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文名大起

人们对周远山还敢不敢作诗,已经不关心了。孙晓君也不穷追猛打,而是聆听从楼船那边传过来的诗评。

对于杨继业在诗中连用了九个一的写法,大佬们都赞同,认定这样的诗传出垣武城,也绝对是名篇的。传往今后,在历史上肯定有这首诗的一席地位,为人所传诵。

学政吴金保看到杨继业这诗,又与先前的《竹石》提了一下,结合楼船这边也能够看到远处江边垂钓的孤舟。便用心地对诗进行评说:

“这诗完全是即景而作,这是无可争议之事,完全可得出是杨咏石有感而发。看到垂钓渔翁,便有此诗,这就是杨咏石在诗词上的才华。”吴金保侃侃而谈,对这个年轻人的喜爱,也是因为当初亲眼看到他绕石而走,即兴出诗。今天,再次看到杨继业即景写诗,依旧写出传颂千古的诗篇。

“全诗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吴金保站起来,手遥指远处,那渔翁和扁舟还在,其他人看了,自然点头。吴金保也是会心一笑,“一蓑衣、一斗笠、一轻舟、一钓竿,垂钓老翁长唱、豪饮,垂钓者何等洒脱,被杨咏石信手拈来、活灵活现。

前两句完全实景,不增一字,后两句却是杨咏石为渔翁所引发的,虽看不见,但唯有如此,才是杨咏石的情怀,有着无穷意味。虚与实,捏拿得何等精妙!

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实景,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诗情散开去,那是一种感怀,一种深悟,虚实相映,何等美妙!此诗当得魁首。”

吴金保品鉴之后,其他人对他所说,倒是赞同。哪怕将这首诗作为今天文会所有诗中的第一,也没什么反对意见。

在大佬之中,有与周家关心好、甚至拿了周家好处的人,但在诗的实力面前,他们也不敢颠倒黑白,强行将周家的诗词放到第一去。

对杨继业的诗评,传扬开,他的文名顿时烘托起来。对这首即景而作出的诗,也被人们绘声绘色地传开了。

人们的情绪,也受到杨继业的诗所感染,对于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秋景,在议论中不断地深化,杨继业的诗也在不停的人群被进行解读。

文会结束,但对这首诗的议论才开始。

杨继业与华新社的核心成员一起,从城南露洲撤回。孙晓君将杨继业拉住,要他一起到荣盛酒楼去庆祝。

巫素贞在家里等这,杨继业本想先回去。但孙晓君、钱儒龙等人热情,秦浩然也得知发生在文会上的事情。过来与华新社的人汇合,见到杨继业后,秦浩然便向他祝贺。

一起到荣盛酒楼去,路上,让巫小陆安排人,告诉巫素贞他们这边的情况。到荣盛酒楼,已经定好桌在三楼。酒楼这边得知是杨继业过来,便给他们安排好。

一行人到三楼,随后再次提到征联的事情。到目前,虽说对出下联的文士确实不少,但每一个人也知道,自己的下联没能比肩上联,使得这上联依旧是绝联。

孙晓君、钱儒龙等人情绪都还在激动。华新社多年来与文峰社争锋,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赢得干脆。孙晓君大声说,“秦兄,可惜你没看到啊。周远山诗才平素也不差吧。但今天等杨咏石的诗出来,我看到他好几次想走出来,脚步都动了,然后还站在原地。

为什么这样?那是周远山知道,自己就算出来作诗,那也是自找没趣。与其丢脸,还不如藏拙。不说周远山,换一个人面对杨咏石这样的诗,又有谁敢说自己还能把诗作好?”

其他人纷纷表示,孙晓君所说,周远山今天这样子,很可能以后都不敢作诗了。杨继业也明白,自己这完全是取巧,对于作诗的话题,他自己就不参与。

吃过饭,喝了不少酒。孙晓君准备邀杨继业去春楼坐一坐,见识一番,也是文人们最喜欢的雅事。杨继业却很肯定地拒绝了,返回家去。

秦浩然见他如此,肯定地说,“过两天是秋试,科考之后,华新社再聚一聚。”

荣盛体系的人,对于杨继业在文会上的成绩,本身体会不深,但杨忠与垣武城方方面面接触比较多,却有不同的感受。于是,当天就找到说书人,这种专业级别的,让他们讲荣盛酒楼的征联和文会上的即景写出传世名篇,编撰成说书段子,对杨继业的文名进行传扬。

当然,这时候还仅仅是准备工作,等秋试结束,杨继业科考如果顺利通过,哪怕不是解元头衔,说书人也会将段子编撰得很好。

杨忠将这个事情跟杨继业汇报的,杨继业不置可否,由着杨忠他们去做。在文朝,名声的作用有时候非常大,实际上这次文会抄诗也是杨继业特意的安排,为今后去京都打基础的。说书段子,也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

只要自己明白,自己的诗才平庸,不为诗名而失去本心,杨继业觉得这都没什么。毕竟,文名总归是虚妄的存在,要想在文朝做出一些什么事情,要想将杨家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保存更好,就必须尽快积攒实力。

在后世,杨继业知道蒙匈族在中原一统,如今岔出一个文朝来,是不是前宋的翻版?文朝外列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突破边关的可能。内部却是争权夺利、腐败丛生,军士毫无战力,更没有战斗意志。

看起来文朝强大,确实一个内中空虚之大汉,一推即倒的存在。很多人都明了文朝目前的现状,有心想挽救大厦之将倾倒,却根本找不到办法。

当年杨盛文在右相位子十年,虽说做了很多,可最终也没办法扭转颓败之势。朱子善为左相这五年间,实际上也是在努力,但大族自重,文士自重,国内之力不仅没有糅合在一处,反而让这些势力的实力扩张,再想糅合已经不可能了。

第62章 杀匪虎第32章 萝卜干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583章 白娘子的闲情第167章 谁出战第714章 不经打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384章 批条在谁手中第527章 文朝周边外族第297章 周新良主导此事第155章 隔空喊话第81章 攒 刺第162章 杨猛拼命第362章 想不透第338章 追 击第574章 太子行迹第270章 离家赴考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108章 信任训练第242章 文友结社第173章 冲上去第487章 机会不可失第276章 旧诗铺垫第61章 豹虎斗第716章 出 击第4章 诡 异第607章 破祖宅第327章 三品徐金胜第367章 初见唐俊词第499章 议清剿第394章 奇袭见湖镇(六)第23章 乱斗及旁观第574章 太子行迹第330章 没信心第629章 蛮族军留苏杭第44章 一幅对联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660章 了心愿第99章 研讨枪第138章 仿制成功第338章 追 击第42章 太子刘静第617章 寄望皇孙第55章 冬梅落陷第175章 斩马腿第618章 山坳敌踪第262章 难选择第132章 谈不拢第25章 你是谁第213章 至少两年第284章 孙大炮第579章 挖 坑第310章 苏杭倭患第174章 猎杀杨继业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152章 大宗师之威第142章 代边蛮寨古尚坪第12章 讨价还价第676章 豫南溃堤第709章 新仇旧恨第324章 能做到吗第600章 旅途戏乐第410章 一语惊梦第351章 购米粮的路子第200章 强 攻第409章 沱田坳第429章 句句属实第196章 初战大捷第15章 巫 龙第78章 哑 巴第442章 魏进随军第470章 诱敌深入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672章 心与善第23章 乱斗及旁观第456章 追与逃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501章 殿试中榜第119章 高福高寿第527章 文朝周边外族第161章 杨猛出战第49章 鹰巢山匪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445章 可曾忏悔第606章 强攻唐家第413章 擒下两人第619章 杀上去第248章 暗 谋第409章 沱田坳第190章 精锐之基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130章 演 说第28章 酬 谢第461章 战机与战场第280章 百十斤第432章 巫豹战大和尚第565章 不能避战第717章 算你狠第673章 初访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