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说:“安娜,你们外国专家,身份高贵。若是吃坏肚子,我可负担不起责任。”
谢晋元已经拒绝两次了,安娜还是不依不饶。她问道:“为什么柯察金可以去,为什么我不可以去?”
安娜说着,用一种胜利的眼光看着这个元。
安娜自认为这句话会把这个中国人问住。同样都在老外,为甚他可以,我不可以?
谢晋元一皱眉,心想这个老外女人怎么这么不识趣。一个劲儿的胡搅蛮缠?难道没听出来自己是不欢迎她?
心里对安娜不满,但是表面上不能表现出来。不然的话,这个女人到厂领导那里告自己一状,说自己不尊重专家,可就麻烦了。
谢晋元想了想,耐心的解释说:“柯察金本来也应该不适应的。但是,柯察金到我家的时候,总是先和我一起喝酒。有时候根本就不吃别的东西。”
安娜听到这句话,心里也明白。国内酒鬼喝酒的时候,通常都是举起酒瓶子干喝,不吃东西的。
谢晋元接着说:“在中国还有一个说法,酒精消毒杀菌作用。喝酒之后吃东西,就不会拉肚子了。”
“真的?”
酒精能消毒杀菌,这个是常识,医生打针的时候都要用酒精消毒,但是,喝到肚子里的酒也能消毒杀菌?
安娜半信半疑。但是她有找不出别的理由。总不能说,那我也可以喝酒啊。
安娜虽然风流不羁,但是有一样好处,就是滴酒不沾。她的祖母死于酗酒,母亲死于酗酒,父亲现在也是酒鬼,可以说伏特加毁掉了她的家庭,让安娜对酒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和痛恨。
找不出理由,人家更没有主动邀请她去自己家里吃饭。这让原本对自身条件很自负的安娜很受伤。她负气而走。
安娜不来纠缠,让谢晋元放松下来。他敏锐的感到,这个安娜极力插入自己和柯察金之间,恐怕是专家组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娜的事情还没有彻底冷却下来,他发现原本对自己不理不睬的马克西姆,现在见到自己的时候说话有些阴阳怪气,总是对他说一些蔑视的话。什么愚昧无知,笨拙无比等等,不过多数是用俄语,谢晋元听不懂。他知道自己和专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对马克西姆的话也不生气,也不计较。
这一天,彼得罗夫向李栋梁厂长提出,现在到了春天了,苏联专家要出去春游。说郊外踏青是他们在苏联国内的老传统。每年春天的时候,大家一起来到莫斯科郊外,点燃篝火,载歌载舞。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一首歌曲在当时十分流行。
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不过这个要求还是让厂里为难了。因为,兴平这个地方是大西北,即使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既没有江南园林,也没有绿野名山。兴平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好的景色可以踏春。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有杨贵妃和霍青这两位历史名人的墓地,可是在五十年代,名人墓地和百姓坟头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一片荒草坟头,不同之处是名人的坟前有几块石碑,上面刻有介绍生平的铭文。荒草坟头实在没有什么看头。除了专门研究历史的专家之外,多少年都不会有人来光顾。盗墓贼都愿意不来。
七八十多里外的西安,倒是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大雁塔、碑林、古长城等一些古迹,再向东边有华山,号称中国的西岳,但是谁也不敢带他们去。万一出了事儿,那可就是天大的责任。
李栋梁问过彼得罗夫,知道专家们对这些古文化没有兴趣。原本,这些提出踏春就是想找个地方玩玩,放松身心。
胡亮到底是读书读的多一些,知道食色性也这样的道理。他给李栋梁出了一个主意:既然这些苏联专家们郊游的目的是想放松一下,我们就让他们放松罢了,不必执着什么山光水色。
胡亮对李栋梁说:“老李,我看不如这样。带他们去西安吃喝玩乐。这些行业西安很多。我们带他们去吃西北的牛羊肉,洗个澡,逛逛街,然后带回来就行了。”
“这样行吗?人家提出的是要踏春啊?”李栋梁怀疑的问道。
胡亮说:“老李,你就这样跟他们说。在中国,踏春就是这样,就是吃喝玩乐。”
“这不是糊弄人家吗?”李栋梁还是心里不踏实。
“要不,你先这样问问彼得罗夫,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胡亮建议。
没想到,彼得罗夫听到李栋梁说了中国这么独特的踏春方式,十分感兴趣,和李栋梁二人一拍即合。于是,厂里就找了一个星期天,用一辆大客车拉上专家组的人,直奔西安城而去。
几天之后上班的时候,工人们惊奇的发现,专家们忽然都变得精神焕发,见面也不再板着脸了,笑容满面的主动和工人们打招呼。而且在工作放牧也积极主动起来了。李栋梁和胡亮知道这一定是踏春的效果。在会议室里,谈到这个现象的时候,二人相视一笑,都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现象。
谢晋元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这一天,马克西姆将他叫道面前,指着一个零件,脸色阴沉的问道:“这个,你做的?废品。重做。”
谢晋元接过来一看,这个零部件确实是经过自己的手。不过,最后一道钻孔工序不是自己做的,是另外一个工人。问题就出现在钻孔不合格。
虽然这个错误不是自己做的,但是自己负责技术把关,出现失误自然应该承担责任。
谢晋元憋着火回去,把这个工人叫过来问道:“这个零部件是你打的孔?”
“是我。”这个工人是王勇,也是一个技术不错的老工人。正因为王勇是老工人,谢晋元在最后放松了审核,么偶想到,就这么偶尔一次松懈,就导致了废品。
这就是墨菲定律。任何工厂在生产中都会设定了产品废品率指标,这就是在表明,在生产过程中总会出废品。凡是可能出错的事,都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谢晋元不知道墨菲定律。在他眼里,只要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就能够避免出错。这几年来他一直是这么做的。他对新工人要求很严,对技术熟练的老工人,相对要松一些。没想到这就是出错概率要发生的地方。所以,废品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谢晋元头一次因为工作失误被专家责备,心情很坏。见到王勇承认,呼的就是照头一巴掌,骂道:“你这个混蛋,工作时候也不长点眼,看你做的好事!好好的一个零件,被你干成废品。害老子挨批。返工!”
王勇看见这个零部件报废,知道是自己理亏,挨了一巴掌也不敢言语,灰溜溜的重新返工去了。
没想到,当事人没有怨言,旁观者却不干了。协作组的张新国,原本对谢晋元的严格粗暴就非常不满。他对王勇说:“大家都是一个协作组的,他凭什么对你又打又骂?废掉一个零件有什么了不起啊?谁没有犯过错儿?王勇,去李厂长那儿告他。”
“算了。”王勇摇摇头,他知道出废品是自己的责任,不敢去。
“你不去,我替你去!”
张新国和原来的王彪不一样。王彪是怂恿别人闹事儿,自己不敢出头,比如在之前郑建国挨骂的时候就是那样。可是这个张国新不一样。他自恃技术好,老资格,对谢晋元丝毫不惧。他去找了李栋梁厂长替王勇出头逃说法。
那个时候,领导和工人之间没有多少隔阂。厂领导很亲民,办公室对全体职工是开放的。谁都可以随时进去。如果碰巧遇上厂长有事儿,厂长也会毫不客气的将前来的职工赶出去。被赶出去的人也不在意。如果厂长没事儿,就会和进来的工人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的海聊。
张新国推门而入,向厂长控诉了谢晋元打骂王勇的事情。最后,他义愤填膺的说:“大家都是厂里职工,都是平等的,王勇犯个错儿,改正就是。谁还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谢晋元他一个工段长,凭什么像过去资本家一样,对我们任打任骂?”
李栋梁一听,也觉得谢晋元做的过分了。他安抚道:“张新国,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找机会和谢晋元好好谈谈。”
他没有直接叫谢晋元过来。自己是厂长,要处理一个工人,还是应该先跟车间主任说一声。他把郭新民叫过来,对他说:“我接到群众反映,你车间的谢晋元同志对待其他职工态度粗暴。你去教育教育。”
郭新民听到这些,心里不禁有点生气。心想,之前经过自己的敲打之后,这个谢晋元不是已经改掉了骄傲的毛病了吗?怎么又犯了?看来,思想教育工作松懈不得,要时刻抓紧才行。
第七十一章 掀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