安岭的日军不到一千人,另外跟随前进的满族皇室剩余不到三十人,在大兴安岭中这些人又遭到了呼伦春族等山地猎人的偷袭。在1906年大雪纷飞的时候才回到满洲,不过此时儿玉源太郎早已中途死去,率领这支一百来人残兵的明石元二郎发现沈阳、长春等地已经被华军占领。终于通过死亡之路,却发现又回到原点。明石元二郎受不了刺激,当场自杀,其余日军士兵军官也当场剖腹!

另一个方向,京津地区分薄了吕华手里太多兵力,而且准备从天津登陆的运输船队还没有离开上海港,受限于兵力不足和补给短缺,吕华放弃了对袁世凯的追击。<>

占领京津并不代表着北伐结束,中原战场上还有一支北洋军重兵集团没有被消灭,段祺瑞率领的北洋军第一集团军盘踞在郑州以北,与华军第二集团军对峙。在开辟了徐州、山东、辽西三条战线后,华军没有能力继续在郑州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战斗,给了段祺瑞充足的喘息时间。不过现在另外三条战线上的战斗基本结束,后勤补给线也完全打开,囤积在郑州的作战物资也在增加,郑州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

山东战役结束后,华军第二军从聊城出发,攻占河北邯郸,截断段祺瑞北上的道路。徐州会战结束后休整几天的华军第三集团军从徐州出发,经商丘从东面威胁段祺瑞的防线。

“陛下现在抵达什么位置?”指挥部呢,段祺瑞、吴长纯等一种高级将领正眉头紧锁,从第二次北伐开始,这些人就没有开心过,沉重的压力让他们努力完善防御体系。只是在华军三面围困后,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华军完全可以从防御圈的空白处进攻,比如北方和东侧。

“无线电联系断断续续,一个小时前联系上一次,陛下和冯国璋已经进入大同,估计三天后就会抵达太原。”

“太慢了!”段祺瑞敲敲桌子,这满屋子里也就他可以表达对袁世凯的不满:“陛下怎能如此糊涂?十万苦力会将队伍拖死,我早就建议陛下放弃那些瓶瓶罐罐,他就是不听。冯国璋也是,怎么不劝劝陛下?”

“多说无益,将军,我们派出的部队已经抵达晋城、长治、太原等地,正在构筑防御工事。不过恐怕山西也很难守住,我们得早做打算,是不是继续派兵向西安方向移动?”吴长纯说道。

“来不及了,华军早已占据洛阳,我军要想西进,就得顺着黄河和渭水进军,中途肯定会被华军的侦察机和侦察兵发现。<>而且现如今我们第一集团军手里只有七万人左右的兵力,不能分兵了。”

段祺瑞等人不知道的是,决定发动郑州战役后,华军就立刻行动起来。第二集团军第三军从洛阳出发,攻占潼关,北洋军进入陕西的计划成为泡影。东侧的第三集团军攻击新乡、牵制北洋军注意力,第二集团军在黄河南岸集中一千五百多门火炮,对黄河对岸的北洋军阵地狂轰滥炸,将开战以来不能主动攻击的郁闷全部倾泻在北洋军头上。

持续一个小时的炮轰后华军给了段祺瑞十五分钟的考虑时间,要么投降,要么为袁世凯陪葬。强势的条件让那些高级将领们愤怒,却又无奈,华军有那个实力说到做到。此时段祺瑞仍没有放弃,命令一部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刻,以集结号为令,听不到集结号不能撤退,然后率领第一集团军主力逃之夭夭。

率部坚守的是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徐世昌上将,段祺瑞给他留下了五千人的部队和大量子弹、炸药等,但带走了所有的火炮和炮弹。

十五分钟后华军炮火再次袭来,躲在防炮洞中的徐世昌看着自己最心爱的两名手下,不仅感慨万分。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袁宫保已经被权力迷昏了双眼,要不自己也不会在袁世凯称帝时主动要求到第一集团军任职,现在段祺瑞跑路,自己坚守到最后一刻,也算不负与袁宫保多年的交情。不过这两个手下自己是在不舍得让他们送死。

“又铮,你是段祺瑞最信任的副官,为何不与他一起离开?焕章,你是第一集团军最年轻的团长,段祺瑞让你和他一起离开,你为何拒绝?”

站在徐世昌面前的徐树铮和冯玉祥一脸坦然,他们两是第一集团军最耀眼的两名年轻军官,却甘愿留下坚守阵地,徐世昌觉得临死前与这些青年俊杰聊聊天也很不错。(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军情六处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武装暴动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夫当关第四百七十二章 莽撞的坦克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日月之歌 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重回均势第四百九十章 东欧大战第九十九章 开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曼德勒大战第一百零七章 百炼成钢第四百三十七章 意气风发的追击第四十二章 鬼子进村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第一百九十二章 蛋糕第一百零七章 百炼成钢第二百二十一章 成功逃脱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鱼上钩第二十五章 海运公司第七十一章 大鱼洞第四百一十五章 空中歼灭战第七十九章 张开獠牙第四百七十章 柔弱的少女第六十九章 广东大剿匪第九章 招募工人第二百五十章 信阳中转点第二百一十六章 致公堂第八十章 登陆第一百四十九章 找点事儿做第四百零六章 疯狂的备战第二百六十七章 远征舰队第四百一十二章 远程高空侦察机第十六章 匪盗第三百零六章 胶州湾第四百三十四章 回家第三章 海丰县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奥匈帝国第八十六章 歼灭战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耿直的将军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照第四百八十四章 动乱之始第二百六十六章 碰撞第三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四十章 英军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南旱灾第三百九十章第四百八十章 乱 一第十章 刺探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备建国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棋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接收第二十九章 出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传统步兵第五十二章 大战将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备建国第三百五十二章第七十七章 福建的动向第三百七十三章 夸夸其谈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鱼上钩第二百七十一章 紫荆花开 二第四百零一章 对攻第二十章 吴月第一百九十八章 万象天引第一百一十七章 武汉三镇的枪声第一百五十九章 对马海战 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章 代号“眼镜蛇”第一百九十六章 橡胶园第六十四章 全省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飞艇轰炸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长的对手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第二百零三章 码头风云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体进攻第二百八十六章 安达曼海蛇 三第三百零二章 大海战 五第十六章 匪盗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夫当关第一百一十七章 武汉三镇的枪声第三百九十四章 台湾军团第四百四十章 将高傲踩在脚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二百六十九章 第一波第三百九十六章 海军的打算第三百零七章 咽喉之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混入队伍第九十五章 光复会第二百五十四章 军情六处第三百二十二章 国家一统第二百八十四章 安达曼海蛇第十九章 第一炉钢液第四百六十七章 敦刻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