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

十天。

东京距洛阳四百五十里。东京城中的新闻,传到西京洛阳,一般要五天时间。一般的奏章和公文传递,从洛阳送到京城,也同样要五天的时间。

而司马光请求朝廷派遣专人保护并发掘殷墟,以明先王之文的奏章,出现在通进银台司中,距离韩冈和苏颂公布有关殷墟和甲骨文的消息,只过去了十天。

公文传递的时间是不可能缩减的,半天都不可能。不是军情,不可能动用马递和急脚递,普通的步递铺兵,绝不会闲着没事地多走一站。

而无论如何,从东京将消息传往洛阳,速度再快也不会缩减到三天以下。

两天,一天,甚至可能只有一个晚上,让司马光来写奏章。这个时间对于一篇几千字的奏章,可以说是很少了,可司马光还是给写了出来了。

不仅是司马光,文彦博、富弼、范镇等洛阳老臣也都写了奏章。不过富弼的奏章据说只是一封谢上表,感谢赵顼前段时间赐下的药物,但也有说法,是跟文彦博和司马光等人一样,都想趁机踩上王安石一脚。

能惊动这一干人等,也在韩冈的意料之中。毕竟机会难得,毕竟在洛阳憋屈了很多年了。

新学是官学,把持着儒生们进入官场的权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将之从台上推下来。除了天子支持新学以外,另一方面,不论是气学还是程门道学,都还没有一个如同《三经新义》一般系统化的儒门经典的新注解。

但对韩冈来说,纵然一时间不可能动摇新学把持官学的地位,也决不能让新学将儒门道统控制在手中。一旦给新学彻底站稳脚跟。百十年内,韩冈估计大概也只有痛失半壁江山那般剧烈的动荡,才能动摇得了新学的权威地位了。

“终究不是学术之争啊。”坐在家中的小院中,韩冈拈着一片枯黄的梧桐落叶,已是深秋近冬的时节了。

虽然也是道统之争,但更多的还是由政治决定。学术和政治所占的分量,有着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巨大差别。

新法、新学、新党,是一体的,打击新学,就是打击新法和新党。赵顼无意改变新法,要维护现在稳定的局面,这样一来,也就是不会允许有人动摇新学的地位。不过同样的道理,有机会通过打击新学,连带着打击到新法和新党,旧党中人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官人,”周南在桌边剥着板栗,用剪刀将外壳剪开,将金黄色的栗子一颗颗地放到韩冈手边,“殷墟的事,官人到底打算做到哪一步?”

严素心和韩云娘正亲手为家里的几个孩子缝制冬衣,虽然完全没有必要,但也是平日里打发时间的办法。周南这一问,手上的针线活就停了。

王旖坐在炕上看着书,看都不看韩冈这边,但翻书的动作在听到这句话后,也一下停了下来。

王旖虽然不是在跟韩冈怄气,但心情不好已经有好些天了,这事连韩冈都没办法。

韩冈瞥了妻子一眼,“最好是将千里镜的禁令撤销。”

看了眼妻妾们一下变得惊讶起来的表情,他又笑着道:“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天子和朝廷的脸面还是得要顾及……至少三五年之内不可能。而且就算是三五年之后,想要解禁,也得要有个合适的借口。比如辽国已经可以自产千里镜什么的。”

毕竟千里镜不是可以用来厮杀的武器,民间拥有了硬弩、甲胄和长杆兵器,就有用来编制军队的可能,光拿着千里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用来上阵厮杀。至于观察天象,只要不涉及谶纬,让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混过去了。

但周南似乎是误会了,惊得掩住嘴:“官人,你是要将千里镜传给辽人?!”

韩冈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摇头笑道:“别误会,也不要小瞧辽人,更休提辽国现在掌权的还是耶律乙辛。依靠飞船,他已经占尽了便宜。在种痘法上,也享受到了足够的好处。雪橇车在辽国运用得比大宋更广,他又怎么可能会放弃仿造千里镜?”

“那样岂不是还要等很久?”严素心问道。

“是啊,所以禁令的事,只能先认命了,眼下为夫只求朝廷接下来不要干预太多。”韩冈将栗子一个个丢进嘴里,“如果仅止于学术,我是不怕任何人的,气学也不输于任何一家学派。”

韩冈的豪言,让王旖更是沉默,周南像是要转换一下气氛,问韩冈道:“官人想要天子怎么做?”

“这件事还是让天子去考虑吧,做臣子的可不能越俎代庖。”韩冈笑道,“只要愿意去发掘殷墟就可以了。”

虽是这么说,但他解开殷墟谜团,以及司马光和文彦博等人的奏章,其实都是没将天子太过放在眼里的表现。否则就该学习王珪,皇帝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所有能经常面对天子的朝臣,都知道所谓皇帝都只是普通人而已,只是敬畏皇帝所代表的那份生杀予夺的权力,隐藏起来的悖逆思想仅仅是程度深浅不同罢了。

“这样一来,殷墟便是要毁于一旦了。”王旖放下了书,“官人可知晓,天下的盗墓贼决不会放过殷墟。”

“殷墟那可是一座都城,摸金校尉想要让一座都城毁于一旦,可得用上几十上百年的时间。”

盗墓贼的问题的确存在,但韩冈不会自己出面去催促天子早下决断。他之前已经做得够多了,继续出手,可是会过犹不及,甚至引来天子的逆反心理。

韩琦家就在安阳,安阳的土地有一多半是在韩家名下,外人想去盗墓,也没那么容易。运气不好,就会被当地的保甲给捉住。不过当地的百姓,就地挖掘,然后将文物卖给外来的古董贩子,这样的事后世便禁绝不了,这个时代更是不用指望。

对于考古,韩冈只知道一丁点连粗浅都还够不上的常识,比如那种如同九宫格一般的挖掘现场,比如按时间排列的地层,还有通过残存的遗迹结构,可以去推测当时的社会制度、建筑制度。但细节一概欠奉。

但韩冈更清楚,考古学对遗迹发掘时的保护措施,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渐进步的。要让考古学真正称为一门有深度的学科,而不是由人随意挖掘,只去关心和研究挖出来的器物,需要大量的现场积累。而这一次的殷墟,如果朝廷能组织发掘,应当就能总结出大量考古学现场发掘的经验来,也能吸引大量研究金石的儒生。

只不过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能玩金石的,都不是普通的儒生,全都是有钱有闲的主儿。考古学这东西,也只有和平年代才能让人静心下来研究,换做是乱世,生存和生产才是排在最前的重要课题。

这个世代也许还不算乱世,但若是继续发展下去,多半还是避免不了陷入乱世。所以他希望能尽快做到更大的影响。

当然,这些也是自我开脱的话。从本心上,韩冈重人而轻物。一边是殷商古迹,一边是普通百姓,两者放在一起让韩冈选择拯救哪一方,韩冈绝对是选人而不是选物。

不过韩冈完全可以说,他是学了孔老夫子的做法,仿效圣人而为。将三代留存下来的资料,删减到百篇,编纂成《尚书》。从商、周王室,到诸侯国,再到民间,搜集而来的数以千的诗歌,经过删修,就只剩下三百篇,编纂成《诗经》。还有《春秋》,这部鲁国国史,也是被孔子大加删改,以求微言大义,符合儒门之旨。大量抛弃和毁坏原始资料,修改成合乎己意的文字,都是孔子做的。

前生受到的教育,以及来到这个时代后,充斥于世间每一个角落,每日都能感受到的中央之国的自负,让韩冈绝对无法容忍那一个世界的历史重演。

韩冈自视是很高的,至少不缺乏改变未来的使命感——尽管这个使命或许可能并不存在。在韩冈心中,过去不是不重要,但远不及现在和未来重要。在压倒一切的大义面前,区区一个殷墟的牺牲,韩冈觉得很值得,这个交换实在太便宜了。如果牺牲的是人的生命,韩冈免不了要犹豫再三,但换做是古代的遗迹,他却是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若是这个世界的未来还是在重复着旧事,那么将先人的遗产继续留在地底还有什么意义?给千年后的域外蛮夷妆点自家的书房?还是连同一个伟大文明的耻辱一并陈列在博物馆中?

敦煌也拿下来了,但韩冈却没去动敦煌莫高窟里所藏珍宝的主意。有意义的牺牲,和无意义的浪费,他分得很清楚。

虽然历史已经确定改变,就算女真人能崛起,也不可能复制旧日的历史,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要想确保未来能走向韩冈所期望的方向,那么就必须尽快让他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韩冈没有时间耽搁,他缺乏的正是时间。

шωш▪ TTkan▪ ¢o

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八)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八)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变故(三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一)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二)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变故(二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四)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下)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八)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下)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三)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五)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下)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下)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师(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六)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二百零八章 变故(五)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上)第六章 日暮别乡关(上)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二)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一)第二章 摇红烛影忆平生(上)第三章 巩州(下)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变故(三十)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七)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二)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