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通讯技术落后,所以才会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阵将帅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反应,而不能因有君命在先而不知变通。
若如此,必然十战九败。
所以,朱由榔虽在南京判断出了多铎的战略意图,但在战术执行上,还得看李定国的临机决断。
开封之战的警报已经发出,而会试还在进行,朱由榔把精力又放到了皇家银行的筹办上。
王化屏算是个干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利用自己在商业圈里的人脉,把皇家银行建了起来。
他建起来的皇家银行,雏形还是钱庄形式,用的人也是原来钱庄的朝奉和伙计。
只不过,由于所涉金银数量较大,银库的安全性较高,用的这些人,都是在南京有家有业的,家事清白的。
同时,陈邦彦还给他出了个主意,把一些退伍老兵招了进来,尤其跟随朱由榔打过乌石山大战、广州保卫战的老兵,只要身体没有伤残,又识字的,基本都让他给招了进来。
这些人对朱由榔是死心踏地,忠心没有任何问题,又见过血,经过生死,不怕事,最适合在银行这样的衙门做事。
更何况,人多一些没有问题,反正将来银行是要开遍全国的,现在让他们进来熟悉熟悉业务,将来派出去就能独当一面。
王化屏把银行筹备的事报上来,说是可以开张了。
朱由榔办银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近期的目标,自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还有一个远期的目标,那就是经营货币。
来自于后世的他,对于货币的认识,自是比当世任何人都深刻的多。
现在的战争都是打仗,为争地盘居多。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争夺地盘变成了争夺经济利益,尤其世界贸易发展起来之后,货币战争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
到那时,谁掌握了世界通用货币,谁就掌握了掠夺他国财富的手段。
比如米国的米元,米国国势那么强大,人民那么富有,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米元对他国财富的掠夺。
为了维护米元的霸权地位,米国不惜挑拨他国互相攻伐,甚至亲自赤膊上阵,大打出手,用极为血腥的方式保护着米元对他国财富的掠夺。
比如后世的中日钓鱼岛之争,起因就是中日韩三国想建立自由贸易区,把米元排除在外。
这引起了米国的极大不满,立即发动日本和韩国国内的反对派,挑起了中日的钓鱼岛之争,和日韩的“独岛”之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随之也胎死腹中。
到他穿越那年,也没见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功设立。
至于那什么“亚元”,更是遥遥无期。
对于这种致富方式,后世形象地称之为:“割羊毛”。
羊毛长出一茬来,米国就会伸出大剪刀割上一茬,以至于米国越来越富,越来越强大,而他国永远也不能压过米国一头去。
其中,中国就是比较大的一个怨大头。
对于这一点,朱由榔非常气愤,也非常无奈,恨极了米元。
那时候的他,不过一个普通大学生,好多时候只能在网络上喷上一喷,发泄发泄不满——仅此而已,其实并不能改变那个世界的分毫。
不过,他既然有幸穿越了,就一定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
大明朝要强大,中华民族要傲立世界顶峰,中华文明要长盛不衰,成为世界主流,必须让大明的货币成为这个世界的硬能货。
所以,他的长期目标,就是经营货币。
当然,第二个目标还很遥远,货币还没有弄出来,还没有在江南一地推开,想那个事并不现实。
不过,要实现第一个目标,钱庄形式的银行,就可实现。
所以,朱由榔同意很行开张。
只不过,在开张前,朱由榔下旨令《大明周报》对于皇家银行进行了密集报道。
……
南京城有一个著名的会馆,叫吴县会馆。
吴县会馆是由苏州府吴县盛泽镇人唐省申带头创立的。
唐省申创立这个会馆的目的,最初是吴县商人联络感情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吃吃茶,谈谈心,交通有无,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吴县纺织商人的行会。
大明的纺织业非常发达,而南京和苏州就是纺织业最为发达的两个中心。
说起明代的纺织业,还得从朱由榔说起。
立国之初,朱由榔就下令,每十亩地,须种半亩桑、麻、棉,十亩以上倍之。
大量桑、麻、棉的种植,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到了中后期,明代的纺织业,无论是纺织工具还是纺织技术都达到新的高度,织物的品种较之元代更加丰富,涌现了许多色彩和图案独具特色的极具审美价值的产品。
棉纺业分布广泛,成为当时普及各地的手工业,出现“家纺户织,远近流通”的繁荣景象。一些上乘纺品,“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
可惜,随着明室式微,清人入侵,江南的纺织业遭到了重创。过去那些巨富的商人为了保命,财富被蛮横而残暴的清兵一扫而空,生产停止,海贸停止。
直到永历皇帝入主南京,发布政令,鼓励农桑,鼓励工商,重开海贸,过去那些已经被清兵压榨半死的纺织业主,才算看到了曙光。
而唐省申的遭遇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唐省申是吴县盛泽人,盛泽镇家家户户有纺机,人人会纺布,生产的棉布更是享誉天下。
唐省申比较有头脑,从一个手工作坊的主人,逐渐发展成了盛泽镇乃至吴县最大的纺织品商人。
可以说,所有盛泽出产的纺织品,都得经他的手,才能卖出去,而那些手持巨资的外地商人,不经过他,也休想从盛泽买走一尺布。
很快,唐省申成了吴县首屈一指的巨富,不但可以在吴县呼风唤雨,就在南直隶,他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可惜,自从清兵来到江南,他的好日子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