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四)

赵顼浮在脸上的带着冷意的笑容,仿佛方才文彦博的翻版。大宋天子一瞬间成熟了不少,眼神中还残留的一点天真褪去了。视线从群臣身上划过,每一个人顿时发觉,从皇帝那里传来的压力不知不觉地已经大了许多。君臣都沉默着,巍巍崇政殿,像是又要潜入沉默的深海中。

“陛下!臣已将慰留诏书拟好,还请陛下御览。”

司马光出声,打破了僵持的安静。他双手捧着刚刚草拟好的诏书,微欠着身走上前。走过文彦博身边时,司马光脚步稍重了一点——他是在提醒。

文彦博自庆历七年【西元1047年】便入居政事堂,朝堂故事哪有不熟悉的道理?可他偏偏催着天子把王介甫赶出朝廷,却一点也不顾及王介甫的脸面,连惯例故事都不管了。这样真能如愿?不,这反而会惹起皇帝的反感!

自仁宗朝以来,侍制以上官员请郡,除了因为在建储之事上开罪了英宗皇帝的蔡襄,哪个不是下诏慰留几次,方才批准?!王安石弄出的新法虽是祸乱国政,但本心非是为己。此事天子心知。即便要将其罢去,心中也免不了有愧疚之心,他的辞章岂会一请而允?!

司马光为文彦博的失态叹气,他这叫关心则乱!文彦博向来是以稳重,多谋著称朝堂。总角之时,便知道用水将树洞里的球浮出来。跟自己一样,小小年纪便广有名声。但现在看看他,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等天子回过味来,心里又会怎么想?不,看天子的模样,他已经明白了过来。有些事不该说透,不能说透,却偏偏给说透,这叫弄巧成拙!

“司马卿,快把诏书拿过来。”

司马光将拟好的诏书双手呈上,让一个随侍的小黄门将诏书拿去,展开在赵顼眼前。

“……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乃欲委还事任,退取便安。卿之私谋,固为无憾,朕之所望,将以委谁?”

赵顼默念着,不自觉地微微点头。因为一点委屈,便丢下政事不理,还称病要出京,对于王安石的做法,赵顼心中其实还有些抱怨的。“现在士大夫议论沸腾,百姓骚动,你却要辞去职务,自取安宁。卿家为己所图,固然无憾,但朕的期望,又该委托给谁?”司马光这一段,当真是写进了自己的心里。

拿过朱笔,签字画押,盖上印。赵顼将诏书递给身边的近臣,“传与王安石。他再病着,朕就要派太医去了。”

……

作为参知政事,王安石现在的府邸照例是御赐之物。有花园,有楼阁,是东京城中数得着的大宅院。但在宅院中生活起居的人却很少。

王安石没有娶过妾,身边也没有什么通房丫头,仅有一位陪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妻吴氏。在众臣中,除了司马光,再无他人如王安石一般。平常在身边听候使唤的,只有一位老仆。在家中奔走的,不过十几个男女。

王安石与吴氏总共生过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但一儿一女幼年夭折,儿子女儿都只剩下两人。

长子王雱自幼聪颖,十余岁便能做策论洋洋数万言,三年前考中进士,又回乡娶了金溪萧家的女儿,如今人尚在南方为官。

次子王旁远不如他大哥聪慧,性子又有些古怪——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父兄太过出色,这做小儿子压力便会很大——考进士是没可能了,王安石想着日后还是为他求一个荫补,安排着娶门好亲,平平安安地过个日子。

大女儿已经嫁了人,是当年在群牧司任官时的同僚吴充的儿子吴安持。如今吴充已经做到了三司使,一国计相,儿女亲家同居高位。不过吴充对变法之事向来不置可否,看意思也是否定的居多,旧日的好友,如今的亲家,也是渐渐分道扬镳的模样。

长子长女都不在身边,大弟王安国去了西京任国子监教授,王安礼,王安上两个弟弟,一在河东,一在江南,兄弟几人分居天南海北。陪在王安石夫妇一起住在这间宅邸的亲人,就只剩两个儿女。

时已近晚,王安石在书房中等着消息,他并不知赵顼最后会做出什么决定,但今天之内,慰留诏书应该会来。不论是天子同意他的请辞,还是不同意,照着旧例,都不会一请而允,都会来回几次。就像天子登基,对皇位必须要三辞三让一样。如果变法就此而止,辞章往返两三次后就会放人了,如果天子还想继续变法,真心留己,五辞、六辞之后,都不会答应。

一本孟子拿在手中,字里行间满是王安石旧日做的注解。孟子的理论向来为他所秉承,又别有阐发。作为当代屈指可数的学术大家,王安石前些年在金陵教书育人时,都是以孟子为中心。只是他今天没有心情看书,本身又是个急躁性子,把书翻得哗哗作响,几个时辰了,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书房门开了,不是王安石等的消息,而是夫人吴氏走了进来,脸色阴阴的:“二姐刚刚回来了。”

“哦!”王安石随口应了一声,二女儿今天去探望她嫁出去的姐姐,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

“……说大姐儿最近在吴家过得很不好。”

王安石放下书,面沉了下来:“出了什么事?”

一听问,吴氏顿时爆发出来:“还不是你闹得!都是你弄得新法,舅姑都给她脸色看,连姑爷也吵了几次!”

“……是吗?”

王安石声音干干的。他和吴充过去同为群牧判官,情谊甚笃,故而结为儿女亲家。可没想到因为新法之事,他与吴充越走越远,旧时的情谊不再,反而连累了自家女儿。

“大姐那里让二姐儿经常去看看,若是有闲,带小九回家来住两天也行。”

女儿都嫁出去了,她婆家的家务事王安石也不知该如何处理,也只能让女儿回来住两天散散心,正海也可以把外孙带来。他都已经五十了,平日也在忧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脱去号为拗相公的外衣,其实王安石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饭还没好吗?”王安石不想再听这些烦心事,催着开饭。

吴氏恨恨地盯着王安石。她知道必须在吃饭前把话说清楚,等到开始吃饭,他就又会去想事情,面前放的菜不论多难吃,王安石都会一口口地吃下去。甚至不需用菜,就算是鱼食,她的这位夫君也会毫无感觉的一颗一颗地吞进肚子里去,吃完了都不会发现——这是他跟着仁宗皇帝一起钓鱼时做出的事。听说仁宗皇帝认为是装出来的,心怀伪诈,可自家的夫君自己最清楚,他那性子,哪里会演戏?!实实在在的糊涂!

吴氏柔声说着:“老爷,就是回家住两天,终究仍是要回去的。还是把姑爷换个差事吧,离了京城就行。”

“吾已称病,说不定等几日也是要离京。怎么换?”

王安石的推脱之言,终于惹怒了吴氏,一拍桌子:“王獾郎!大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不心疼,我心疼!”

纵然这里并没有外人,但被夫人叫着自己的小名,王安石还是觉得有些尴尬,顾左右而言他:“大哥儿那里有没有来信?”

吴氏脸一背,就不去理他。

王安石看得苦恼,他并不惧内,雅善诗赋的吴氏也一直都是自己的贤内助。但这两年,不知为何自家夫人的脾气慢慢变得古怪了起来,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发火。但好歹是糟糠夫妻,让一让也没什么觉得丢脸。

书房门忽然被敲响,王安石的老仆在门外响起:“介甫相公,中使来了!是御药院的李都知。”

王安石如释重负,立刻躺回书房内的床榻上,吴氏恨恨地哼了几声,最后还是坐到了床边。装病就有个装病的样子。虽然他的称病谁都知道是假,但一点表面文章都不作,却是在找御史弹劾。

李舜举进来时,王安石已经躺在床上,吴夫人在旁服侍着。只是王介甫一点病容都没有,很健康的样子。李舜举习以为常,拉开圣旨便开始读起来——在称病的臣子家宣旨,不会要让躺着病榻上的臣子起来跪下,这是顾全着大臣体面,也是天子体恤臣子的表现。

在病榻前,李舜举抑扬顿挫地读完诏书。一如预料,并没有回应。李舜举做了多年的宣诏使臣,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今次为了将王安石请出山,不走个四五趟,跑细了双腿,也不会有个结果。不过想想过去,至少今次不用再为了宣召而追进厕所了。

只是他放下诏书,却发现王安石的脸色,不知何时已是铁青一片。他小心翼翼地照规矩提醒着:“大参,还请接旨。”

“这是司马君实写的?!”王安石厉声问着。如果将诏书拿到眼前,只看笔迹,他便能知道是不是出自自己旧友的手笔,但这旨意他如何能接!?

李舜举方才一读诏书就知道不对了,在他看来王安石发怒也是情理之事,他点头答道:“的确是司马内翰的手笔。”

“司马十二好文采啊!”王安石气得双手之颤,直直坐了起来,也不装病了。“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这分明是在逼他辞职!“卿之私谋,固为无憾,朕之所望,将以委谁”,这十六个字,更是诛心之至!天子看了对自己的看法又会如何?

“……都知请回吧。”王安石强忍着怒气。

李舜举见状,也不敢触王安石的霉头,立刻告辞离开。但走之前还不忘说一句:“官家可是真心诚意地等大参回来。”

WWW⊕ttκΛ n⊕℃ O 李舜举走后,王安石翻身下床,铺纸磨墨,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司马光的话,他要一句句地驳回去!

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中)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八)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二)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下)第五章 流水(中)第一章 巩州(上)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中)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师(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四)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五)第七十五章 尘嚣(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七)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四)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变故(十八)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变故(十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变迁(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八)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四)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三)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六)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飞信(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四)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并行(上)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四)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一)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十)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六)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下)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三)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二)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议(一)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十)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二十五章 虚实(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四)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