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赐名

本地酿白酒的作坊还没有开起来,酒仍然是水酒,但对这些质子来说,依然是兴奋不已。蕃人本就好酒,又在纳质院里关了多年,轻易得不到酒水,现在酒入口,便就如同喝到了仙液琼浆一般,不由大喊大叫。

徐平让种世衡派了人出去,四处巡视,凡是饮酒失态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站立听从教诲,第三次杖五下。示之以恩的同时,处处要让这些人守规矩,不能顺着他们。要不然养成了习惯,骄纵惯了,那个时候再讲规矩反而徒惹怨恨。

曹玮守秦州,曾经上书朝廷说过治理蕃羌的策略:“蕃戎之情,不可专行恩惠。宜先加掩杀,使之畏惧,然后招抚,则悠久之利也。尔者秦州蕃部,本因张佶力取之地,使无粒食,以致侵扰。今或量给旷地,俾之耕作,实绥怀之策也。”

张佶大中祥符年间代李浚知秦州,当时正值党项赵德明作乱,张佶到秦州之后到处设立堡寨,凡不服朝廷所管的一律征讨,杀戳极重。又在古渭寨附近设立采木场,周围蕃落主动避让,张佶也没有进行任何补偿安抚。秦州蕃羌对这个煞星极是憎恨,纠结起来抢掠作乱,又被张佶主动出击,打得大败亏输。就连朝中提出的厚结宗哥部族首领李立遵,以牵制党项的政策,也被张佶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秦州的蕃部,多是张佶用武力征讨来的,周围蕃民对他恨是恨得要死,但也怕到了骨子里。景祐年间,他的儿子张宗象以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靠着父亲的余威,依然能让周围蕃部服服帖帖。秦凤路设立,正是从张宗象管勾五州一府的驻泊兵马开始的。

曹玮知秦州的时候,实际上杀戳也不少,但与张佶比起来,到底是恩威并重,真立了功劳,他不吝赏赐。而且对于蕃族首领,能够结以恩义,让他们为朝廷出死力。有张佶这个杀星在前面比着,曹玮就成了大善人,蕃羌之民到现在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之所以要恩威并重,目的不是要周围的蕃羌害怕,双方实力相差太远,他们怕与不怕朝廷并不在乎。施以恩惠同时临之以威的目的,是让蕃落明白朝廷的恩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他们天然应该得到的,得到了好处要知道感恩,要知道为朝廷效力。单纯靠施恩养不来自己人,人心不知足,越是只给好处越是容易养出仇家。

曹玮的政策被朝廷接受,不过真宗皇帝心软,还是让曹玮不要过多杀戳,以招抚为主。

从把这些人从纳质院放出来,徐平给他们好处的同时,时时不忘立规矩,不守规矩的严加处罚,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里与西南川峡不同,朝廷对这些蕃落的要求,不仅仅是不闹事,不给朝廷添麻烦,还要替朝廷出力,与正规军一起,与党项作战。

一场饮宴结束,已经日薄西山。由于有人弹压,倒也没有出现烂醉之后争斗打闹之类的丑事,大家都还清醒。欢庆就是欢庆,不是放纵,守住度不越界是对他们的要求。

让种世衡把人集中起来,徐平到人前朗声道:“从今日起,你们领了新衣,便就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不能再跟从前一样。只要在这里做得好,心念朝廷,就是朝廷的人,这一片蕃落之地,终究是要交到你们的手里。循教化,知礼仪,你们就跟从前不同了,用蕃名多有不便。酒宴结束,重新编伍,各自按定好的编伍到安排好的房子去住。为了方便,给你们新起汉名,以后凡在军中,一律不得再用蕃名。各自来自哪个族账,来自哪里,也不需要再提起。安心在这里做事,学习,以后会有无穷好处。”

话音未落,就有人惊呼出声,被周围弹压的吏人严厉喝斥住了。

无功不受禄,赐汉名按说是朝廷的赏赐之一,怎么得来得这么容易,让这些人觉得不真实。质子对秦州和蕃落来说都是无用之人,以前被轻视惯了,甚至还因为消耗粮食被秦州看押的官吏苛待。徐平一来,待遇突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徐平知道这些人因为什么而吃惊,高声道:“你们不用喧哗,这次赐的只是名,并不是姓,只是为了军中叫着方便,也让你们熟悉中原风俗。要想真正赐姓,还是要在这里好好做事,立了功劳,禀过朝廷才可以。——本次赐名,以天干甲次和《千字文》编排,《千字文》自‘寒来暑往’起,‘捕获叛亡’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让你们知道务农嫁穑是天下之本。‘诛斩贼盗,捕获叛亡’,让你们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好了,新起的名字在我身边的大箱里,你们依次上前,每人抽取一张字条,上面写的就是你们的新名字!”

说完,徐平示意种世衡,开始整理队伍。

现在的编队,是按照自愿的原则,互相结合到一起的。这些人在纳质院里,当然也有朋友有敌人,关系好的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军中管理当然不允许这样做,以后会闹出无穷事端,而且也不利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前面几天为了安定人心,让他们自愿结合是权宜之策,现在情况熟悉了,需要打乱重新编组。不这样做,管理会很困难。

秦州和帅府的官吏大多都不通蕃语,使用蕃名对他们多有不便,赐汉名方便他们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让这些人暂时跟原来的部族割裂开来,专心学习新的礼仪和风俗习惯。河西和河湟的蕃落跟一般的蕃胡不同,这里是汉唐故地,一千年来就是汉人的地方,只是最近一百多年陷入吐蕃,才说蕃语,习蕃俗。对于这些蕃羌来说,对于汉族文化不但不排斥,还心中向往,乐于接受。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允许他们用汉姓汉名才是一种赏赐,等闲得不到。给他们改名,是一种笼络。

其实不只是这些普通部族,就是蕃族的大首领,如李立遵、温逋奇和唃厮啰等人,也以得到朝廷封赏为荣。三都谷一战,直接诱因就是李立遵要求朝廷封他为赞普,没有得到同意,愤而兴兵。朝廷有意抬高唃厮啰的地位,压低李立遵,更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作为赞普之后,唃厮啰按照唐朝的习惯,一向称中原皇帝为“天子阿舅”。

质子们已经慢慢开始适应徐平的要求,当下按照主管官吏的吩咐,排起队伍,依次走上前来,从徐平身边的大箱子里抽取纸条。

作为一种仪式,徐平身为本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让拿了纸条的人到自己面前展开,亲自给他们念取到的名,以示郑重。如此做,意味着这名是徐平代表朝廷所赐,将伴随他们一生。不过对徐平来说,念一两千人的名,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时辰,是项重体力活。

编伍、赐名,从此之后这些人就将成为秦州属下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的使命不是打仗搏杀,而是学习朝廷法度,汉家礼仪,中原风俗,作为种子,撒播到周围蕃落里去。

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25章 官场浮沉第127章 这届言官不行第5章 高大全第26章 不要失职第177章 用番钱的人第27章 辨司马光第235章 天机第88章 纸醉金迷第23章 这就是侠客?第129章 刻漏社第250章 露布报捷第50章 大典(上)第98章 破上思寨第332章 建节第151章 抓捕第89章 猛虎入狼群(七)第304章 话从前第265章 飞来横祸第116章 清理后患第151章 抓捕第3章 人之将去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315章 乱战第9章 科举冤家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66章 同年知县第303章 崇善州进士第303章 我们如此做第140章 宽严并用第227章 左右为难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18章 徐昌定亲第221章 再对天章阁(下)第107章 新钱之论第142章 话已说尽第141章 甲峒低头第15章 对抗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7章 实际演示第13章 粽子第160章 谁的官大?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181章 钱明逸第49章 现场演示会(下)第82章 祭奠续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96章 移风易俗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2章 大秦国故事第233章 郭谘归来第36章 折腾契丹第187章 时差第79章 后苑饮宴第78章 入瓮第140章 兵发广源州第242章 交涉第58章 夜战(中)第68章 军民鱼水第124章飞来横财第67章 选择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273章 示威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173章 再起波澜第41章 串香第220章 星空(下)第156章 铜版第75章 契丹会如何?第196章 神针第100章 虎威第180章 天章阁夜对(上)第326章 要交给你了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第3章 一路千里第150章 席卷谅州(中)第274章 邕州军入京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143章 新车新炮第107章 再见已非当年第188章 开战第50章 抓捕第232章 狼烟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30章 众矢之的第181章 我喜欢这个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230章 众矢之的第254章 出路第22章 清路第68章 山雨欲来(上)第50章 大典(上)第85章 闲适日子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28章 唐大姐第98章 民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