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疯了

第441章 疯了

山上,侦查用的热气球已经升起,密切关注着周边的动向。

不是吴芳瑞过分小心,而是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以为,倭人至少也得纠结各藩的兵力,照着一万五六千人的数量来。

可他大概点了一下,倭人只有七八千兵。

仔细揉了揉眼睛,问身边的传令兵道:“你仔细看看,倭人就6门炮?我不会落下了什么吧?”

传令兵很小心地查看了一下,回道:“一点没错,大人,就6门炮。”

他回头与那几个参谋对视了一下,惊奇道:“倭人果然有勇气。七八千的兵力,最多两千火绳枪,6门炮,也敢对垒?这是……疯了?”

当年他跟着刘钰西征,后勤补给困难,万里远征,加之当时用的又是法国式的野战炮,太过沉重,是故即便那一战,也没有这么悬殊的炮兵对比。

这一次海运,也不深入内陆,他早就料想到了炮兵会占优势,可是真没想到会优势到这种程度。

两千条二百年前的古董火绳枪、四门漏气严重的佛郎机,两门两百年前的西欧舰炮还没有移动炮架,就敢对垒?

吴芳瑞抬头看了看天,确定天气晴好,也不像是会下雨的模样,摇头嘀咕道:“疯了……疯了!”

要么是长州藩的藩主疯了,要么是倭人可能从别的小路试图偷袭?

叫副官取来了一盆冷水,猛地泼在了脸上,确保清醒之后,下令道:“让热气球仔细观察,斥候尽出,向南查看,看看是不是倭人有什么伏兵。”

传令兵迅速将命令传递下去,吴芳瑞走到李欗身边,问道:“殿下,若不是我多疑,那就是倭人疯了。我看再等一等。我怕半个时辰倭人就会崩溃,穿插到后面堵截的部队恐怕难以抵达。”

李欗也有些看不懂了,心说这装备,简直比军改前的大顺还要差的多。

军改前,最起码大顺的中亚血统重火绳枪,装备率也在一半以上,而且每战必有重炮优势。

甚至,好像连大顺开国时候,东虏的炮兵和火器装备率,也比这些倭人高出不少。否则大顺和东虏在荆襄之前的几仗,也不会输的那么惨,不得不说那些汉奸确确实实让东虏有了当时亚洲最强的炮兵。

现在整个战场处处透露着一种诡异,按照他所想,倭人发现自己的兵力之后,应该选择退兵跑路才是,怎么居然还想野战?

准部的火枪兵,也有四成到六成,甚至还有瑞典人组建的炮兵。加之完全不知道刺刀和空心阵战术,当年这才敢主动进攻孤军深入的刘钰,结果一战溃败。

之前不是攻城就是守城,李欗实在没想到倭人的野战武备是这般模样,无奈笑道:“吴将军勉为其难,就打一打吧。”

面对倭人的阵型,吴芳瑞除了留下了战斗工兵做预备队之外,再没有留其余的预备队。

刨除预备队和炮兵、以及在城下町威胁萩城的那部分兵力,他手里能用来一线作战的兵力还有4500。

狭窄的地形,让他实在想不出包抄的方法,所以他才命令那支包抄的部队然后堵截。

倭人的本阵在东侧的山上,有两条路可以通往后方。一条是沿着阿武川河河岸的路,比较好走;另一条就在山的倭人列阵的南侧,也就是倭人骑兵部署的位置。

吴芳瑞琢磨了一下,觉得要是主攻南侧的那条山路方向,击溃倭人的骑兵,堵住南路,这也不难。

问题是很可能导致倭人见南路被堵,疯狂向北逃窜。不怕他们逃到萩城里,因为城下町附近有骑兵。怕就怕他们沿着小路跑到林子里,大顺军人生地不熟,抓都不好抓。

现在的局势,吴芳瑞很担心,一旦开始进攻就要打成赶羊。关键是这羊,往哪里赶?

两侧包抄,两条路都切断,倒是可以把倭人逼到山上去。

倭人的补给携带的不多,山上最多三天就要投降。

可关键是这需要两侧的进攻保持一致,北边快了、南边慢了,可能导致倭人见势不妙直接开溜;反之亦然。

这些倭人都是本地人,往山里一钻,抓都没处抓。

但要是成了,不需要堵截的部队出力,就可以全歼这支倭人主力。

溃乱之下,往他们控制的山上跑,而且主将还在山上,那几乎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他将这个想法和李欗说了一下,李欗笑道:“将军自便。我虽名为主将,实则学徒。一切号令,皆由我发,将军只管部署就是。”

在得到了李欗背书首肯后,吴芳瑞将阵型布成了一个标准的两侧多而中间少的阵型。

为了以防万一,判断了一下出击后路的部队行进时间,他决定把进攻时间放在正午十二点。

调集了两个连队的散兵,和六门轻炮,渡河在城下町向东运动,阿武川河的北岸攻击倭人的北侧退路。

两千线列兵排开抗线。

炮兵全部集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轰击北侧、一部分轰击南侧,所有的重炮对准南侧。

骑兵摆出一副和倭人旗本骑兵对冲的架势,也摆在了南侧,后面是精锐的掷弹兵连队,以及一个营队的步兵。

给骑兵的命令是一旦冲垮了倭人的南侧,倭人南侧的骑兵要是沿路溃逃,枪骑兵什么也不用管,就是猛追这批倭人就是。

堵侧翼的事,不用枪骑兵管,要靠后面的掷弹兵和步兵。

剩余的部队都呈营纵队,集结在了阿武川河一线。

上午十一点,重炮的炮兵开始有一搭、无一搭地朝着倭人的炮兵阵地射击,并不急于立刻将他们摧毁,而是在试射判断角度和距离。

十一点半,各个营队的指挥官在吴芳瑞那领取了最后的命令,各就各位。

十一点四十五分,渡河在城下町集结的两个连队的散兵,六门轻炮,已经在可以威胁到倭人侧翼的位置展开部署。

掏出怀表,当分针终于转到了十二点的时候,早已经计算好位置的炮兵在第一时间击毁了倭人仅有的六门大炮。

随后,集结在两侧的炮兵开始按照既定的目标,朝着两侧猛轰。

开花弹不断地越过前面的铁炮手,在南侧的倭人骑兵头顶爆炸,1200名列阵的倭人骑兵,在三轮炮击之后,就损失了四百余人,这才反应过来,向后退了一大段距离,避开了有些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炮击。

北侧列阵的草履取和竹枪兵,在炮击下,阵型已经开始动摇。

渡河的散兵,在阿武川和北侧,不断地朝着他们的侧后行军,隔着河,倭人的弓手并不能还击,铁炮手也根本打不到。

与此同时,在海上集结的舰炮,也开始对萩城发动了炮击,使得萩城里的武士根本无法集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远处的战斗。

偶尔有几个跑出来的武士,也被附近部署的监视他们的骑兵和火枪手击毙。军舰的炮击比之之前,有更加明确的目的,就是堵住萩城的出口,让萩城的武士出不了城。

哪怕舰队的火炮只能用一半,另一半始终歇着,可算上这些天卸到岸上的炮兵,加在一起仍有200余门。

这种程度的炮击,是毛利宗广所不能见到的。哪怕是他的祖辈在战国乱世,也从没有人集中过200门的正规大炮。

轰轰的爆炸声不断传来,烟花一样的开花弹每一次闪烁,就有十几人被击中。列阵的竹枪兵不能过于松散,列阵的铁炮手也保持所谓的三段击,这么密集的阵型,又没有炮兵的反制,也没有骑兵的反击,大顺的炮兵们轰了个爽。

毛利宗广没和大顺真正交过手,道听途说的,也只是大顺火器犀利,却怎么也想不到犀利到这种程度。

知道再这么轰击半个时辰,大顺的部队甚至不需要进攻,自己的阵线就要垮了。

炮兵轰击的同时,他可以看到在大顺军前面列成阵线的步兵开始向前推进。站在山坡上,看的极为清楚,伴随着咚咚的鼓点,就像是一堵墙在整齐地向前靠近,又像是一片移动的森林。

这种程度的整齐和阵列,是毛利宗广所未曾见过的。

前面的散兵分散开,在接近到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时候,就用手中的火枪不断射杀着在前面列阵的铁炮手。

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铁炮手,几乎是下意识地对射还击,但这么远的距离根本无法打中那些分散的散兵。

成列的大顺军在前进到距离八十步的时候,整齐地停在那里,任凭偶尔高抛飞落的羽箭落在阵中,或是任凭铁炮手的轰击岿然不动。有人被集中,后面的人就像是木头一样补到前面。

然后,毛利宗广见识到了真正的火枪齐射。

几乎是在一瞬间,整条阵线上同时冒出了白色的硝烟,噼啪的响声连成一片。

还在那装填的铁炮手几乎瞬间倒下了大半,而大顺军的步兵停留在原地,既不进攻也不冲锋,而是在那里装填火药。

北边一线,两个营的步兵,展开营纵队的攻击阵型,沿着阿武川河向前突击;南线,大顺的骑兵也已经动起来了。

毛利宗广一下子想明白了大顺的目的,这是要切断南北两条退路,将他的全部兵力包围。

之前还在幻想着唐人不过是依着火器犀利,善于防守,未必善于野战。

大炮轰击,还可理解,总还没有将最后的信心击垮。

可当他看到像是一堵人肉长城一样平直推进的步兵后,就明白过来,这些唐人,很擅长野战。

自己就算再多一万人,野战也不能胜。

跟在毛利宗广身边的家臣坂时存也看出来了这仗打不下去了,连声道:“藩主,撤退吧!”

毛利宗广看着山下的足轻、铁炮手,咬牙道:“已经退不了了。”

“藩主,现在还有将骑兵和旗本撤走的机会,若是再迟疑,一旦唐人的骑兵突击,堵住了南撤的路,想退也没机会了。”

事情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大顺军根本不是攻不下萩城,也不是因为萩城的防御比小滨、米子要强,这明显是一个诱骗长州藩回援而围歼的计策。

可是,兵不是兵,而是武士,是毛利氏统治的基础。

就算撤了,没有了武士,没有了萩城,他毛利宗广算个什么?

这不是大顺的募兵,打没了再招一批就行。

这些武士,对他而言,相当于大顺的全部良家子,加全部的进士、举人,再加全部的秀才,以及全部的勋贵,换言之,自上而下的全部统治阶层,一战死绝。

若是大顺的这批人全都死了,至少大顺是不可能存在了。而这些武士全完了,长州这个地名还存在,长州藩肯定是没了。

(本章完)

第1168章 备战(七)第226章 节度鲸海问朝鲜第612章 抢人才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1030章 氛围第97章 风波起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148章 鱼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一)第1099章 工业革命(十二)第212章 为什么要学习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郑成功的经验第1077章 争功(二)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174章 备战(十三)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1463章 最后的闹剧(十)第1411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二)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377章 凡尔赛和约(四)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859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上)第270章 先驱者第1072章 恶龙残影(七)第1186章 我杀我自己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1218章 轮台之思(五)第1001章 缺陷第1230章 开战(九)第226章 节度鲸海问朝鲜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857章 决心第598章 奇葩的时代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826章 海牙惨案(三)第232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第862章 好事第66章 认可第1280章 死与复仇(一)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617章 许愿第552章 理想国第662章 废丞相 设内阁第644章 细思恐极第598章 奇葩的时代第251章 压力第870章 “不正当”竞争(二)第931章 觉醒(三)第618章 十月的圣彼得堡第949章 欧洲贸易区(下)第1256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二)第341章 朱子阳明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959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09章 我们不冤,国子监诸生冤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522章 证明自己的忠诚第950章 梦魇第886章 恐吓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251章 复辟的代价(上)第588章 另一条腿第1303章 死与复仇(二四)第201章 七擒七纵亦不惧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155章 官商之别第354章 锁国之困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782章 身份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1188章 理藩学(中)第1410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一)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706章 海战(四)第391章 科学的困境第714章 归义军(上)第80章 开个小洞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465章 重利轻义第712章 反击第64章 笑与悲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338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九)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498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六)第1485章 终章 九三年(三)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123章 小团体第1060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四)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578章 信了个寂寞第1051章 坐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