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杂院
五二年,入秋了,东郡古城派出所所长吴丞江在工作中发现有个疑问一直没解决,就准备要到城南街的一个大杂院去调查核实一下。
“同志,这儿以前是不是大烟馆?”吴所长指着一个高台阶的院落大门问城南街上的一个居民。
“是啊,叫黄粱大烟馆,做毒品的,王家父子早被镇压了。现在住着的是一些贫雇农,有五六家的。”那人主动介绍着。
“听说那个被镇压的人的小儿子也住在这儿?现在怎么样了?”吴所长问。
“听说了,只是很少见过这个孩子,人说他娘不让他随便出门。”那人说着,显出挺可惜的样子。
“哦,你说的这个小孩的娘是姓吴的老婆吧?我今天来就是要找到这个孩子。谢谢啊!”吴所长说完就登上了这个院落的三步台阶,推开了门走进去。
吴所长从县公安局转来的户籍档案里查阅到,东郡古城派出所管辖的城南街的一户吴姓人家接受了一名孤儿,是解放前后被镇压的城南恶霸王承天的孩子。
吴所长查阅档案知道,这个吴老婆子就是以前王承天的大掌柜吴富贵的老婆,从姓吴这论,他还要喊吴掌柜本家叔。他了解到吴掌柜本就是无儿无女,因为受牵连也被镇压,判刑十五年。吴老婆子心灰意冷,只是看着王子仁这孩子实在是可怜,就从三里店乔半仙那儿接过来一起住。
吴所长找到吴老婆子家的时候,把吴老婆子吓得浑身哆嗦,护着身边的王子仁,不敢看吴所长一眼。
“婶子,我也姓吴,您不要怕。我只是来核实一下旧案中的事情,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也没事儿。”吴所长看着眼前可怜的母子,也是同情,他随意的坐在一个凳子上,像随意说的话。
“所长大人,俺一个老婆子,真的不知道男人在外做的什么。”吴老婆子胆怯的说。
“吴婶儿,我想知道王承天的财产除了城南外的王府花园,以及他的王家商号外,好像在三里店还有个家,据说吴掌柜把王承天的财产转移了不少,您是否了解什么?”吴所长谨慎地问。
“俺哪里知道?谁抓了俺男人,他坦白了什么就是什么。至于外面瞎说的财产私藏了,俺是知道俺男人的,晾他没那个胆儿!”吴老婆子拧着脖子,恨恨的说。
“我知道吴叔一辈子厚道,为王家尽心尽力。可也不能为了愚忠,不坦白交代王家那些黑钱,要是让坏人利用了,对新社会是一大危害!”吴所长严肃地说。
“既然您叫俺一声婶儿,俺也就不瞒您说了,这不,这个可怜的孩子是王家留在世上的唯一的根儿了,俺老头子说过,要是领着这个孩子实在是没法过了,就到三里店王家的宅子里的墙缝里找到一笔钱,够吃一阵子,饿不死才说。”吴老婆子小心说着。
“这笔钱找到了吗?”吴所长警惕的问。
“俺还真的就去找了,谁知道少的可怜!俺拿来花还不够俺娘儿俩几个月的点灯的油钱,俺都不知道老头子临进去的时候是不是逗俺玩儿!俺说了您可能不相信是说的真话。”吴老婆子抬起头来,看着吴所长,有些伤心生气的说。
吴所长听了,看着吴老婆子一脸无辜的样子,不置可否的摇摇头,又看着这个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心软。
“这个孩子叫什么?”吴所长问。
“叫王子仁,哦,不,叫吴子仁,随俺的姓儿,大人的罪,孩子没错。他现在是俺的儿子。”吴老婆子把王子仁紧紧地抱在怀里。
“吴婶儿,这孩子也不小了,该上学了。回头我让学校的老师过来让这孩子去上学。”吴所长关切的说,“孩子,你想上学吗?”
王子仁赶紧使劲地点点头,脸上露出多日不见的笑脸,犹如一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期盼着尽快飞出去。
“公安叔叔,我学过字的,我娘还教过我算术,我要上学的!”吴子仁说着,紧紧盯着吴所长的眼睛。
“好好,让老师考考你,看你该上几年级了。对了,你就听娘的话,报名的时候就叫吴子仁好了。”吴所长说着,就起身站起来,“吴婶儿,等改天孩子上学啦,让他到所里找我一趟,我和孩子说说话,让他别有负担,在新社会好好成长。”
“是是是,那实在是感谢您吴所长了,这两年俺都是提心吊胆的活着的,今日有您一句话,俺是心里才敞亮一点儿。”吴老婆子非常感激的说着。
吴所长走了,吴老婆子在感到有了一线生机的同时,心里还是忐忑不安,这个吴所长以后还要子仁这个孩子找他去说话,是不是想从孩子的嘴里套出什么来?
“儿啊,你也不小了,长个心眼啊,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可别瞎说!俺男人还在大狱里,要是知道了还没交代的事儿,那可是罪加一等的!”吴老婆子看着吴子仁的眼睛叮嘱着。
王子仁懂事的点点头,忽闪着一双眼睛问:“娘,我上学了就叫吴子仁这个新名字了?就像一个人换个活法了,以前的就可以都忘了!是不?”
吴老婆子听了,心里一阵心酸,望着眼前的这个可怜的孩子,上天真是不公平,大人的罪孽怎么可以让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承受啊,三番五次的改自己的名字,一会儿姓何,一会儿姓王,现在又姓吴,这该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多大的伤害啊!
没过多长时间,在那个以前的黄粱大烟馆的四合院里,吴所长告诉吴老婆子了,算正式安排他娘儿俩在后院偏房给了两间居住。
接着,这个大院里,陆陆续续搬进来五六家,拖家带口的,大人孩子一下子有二十几口人,整天热热闹闹的,天天从早到晚,鸡零狗碎,杂七杂八的,真正成了一个大杂院。有修鞋匠,有弹棉花的,有做点心铺的,有杂货店的,都是古城里的小市民。
搬进院里的,大家都是新来的,从前也都不认识,只知道人家吴大娘和儿子吴子仁是最先住的,先入为主,于是都很尊敬吴大娘和她的儿子。
最后搬进来的人,是个姓董的中年人,孤身一人,也分了两间住房,说是当年的日伪时期的翻译官,会说外国话,满肚子学问,旧社会人员被新社会改造好的,成了人民的一员,受到尊重,也可以分胜利果实。他被新学校聘为学校的教师后,说是他的爱人在天津,带着孩子还没回来,所以就在这四合院也分到两间房了。
董老师平时挺爱和院里的孩子们逗趣,和蔼可亲,随和近人, 最受孩子们待见的是董老师特能讲故事,在他的屋里,每天听故事不重样,好像他有讲不完的段子。
董老师会问孩子们知道东郡这座城是怎么来的?有个孩子说听说书的讲,《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在这儿打过大仗,救过大英雄卢俊义。董老师就笑笑,那只是小说而已,咱这里历史上可是极尽繁华,舞榭歌台和数十座琳宫梵宇。
在春秋战国时期,东郡是卫国有名的五鹿之城,到了宋朝,这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了,是东京开封府的北方第一大门户,名扬天下。不过由于东郡离任河古道太近了,任河泛滥,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古城,直接成为了历史,
除了给孩子们讲些历史,董老师尤其在晚上讲的鬼啊,怪啊,绘声绘色的,就把孩子们吓得不敢走出他的屋,直到大人来叫。可第二天又想去听,这其中就有吴子仁。
吴子仁对以前的事儿,心里的阴影是很难散去的,本来就被几个“好心的”哥哥害惨了,像病恹恹的小烟鬼,又遭全家被革命,镇压的残余,心里胆怯怯的,犹如霜打的茄子,越发蔫蔫的。
等听完董老师的鬼故事,就后背心发凉冒冷汗,索性钻到董老师的炕上的被窝里。头两天还跟着吴老婆子回屋,后来就不走了,直接和董老师睡了。
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其他几个孩子都走了,吴子仁还没从刚才董老师讲的故事里走出来,他突然悄悄的问了声:“老师,要是人死了,变成鬼,还能找到家吗?”
“哦?孩子,别信啊不知道的,那都是讲的故事,孩子,别信啊!天不早,该熄灯睡觉了”董老师漫不经心的应着。
“我怎么这几天老恍惚着见我三个哥哥,在这院里走动,还想和我说话,有时候我爹也要和我说话。”吴子仁特认真的说。
吴子仁说的话,可把董老师吓了一跳,他看着吴子仁,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些心酸。他也是城里人,只是在城西住,对城南的王家家事大体知晓,尤其王家爷儿三个一起被镇压,这城里那个不知,谁人不晓。他也知道这里是王家院落,隐隐约约也听说这个吴子仁是王家的孩子,只是眼里忌讳不净,尽量不放在心上。
听到子仁这儿说见过死去的王家老少爷们,董老师心里不禁也是发毛。
“孩子,是不是老师老讲一些鬼怪,吓着你了?不信不信啊,你爹和哥哥对这世界感到没什么意思了,上帝就请他们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们不愿再在人间受罪,从没想回家!你那是幻觉罢了。”
“我爹和哥哥过去多享福啊,咋就愿意离开?我小的时候,最爱听说书的了,三里店有个乔半仙,听他说过不少的鬼怪的故事的,和您讲的不一样。那时候太小,不知道怕。以前我从没梦见过爹和哥哥,但心里还是偷偷的想的,只是不敢说出来。”吴子仁说着,似信非信的摇摇头。
“嗯,这就是了。你想的多了,就以为见着了,毕竟这个院落留下太多的你们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过去了,那都是大人的事,与你无关,好歹你还可以在这里安安生生的活着呢。”董老师尽量的化解孩子的疑虑和不安。
吴子仁听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也是困了,他有些担心自己还会做噩梦,赶紧扭个身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