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衡量一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各方面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进程中,在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发展和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社会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前人早就提出但从未真正实现的一项反映最广大人群心愿的社会理念。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由政府和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职工保障向城乡全体居民保障的重大变革。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于1951年,主要覆盖城镇企业职工。根据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提取劳动保险基金,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1955年,国家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1958年,国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两个养老保险制度在适当放宽养老条件和提高待遇标准的基础上作了统一规定,并一直沿用到1978年。1978年由《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所取代。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保险的特点是,所有的个人福利与生老病死都由企业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阶段的保险是“企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险”。这种保险制度既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它显然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经济转型的需要。总的看来, 1978年以前“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合理延续,也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特殊经济体制的产物,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的、具有保障支持作用的“子制度”,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66年开始的十年“**”对当时的社

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严重冲击。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扭转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混乱局面,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社会条件。自1978年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政府针对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是实行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建立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引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机制,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四大,作为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对计划经济时期劳动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为配合国营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实行劳动合同制,落实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方面的自主权,社会保障改革试点主要是立足于通过退休、待业等费用的社会统筹来解决企业负担畸轻畸重问题。1984年开始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方面,确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共同筹资,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制度结构上,确定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在这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它是核心,由国家立法,在全国统一强制实施,适用于城镇各类职工。第二个层次是由用人单位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自主决定量力举办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它对第一层次具有补充作用,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次是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根据经济能力和不同需求自愿实施。当时制定这个制度模式的目的是想通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方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当分散国家的经济负担,并能够适当积累起一定的基金,促进经济发展。

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中,一个最重大的突破是关于个人账户的设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际上就是社会统筹和积累制的结合。另一个突破是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在保证基金正常支付及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依法把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经过改革试点,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专章规定了社会保险。1994年和1996年劳动部先后颁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范建立了社会化

的职工工伤、生育保险制度。1995年国务院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集体缴费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老农保)。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了统一的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基金管理办法。1998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对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199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1998年又对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保险条例》,以法规形式规范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将原来只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待业保险制度”扩展到所有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将只由企业缴费改为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范了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工作;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政策,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在原劳动部基础上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初步理顺了社会保险管理体制。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标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城乡统筹、全民覆盖、全面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并作出部署。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经验基础上,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措施,要求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制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2003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12年底总体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2012年底实现制度全覆盖。2003年国务院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2007年开始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城市保障性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城乡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此期间,国家还制定实施了支持发展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的政策措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本章完)

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三、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现状与改革对策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二、制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断丰富中国梦的内涵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一、我国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与特点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一、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断丰富中国梦的内涵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进一步明确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三、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国企治理改革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进一步明确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一、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三、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事权相匹配”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改革主体作用一、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一、当前“城乡差距”依然巨大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一、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三、加强法治,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三、积极培育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一、当前“城乡差距”依然巨大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二、以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充分就业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三、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事权相匹配”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一、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三、加强法治,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一、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三、积极培育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二、以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充分就业三、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现状与改革对策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刻认识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四、坚持市场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