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

大同节度使耶律仁先看了西南面安抚使司来的移文,心中的火腾地一下起来,猛拍一下桌子站了起来,对来的人厉声道:“宋军数万大军前出,安抚使司不去交涉,移这么一封书来知会我,是什么意思?!要是宋军趁势破了丰州,如何交待!”

前来送信的小官只是连连作辑:“节度息怒,安抚使让节度酌情处置。”

耶律仁先恨得牙痒痒,命人把送信官吏轰出去,坐回案后沉思。

宋军移文,说是驻云内州以北的刘兼济部别有任务,由胜州的折继闵部接防。耶律仁先紧急派人探听来的消息,折继闵三万余人已经整装待发,不日东进。而刘兼济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完全没有要调走的样子。

两国刚刚和平了几个月,誓书用完印正式成为双方盟约只有一个月,耶律仁先不相信宋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要撕毁誓约再次挑起大战。但是信不信是一回事情,对方有大军调动,契丹必须作出应对。不然就会成为狼来了的故事,契丹一直不应对,整个边境防守懈怠,终有一天会被宋军突然袭击打个措手不及,后果难以预料。

所谓日拱一卒,一直不应对,这拱过来的小卒子早晚会变成一杆横冲直撞的车。

思索良久,耶律仁先只好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耶律宗真所在的行营。信中要求自云州向前线的丰州增兵,应对宋军的军事调动。同时命人点集兵马,准备前出丰州。

庆历二年正月二十二,雨水节气,折继闵带本部兵马前出,进抵云内州以北。刘兼济以交接防务为名,没有及时换防,而是留在了驻地。刚刚平定下来的西北,再次风起云涌。

二月初一,契丹派马步五万人,分由云州和奉圣州进兵丰州。二月初二,契丹升云州为西京府,统管山后军政事务。耶律仁先由大同节度使升任西京留守,在西京大同府驻扎重兵,应对宋朝河东路和丰胜路的夹击之势。

二月初八,惊蜇节气,消息传到开封府,赵祯急召宰执入崇政殿议事。

徐平带中书官员,吕夷简带枢密院官员,自垂拱门入大内,到崇政殿行礼如仪。

赵祯吩咐赐座,对众人道:“折继闵带本部兵马离了胜州,到了云内州以北,接替要去河西甘肃路的刘兼济。本朝虽已移文契丹,只是他们不信,派了大军入丰州。安抚使范仲淹与契丹交涉,契丹言刘兼济部离开,他们的援军便就离开丰州。”

庞籍捧笏道:“此次兵马调动,是本朝在边境增兵在先,契丹增兵丰州当无可厚非。”

见赵祯看向自己,徐平道:“增兵之后,契丹在丰州约十一万兵马,还不足以威胁本朝的云内州一线,不需过虑。他们只是增兵五万,显然甚有节制,不想把事情闹得无法收拾。此次确是本朝增兵在先,可着丰胜路与契丹交涉,双方把超出誓书约定的兵马,在数月内徐徐从前线撤出。让范仲淹一切求稳,最好在雨水来临的时候,才把兵马撤完。”

吕夷简暗暗叹了口气,知道徐平这样做不是什么好心思。宋朝已经重修了秦朝遗留下来的直道,粮草运往前线极是方便。胜州以东,可以利用黄河和支流金河的水利,粮草调运成本比契丹不知道便宜了多少。非要拖到雨季才把兵马撤完,就是欺负契丹调去的五万兵不是常备军,拖上几个月影响云州周边的农牧业生产。

契丹没有能力在边境保持数十万的常备军,春夏季节点集兵马,必然会影响他们当年的生产。隔几个月来一次,年年如此,契丹沿边州郡会难以支撑。

徐平又道:“边境依誓约驻军,必然有换防,有演练,双方各有应对,人之常情。只是此次契丹借机把云州升为西京,高其地位,已是改变双边态势,本朝不得不应对。”

前出的军队可以撤回去,契丹把云州升为京府,却是永久性的举措。升京府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行政和军事地位的改变。以前,从制度上说,契丹的山后地区,受山前南京府的辖制。西京府设立,可就独立出来,灵活性大大增强了。

说得极端一点,在改云州为西京之前,契丹想从那里进攻大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布置。设西京之后,行营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紧急时候把架子充实就可以。

庞籍沉吟道:“云州已升京府,契丹必然不肯裁撤,此事有些难办——”

徐平对吕夷简道:“党项之乱未平之前,契丹乘机要挟,枢密太尉提出来,升河北大名府为北京。后来党项之乱迅速平定,契丹兵败,北京虽设,宫殿衙署未立——”

吕夷简拊掌:“不错,昭文相公此言说得是!契丹设西京,本朝就把大名府这北京真地坐实!甚至在大名府增些兵马,也未尝不可!”

赵祯沉吟一会,道:“如此倒也可行,只是要花钱粮,兼且耗费民力。”

徐平道:“今年中书要裁撤民间一切杂税科捐,钱粮必然要少收不少。不过,实在钱粮紧张,可以从银行支借一些。民间出工,朝廷花钱,这些钱粮入民之手,也不是白白耗掉了。以后朝廷理财,要从收赋税,慢慢转到治生产上来,不似以前那么怕花钱。”

赵祯看着众人,试探地问道:“如此,真在北京建宫殿衙署?”

众宰执一起捧笏称是。契丹建西京,大宋就营北京,大家谁也不吃亏。而且西京面临丰胜路和河东路的两面夹攻,实际上无力以那里为基地南下。但大宋建好北京之后,是真地可以凭此北上的。契丹威胁大宋,最有价值的进攻方向还是沿河北路,走太行山东麓的真定府南下。宋朝有了丰胜路后,就有了云州和幽州两个进攻方向,北京可攻可守。

众人商议一会,庞籍道:“一不做二不休,不如在夏秋之交,陛下去北京走一遭!一是提振军民士气,二是狠狠吓一吓契丹!”

赵祯吓了一跳:“如此有些不妥!朕倒不怕辛苦,只是契丹可能误会。”

吕夷简捧笏:“正是要契丹误会。自澶州之盟后两国和平四十年,真宗皇帝为天下生灵计,许给契丹每年助其太后之费银绢若干。去年本朝平党项之乱,契丹竟然欲要趁此机会勒索,真可谓狼子野心!如今党项已灭,本朝兵精粮足,如何能不出这一口气!不如趁此契丹设西京之机,扬言本朝不愤,陛下北上大名府欲要亲征,看契丹如何应对!”

第251章 危机第173章 再起波澜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42章 话已说尽第34章 移民第105章 神道设教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118章 老臣的劝告第14章 治术(五)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87章 头重脚轻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0章 治术(一)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97章 布衣上书第23章 流民第9章 科举冤家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47章 此事极易为第93章 汝州第199章 外任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第37章 逼迫第60章 庆功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5章 和尚契嵩第9章 永不加赋的困境第249章 示之以强第68章 交易第112章 黑吃黑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28章 换相第66章 无所建明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66章 以民为师第77章 岁币不须再提第40章 军令之外第22章 新米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94章 万事俱备第115章 开战第27章 牧草换豆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84章 自伤身世第240章 道理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254章 出路第2章 准备第121章过门不入第35章 诡异的局势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项人第161章 开课第202章 送到口边的肉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第114章 兄弟情谊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6章 召对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62章 新场务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306章 狮子搏兔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52章 酒鬼亭第198章 钝刀割肉第58章 说不到一块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7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60章 致太平(二)第30章 殿试第73章 点将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98章 试用期第78章 入瓮第171章 陇右都护府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51章 论事不得论人!第151章 论事不得论人!第111章 封堵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115章 开战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84章 商业机会第52章 童七郎第102章 钱法类书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97章 人非少年时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第67章 挖三司墙角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95章 迁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