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折腾契丹

让几位执政自己出去饮酒,徐平只好与晏殊、章得象一起,回了皇城。

回到政事堂略作收拾,三人从垂拱门进了大内,由閤门官员带着到了崇政殿。

进了大殿,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座。

另一边坐着吕夷简和庞籍,看起来已经奏事不少时间,面上都有倦色。

徐平拜相之后,两府一起议事的制度一直保留,中书跟枢密并不像以前那样老死不相往来。最近的军事改革徐平一直参与提出意见,他到底是统过军的人,很多制度还是要由他提出来,枢密院再去酌情采纳。在徐平印象里,最近好像没有什么军事大事,不知为什么这么晚把自己几人召来。莫不是沿边有突发大事发生?

赵祯也有些累了,示意吕夷简向几位宰执说明事情原委。

吕夷简道:“刚才问过小黄门,才知几位宰相尚未出皇城,是以陛下召入大内,同议军事。今日有两点难决,一是武举之制,二是丰胜路折继闵与刘兼济换防。”

“中书已下敕令,各州皆建武学,以历朝战事和兵书教之,武举与科举参差而行。众臣集议,皆以为可行,只是如何选人教习,尚未定下。只是其中有一处不明,武举登科之人,如何进用。是先授低品僚佐,还是先授小统兵官,依常例而进。不知诸位相何意?”

晏殊和章得象听了,一起看着徐平。他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这种事情当然中书是以徐平的意见为主,两人再补充参谋。

徐平想了一会道:“此事我再三考虑,让武举登第之人,直接入军,只怕不妥。”

吕夷简一怔:“武举朝廷花费许多心力,若选出来的人不用,岂不是白费力气!”

徐平摇头:“枢密太尉莫急,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从军统兵与亲民官不同,学历朝战事,习兵书,哪怕再是精熟,跟实际统兵还是差别极大。登第之人直接从军,只怕是难有作为。我在陇右时,曾建将校营,将门僚佐,诸小校,在里面培养极是得力。”

赵祯道:“枢密院对陇右之制多曾用心,将校营之制委实诸多好处,各军亦有设。只是武举进士,直入各军将校营,只怕被人看轻。”

徐平道:“陛下,臣之意为,天下禁军何不统设一将校营?凡天下统兵官,兼且各军僚佐,俱自此将校营出。人才聚于一处,教也便利,用也便利。”

各军的将校营实际上是临时举措,徐平在西北的时候一切草创,不得不为。等到天下安定下来,还是要设正规的军校,稳定地向军中输出人才。从募兵制改为征兵制,再像以前那样培养军官必然不合适。让各军开设将校营,自己培养人才,又会成为小山头,对于国家对各军的掌控不利。军官的培养,还是要收到朝廷的手里来。

吕夷简略一思索,便就明白了徐平的用意。在此之前,他就感觉到了各军设将校营培养人才不妥,会形成各军抱团的情况。他本来已经参考了流官之制,让各军指挥使以上的统兵官,按年限轮换,找散他们抱团的倾向。若是把将校培养统一收上来,当然更好。

几人商量一会,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把军官培养收到朝廷来,再加上跟流官一样的军官轮调,军权就完全控制住了。地方有封建,军中同样有封建。以前父子兄弟同营,统兵官权力过大,借助阶级法对军队的牢牢控制,便就是军中封建之一种。从太祖到太宗不断把军中的僚佐撤掉,便就是在军中封建的情况下,让他们失去独立作战能力。把僚佐官员重新设回去,就必然要参考地方之制,让统兵官不再长时间控制同一支军队。

庞籍道:“若是将校教练收归朝廷,置于三衙之下只怕有些不妥。”

把新设的军官培养机构放在三衙下面,只怕用不了几年,又会变成盘根错节,这家连着那家的世兵世将局面。禁军就要慢慢从三衙下面慢慢独立出来,让三衙彻底成为一个事务机构,才能够防止以前那样明知道有问题,却又动不了的局面再次出现。

徐平沉吟道:“若是有不从属于三衙,又大致完整的军司,做此事最好——”

吕夷简道:“如此,设于御前忠佐司好了!忠佐司军务绝少,正可养士!”

徐平连连点头:“太尉说的是,将校营设于忠佐司中,又不归三衙所管,又日日亲近陛下,委实最好!定下制度,或三年或二年,将校对军务学得精熟,再外放才可大用。”

徐平早就想把要设的军将设在御前忠佐司了,这衙门都是一些闲事,因为天天在皇帝身边地位又高,比用殿直培养人才方便多了。而且忠佐司相对独立,算是皇帝所管的独立衙门,方便赵祯把军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宰执和皇帝,权力要相互牵制才好,让皇帝成为完全的虚君并没有好处,条件合适就会出现权臣把持朝政。皇帝彻底虚君,无非是让一手遮天的人,从皇帝变成权相而已,幕府可并不比皇权与相权互相牵制高明到哪里。

只是徐平人在中书,枢密院的事情不好插手太多,这话不能由他说出来。

想了一会,庞籍道:“设将校于忠佐司,许多事情便就容易了。武举进士,无非是先入忠佐司,等到军务学得精熟,再高其阶级,外放出去统兵便了。只是其他将校,要如何选到这里面来?单凭武举,只怕不敷军中所需。”

徐平道:“不如这样,武举之外所缺人手,一从军中选取。征募来的士卒,若有忠谨可靠,又聪明伶俐之人,可由各军推举,入忠佐司之将校营。只是此辈选入忠佐司,必知书识字才可,也是朝廷劝武人读书的意思。再者每次科举,有那省试之后落第的举子,年纪尚轻的,想去军中效力取功名,也可试过之后,入忠佐司学军中事务。”

众人商议,除了徐平这个办法之外,又加上了一个恩萌之武官,通过考试之后也可入将校营。禁军改革之后,地位大大上升,参军也是一条正经的晋身之阶。

徐平不喜欢恩萌,但这种事情无法杜绝,还是留下来。现在的官员大多是带着家眷四处游宦,官员一旦故去,全家都会面临生计问题。不许恩荫,反而是欺负那些清廉自守的官员,让律己不严的官员得意。做官,权力就掌握在他手里,又不能全部的官员全部都要求进士出身。不制度化的恩萌,越不要脸的官得利越大,还不如现在这样呢。

政权是治理国家,造福内部绝大部分人,凝聚人心的,不是个人来修炼的地方。朝廷用人,选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选个人品德最好的。在对人才的要求中,个人的品德排不到要求的前三去。自从士大夫成为统治阶层的重要成员,就一直有人对这一点报有不切实际的认识,不看官员做事的能力怎么样,而是盯着私德不放。

恩萌制是解决各种问题,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如果不用这个办法,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把官员得到的好处放到台面上,终归是好过在台面下无所不用其极。

或许有一天,恩荫制终究会被放弃,但却不是徐平这个年代,徐平选择了接受。

在忠佐司设将校营,相当于在皇帝身边建了个军校。学员来源有四。一是各州武举所取的进士,他们学习完成后,授的军阶会比别人高一些,起点较高。还有一类是征来的兵士中,服役期间表现优秀或立过功的,也会选入到这里面来。再有一类,是过了省试而在殿试中淘汰下来的进士,相当于文人参军。最后一类,就是恩萌授官的。

以后整编过的禁军,军官将大多数从这里出去,以这些为主,配合在实战中升起来的军官,组成军队的中坚力量。

论过了禁军中的军官培养力法,吕夷简道:“还有一事。昭文相公回京之前,安排折继闵一军整训,完成后去接刘兼济一军。此时折军已整训完成,要去接刘兼济,有一桩难处。本朝已与契丹休兵,那里又正处前线,大军调动只怕引起契丹疑虑。”

徐平听了,不由笑起来:“此是军各军换防,只要事前知会契丹,何必多虑?”

庞籍道:“相公在西北的时候,把契丹打成了惊弓之鸟,本朝说是换防,契丹只怕未必会信。数万大军突然前出,纵然知会过了,契丹也会有应对。”

“那就让契丹应对了。”徐平面带笑意。“两国休兵,只说前线有那么多军,又没有说不许换防。依然看,知会过契丹,就该让折继闵大张旗鼓地去接刘兼济,非要交接得清清楚楚才让刘兼济带军离开。”

看着徐平的样子,吕夷简一下子明白过来:“昭文相公的意思,就是要用这个法子来折腾契丹?——也是,以后的岁币该如何,契丹一直推托,正该如此!”

徐平道:“两国休兵,可没说一定要边境太平。两个大国之间,哪里能够平日一点小误会没有?依我看,有点误会是正常的。”

宋朝正占上风的时候,怎么可能让契丹安安定定地过日子。徐平临离开时,让折继闵到时去接防刘兼济,就是为了折腾契丹。这次是换防,以后还有边境大军的演习呢,总要契丹人睡不好觉才好。契丹不想出马买平安,那就得担惊受怕过日子。

第59章 民间乱相第47章 跑了的状元第295章 强兵策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14章 欧阳修认输第45章 京城故事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40章 先声第268章 幕中的年轻人第335章 钱粮准备第188章 以何处为准?第121章 风高放火天(下)第74章 请君入瓮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143章 幕后主使第80章 按规矩来第154章 攻城(中)第8章 老朽别无所求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43章 算账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11章 收钱大赛第13章 治术(四)第313章 扬长避短第8章 竟有这种事?第177章 天下大义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92章 世事谁能预料第91章 不合规矩啊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42章 审问第66章 新鲜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67章 许怀德也不容易第80章 按规矩来第164章 口袋阵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167章 猎犬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125章 终于有事做了第1章 再临郑州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20章 税赋何所出第115章 徐昌听到的消息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02章 一针回魂第108章 另一个世界第28章 唐大姐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34章 磨炼第90章 病来如山倒第89章 魑魅魍魉第109章 怪兽蔗糖务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123章 吕夷简的担心第39章 文理荒谬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71章 少取多予第6章 不同的做事态度第315章 乱战第66章 新鲜第127章 堵门要账第199章 外任第274章 我有一计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16章 岭南故人第44章 增兵第40章 谁承其后第279章 黑吃黑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6章 酒第148章 转折第258章 有一种态度叫沉默第203章 进占外城第124章 我是你们学不来的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术第111章 根源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80章 小人难缠第89章 猛虎入狼群(七)第29章 端午(上)第51章 绿影亭第240章 观念冲突第43章 盼盼要定亲了第33章 公事中没有我觉得第28章 殿中议事第13章 折支第184章 大战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