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私下奏对

党项反宋,枢密院失职,张士逊请辞出知外州。出乎意料的是,赵祯没有另外选人掌枢密,而是升王德用为知枢密院事,以代张士逊。

这种关键时候,用武将主政枢密院,与渐渐形成的军政军令文武分掌的习惯不合,引起朝臣反对。武将如果深得军心,又在三衙长时间管军,则主政枢密院后有可能把统兵和调兵的隔阂打通,重演五代军头的废立故事。和平年代关系还不大,一到关键时刻,就可能出现重大变故。历史上狄青以武将任枢密使,平平安安当了五年都没事,仁宗的身体一出问题,他又没有亲生儿子继位,文官集团立即集中攻击狄青。用什么借口无所谓,真正的用意是在皇位更替的时候,不允许武将拥兵干涉皇位继承的可能性存在。

战事将起,用王德用为枢密使,便犯了忌讳。开封府推官苏绅首先上书,说王德用泰宁坊的家风水太厉害,宅枕乾纲。他的面貌又奇特,脸黑而脖子以下很白,传说太祖皇帝便就是这种相貌,所谓貌类太祖。这道奏章让赵祯极为厌恶,留中不发不说,还把苏绅改为京城之外任职,出知河阳。这任命之迅速,让徐平想挽救一下都没有机会。

不过也让徐平见识了一下这个年代官员的想象力,前世只知道文官用类似借口攻击狄青,没想到之前苏绅已经预演了一遍。这种做法让徐平觉得很恶心,有话就堂堂正正地说出来。开战用兵,觉得用武将掌枢密不妥,或者用武将为枢密,也不用曾经在三衙做过管军大将统过禁军的,那就明白说出来好了。为什么要这样拐着弯,用恶心人的借口来达到目的。要不是看好苏颂,徐平真想对苏绅落井下石一番,这个先例开得太恶劣了。

王德用自己亦不心安,请求带兵去打党项,被赵祯委婉拒绝了。

隔日崇政殿里再次集议,果然出现了徐平最不想面对的情况。中书和台谏言官一起主战,要求朝廷发大军,迅速平灭党项。而枢密院主守,包括王德用在内,都觉得不可以草率发兵,而应该首先巩固边防,求不败然后再求胜。学士院受刚刚离开的夏竦影响,也一样主守。特别是曾做过七年枢密副使的夏竦,回顾了太宗和真宗年间对党项的战事,以自己的父亲不幸战死为例,说明轻兵冒进的危害。

继迁穷蹙,对比元昊富厚,先朝累胜之军,对比如今关东之兵,兴国习战之师,对比现在缘边未试之将,继迁逃伏平夏,对比现在元昊窟**外。总而言之一句话,大宋此时的军队比不了太宗时候的精兵强将,而元昊则比继迁强了太多,那个时候出征党项,最终劳而无功,现在要想战而胜之,凭的什么?朝廷多钱粮,那就更应该严守边境,只要过上几年,党项自己坚持不下去,必然会去帝号继续称臣,天下太平。

军事终归是枢密院在管的,又有王德用这种强将,夏竦这种辨才站在对立面。徐平再是据理力争,也无法挽回,他上的攻守三策,最后果然还是选了下下之策第三策。哪怕就是选第三策,枢密院还特意强调,正要借助唃厮罗的势力牵制元昊,不同意向西开拓。

集议一直到下午,终于定了下来对策。三司立即启动原来西北战事的预案,开始向那里运输物资。沿路州军按照三司的计划,开始招募人手,以新成立的邮寄司为主,负责军用物资和钱粮的运送,原则上不再使用让商人入中的政策。枢密院提出京城禁军调往陕西路的草案,要调多少军队,哪些番号,上报赵祯。

出了大内,徐平心情复杂,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虽然在意料之中,但自己的努力没有起到作用,还是觉得有些失落。

夏竦则意气风发。意见被采用,再加上枢密院出缺,一只脚已经迈进政府了,这些天来的上窜下跳力气没有白费。张士逊确定离开,除了刚补进来的杜衍,盛度和韩亿很大的可能也会被换。这么多名额,轮也轮到自己身上了。

回到三司衙门,徐平一个人坐在案后发呆,不知道后边该怎么办。按照现在朝廷定下的方向,并不想对党项开战,而是用非战的方法逼着元昊去帝号,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但徐平所做的准备,是与党项大打出手,倾国之力不灭掉党项不罢休。这一下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打出去一拳,却落到了空处,被闪了的滋味有些难以接受。

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谭虎进来提醒徐平,是时候回府上了。徐平不走,三司衙门里他直属下的官吏也不敢走,会引起怨言。

站起身来,叹了口气,徐平摘了官帽拿在手里,让谭虎去牵马。

正站在院子里等着的时候,石全彬突然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对徐平道:“给事,官家召你入宫,天章阁奏对!”

徐平愣了一下:“现在?”

石全彬点头:“正是现在!官家已经等在那里,专候给事!”

有的话,众人面前不好讲,看来赵祯要跟自己交底了。

王德用崭露头角,正是随着父亲王超出征党项。当时表现极为出色,王超赞他:“王家有后!”用王德用主枢密院,赵祯的心里只怕不是白天崇政殿里定下来的那样,他还是想打的。不过这个年代不是皇帝一个人下决心就可以了,必须在朝廷中统一意见,不然下了决心要打也执行不下去。想来也是,哪个皇帝愿意这么窝囊?

长出了一口气,徐平吩咐牵马过来的谭虎,立即随自己入宫。

石全彬小声道:“官家此时召给事,必然是问西北战略,给事可有应对?”

徐平的心情好了一些,轻松地道:“应对自然有。本朝对党项,是以有道伐不臣,先占住了大义的名分。实力上又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只要上下同心,党项就是土鸡瓦狗一般!最怕的,就是圣上决心未定,边将各有主意,如此什么战略都没有用处。”

石全彬连连点头。这一次西北战起是徐平的机会,石全彬也很关心。到了徐平这个地位,已经一只脚踏进了政府,只要在西北再立下功劳,宰执就握在手里了。两人相交这么多年,如果说以前主要是友情,那么以后就要相互扶持了。在外朝有宰执支持,石全彬在宫里地位同样不可限量,内侍的升迁,外朝可同样是要过问的。

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24章 党项叛宋第317章 财运当头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98章 演练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24章 赌斗第41章 购置新宅第9章 准备抓人第229章 围寨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5章 收获的季节第173章 再起波澜第74章 埋伏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108章 对面的人家第100章 虎威第37章 三头目第313章 三司编敕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108章 另一个世界第103章 李觏赶考第66章 无所建明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229章 围寨第17章 自己的路第97章 试探第47章 生意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第290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上)第60章 庆功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56章 城狐社鼠第38章 青苗贷第305章 他们怎么来攻?第224章 数字会说话第168章 田园风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98章 民思无邪第16章 仁义者何?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第37章 三头目第202章 李觏的去路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15章 开战第172章 夜战第239章 马帅第155章 接风第41章 中间派第18章 父母妻小第56章 紧急措施第222章 两路出山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126章 不是盗贼的盗贼第16章 仁义者何?第84章 南线北线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91章 不合规矩啊第39章 兄弟夜话第235章 陇右军来了第102章 一针回魂第69章 光耀门楣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36章 堵截第172章 夜战第134章 闹事第154章 做事过急第4章 斜谷造船务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上)第6章 买书第294章 打出个太平第273章 示威第6章 知州第44章 增兵第73章 点将第230章 审计司第151章 席卷谅州(下)第160章 谁的官大?第238章 货运马车第72章 夜袭第51章 三路布防第202章 兵临城下第37章 闲散日子第140章 先声第85章 闲适日子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63章 放生池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2章 以盐制蕃羌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第35章 我有三策第88章 南来的汉人第99章 就松不就严第26章 峰回路转第207章 玻璃产业第34章 一城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