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赋税第一

朱由榔回到皇宫,来到勤政殿东配殿。

陈子壮、张家玉和陈邦彦暂时在这里集中办公,以备皇上咨询顾问。

事实上,朱由榔也打算把内阁设在此处,不图别的,方便啊。

“皇上驾到!”

守门的士兵一见皇上来了,连忙喊了一声。

“臣等叩见皇上。”陈子壮、张家玉和陈邦彦连忙跪倒迎接。

“平身。”

朱由榔随口吩咐一句,走到东墙边主位的一张椅子上坐下。

环视一周,朱由榔发现屋里安了四张桌案,除了自己身侧这一张,他们三人各据一张,除了他三人,还有几名士兵在打下手。

“卿等在做什么?”朱由榔随口问道。

“回皇上,还有三天,就是永历元年,臣在拟建元文告。皇上来了正好,臣正要禀报皇上呢。”陈子壮说着,把一张文告递过来。

“元子,你呢?”朱由榔把文告接过来,随手放在桌案上,先问张家玉。

“回皇上,臣在汇集各处报来的军情,想着如何尽快把清兵赶出广东。”张家玉禀道。

朱由榔扫了一眼,见他桌案上堆积了一叠公文,旁边还摊了一张地图。

“令斌,你呢?”朱由榔问道。

“回皇上,臣正在草拟战后广州城几项临时法令。”陈邦彦答道。

“好嘛,人家李大将军还在做着当广东王的美梦,你们一点不把人家放到心上,太不给面子了吧?”朱由榔笑道。

他本意是想开个玩笑,活跃下气氛,可除了几名士兵附和着笑了两声,那三位互相看了看,却是谁都没笑。

君上怎能跟臣子狎笑?不是有损君王之威?

朱由榔尴尬了,摸了摸鼻子,拿起手中的文告看起来。

陈子壮起草的文告其实就是个通知,通知军民人等,明年就是永历元年之意,很简单。

“集生,朕觉得有一层意思是不是在文告中加上?”

“请皇上训示。”

“绍武年号是伪号,朕的年号才是正朔。隆武帝罹难前,曾下诏令朕监国,这层意思应该在文告中晓谕军民人等。”

陈子壮闻言,眼睛一亮,是啊,绍武帝虽在位仅四十天,但难免有人会念其好,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在皇上皇位来历上做文章,无知百姓不免会上当受骗。

此事虽小,但意义不小,确实应该早早堵住宵小之口。

“皇上圣明,是臣疏忽了。”陈子壮服气地说道。

“另外,朕想下一道诏书,阐明朕之治国理念,使天下臣民皆知,以便凝心聚力,也利于吸引天下有识之士来投。”

朱由榔说道。

他说话旁人无人插话,无人应答,全是一副聆听状。

“大家讨论嘛,都发表发表意见嘛,怎么让我一人唱独角戏?难道这就是为君之道?这就是孤家寡人?”朱由榔见大家都不说话,心里不禁有些气闷。

无奈,只好自己一路说下去。

“朕之治国理念,不想全盘接受祖宗成法,有些弊病必须根除。其一,富民。朝廷仍以劝耕为主,但也要鼓励工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士农兵工商,皆我大明子民,区别对待是可以的,但不可过。过去对工商的打压太厉害,以后要改,要给工商业者更高的地位,比如,军户子弟完全可以参加科考,工商子弟可择一人参加科考等。”

“税赋也要改,农耕者十税一不改了,可循成例,而工商三十税一太低了,也改为十税一。另外,除了朝廷有制定税法的权利,任何地方官府不许另找借口,另设税目,否则,一律严办。”

说到这里,朱由榔觉得还是有必要集思广议,看看这个时代的人怎么看待他的改革。

“诸位爱卿,大明立国二百多年来,国力每况愈下,以至于反贼横行、清兵倔起,为何?原因很多,诸如天灾不断、吏治腐败、党争激烈、苛捐杂税等,朕以为最重要的还是税赋制度出了问题,一方面没有统一税法,税赋名目繁多,除了朝廷不断加赋外,地方官府还巧立名目,对百姓盘剥太甚。另一方面工商业者财富更多,却税率更低,以至于百姓难以生存,而财富又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百姓活不下去,如何不反?所以,朕首要进行税赋改革。诸位爱卿,大明中兴任重道远,还需诸位戮力相助。朕不想搞成一言堂,还望诸卿抬遗补缺,说说各人的想法。如何?”

朱由榔说完第一条,三个臣子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皇上最终的意思还是要钱粮。

确实,当前的急务自然是军务,可军务最终还要落到钱粮二字上。

刚才皇上说了那么多,核心的不过就是提高工商税赋,同时,为了鼓励工商业者,不至于引起他们的反弹,在社会地位上给予一定的提高。

“皇上,臣觉得提高军户的地位很有必要,毕竟接下来战事是最主要的,此举可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不过,将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到跟原来军户一样的地位,是不是过了?有违圣人之意啊。”陈子壮提出了不同意见。

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由统治者专卖。所以,古代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没什么条件,其次,在统治者眼中,商人这些经济活动并不能产生价值。所以,商人自然没有存在感。

二是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必然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专制和家天下,只要将农民和土地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好,那么统治就很稳定。而商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员流动和钱财货币流动,同时,圣人认为,商人都是重利轻义,这些对于非常重视以德治国的统治者来说都是影响统治稳定的,所以当然,就要重农抑商了。

三是文化方面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民以食为天,而占主体地位的汉族群体的性格趋向于内敛保守,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老百姓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态,对于商业活动不那么热衷。

第一百三十九章 海战(二)第二百零一章 常德大战(八)第二百九十三章 乌石山大战(十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小卒子过河顶大车第五十章 施恩后宫第二百五十三章 玩阴的?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钱谦益受宠第三百一十章 初显派系端倪第一百九十一章 劝降第一百零四章 猴子吃麻花第一百三十二章 落难的大家闺秀第一百六十五章 万幸没有过夜第八十九章 折服全凭一句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老粗教训老油子第一百零一章 御花园里的旖旎第三十四章 一死百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发烧也能惹出事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偏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窝里斗”还是“勾结外敌”?第二百三十五章 “黎明会”大发作第一百八十四章 海上历险(二)第九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七十一章 不能让他轻易脱身第一百四十章 梦醒时分泪已残第二十八章 偷听秦良玉训话第八十九章 只管死活不论喜悲第二百七十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百五十七章 丢官之后第二百八十九章 乌石山大战(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盘她第二百六十五章 给顾炎武改字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都傻了第七章 为政之难第一百四十九章 伤口撒盐第一百三十二章 谁来背黑锅?第四十一章 攻守大战(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常德大战(六)第三十四章 有钱就开银行第二十章 丁圩密陈第一百九十五章 常德大战(二)第七章 皇上在提防谁?第二百三十八章 吟诗走火鏊第一百五十六章 话说的太难听了第八十章 最合适人选是多铎第二百六十三章 备好香饵钓大鱼第七十二章 困兽犹斗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上历险(六)第三百零三章 又让皇上料准了第十三章 见了美女就完蛋第六十五章 母子生隙第一百八十章 掩罪诿过的把戏第二百四十六章 皇上真是无所不能第九十七章 酒囊饭袋杨希仁第二百一十二章 居功至伟第二百九十四章 乌石山大战(十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特立独行的邢小枣第二百二十四章 降意渐盛第三百二十章 感悟第三十二章 国有诤臣不亡国第二百八十五章 乌石山大战(六)(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第一百八十八章 女儿也是传后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狈的王夫之第七十七章 自己把路都走绝了第七十章 当世卧龙三不可第二十一章 离奇之死第五十一章 归顺条件第二百六十三章 备好香饵钓大鱼第九十四章 册封风波(十一)第五十七章 给朱由榔玩点阴招第一百三十七章 以身为饵第三十二章 国有诤臣不亡国第一百五十四章 爷就爱打抱不平第一百六十五章 万幸没有过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孩哭了抱给他娘第一百零三章 美梦难圆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究竟有没有鬼?第一百三十三章 杨蕙怡身份成疑第三百零九章 李定国出滇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战(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上历险(六)第九十九章 不看眼色的吕大器第九十九章 兵者,以正处于不败之地第四十章 眼前无路想回头第二十一章 父仇难报第一百三十九章 红颜薄命实可怜第十七章 失节败德第二百三十四章 数说往事心感伤第一百四十章 梦醒时分泪已残第十章 很有心眼的莽撞汉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战(四)第三十三章 是不是把知情者全都杀了?第三十八章 案情大白(二)第七章 皇上在提防谁?第二百三十四章 数说往事心感伤第四十三章 掩罪欺君第二十二章 计杀二王第二百二十三章 萨哈连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